《古代汉语专题》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7948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0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专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专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专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专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专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专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专题》PPT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专题,导学部分:课程概况,“古代汉语专题”是为成人本科教育中文学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是“古代汉语”的一门后续课,在学生学习了“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介绍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其目的是使学习者对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古书以及运用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能力。,课程教材,1文字资料本课程以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为基本教材,另外编写有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作为辅助教材。古代汉语知识教程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是对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内容的压缩

2、、提炼和必要的说明,目的是便于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重点、难点。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中所附的思考练习是为了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学习者应当尽可能完成。,课程教材,2.音像资料本课程制作20学时录像课,主要讲授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问题和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直观教学的方式加深对所讲内容的理解。此外,还尝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学特点,本课程讲授古代汉语语言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四个部分,共16章,71节。四个部分的内容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对相关的问题说明的角度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时首先应当对全书内容有整体的连贯的了解。学习本课程既要

3、掌握教材所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同时又要注意把学到的知识和古书的阅读实践接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阅读古书中遇到的问题,在阅读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何谓古代汉语,课程性质,1、古代汉语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1)两种看法:(2)明确汉语的历史分期,非常重要。(3)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之间的阶段性。2、古代汉语是一门带有工具课性质的基础课程。,课程的目的和要求,1、培养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教学中学文言文的能力。3、具体要求(1)掌握古代汉语中一些基本常识和语言常识:如文字、音韵等章节。(2)从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含义,从字的读音分析字义,从词的词汇属性和

4、语言属性分析词义(3)掌握常用的语法知识(4)正确标点文言文及翻译等。,学习方法,一要熟读作品,做到厚积博发,从而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例:左传宜公二年: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诗经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韩非子:于是乃传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二、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1、学习文字知识,就要学习如何通过个一个字的形体结构去分析字义。如:“表”:“表,上衣也”,外表,江表。吊(弔)“吊问终也”昏婚 弟第悌 璋瓦 乾坤 诗经:“鸣鸠在桑,其子七焉。”,“隐”:论语 子路第十三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其子证之。”孔子曰:“

5、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隐”通“慇”:痛惜,伤痛)例:目臣 许慎说文解字:“牵也,事君也。”郭沫若认为:,2、学习词汇知识,主要是理解怎样分析词义:如:玦缺阙 诗经:塞向墐户。字:易经:屯如,檀如,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字:生孩子)3、要善于归纳总结:如:睡、菜、汤。,三、本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者在学习中既应当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又要避免为了应试硬性记忆。应当特别注重理解,提倡把所学的知识同阅读古书的实践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认识古代汉语中的各种语言现象。四、古代汉语知识教程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依据,不要撇开古代汉语知

6、识教程而专门依赖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提倡阅读有关参考文献,提倡独立思考问题,提倡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名词解释 试卷分数约10分,一般是五个左右,主要集中在文字及音韵两个章节中。基本能够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只需要熟悉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就可以很快地找到答案。例如:02-03年第一学期:四体二用、同源字、韵摄、同形字、钟鼎文。03-04年第一学期:四体二用、韵摄、同形字、钟鼎文、同源字。03-04年第二学期:籀文、六书、字母、转指化、异体字。04-05年第一学期:隶定、钟鼎文、韵摄、区别字、自指化。,考试题型,二简答题 试卷分数约20-30分

7、,一般是4-6题。文字、音韵、语法、词汇四个章节都有出现。基本也能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只需要熟悉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就可以很快地找到答案,关键是在答题时要做到全面、准确,不能答非所问。例如:甲骨文的特点?“四体二用”理论及意义?中原音韵的特点?古代汉语谓词性成分作状语的单位有几种类型?,三分析题 分析题主要涉及音韵、反切、字的古今义、词类活用、语法结构、词义及词性等。这些题目实践性比较强,因此要熟悉一些具体的古代文学作品才能够把握这些题目。例如:给定一首唐诗宋词,指出它的韵脚和韵部。指出句子中字词的古今义,说明句子 中词类的活用,指出句子特殊的结构类型,等。,用汉语拼音注出下列广韵反切的

8、被切字的现代普通话读音(4分)博怪切(bai)之芮切(zhui)苦到切(kao)五劳切(ao),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句中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有区别字,也请写出(16分)1终日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2公之媚子,从公于狩。(诗经秦风驷城)3孔君平疾驾,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世说新语方正)4是子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周书文帝纪下)5.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孟子梁惠王下),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判断的依据(10分)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史记屈原列传)2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3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5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9、。(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作用(8分)1承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2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3.学士皆师尊之。(汉书董仲舒传)4.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四标点及翻译题,试卷分数约20分左右,出题方式是给出一段不是很长的古文,然后标出标点,并进行全文翻译。翻译分的比例大大超过标标点的分数。就这一题而言,在整个卷面中难度最大,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和阅读积累一般很难得到高分。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做到多读,多思考,掌握这门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才能够应对自如。例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 公冶长),考试方式

10、古汉代语知识教程期末考试与以往古代汉语的考试方式有所不同:以往古代汉语的考试采取闭卷的形式,而古汉代语知识教程期末考试将采取开卷的形式。考试的闭卷与开卷,在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闭卷考试,题目一般比较直白,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现成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闭卷考试要求熟记知识点,只要把知识点背下来,就可以通过考试。而开卷考试,虽然有些题目的答案也在教材中,但题目不那么直白,会变换不同角度来提问。这样考试,要求我们在学习时要扎扎实实地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形成性考核:由五部分组成:作业成绩60%,期中测试成绩10%,出勤成绩10%,网上学习答疑10%,其它10%。,网上学习介绍,

11、1、电大在线教学平台:重要信息,考试动态等。http:/http:/,第一部分 文字,学习内容:1 汉字的产生与性质,2 汉字的字体演变,3 汉字的字形结构,4 汉字的应用和发展以及汉字的历史贡献。,学习目的;1、认识汉字是怎样产生的,汉字的性质。2、掌握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3、掌握汉字字形结构理论4、理解汉字的应用和发展的主要特点,了解汉字的历史贡献。,学习重点:共五章,重点掌握第二、三、四章的问题。重要名词概念: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秦书八体、隶书、籀文、石鼓文、隶定、六书、四体二用、假借字、假借义、古今字、等。,第一章 汉字的产生和性质,一、汉字产生与发展的原因1、有声语言受

12、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局限性。2、奴隶制社会的发展需要使用文字来管理国家。,二、结绳、契刻和八卦与汉字起源的关系,1、结绳记事;大小,颜色2、契刻记事:虎符调兵3、八卦占卜:4、结绳、契刻、八卦都不是文字,与文字产生没有直接关系。,三、画与文字的起源,1图画文字起源。云南沧源崖画2、图画文字文明史质的飞跃。古事记中一段图画,四、石器时期陶器上刻画的符号的类型及其特点,1、类型;仰韶文化时期的西安半坡遗址 大汶口文化时期陵阳河遗址2、大汶口文化主要刻划符号的认识:(1)唐兰的观点(2)于省吾的观点(3)裘锡圭的观点(4)教材的观点及原因:,教材中观点认为它是最早的汉字。原因:1、它具有与甲骨文一样的象

13、形意味。2、它已经出现合体会意字。3、不同的地方有共同的形体。,五、汉字的形成过程,1、仓颉造字:2、形成过程:仰韶半坡文字的记号大汶口陵阳河文化的早期文字殷商时期成熟的汉字系统。,第二节 汉字的性质,一、如何判定文字的性质,文字的类型1、文字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2、分类: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象形、表意、表音。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句意、表词、语素、音节、音素(字母)。,二、汉字体系的形成,1、汉语是一种非黏着的独立型语或称作单音节语,它的结构单位本身没有语法的变化。2、构成汉字的三种字符:表意、表音、记号字。,三、如何看待中国的汉字,1、西文学

14、者的偏见:2、西方学者的“表意文字”与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概念的不同。,第一章 小结,汉字是为克服汉语时空上的制约而产生的帮助交际的符号系统。汉字的历史悠久,其产生大约在五六千年之前,大汶口时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到甲骨文时期,汉字已经成为成熟的文字体系。汉字是在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象形表意是它的基本形式,汉字几千年的发展一直没有脱离表意的方向。汉字是适应汉语的需要而产生的,汉语是非黏着的孤立型语言,它的音节直接与意义相联系,是表意的语音单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汉字的性质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第二章 汉字的字体演变,1、秦书八体、各自含义及其分类方法(1)秦书八体:大篆、

15、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2)含义:(3)分类: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2、新莽时代的六书及其各书的含义或用途(1)六书:古文、奇文、篆文(小篆)、佐书(秦隶书)、缪篆、鸟虫书。(2)古文经:孔子壁中书,实际指战国时代六国文字。3、大篆与小篆: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籀文就是大篆,是西周晚期的欲以统一全国文字的字体。小篆是用以区别于大篆,指秦始皇书同文字,向全国推行的一种字体。,4、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及其特点(1)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2)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16、。(3)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第一节 甲骨文,一、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意义:甲骨文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汉字体系,1899年王懿荣发现的。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二、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形体的特点。1、成熟的原因:2、特点:(1)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如:象、龟、麦、舟.(2)字体不规范。,三、甲骨文刻辞举例:四、关于甲骨文研究:1、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五个分期。2、刘鹗铁云藏龟是第一部分著录甲骨文的书。3、孙治让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4、于省事甲骨文字诂林。5、郭沫若、胡厚宣甲骨文合集资料最丰富。,第二节 金文,一、金

17、文(钟鼎文)的含义:1、古代称铜为金,铜器上的文字称金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物器上,又称钟鼎文。2、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西周则广为流行。二、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异同:(四点)三、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的主要特点:1、故意拉长笔划或作曲折宛转之势。2、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第三节 秦系文字,一、秦系文字的主要特点:1、秦系文字直接承袭西周的文字2、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及诅楚文等石刻文字。3、秦国文字最重的是小篆。二、小篆的产生及李斯的贡献:1、小篆的产生:2、李斯的贡献:使汉字的形体基本趋于定型化。,第四节 六国文字,一、何谓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又称古文是指

18、战国时期,楚齐燕赵韩魏六国的文字。二、六国文字的特点:1、草体或俗体流行。2、文字异形。,第五节 隶书,一、古隶和今隶: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指早期的隶书,汉隶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二、隶书的产生及其特点:1、产生:战国末期古隶东汉时期完成。2、特点:三、隶变的意义:1、隶变:篆书演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隶变。2、意义: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阶段,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法,符号性大大加强了。四、隶定的概念: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第六节 草书和楷书,一、草书的概念:草书分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二、草书的产生、演变及

19、其特点:1、产生:作为特定字体的草书,是在古隶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2、演变:秦汉之际萌芽章草西汉中后期今草 晋代3、特点:三、楷书的概念:是汉字隶楷阶段的重要字体。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四、楷书的产生、演变及其特点:1、产生:汉隶草体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受了草书的影响。2、演变:开成于东汉后期魏晋时代与今隶并行的时期南北朝以后楷书成了通行字体。3、特点:五、行书:行楷、行草、日常书写的常用字体,第二章 小结,汉字的字体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其中小篆变为隶书是最大的一次变化,这次变化标志着由

20、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本章分为甲骨文、金文、秦系文字、六国文字、隶书、草书和楷书等六节,分别讲述各种字体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基本规律。,第三章 汉字的字形结构,一、汉字结构三种说法:1、六书:始见于周礼。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东汉班固作的汉书 艺文志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是汉代学者许慎。许慎的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戴震的“四体二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为字之体,(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为字之用(用字的方法)。首先破除了对六书的迷信。,3、三书说:唐兰三书说: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陈家梦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刘又

21、辛的三书说:表形、假借、形声。4、六书评价:,第二节 象形文字,一、象形字:1、何谓象形字:象形字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脱胎而来的。2、象形字是汉字形体构造的基础:象形字是汉字形体构造的基础,会意字、形声字的组成成分很多是象形字。3、举例:鹿、鱼、象、豕、水、门、目,第三节 指事字,一、何谓象形字:指事字是早期产生的汉字。和象形字比较,指事字是指出一些不易用象形表示的较为抽象的概念。二、指事字类型:1、纯粹的指事字:上、下2、在象形字上加注指事符号的指事字:如:本、末、刃、寸,第四节 会意字,一、何谓会意字:会意字都是合体字,把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意义。二、会意字的条件:1、

22、必须是合体的。2、必须由合体的几个字组成新的意义。三、会意字的分类:1、同形重复组成的会意字(1)二字重复的会意字:如:从、比、友,(2)三字重复的会意字:如:森、焱、磊。2、非同形字组成的会意字:(1)图形式的会意字:通过一个完整的图形表示一个意义。如:取、出、牧、林、射(2)主体与器官组成的会意字:特点是合体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代表动作的主体,一个代表发生动作的器官。如:臭、望、鸣3、还有些会意字,不便于归类:如:片,第五节 形声字,一、何谓形声字: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声字一定是合体字,一部分表义,称形旁,一部分表音,称声旁,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

23、二、形声字的构成:(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符者:如:宝。2、形声字有省声和省形的情况:如:褰。3、形声俱省者4、会意兼形声:如:婚、娶、授等。,三、形旁和声旁的位置:1、左形右声、2、右形左声、3、上形下声、4、下形上声、5、外形内声、6、内形外声 等等。四、声旁的表意作用:1、形声字的声旁是表示这个字的声音类别的,形声字和其声旁虽然不一定同音,但声音应该很相近。2、例证:先洗跣 辰娠震振唇3、认为声旁具有表意作用,一定不能绝对化。,第三章 小结,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每个字都有它的结构特点,古人分析汉字有六书的理论,今人又有所谓三书说,要求学生对六书的内容及三书有基本的

24、了解。本章从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个方面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并解释相关的概念、术语。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结构的基本知识,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古书阅读中的实际问题。,第四章 汉字的应用和发展,一、何谓假借:1、假借的概念:2、本字、假借字、假借义3、例如:庄子“俄而柳生其肘”柳-瘤二、分类:1、没有本字的假借:(1)第一种情况:如:我 而(2)第二种情况:如:戚(3)第三种情况:如:莫暮,2、有本字的假借:(1)第一种情况:如:剥击(2)第二种情况:假借字代替了本字,本字废而不用了。三、关于假借字的读音问题:必须读本字的读音,如信假借为伸,读伸音。,第二节 分化,一、何

25、谓分化:分化是汉字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一个字的职务过多或者说他兼有多种意义,这无疑会影响人们的交际。为了交际的需要,人们就要想办法分散这个字的职务,分散字的职务的主要办法是为这个这造后起的分别字。二、分类:1、假借使字义过多:(1)加形旁为字的假借放造成分别字。(2)加形旁为字的本义造分别字。(3)一个字借为他用,为这个假借义造一个与原字形无关的分别字。(4)一个字借为他用,另借一个字表示它的本义。(5)一个字借为他用,既为假借义造字,又为本义造字。,2、有本字的假借:一个字本义和引申义过多,也要分化。(1)一个字产生引申义以后,为表示它的原义的字造一个分别字。(2)一个字产生引申义以后,为

26、表示这个引申义的字造一个分别字。三、分别字的构成方法:(1)多是以原有字形为声旁,再加形旁构成。(2)另外也有以原有字形为形旁,再加声旁构成。(3)用更换形旁的方式构成分别字。四、古今字:指在某一意义先后产生的不同字形、古今字的产生,多是文字分化的结果。,第三节 简化,一、何谓简化:简化是汉字形体由繁到简的变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二、简化的方式:1、采用原有古字节 2、采用同音字3、采用笔画少的偏旁代替笔画多的偏旁4、采用基本废弃的僻字5、采用繁体字的一部分。三、字体简化问题:简化便于书写,省时省力,但也不能一味简化,越简越好。,第四节 异体,一、异体字的概念、异体字与古今字的区别:1、概念

27、:是指所有意义都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2、异体字与古今字的差别:历时与共时的差别二、异体字的构成方式:1、表意字与形声字2、同为表意字而偏旁不同,3、同为形声字而声旁不同、4、同为形声字而形旁不同5、同为形声字而声旁不同6、字的组成部件位置不同。三、研究异体字注意的问题:运用历史的观点。如修脩,第四章 小结,汉字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字数由少到多,字形由繁到简,而且与词义发生着联系。本章讲述汉字应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如假借、分化、简化等,并介绍相关的概念如本字、假借字、分别字、古今字、简化字、异体字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特别是假借的各种情况及假借字与古今字的区别;同时要求学

28、生能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决阅读古书中的问题。,第五章 汉字的历史贡献,主要贡献:1、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2、汉字保存了悠久的古代文明。3、汉字本身体现着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4、汉字的各种字体形成了特别的书法艺术。,第五章 小结,汉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它保存了悠久的古代文明。汉字的形体蕴含着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汉字的形体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至今仍着强大的生命力。,第二部分 词汇部分,词汇部分凡六章,介绍古代汉语词汇方面的一

29、般知识,既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同时又要逐步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分析古代汉语的词汇现象,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阅读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六章 对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认识,第一节 单音节词的优势地位 一、首先应当注意的是,阅读古书的时候,不要把两个单音词的组合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例如:于是、得意、妻子、虽然、知道、地方、其实、中间、自己、甚至二、其次,汉语词汇的复音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1、从意义方面看,可以拆解开来分别训解。2、从结构方面看,前后两个语素有进可以倒置。,第二节 古代汉语中值得注意的几种词汇类型,一、联绵词 即复音词1、联绵词的性质:就音的构成

30、看是一种复音词,就词的意义构成看是一种单纯词。如:参差 2、联绵词的特点:1)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在语音上往往有一定的联系。2)书面形式不固定。,二、叠音词 1、叠音词的形式:即一个双音词的两个音节相同.2、叠音词的性质 有一部分叠音词是单纯词,两个字只是记音,分开讲没有意义。如“湿湿”、“迟迟”3、叠音词的特点 1)从语音上看,一部分叠音词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关系密切。2)一部分叠音词既然是单纯词,书面形式就不十分固定。3)从写作的角度看,叠音词主要用来描摹性状。,三、偏义复词1、什么是偏义复词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为

31、陪衬.2、偏义复词的构成从构成来看,一类是连类而及。就是说两个语素的意义不同但表示的事类相关。如:车马另一类是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对相反。如:得失、缓急3、注意的几点:1)要注意将偏义复词与一般的复音词区别开来。2)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以意义相反相对的为多,相对的两个意义一正一负 如:利害、卑鄙3)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复合词也还有偏义复词的用法。,四、通名和专名1、什么是通名和专名2、通名和专名的两类情况1)大类和小类的关系2)整体和局部的关系3、对通名和专名的基本认识1)专名和通名就是一种语言分类的结果。2)专名和通名是相对的概念。3)专名和通名的对立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五、典故和成语1、成

32、语是词汇的一类2、读书时注意对成语典故的理解3、要注意一些成语意义的变化。,第六章 小结,在学习第二章到第六章的内容之前,学生应当对古汉语的词汇面貌有一个总括的了解。对古汉语词汇面貌的整体认识注重于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的差异方面。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从音节构成看,单音节词在古汉语中(指上古汉语,下同)占优势地位。从单音词占优势到复音词占优势,这种变化对汉语的词汇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从词汇的构成类别看,古汉语中有几种词汇类型应当引起注意,这就是联绵词、叠音词、通名和专名、成语典故。,第七章古代汉语中词汇与文字的关系,很多汉字的形体结构与表示的词之间有这样那样的联系,由于汉语的词没

33、有形式上的标志,汉字与词之间便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影响到我们对古汉语词汇的认识和古书的阅读。语义单位的确定是研究古汉语词汇的前提,把作为书写符号的字与它表示的语言中的词分离开来,才能正确认识汉语的语义单位。本章从文字与词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繁简字、异体字、同形字、假借字和区别字。学习者应当从字与词的关系的角度掌握这几种文字类型的性质、特点与相互间的区别,并在阅读中学习辨识。本章的一部分概念在文字部分作过一些介绍(如假借字、区别字),但角度不同。学习时应当联系起来。,第一节 繁简字1、简化字的来源1)一部分是新造的2)一部分采用旧有某个字作简化字。2、繁简字之间对应关系的变化1)二者之间

34、一对一的关系。2)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简化后成了一个字。3)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没有关系,简化后成了一个字。以上三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后两种。,第二节 异体字1、异体字的性质异体字是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的字。从文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看异体字就是表示同个词的几个不同的字形。2、异体字的类型1)同为形声字,意符不同。2)同为形声字,声符不同。3)同为形声字,声符意符不同。4)一个会意字,一个形声字。3、确认异体字时需要注意的几种情况1)有些字在某些意义上经常通用,后代的读音也相同,不能简单地看作异体字 如寘置2)有一些字,在意义上和读音上有一定的联系,

35、它们表示的词有同源关系。4、在对于异体字的具体处理时,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标准。,第三节 同形字1、同形字的性质1)概念:同形字是指字形结构相同而表示是却不是一个词,也就是为不同的词造出的字形结构相同。2)同形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同形异词,异体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异形同词。2、同形字产生的原因1)由于造字而造成字形混同。2)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趋简。3、同形字不同于假借字1)造字问题 2)借用问题 两者性质不同。,第四节 假借字1、假借字的性质1)假借是汉字在记录词语的时候的种借用,是一个文字的使用问题。研究假借字,根本目的是要探求借用的那个字表示的是哪个词,所以这也是一个汉字和词的对应关系问题。

36、2)图例说明:2、假借的条件读音(古音)相同或相近3、汉字假借的一些复杂情况。1)2)3)4、古人解释假借字的几种说法:,第五节 区别字1、古人对区别字的认识1)古今字。2)王筠的观点。2、区别字的概念:3、区别字的意义类型1)区别字表示的意义有三类:本义、引申义、假借义。2)区别字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词义的引申,二是字的借用。,表一、二,4、从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的角度给区别字分类1)本原词、滋生词、借表词。2)区别字和本原字表示的是两个词。5、关于益溢1)变音构词 景影2)变义构词 益溢 竟境 反返6、区别字生成的一些复杂情况:,第七章 小结,很多汉字的形体结构与表示的词之间有这样

37、那样的联系,由于汉语的词没有形式上的标志,汉字与词之间便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影响到我们对古汉语词汇的认识和古书的阅读。语义单位的确定是研究古汉语词汇的前提,把作为书写符号的字与它表示的语言中的词分离开来,才能正确认识汉语的语义单位。本章从文字与词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繁简字、异体字、同形字、假借字和区别字。学习者应当从字与词的关系的角度掌握这几种文字类型的性质、特点与相互间的区别,并在阅读中学习辨识。本章的一部分概念在文字部分作过一些介绍(如假借字、区别字),但角度不同。学习时应当联系起来。,第八章 预习内容提示,第一节 对词义的基本认识1、了解词义和词义的基本类型2、结合对古汉语词汇的实例分析,认识词义的社会性3、结合对古汉语词汇的实例分析,区分词义和概念,4、结合对古汉语词汇的实例分析,区分词义和所指。5、结合对古汉语词汇的实例分析,认识词义的概括性,区分词的言语义和语言义。,第二节 义位1、初步了解义位的概念2、了解归纳义位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3、了解什么是泛指和特指第三节 义素1、初步了解义素的含义2、初步了解确定义素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3、初步了解区别性义素和指称义素4、认识义素分析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