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抒情手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7993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6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抒情手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诗抒情手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诗抒情手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诗抒情手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诗抒情手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抒情手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抒情手法》PPT课件.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考试常出现类型,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常见错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下面的诗歌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2、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3、有人认为某诗在表达情感上

2、体现了“曲折通幽”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咏史抒怀)借典抒情 借事抒情,抒情方式:,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5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3、临发又开封。,1直接抒情,6寓情于景,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7托物言志,3触景生情,4直接抒情,5借事抒情,11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1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13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1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8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0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9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

4、10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11托物言志,8 用典抒情,15借景抒情(乐景写征人离乡之哀/以哀景写哀),12乐景哀景写哀情,13直接抒情,14 借史抒情,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16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17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16托物言志,17借史抒情,答题要点:,(1)该诗采用了抒情方式,(2)作者通过写内容,营造了氛围,抒发了感情,(3)起到了效果或有好处,条理清晰 表述严密,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

5、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借景抒情,以乐景写乐情2、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简述结句与前三句写法的不同,有什么作用?,前三句借事抒情,通过叙写“琵琶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表现了无法排遣的思乡愁绪一波三折,最后一句写景,以“长城、秋月”这壮阔而悲凉之景,寓情于景,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浓浓思乡之情。,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它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台 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参考答案:1、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2、借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台城曾经的繁华奢靡景象与现在的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的鲜明对比,3、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六朝因纵情作乐、奢靡浮华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