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校本研修》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2989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3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校本研修》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有效校本研修》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有效校本研修》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有效校本研修》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有效校本研修》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校本研修》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校本研修》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开展校本研修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骆小妮,大背景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发,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现实是我们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怎么样提高教师的素质呢?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研修,全面提高教师水平是关键。进入新世纪,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原有的以教材培训为主的培训方式并不能解决教师使用新教材时每天遇到的现实问题。广大教师需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深刻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创

2、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教师从单纯的教学者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校本研修不仅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中成为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机制,而且也成为科研兴校,创建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一、校本研修的意义与优势,(一)校本研修有利于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实施新课程的责任感。新课程要求学校除开齐开足国家和地方课程外,要根据当地的教育资源、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等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校丰富、补充国家课程,这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但是,长期以来

3、,学校习惯了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教学进度,甚至课时计划都是由上级安排的。所以,新课程实施以后,学校普遍感到既缺乏实施课程管理的意识和责任感,也缺乏课程管理和实施的能力。大力推进校本研修,通过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转变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被动状态,能激发起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课程管理和实施的能力。,(二)有利于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新课程能否有效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向教师要质量,很少思考怎样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不少老师靠向学生、家长加压力,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做大量的习题来“拼”成绩,也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反思过

4、自己的教学。同时,由于没有一定的学习、研讨保障机制,就是教师有学习、提高的愿望,也得不到相应的支持。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首先通过制度建设使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在学校取得合适的地位,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研究的机会。通过联片教研、对口教研等为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校本研修制度的价值在于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每节课,重视教师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实问题,保证教师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自我反思和合作研究,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三)有利于中、小学校内部和校际合作教学研究机制的建立。,学校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5、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解决学校新的课堂实施和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根本出发点,首先强调建立、完善校内教研组织(备课组、教研组),加强校内教师间的研究和交流。另外,对一些教师人数较少、学校内部教学研究难以开展的学科或教学改革中的重点、焦点、共性问题,通过区域教研网络,形成学校间、学区(片)教师间开展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解决每一个学校、每个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保障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本研修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其直接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问题来自课堂,研究的行为发生在课堂,研究的结果也必须落实在课堂,这样的教学研究,服务于学生的

6、发展,作用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五、有利于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创办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已成为当代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与追求。创办学校特色需要特定的条件,包括校长的风格、学生的需要、教师的特长、科研的支撑、学校的底蕴和社区的环境等。其中,科研的支撑、“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的共识,而且越来越为广大校长和教师重视。但如何走出一条立足学校、促进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路子是许多学校尚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研修正是广大学校创办特色的一条可探索的道路。在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作用的校本研修中,学校可以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校长与专家

7、对话、教师与研究人员交流,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六)有利于缩小不同地域、学校间的差异,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校本研修强调整体谋划,区域推进。这样,首先增加了教育行政部门对所有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分类指导,政策扶持、人力资源支持等,缩小本地区学校间的差距。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二、校本研修的基本概念,教育部在关于课改实验要求的通知中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

8、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从教师角度说,所谓校本研修,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所进行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校本研修的主体是一线教师,而不是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教育工作者。它要求教师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东西着手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从学校角度说,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学

9、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有人称之为“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三、校本研修的特征,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目的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教学研究的保障,(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各校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面临的问题亦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必须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切实做到“以校为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在教

10、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不同于象牙塔式的学术研究,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目的,校本研修,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判断标准是看它是否植根

11、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而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教学研究的保障,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的合作文化,是校本研修的标志和灵魂。校外专家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建,从教书匠教育家,是校本研修不可缺少的因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相对独立,同时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开展校本研修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12、。,1、自我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力量。,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自我反思是一种研究活动,是校本研修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它体现了教师是专业人员,是发展中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研究者。三段反思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教学前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它使教学具有前瞻性,利于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是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行动过程中的反思,它使教学活动能

13、高质高效地进行,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性的批判性研究。它使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做出及时的理性分析,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质和评价能力。,2、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条件。,国内外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校内同伴间的互助指导、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分享经验,利于本校教师群体中的不同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冲突与交流,必然促进教师队伍的共同成长。可以说,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是校本研修的标志与灵魂。同伴互助的形式有:交谈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执教者应主动与同伴交谈,包括交换信息

14、、交流经验、解惑解难、探讨新的见解、专题讨论等等。这种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讨论,使每个教师都能获得个体单独学习、思考所得不到的东西。协作 是指教师多人共同承担责任完成研究课题或教学任务。通过群策群力、互动互补,促进教师在合作中成长。帮助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导,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的指导,皆是同伴互助的良好形式。评课 针对典型课例,组织教师“听课评课”,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相互切磋。对成功的闪光点要作理性提升,对不足之处要共商改进的措施和提出提高业务素质的具体意见。评课不要刻板地死抠“教学环节”或仅囿于知识的学习,要关注教与学中的一些本质性问题。,3、专业引领,是提高教

15、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鉴于校本研修活动是在本校展开的,参研人员的主体是本校的人员,但还必须有一些非本校的专业人员参与。这部分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授,他们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他们的参与可避免低水平反复研究的弊端,可使校本研修得以深化和持续发展。专业引领的形式:主要有理论学习辅导讲座,学术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听课、评课等)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其中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是以“课例”为载体的专业引

16、领,对教师帮助最大。,四、当前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一些误区,(一)认识不足,学校教研有名无实。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内涵、形式及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校本研修的理解仅限于“名词”上的了解。虽然嘴上讲着要认真抓好校本研修实际上“校本研修”从哪里入手、怎么推进、如何评价等还是一片处女地。因此,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实际上是有名而无实。(二)理解不透,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缺乏对校本研修的基本活动形式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就目前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来看,首先是多数教师缺乏研究的意识,没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习惯,因此提不出有价值的、需要同伴帮助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教师群体不同成员间不同程度地存在戒

17、备心理和封闭意识,缺乏借用群体的智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促进共同成长的意识;再次是薄弱学校点多面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科研人员的指导难以惠及大多数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为此,薄弱学校的校本研修基本上是在一种“无序状态”下的“自由散打”,根本谈不上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丰富性、效果的显著性、评价的科学性等。,(三)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内驱力。不少教师过早进入“心理衰老期”,缺乏对学习新知的追求,对教师职业丧失了应有的激情,业务素质长期在低层次徘徊,职业倦怠心理较为突出。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每天按部就班地在“两书(教科书、教师用书)一本(备课本)三尺讲台”上匆匆劳作,具有

18、强烈的“小富即安”的思想。为数不少的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时具有大中专学生水平,参加工作5年以上几乎只有中小学水平。参加工作10年以上差不多只有所教学科该年级学生的水平。面对这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发展意识淡漠的现状,要把校本研修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渠道。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四)薄弱学校条件较差,缺乏信息技术资源。城市教育手段普遍进入了现代化层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查阅资料、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帮互学,做到资源共享,为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薄弱学校普遍存在“五大”困难:一是没有图书室、资料室,不少教师的学习基本上

19、是盲区;二是没有集体办公地点,集体活动难于开展;三是没有电脑或有少得可怜的几台电脑也上不了网,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四是薄弱学校教师分散,不少教师一人承担一个班所有学科或一个学科多个年级教学工作的现象十分突出,组织集体教研难度大,团队优势难以彰显;五是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等等。,五、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策略,(一)以“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促教师成长、办特色学校。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条幸福的道路就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核心和龙头

20、,也是校本研修活动有效开展的最重要的形式。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是要坚持校本研究为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要善于将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二是要坚持微观研究为主,力争小题大做,切忌大题小作;三是要应用研究为主,教师要不断从备课中、从教学中、从学习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研究这些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课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干什么,研究什么,相互促进;四是要坚持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五是要把研究的成果和理论置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校本研修是在学校的层面上展开的,教师研究的问题通常也是其他教师遇到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应该借助集体的力量,也只有教师的集体参

21、与,才能使教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在信息交流中获得启示,在争辩探讨中廓清认识,才能形成研究的氛围、研究的文化,真正提升整个学校的教研能力,因而交流与协作被视为校本研修的标志和灵魂。课题研究无疑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最佳的平台。课题研究有利于形成稳定、全面和大规模的协作,有利于整合全校教师的力量,彰显学校特色。,针对陕西省教育厅“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某校教研室利用周三下午三、四节课组织高二年级两班的全体学生在会议室进行了“学生问卷”和“创造力测验”。学生问卷分两部分共122道题,主要了解学生的学校生活和性格特征;创造力测验共5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科学创造力,要求

22、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从不同角度探索尽可能多的、新颖、独特并且合理的答案。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组织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50名教师进行了“教师问卷”。教师问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用形容词评价对自己喜欢的学生特征的理解;第二部分是用形容词评价自己对创造性学生特征的理解;第三部分是给出一些情景,每个情景都有两种应对方式,根据自己的感受对这两种应对方式的同意程度进行评价。,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2011年政治小课题1.中学政治课教学素材选取研究2.中学政治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研究3.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4.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研究5.中学政

23、治课课堂中提问有效性研究,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2012年政治小课题1.诗词佳作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2.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导课研究3.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的选取与有效利用的研究4.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合作学习指导策略研究5.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经省教育厅批准,确定陕西师大附中为承办“免费师范生生源基地班”的学校。每年招一个班,班额50人,面向全省招生。生源计划由省教育厅依据各市(区)贫困人口状况和能够考入省级标准化高中的贫困学生情况下达。原则上每年在西安市招收20名,在其它市(区)招收30名,各市(区)按照1:2的招生推荐比例进行推荐。因此师大附中确定201

24、1年校级重点课题自主、保送生培养方式研究。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解决本校在自主招生和保送生培养方面遇到的问题,最终探究适合本校特点的自主、保送生培养模式。,(二)以课例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学习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提供教研的课例不是优秀课堂教学行为的展示,也不是优质课观摩,而是课前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进行反思、交流。校本研修的全部过程就是为了真实地体现与展示上课教师这个特定对象教学的特点

25、及其发展过程,使全体参与者都能获得对于有效教学及其意义的理解,使教师专业水平获得提升。,课例“学习研究”主要包括一个课例、二轮反思和三次研讨等环节。所谓一个课例是指一个个实际的教学例子,它是开展研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进行第一轮反思,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更新理念,并与同科教师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第一次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然后对新设计进行研讨分析,通过深入访谈,讨论教学行为如何改进,这就是第二次研讨。在此基础上,按照新的教学设计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听课人员举行会议,比较分析三个阶段课的差异和变化,进行第三次研讨。施教者在新教学行为完成

26、后进行第二轮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肯定成果并写出教育反思与体会。其运作过程包括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期间有两轮在寻找差距中的反思与调整。因其具有简捷、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它应该成为校本研修活动中最常见的模式。,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的比较,无论是教学案例还是教学课例,都同属“教学研究”的范畴,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成果形式。案例和课例的区别在于,教学课例通常以某一具体的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主要目的是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课例主要涉及到本课中

27、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案例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它主要不是阐述本课的教材教法,也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它围绕包含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组织案例教学,或为案例分析等教研活动提供基础材料,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案例不仅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而且直接指向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提高本课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运用于本学科其他课的教学,甚至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从校本研究的意义上看,可以认为:“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

28、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本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的搜集和开发。从课堂到课例到案例,这是校本研究实践的基本环节。”,市一中推行磨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市一中的磨课分三个阶段实施,即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磨课制的推行,从本质上讲是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的校本研修活动。它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是基于过程感悟的行动研究。这些有组织保证、有专题侧重的实践研究

29、,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反复的磨合中得以更新,各种推想合理的教学行为得到课堂实践的检验,在反馈、讨论过程中各种纷繁的观点方法及其关系得以理清,在深入的反思和激烈的争论中往往引起教学艺术和灵感的迸发。通过磨课制,磨出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关注教育细节的意识和能力,在反复研磨中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科研兴校”的目标。,市一中的创新三课:点课、约课、磨课。点课是一个家常课,约课是宴请课,磨课是大餐课;或者说,点课是责任课,约课是勇气课,磨课是智慧课;也可理解为点课是责任担当课,约课是个性展示课,磨课是智慧结晶课;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改变自身思维定势做起,学会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

30、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从生命的角度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来源于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而且来源于课堂教学经验,而教学经验都必须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经提升、内化而形成。课堂实践不是囿于低水平重复的实践,而是有计划的实践,是有反思改进的实践,是有同伴互助的实践,是有专业引领的实践。开展课堂研究,精心磨课可以引领教师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凭借新教材诠释新理念,落实新课标,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有效提升,使教师进入“以研带教”的状态。,(三)以“同课异构”形式,推进有效教研。,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31、然后发挥不同优势、实施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相互比较,取长补短,追求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状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新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个性风格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研修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并不代表实际的可行性,通过几位不同教师采用不同方案上课以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与反思活动,分析每种教学设计与方法的闪光点与商榷之处,通过集体的智慧进行再次比对,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设计上课。这样,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

32、,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同课异构”既有个体独立的创设,又有集体合作的智慧,使每位教师在实践中,成了教学研究的主体部分,有了更多向别人学习和全面审视自己教学的机会,同时也增进了同组教师间相互协作的感情,有利于个体和团队的结合。同时,“同课异构”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每位个体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这有利于教学和研究的结合,能切实解决教学中一些问题和困惑;它用理论诠释实践,用案例解读理论,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它可以借鉴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创造性地生成自己的案例,有利于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与风格。这比起过去泛

33、泛开展的应付差事、例行公事式的公开课,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四)建立教研联合体,有效开展校际教研活动。,虽然各学校整体教研水平参差不齐,但就某一所学校来说,有的学科中也有一些出类拔萃的教师,教研部门能够将这些教师组织起来,实行“强强联合”,帮助学校组建教研联合体。根据各学校师资强弱以及各学科组教师的不同特长,成立以学区为单位的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推选出中心教研组长,以中心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就能有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改变校本研修缺乏专家引领现状。此外,由教研部门牵头,还可以帮助一些薄弱学校与优秀学校结成对子,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求达到“以强带弱”,促进共同发展的目

34、的。,我们新城区在以往分片教研、校际教研的基础上将全区公办、民办25所中学分为6个大学区,分别确定6个学区长学校,牵头开展大学区教研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大学区”管理是以区域内的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吸纳3-5所学校组建“大学区”,实施区内“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下面仅从教学比武活动、经验交流活动、教改沙龙以及教学开放周等方面进行说明。,教学比武活动。广延的校内教学比武活动包括各种优质课比武和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不论哪一种形式的活动,都应该体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三个基本要素

35、,都应该自觉地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难点,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把握优质课的基本标准,学生自主学习是优质课的重点,师生合作学习是优质课的标志,学生探索性地学习是优质课的关键。听课教师也应该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评课。经验交流活动。包括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德育经验交流活动和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活动等方面。无论哪一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都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切实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要从学校实际工作出发,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教改沙龙。教改沙龙形式活泼,方式灵活。既可以是同一学科内的老师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教师的聚会。从内容来说,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模

36、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展开探讨,也可以从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发展规划上进行交流。教改沙龙形式新颖、生动、有效,是校本研修的前卫模式。教学开放周。校本研修并不是封闭式的,只有让社会了解学校,使学校融入社会,才能真正促进办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开放周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自我反思,也为同伴互助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更使专家引领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它成为了校本研修不可或缺的模式。,新课程改革下,校本研修的有效推进,不仅需要上级教研部门的引领和学校的支持,更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参与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投身于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的活动中,紧紧围绕“合作、实践、反思”三个方面来展开。,

37、合作,校本研修有效开展的基石,一、合作贯穿于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集体听评课,或者是课题研究,都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与传统课程相比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只有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集体力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强合作,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听评课,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二、合作应该是“真合作”,而不能是“伪合作”。1、合作的内容要深化。以集体备课为例,如果集体备课,仅仅强调几个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仅仅

38、是某一主讲人的个人“表演”,教研组的其他成员,大多是洗耳恭听,很少发表个人的见解,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地集体合作,这样的集体备课成了个人备课的克隆,并不能体现集体的智慧,也无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新课改下,集体备课应该充分体现合作意识,集体成员之间应该多一些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坦诚的交流,把所有成员的闪光点都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2、合作的范围要扩大。首先,校本研修要突破备课组和教研组的范围,加强与相关学科教师的合作。其次,校本研修要突破本校的范围,加强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兄弟学校形成一个定期交流的机制,定期交流教研成果,实现资源和信

39、息的共享;定期探讨校本研修的经验和困惑,共同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实践,校本研修有效开展的不竭动力。,一、校本研修,它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而应该是源于实践的研究。校本研修的研究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过程,校本研修的研究成果,又可以用来指导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二、开展实践性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实践化的有效方式。实践性的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它以“问题即课题,参与即研究,改进即成果”,作为其三大原则,侧重于选择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性课题;鼓励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参与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成果,不强求用论文的方式加以呈现,只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的

40、问题都得到了改进或解决,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如,针对“学生大多被动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如果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随意性又很大,老师指导的针对性也会降低。”这一现实,可以把“如何指导学生逐步参与作业布置,提高自主布置作业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实践性的课题进行研究。这类实践性的课题,并不需要多少的理论支撑,主要依靠平时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和不同学生的交流来进行,在观察中研究,在交流中研究,在教育中实践。,反思,校本研修有效开展的助力剂。,反思,既要有个人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又要有教研组成员对教育教学的集体反思,并且可以组织教研组成员对反思进行交流,交流中促进理解的升华。在合

41、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合作,在反思中去实践。形成“合作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教师写教后感和教育随笔,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倡导新教育实验的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为了鼓励教师写教育随笔,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开办了一个“教育成功保险公司”,即教师如果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1000字,坚持十年写成3650篇,字数达365万字,如果不成为教育家的话,教师十年前如投保一万,他愿赔付100万。并对教育随笔也作了说明,即只要是每天坚持把自己的所经历的、所思考的记录下来即可。很多一线教师,纷纷响应朱教授的提议,坚持写教学反思,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可以说,反思可以让校本研修插上智慧的火花,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具有实效性。,新课改下,合作、实践、反思,应该贯穿于校本研修的整个过程中,三者的相互交融,必将推动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谢谢大家的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