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洛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屏,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
2、外的感染性腹泻病。38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可实施预防接种的有18种疫苗。,学校和托幼机构易发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流脑;腮腺炎;风疹;水痘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一、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 命名。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
3、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 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暴发,在托儿所和幼儿园2次暴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 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 71病毒。,一、流行概况,1998年EV 71感染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病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
4、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在3个多月里,招远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首例发生于5月10日,7月份达高峰,末例发生于8月28日。128例住院治疗患儿,平均住院天数5.1d,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一)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二、流行环节及流
5、行特征,(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三)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
6、%9 5%。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我国天津市1983年流行后,散发病例不断,1986年再次发生流行,而且两次均为Cox Al6引起。,(四)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
7、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三、预防原则,(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目前临海市要求各医疗单位均实行网络直报;(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如果发现聚集性病例要同时向教委和疾控中心(或当地卫生院)报告;(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三、预防原则,(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六)
8、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四、托幼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手足口病,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教育幼儿咳嗽、打喷嚏时要掩鼻,不要直接对着其他的小朋友,并帮助孩子清理好由鼻排出的分泌物。2、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幼儿的餐具、玩具、图书及幼儿能摸到的地方,都要严格消毒。3、仔细观察每个小朋友的精神变化,有的孩子出现吃饭、喝水不好,告诉老师说他嘴疼,老师就不妨看一下孩子的口腔
9、是否有溃疡及小红点出现,如果有溃疡,再看看孩子的手和足跟有无小红点出现。从很多细节上可以发现孩子的潜在疾患,因此,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尤其在孩子吃饭和喝水时。,四、托幼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手足口病,4、帮孩子剪短指甲。有的孩子可能患了手足口病,老师没有发现,或者有的家长知道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因为家里没人看孩子,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个孩子就成了传染源,不管他打喷嚏,还是不小心挠了人,都可能把病毒传给其它的孩子。如果老师有给幼儿剪指甲的习惯,就有可能发现这个孩子,及时切断传染源。5、如果家长告诉老师其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那么这个孩子所在的班级就应该加强卫生消毒,包括幼儿的毛巾、餐具、玩
10、具、及孩子的活动室、休息室要严格消毒,并多观察其它孩子有无变化,并建议这位家长等孩子病情痊愈后再来园,以免感染其他小朋友。,四、托幼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手足口病,6、控制传染源,患手足口病的幼儿要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至少14天,如果孩子疱疹没有全部结痂干燥和痂皮全部脱落之前,不能让幼儿来园。7、如果怀疑幼儿患了手足口病,应联系家长建议尽快带孩子去医院确诊,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患了手足口病。,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突然发生,迅速蔓延
11、,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 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预防控制措施,1、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衣
12、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3、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控制措施,4、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间为9至11月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没有接种禁忌,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5)慢性病发作期;(6)严重过敏体
13、质者;(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学校和托幼机构易发传染病高发的原因,带病上课率高,难以杜绝发热咳嗽学生教职员工带病上课;学生来自多个家庭,经常性甚至每天流动,把社会疫情引入校园;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学器械工具、活动场所;每天长时间同处在教室、寝室等室内、交通工具等环境,特别是冬春换季时节气温偏低,春季下雨季节室内活动时间延长,且空气不流动(关门窗或气压低)。学生打闹嬉戏密切接触,使传染病易于实现传播;不注意劳逸结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教学活动后易着凉、淋雨,抵抗力下降;,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忽略社会公德(经常用手搽揉鼻子、口腔,不注意洗
14、手、咳嗽和流涕未正确处理使用纸巾等);学校设备环境因素,如建筑、周围环境、洗手设备、垃圾桶配置;疫苗针对性疾病免疫不理想。校园的教室建筑结构布局不利于通风换气或不注意通风换气(如使用空调教室、电脑室);因季节(冬、春)原因长时间关闭教室宿舍门窗等都利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如何预防与控制,建立长期预防控制机制:1、成立组织: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和学生卫生保健;2、制度保障: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因病缺勤原因追查与登记报告制度、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3、防控方案:制定适合本校的、完善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预案;,4、责任到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
15、预防保健主管人员是具体责任人。5、卫生培训: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认识,掌握防病知识。6、资料健全: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及家长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等等)。7、协调好卫生部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临时控制措施: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发生疫情后,要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取得疾控中心的支持、指导和帮助。,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要点,一、相关部门职责,(一)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
16、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学校和托幼机构,、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
17、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
18、健康情况进行巡查;、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
19、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报告内容及时限,()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天内有例或者连续天内有多个学生(例以上)患病,
20、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报告内容及时限,()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报告方式,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学校和托幼机构晨检工作
21、要点,学校要建立健全晨检工作制度。晨检工作在学校主要领导的主持下,成立领导机构,负责工作布置、检查或抽查、现场处置、考核、材料收集和整理。学校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教师负责每天早晨对本班学生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医务人员进行排查诊断。托幼机构应由医务人员亲自晨检,认真查问和登记,杜绝遗漏可疑病例。学校医务人员接报后要及时初步诊断和处理,需要送医院治疗的由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托幼机构晨检内容:,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二看,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三问,个别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
22、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晨检要求:,晨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每日晨检情况要做好记载,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为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异常情况纪要等;并及时上报给卫生室,由校医统一登记并按要求上报,在流行病爆发期间 发现有所流行传染病征候群的患病师生,由校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报告学校,及时送医院诊治或在家休息治疗,有需要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并实行日报和零告报制度。在非流行爆发期间 由各班班主任每天上报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要进行详细的询问,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及时上报给卫生室,由校医统一登记并按要求上报
23、。,学校放假期间 学生自查身体,如有异常,应及时与班主任联系,由班主任统一处理,如有突发疫情,应立即与学校行政值班联系,由行政值班教师上报给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如无特殊,在开学前统一报卫生室登记。班主任教师对患病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跟踪,多了解、多关注,做好记载。,手足口病晨检工作要求,关于做好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晨检工作的紧急通(市卫生局、教育局,2008.5.5)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二、健全机构,落实晨检工作三、加强管理,严格报告制度四、迅速反应,科学处置疫情五、紧密联系,建立联络员制度,对晨检发现的可疑手足口病病人,各学校(园)应立即通知其家长带领前往医院诊治,排除诊断或治疗痊愈后
24、方可回校。班主任应及时跟踪病人情况,对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疑似或临床病例,应按要求上报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在晨检中发现可疑手足口病病例呈现聚集性时,除电话通知家长外,应立即报告属地疾控部门。,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目的和意义,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其补种工作,是确保全体儿童入学前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疾病,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措施。,工作目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托幼机构、学校开展儿童查验证工作普及率达100;儿童持证率98;儿童补种后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95%。,职责和分工,4月24日教育部、卫生部等5部委召开全国扩大国家
25、免疫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再次强调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是教育部门的职责。为此,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对入托、入学儿童查验证工作的领导。要依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共同制定工作方案、管理制度及培训计划,并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定期组织督查考核。,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托幼机构、学校实施查验证工作的管理,指导托幼机构、学校建立和落实查验证责任制及其具体措施;组织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证责任人参加培训;将该项工作纳入对托幼机构和学校卫生工作的考评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查验证工作的技术指导及补证、补种工作的管
26、理,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落实指导措施,开展培训工作,实施补证、补种工作,并组织开展技术评估。,托幼机构、学校负责入托入学儿童查验证工作的具体实施。要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查验证工作;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督促无证和漏种儿童及时补证、补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托幼机构、学校和接种单位进行技术指导,承担预防接种查验培训工作,指导辖区内接种单位开展补证、补种的工作;定期汇总情况和数据资料并上报。预防接种单位负责指导、协助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查验证工作;实施儿童补证、补种工作;及时报告有关情况。,查验工作对象及判定标准,(一)查验对象1.全市托幼机构(包括无营业执照的托幼机构、外来工子弟
27、学校)、小学每年新入托、入学和学期中转学的儿童。2.在校(托幼机构)未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儿童。,查验工作的实施,(一)做好培训工作。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培训,由疾控机构承担教学任务,托幼机构、学校和预防接种单位查验证责任人应当参加培训。,(二)落实接种证查验工作。1、查验接种证工作由各托幼机构、小学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应规定托幼机构和学校在发布招生信息时,告知新生报名须携带预防接种证以备查验;县级疾控机构应布置接种单位主动与托幼机构和学校联系,在儿童入托、入学前,将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报表和补证、补种通知单及时提供给托幼机构和学校。,2、托幼机构、小学查验工作的程序如
28、下:在儿童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报名程序,指定专人在儿童入托、入学时(包括对中途转学新接收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要求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出示接种证,查验儿童该年龄前应接种的上述7种疫苗。填写福建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表1),在30日内向托幼机构和学校所在地的预防接种单位或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对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疫苗的儿童,填写福建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补证/补种通知单,书面通知儿童家长带领儿童到居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补证或补种,并在儿童补证或补种后复验预防接种证,督促儿童在11月25日前完成补证、补种。于12月1日前汇总并填写福建省入托
29、、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情况汇总表(表2)上报至当地的卫生院或疾控机构。,(三)安排好无证、漏种儿童补证、补种工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安排预防接种单位及时做好无证、漏种儿童补证、补种工作。对遗失预防接种证并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儿童,经核实无误后给予补证。对漏种的儿童,按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规定的原则补种,并填写福建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补种反馈单,将补种或补证信息及时反馈给儿童所在托幼机构或学校,做好无证、漏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报告工作,各卫生院要以学校为单位汇总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上报的福建省入托、入
30、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情况汇总表,于每年12月10日前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县级疾控机构。,抽查情况存在问题,一是部分县级或乡级未组织学校(幼儿园)查验接种证工作的培训;二是缺乏对学校的督导,查验接种证质量不高。有的接种信息填写不够准确,部分学校未把含麻疹的联合疫苗统计在内,有的学校接种信息由家长自己填写,存在错填、漏填或乱填的现象,部分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是有的学校(幼儿园)发现漏种疫苗的儿童未通知补种;个别甚至未收到有关查验接种证的文件,未开展查证工作。,小 结,1、做好培训到位。组织开展辖区内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培训工作,对本辖区内所有小学和所有
31、托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免疫规划接种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及其免疫程序、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报表填写、查验结果报告、漏种儿童补种等具体内容和要求;,2、做好宣传到位。为确保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托幼机构和学校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预防接种意义和有关知识;并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在报名须知中明确告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和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接种的疫苗种类,要求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儿童,应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补办或补种。3、加强督导。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其纳入传染病防控管理内容,开展定期检查、督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