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64228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秦汉时期的文化,秦汉时期文化特点及原因,1、承前启后(先秦文化的总结升华,封建文化的奠基);2、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大一统措施、独尊儒术;但国家又是 多民族国家,世族文化同样蓬勃发展,风格多样);3、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中外交通发达、对外政策开放、中国 社会发达繁荣);4、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造纸术、九章算术、天文、医学成 就);5、气势恢弘(万里长城、秦皇陵兵马俑、史记等)。,文化基础先秦时期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为秦汉时期的文化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稳固的上升阶梯。经济基础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是秦汉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科技成就既是秦汉文化发展的表现,又

2、是秦汉经济发展的动力。)政治条件秦汉形成统一帝国,国家统一,促进各地人民生产生活交流,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强有力的政府也促进秦汉文化的发展。秦始皇统一文字,西汉武帝以后大兴儒学教育,鼓励对外交流,东汉明帝求佛法等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客观条件民族交流的增多也有利于文化的进步。外来文明的传入也促进了秦汉文化的发展。民族特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文化的崇尚。,一、秦汉时期的科技,1.天文历算、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2.数学的巨大成就3.良医辈出 4.造纸术,(1)历法 汉武帝时司马迁等改颛顼历而制定太初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对以后历法有很大影响。,太初历规定以十二月底为太初元年

3、终,以后每年都从孟春正月开始,到季冬十二月年终,1、天文历法(2)汉代关于天象的记录非常丰富,史书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成帝)河平元年(前28)三月己未(十八日),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一记录把太阳黑子的位置、目测大小、形状和准确的出现日期都叙述得很详尽。这是世界公认的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3)关于日月食的记录详尽、精细。周髀算经曾认识到“日兆月,月光乃出”,东汉张衡正确阐明了月光是日光的反照。(4)关于天体结构,汉代有三种学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是东汉的张衡。,张 衡(78-140年)东汉南阳人,张 衡 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在天

4、文、历法、数学和文学他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张 衡的主要成就:浑天仪: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它可以测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原地动仪是用铜铸成,圆径约有1.90米,器内中间有“都柱”,周围装有分别指向八个方向的八根横杆,一且受到地震波的冲动,“都柱”就会倒向发生地震的方向,推动同一方向的横杆,使龙嘴张开,铜丸就会落在蹲在下面的蟾蜍(chn ch)口头,发出声响,提示人们发生地震的时间和方向。,这是位于河南偃师汉魏洛阳故城南郊的东汉灵台遗址。灵台是东汉的国家天文观测台。它始建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

5、年,一直沿用到西晋,毁于西晋末年的战乱。,2、数 学 西汉时期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 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比西方早500年。九章算术汉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它在世界数学史上,可以和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相提并论。,九章算术书影,它的出现标志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黄帝内经西汉时编定,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医书。,3、医学,神农本草经东汉时成书,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150-219年)东汉南阳人,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

6、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书影,神医华 佗,华 佗(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华 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4、纸的发明,从竹木简到纸的发明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1)纸的发明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这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古墓中出土的一幅纸质地图。这幅纸质地图的纸质薄且软,纸面平整光滑,

7、用黑色线条勾绘出山脉、河流、道路图形。因墓内积水受潮,已残破成为有规则的碎片,现碎片长5.6厘米,宽2.6厘米。,(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121年)东汉人,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纸逐步取代竹木简和帛,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3)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造纸术及传播,西汉前期已有纸(地点、类型、最早、地图技术);东汉_改进造纸术;特点、意义。,之前使用的纸介质是什么?我们现在的信息介质是什么?,对外传播地点、时间、意义,二、哲学与宗教,2,3,西汉董仲舒的思想及

8、核心东汉王充的唯物思想佛教与道教,1,忍受苦难,来世幸福,修身养性,得道成仙,哲学与宗教,1、新儒学代表:董仲舒处于独尊地位。主张:皇帝要依天意办事;儒学独尊;建立太学,进行儒学教育 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代表作:天人三策春秋繁露 特点是: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倾向。(5)作用: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学独尊,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逐步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建立太学和地方儒学教育系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新儒学带神学色彩,导致两汉长期的神学迷信的泛滥。,2、东汉前期王充:论衡

9、 唯物思想。,他认为:1、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2、三反对: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反对厚葬“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秦汉思想特点:,儒学神秘化、官方化,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指出天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喜怒哀乐,也不会通过灾祸来警告人。他还认为,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现象,并非天降灾祸。王充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说,人死了,形体腐朽,血脉枯竭,骨肉化为灰土,精神也随着消亡,不会变成鬼。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存在。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有利地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王充的唯物

10、思想,3、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专使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还为他们建造了洛阳白马寺,佛教在中国传布开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经,迎来西域高僧,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后来有僧人在这里翻译佛经。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佛教的传入,按照佛教的说法,人的肉体是要死亡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远存在,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一切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此,佛教很快受到我国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

11、,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发源地四川青城山,4、道教的兴起,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经典是太平经,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三、史学和文学艺术,1.史学成就2.文学成果3.艺术,1、史学的巨大成就,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黄帝汉武帝),东汉班固汉书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西汉历史),史记与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位于陕西韩城的司马迁祠,班固(329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其内容自刘邦起兵,终于王莽覆灭,反映了前后共220年的历史。汉书虽然是在史记的基

12、础上写成的,增补了不少史料,但却抛弃了史记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进步内容。,赋,兴起于两汉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直接源于骚体诗。特点: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用辞华丽,语汇丰富,但是词句非常艰深,辞藻堆砌,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士文化、宫廷文化。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2、文学的新成果,散文:西汉贾谊陈政事疏、过秦论;司马迁的史记是汉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乐府诗,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深刻,反映了两汉社会生活,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是民间文学的代表,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代表作: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陌上桑,3、艺术成果,(1)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最为突出;

13、东汉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砖瓦、瓦当(2)绘画:墓室壁画、帛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的珍品)、木刻画、画像石、画像砖等也有许多珍品。许多艺术作品都表现了秦汉时期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的状况,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形,也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美学修养。,.秦兵马俑(1974年陕西临潼陪葬坑出土的秦兵马俑。),到目前为止已出土一千多件与真人真马一样形体高大、形象生动的陶俑。陶俑包括有将军俑、战车甲士和御手、步兵俑、弓驽手、骑兵俑等。他们或披战袍,或披铠甲,并装备有实用的兵器,身高均在1.80米左右。陶俑个个神勇,雄姿勃发。战马,分为驾车马和骑兵用的鞍马,大小有如真马,体长2

14、.00米,身高1.50米。战马机警神骏,形象逼真。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再现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神威,呈现出秦国国力强盛、兵强马壮的图景。秦兵马俑为国内外所瞩目、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大型群雕艺术的奇观。,一号坑,简介:1974年发现。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0米,深5米,面积1.3万平方米。兵马俑6000余件。,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汉书:(东汉、班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班固两都赋,乐府诗:陌上桑、十五从军征,陶塑:秦始皇陵兵马俑,绘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画像石,

15、画像砖。,四、社会生活和风俗,1.饮食与服饰汉代主食的饮食,传统为饼、饭、粥三种熟食方法。副食主要有肉食、蔬果、豆制品。秦汉时人们的服饰较前代更为绚丽多彩,有冠帽,分很多种;一般常服分两类,一是长袍类,二是短衣类;下衣统作“裳”;鞋的种类也很多。2.居室秦汉时住宅结构分庭院式、楼阁式、干栏式等很多种。3.婚、丧礼俗秦汉时期婚姻只有社会地位相近才能“相与为婚姻”,女子在婚姻关系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在思想上对女子的贞洁观念比唐宋以后相对淡漠,改嫁与再嫁现象广泛存在。丧葬礼俗大体情况是:人初死,则沐浴饭含。饭含之物以玉石珠贝为常见。,五、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中朝经济文化往来汉初,燕人卫满率1000余

16、人东走出塞,统治朝鲜西北部。至其孙卫右渠时,汉武帝遣大将灭朝鲜后在朝鲜置四郡,昭帝以后,朝鲜北部高句丽兴起。自汉属乐浪置郡,到为高句丽所并,前后四百年,汉文化大量输入朝鲜,同时朝鲜古文化页输入辽东、辽西等郡。2.中日文化往来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等输往日本,丰富了他们的物质生活。3.中国同越南缅甸等国的交往汉武帝出兵南越,在越南北部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从此,中越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越南的珍珠、象牙等也输往中国,中国的铁犁、牛耕等技术也在越南推广。4.“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后中国的丝绸和养蚕技术、铁器、造纸术等都陆续西传。中西亚的蔬菜水果也相继传入中国。5.南海交通。南海是汉代中国与东南亚、印度的海上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