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70672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全国两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聚焦全国两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聚焦全国两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聚焦全国两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聚焦全国两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焦全国两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全国两会》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授/主任,聚焦2011年全国两会热点,一、国内外媒体和公众对2011年中国两会的关注度,复旦舆情调查:近九成公众对全国两会表示关注。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超过3000名。其中1200多名外国记者涵盖世界五大洲,既有西方发达国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也有发展中国家的记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报道今年两会时特意使用了汉语拼音的“lianghui”。,二、两会关键词:转型、民富、公平、幸福,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时期的主线;民富:由国富民强(穷)到民富国强;公平: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政府所做的一切都应是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增补写进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天津代表团强度要大力

2、改善民计民生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广东“十二五”明确提出建设幸福广东;重庆“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五大愿景 让市民生活得更幸福,三、“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GDP达到39.8万亿,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增加到8.31万亿,年均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四、合理调整分配关系 共享经济发展成果,1.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现1)总体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距悬殊:从基尼系数看,中国在2000年就越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现已接近或超过0.5,而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基尼系数也大多只在0.24到0.36之间,只有美国达到0.4

3、。,从绝对贫困人口看,即使按照2009年1196元的标准,农村还有3597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全国贫困人口总数将增加到9000万以上。而即使按1500元的新贫困标准,无论是通过购买力平价还是汇率换算,中国的贫困标准仍低于世界银行人均每天消费1.25美元的全球标准,甚至低于印度人均每天消费1.2美元的水平。,从财富集中度看,新财富杂志2010年5月14日发布的“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500名上榜富豪的财富总额占2009年国内GDP的8.5%。美林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2009年,内地净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有36.

4、4万人,财富总量近2.5万亿元,约占2008年中国全年GDP的8.3%。而2010年,仅仅上榜的这500名富豪,财富总量已远远超过2009年内地富人的全部身家。,2)企业和政府收入增速快于国民收入增速居民收入增速慢于国民收入增速,1992-2008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长16.7%,企业和政府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21.0%和17.2%,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长15.5%,企业和政府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速比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快4.3和0.5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速比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速慢1.2个百分点。近些年来,中国的财政收入每年增长百分之二三十,远远超过了GDP

5、和居民收入的增速。2010年国家财政收入预计超过8万亿,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3)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97的53.%下降到2007年的39.74;而2000年美国的比重为58.31%,德国为53.84%,英国为55.24%。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过低。中国的最低年收入不到世界最低年收入平均水平的15%,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159位,最低工资甚至低于32个非洲国家。中国最低工资是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中国最低工资是平均工资的21%,世界

6、平均为50%。,4)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其次是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职工月平均收入的73.5%;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收入普遍低于正式工,有的仅为同岗位正式工的一半左右。再次是行业之间工资收入差距过大。2008年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为4.77倍,有的高达10倍。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111。据统计,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其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最后是公务员收入与普通劳动者收入之间的差距过大。中国公务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6倍,而世界公务员平均工资是最低

7、工资的2倍。,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建议,1)将收入分配的相关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和各级政府业绩考核体系: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基尼系数降到0.45以内;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增长不低于5个百分点;要确保财政支出每年用于民生福利部分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长3-5个百分点;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差别缩小到3倍以内;确保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减少政府的行政开支缩小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我国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中用于行政费用的支出占18%之多,这相当于美国9%的2倍,法国6%的3倍,日本近3%的6倍。大力压缩政府包括“三公”在内的行政性支出,就可以在政府财政收入不变甚至减少

8、的情况下,将更大比重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3)国有企业要退出竞争性行业,从1994年至2007年,国企的利润全都没有上缴。国民不仅没有分享到国有资产的收益,反而由于国企垄断使国民支付着几乎是世界最昂贵的房价、油价、交通运输费和通讯费。必须打破政府对诸多原本属于竞争性行业的行政垄断,允许民间资本自由进入。对自然垄断行业要加强政府管制,央企要从房地产市场退出,国有垄断企业的工资不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强化和改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尽快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1980年我国开征个税,作为起征点的800元是当时月平均工资的12倍;现在作为起征点的2000元是月均工资的75%。这说明我国个税负担大都

9、落在了中低收入阶层。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40005000元。考虑到我国财富的集中度极高,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第一代富翁已经大都面临财产继承问题,应该尽快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5)深化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过低,这不仅造成了对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使用,而且使得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油东流等工程无助于缩小反而会扩大东西部居民的收入差距。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价格水平,绝对补偿费(可确定为5%左右)归中央政府,级差补偿费(15%左右)归地方政府,使西部的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6)大幅度提高劳动收入在

10、财富分配中的比重,当务之急是把我国最低工资调整到世界平均水平,即达到人均GDP的58%,与此同时,政府要适当降低企业的税赋,以便为企业劳动成本的增加留出一定的空间。7)加快城市化进程要在十二五期间首先解决农民工进城不落户、迁徙不定居的“半城市化”或“伪城市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已进城务工多年的2亿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变为城市居民。,五、降低农民工进城落户的门槛提升我国城市化真实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0年的47.5%,但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以及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60%以上的水平,甚至低于世界50%的平均

11、水平。而即使这47.5%的城镇化率,也包含了大量的水分:其中既包括了1.45亿左右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也包括约1.4亿在镇区生活但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户籍人口。所以客观地估计,中国城市化的真实水平最高也不过35%。这就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严重地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和工业化进程。,要完善农地和宅基地的退出机制。一方面可以赋予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完整的用益物权,使进城务工多年并有了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能够通过土地市场将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转让给原集体内部的成员,从而获得一笔进城落户的安家费或创业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宅基地换房、承包地换社保的方式

12、,降低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第一道门槛。,再次,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要在融资、税收、土地、准入、政府采购等方面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同时要消除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其他歧视农民工的政策。使进城务工的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医疗保障的权利、最低生活保障的权利、失业救济的权利,等等,这就降低了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第二道门槛。,要积极推进土地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要打破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垄断和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按照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逐步缩小行政性征地的范围,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做到与国有城

13、市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这样,就不仅可以使农民分享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土地增值从而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而且由于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必然促使城市房地产价格下行,当城市大多数原有居民能够买得起或租得起房子时,保障性房的范围就可以惠及进城务工的农民,从而降低了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第三道门槛。,六、如何实现居者有其所?,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称:2010年是我国房地产的调控之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成效显著,开发商囤地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利用贷款投资和投机住宅的需求也得到了初步控制。房价涨幅从2009年的25%左右,预计可能下降到2010年的15%,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房价收入比8.7

14、6,比上一年上升0.46;85%的家庭没有能力购房;如果放松调控,房价可能恢复性上涨20-25%。,1.“三箭齐发”能否有效遏制高房价?,限购令:在限制投资和投机性购房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住性购房;特别是限制了外地人自住性购房;房产税:其一目前只限于重庆、上海试点;其二是只适用于新购房,作用有限。保障房: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覆盖面20%,做到应保尽保。,2.保障房建设的难题,1.3万亿资金从哪里来?能否确保不低于10%的土地出让金用于保障房建设?保障房用地能否得到保障?质量标准是否恰当,能否保证?分配能否公平、透明?管理是否有效,退出机制是否完善?问责制是否增效?,3.夹心层住房问

15、题怎么解决?,如果房价依然居高不下,70%左右的中等收入阶层仍然买不起房或租不起房,夹心层住房问题该怎么解决呢?,4.房地产乱象的治本之策,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比例打破政府的土地垄断,让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推出自住性和改善性廉价商品房提高住房建设容积率,适当降低建筑标准,七、国有企业何去何从?,是否存在国进民退?国有企业的利润是否真实?国有企业给国民带来了什么?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国有企业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国有资产是国民的储蓄?国有企业存在的依据是什么?,八、改革急需顶层设计,有些改革触及现有利益格局,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大;有些改革涉及当事者的切身利益

16、,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和制定配套政策才能平稳推进;改革相关各方面主体的利益意识明显增强,具有分享改革成果的强烈愿望;有些改革措施中,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既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又是被改革的对象,角色冲突往往导致改革任务落实难,改革过后易反弹。,改革走到今天,面临着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当原有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已力所不及时,就需要进行自上而下改革的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涉及到政府与国企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与世界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所代表的账本合成国家账簿。,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7、?如何从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如何处理好稳定压倒一切与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暂时的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配套进行,九、两会花絮,2011政府工作报告的用词频率:43个“大力”,83个“加强”,24个“改善”,36个“全面”,41个“坚持”,40个“促进”,42个“完善”,9个“和谐”,18个“深化”,12个“深入”,64个“加快”,赢得23次掌声。,两会代表五大雷人语录:招行行长马蔚华:房价上涨是因为老百姓钱太多;政协委员王平: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陈光标自称孔子代言人,盼自己塑像和孔子像并立;李书福:企业一定要听党的话,让怎么干就怎么干;

18、全国人大代表罗金保:铁路一票难求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票价太低。,3月1日-3月13日12:30分,蔡继明接受采访和报道的单位总计为138家:报社44家、通讯社1家、网站82家(420网站次,其中,收入分配内容170次、城镇化102次、房地产84次、百度拆分29次、教育7次)、电视台8家、广播电台2家、手机报1家。两会期间,互联网有关蔡继明委员的报道188000条(统计来源:谷歌、百度),蔡继明接受媒体采访和报道情况,03月06日,投资者报从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2267名全国政协委员中挑选出56位人士,形成“投资圈的”两会“权势榜”。蔡继明:全国政协委员,关注领域房地产。资本市场关注度2星。新浪网:“做了三届、十四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都是最受媒体欢迎,而且争议话题最多的人物。”,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前接受记者采访,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首场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3月7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3月7日中国经济网在线访谈,3月8日央视焦点访谈:稳定物价,3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提速居民收入增长,蔡继明:降低农民进城的三道门槛人民日报 2011年3月13日第5版:两会特刊,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