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74736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1958年 Crick 1970年 Temin 和 Baltimore DNA RNA 蛋白质,第一节 DNA复制的原则,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muous replication)RNA引物复制起始点和复制方向,一、半保留复制,定义: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可以分别作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DNA新链的合成。新合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碱基序列与亲代DNA分子完全一样,但一条链来自亲代D

2、NA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DNA链。,二、半不连续复制,定义:DNA复制时,一条链是连续复制,另一条链是不连续复制,称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leading strand):在引物的3端按5 3 方向连续不断地合成的DNA链。随从链(lagging strand):在引物的3端按5 3 方向不连续合成的DNA链。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后随链上不连续合成的10002000或100 200个核苷酸组成的DNA小片段。,三、RNA引物,定义:DNA复制时,子链5端的一段寡聚核糖 核苷酸链,能为DNA聚合酶提供聚合新 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所需的3OH,最后 可被切除。意义:提供新的

3、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所需的3OH 保证复制起始部位的真实性,引物酶(RNA聚合酶),第二节 参与DNA复制的一些酶类和蛋白质,一、原核生物大肠埃希菌的DNA聚合酶,1、DNA聚合酶(Kornberg酶)发现:1955年 Arshur.Kornberg(阿瑟.康恩伯格)1959年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活性:大片段 5 3聚合酶活性 和 3 5外切酶活性 小片段 5 3外切酶活性,罗杰.科恩伯格接受父亲(左)的祝贺,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6for his studies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eukaryotic transcr

4、iption,Roger D.Kornberg,罗杰.科恩伯格,5 3外切酶活性,功能:切除RNA引物 切除突变片段,在DNA损伤修复中起作用,5 3聚合酶活性,功能:填补片段切除后的空缺,3 5外切酶活性,功能:校读功能(proof reading)意义:保证DNA复制的高度真实性,DNA聚合酶 多功能酶,Klenow片段 常用的工具酶,2、DNA聚合酶 活性:5 3聚合酶活性 3 5外切酶活性 功能:不确切,3、DNA聚合酶,组成:多亚基复和物,全酶 核心酶()2 连接二聚体(2)单个运载夹钳复合物(2)4,功能:亚基 5 3聚合 亚基 3 5外切 亚基 连接 2亚基复合物 钳夹 亚基 钳

5、夹、滑动,特点:高续进性(50万个脱氧核糖核苷酸)高效性(100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秒)高保真实性(校读功能),二、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五种功能:DNA聚合酶 聚合随从链 DNA聚合酶 聚合前导链(协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DNA聚合酶 聚合线粒体DNA DNA聚合酶、校读功能、参与 DNA损伤修复,三、解链、解旋酶类和蛋白质(大肠杆菌E.coli),1、DNA解链酶 功能:解开DNA双链 条件:需要ATP供能,2个ATP/对碱基,2、单链DNA结合蛋白 功能:维持模板单链状态 保护模板不受核酸酶水解,DNA拓扑异构酶 功能:暂时切断双链中的一股,另一股链旋转通

6、过该缺口,张力下降后,再连接缺口,DNA拓扑异构酶 功能:暂时切断双链中的两股,断端旋转,张力下降后,再连接缺口 条件:需要ATP供能,3、DNA拓扑异构酶,4、引发体,组分:DnaA 辨认并结合至复制起始部位 DnaB 解链酶作用 DnaC 帮助DnaB结合至复制起始部位 引物酶 RNA聚合酶,合成RNA引物,5、连接酶,功能:催化两段DNA链间形成3 5磷酸二酯键特点:只能催化双链DNA链上的一股或两股链的连接,第三节 DNA复制过程(大肠埃希菌),模板:单链DNA引物:RNA引物原料:dNTP(dATP、dGTP、dCTP、dTTP)聚合酶:DNA聚合酶辅助因子:Mg2其它:酶和蛋白因子

7、方向:5 3,一、复制的起始,1、复制起始部位oriC 单一:原核生物通常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特定:高度保守序列 GATCTNTTNTTTT DnaA结合位点,DnaA:,结合至oriC的4个DnaA结合位点,形成起始复合物,作用于oriC的3个13bp序列,DNA在此处解链,形成开放型起始复合物,DnaC:,DnaB:,解开复制起始部位的DNA双链,帮助DnaB结合至复制起始部位,单链结合蛋白:,稳定并保护已解开的DNA单链,引物酶:,RNA聚合酶,合成RNA引物,维持模板单链状态,2、复制方向,双向复制,复制眼(泡):DNA复制时,局部解开DNA的双链,在电镜下呈眼泡状突起,复制叉:DNA

8、复制时,局部DNA双链解开,在复制前进部位两侧形成的Y型或叉状结构,真核生物DNA复制,原核生物DNA复制,二、复制的延长,DNA拓扑异构酶,解旋,DNA聚合酶,催化3 5磷酸二酯键形成,聚合DNA新链,“前导链和随从链同时同方向合成”问题的解决 随从链摸板环绕,二、复制的终止,DNA聚合酶,切除引物,填补空缺,DNA连接酶,连接前后两个片段间的缺口,四、真核生物端粒DNA的复制,1、端粒:真核生物线性DNA的两个末端 结构:由数百个串联排列的GT丰富的寡聚核苷酸序列组成 人(AGGGTT)n 四膜虫(GGGGTT)n 功能:维持染色体DNA的稳定性,2、端粒酶:防止端粒缩短的一种逆转录酶 组

9、成: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 DNA聚合酶 RNA 模板 唯一携带RNA模板的逆转录酶 功能:复制端粒序列,防止端粒缩短。,机制:,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生殖细胞、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保持体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正常衰老现象恶性肿瘤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恢复,使细胞永生化,形 成恶性增殖 1994年,Couter 人卵巢细胞 端粒酶表达 1997年,人端粒酶基因克隆 85%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升高,第四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一、DNA损伤的因素,1、自发因素 环境中溶剂分子随即热碰撞 N-糖苷键断裂,A、G脱落,2、物理因素 紫外线 电离辐射 共价交联,嘧啶二聚体 单(双)链断裂,碱基脱落破坏,

10、分子交联,脱氧核糖破坏,3、化学因素 亚硝酸盐 C U,二、DNA损伤的类型,1、点突变 转换 同型碱基 颠换 异型碱基 调控序列 影响基因表达 编码序列 有意突变 改变蛋白质功能 无意突变 个别氨基酸改变,蛋白质功能不变 静止突变 个别碱基改变,氨基酸不变,2、缺失 一个核苷酸、一段核苷酸、一个基因 Lesch-Nyhans综合症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丢失,3、插入 一个碱基、一段核苷酸 芳香族分子等 移码突变,4、倒位,二、DNA损伤的修复机制,1、光修复机制 低等生物 解聚嘧啶二聚体 不需要光复活酶 需要光复活酶,2、切除修复机制(暗修复)所有生物 切割35磷

11、酸二酯键(扩创)、填补、连接 UV特异的核酸内切酶 着色性干皮病,AP特异的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I(53外切),P,P,P,P,O,O,O,O,5,3,DNA聚合酶I(53聚合),3、碱基切除修复机制,DNA糖苷酶,DNA 连接酶,切割错误碱基 切割35磷酸二酯键 切除、填补 连接,DNA糖苷酶:特异识别一种DNA分子中改变的碱基,并水解该碱基与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形成AP位点。,AP特异的核酸内切酶:切割35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I:切除损伤链,填补缺口,连接酶:连接切口,为什么组成DNA是ATCG,而组成RNA是AUCG?,尿嘧啶-DNA糖苷酶的发现,“区分正常的尿嘧啶与胞嘧啶脱氨形

12、成的尿嘧啶”的需要,4,5,5,1,1,1,复制的真实性,1、半保留复制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RNA引物4、DNA聚合酶:校读功能5、端粒与端粒酶6、DNA的损伤修复机制7、尿嘧啶-DNA糖苷酶 DNA(T)RNA(U),第五节 重组DNA技术,1、DNA重组:指两个DNA分子之间,或一个DNA分子的两个不同部位之间,通过链断裂和片段的交换重接,改变了基因的组合与序列。这种现象可发生在同一细胞内或细胞间,甚至不同物种的DNA分子间。2、DNA重组技术:在实验室内,用人工方法将不同来源的DNA分子拼接成一个重组(recombinant)DNA分子,并将其引入活细胞内,使其大量复制或表达,这种技

13、术称为DNA重组技术或基因工程。,3、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步骤,(1)重组分子的构建(接)(2)引入宿主细胞(转)转化 转染 感染(3)筛选(筛),(1)重组分子的构建(接),目的基因或目的DNA片段的获得,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原理:模拟体内DNA复制 过程:94变性 58退火 72延伸 条件:DNA模板:单链DNA 寡聚核苷酸引物:按要求设计 Taq DNA聚合酶:耐热的DNA聚合酶 辅助因子:Mg2+原料:dNTP 缓冲体系:合适的反应条件,如PH、离子强度,载体,质粒(plasmid):细菌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能自主复制,有抗药性基因以便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微生物产生的,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一特异碱基顺序(约4-6个碱基),并切开磷酸二酯键的酶。,+,(2)引入宿主细胞(转),转化:将重组DNA分子,如带有外源基因的质粒,引入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使其在原核细胞内复制或表达。,(3)筛选(筛),抗药性标记: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