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天心中学李琳超.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75931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礼天心中学李琳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雅礼天心中学李琳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雅礼天心中学李琳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雅礼天心中学李琳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雅礼天心中学李琳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雅礼天心中学李琳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礼天心中学李琳超.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国鼎立,雅礼天心中学李琳超,目 录,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同时它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大融合时期。,教材地位,1.知识与能力: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成一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

2、过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方向。通过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和标准。,三维教学目标,辩证地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目 录,教学方法,学法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雅礼天心初一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较少,基础较薄弱。教学应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班学生比较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情分析,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教法简介,目 录,学法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情境体验法,学法选择,目 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选择,1.预习课文,2.搜集关于曹操历史资料,课前准备:,3.选七个学生排练历史短剧,三国知识问答,1、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2、趣味知识竞猜:下列成语的谜底均为三国人物,请你猜一猜:3、知识抢答:,周瑜打黄盖,;,关公面前耍大刀,;,刘备借荆州,;,凿壁偷光;,孔雀收屏;,展翅翱翔。,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是谁?,导入:,讲授新课:,三国鼎立,一、背景,二、过程,三、形成,假如你是生活在东

4、汉末年的百姓,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你会有怎样的愿望?,创设情境,军阀混战,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讲授新课:,三国鼎立,一、背景,二、过程,三、形成,袁绍,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曹操,袁绍,曹操,看图说史: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

5、有政治优势。,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材料:,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填表竞赛,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赤壁,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公元200年,官渡,曹操和袁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记者:您好,曹丞相!我是人民日报的记者,在官渡之战中,您以三四万的兵力漂亮地打败了拥有十万大军的袁绍,官渡之战必将永载史册,请问您此时此刻有何感想呢?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势力强大的袁绍都被我打败了

6、,区区孙权和刘备,我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我的兵马必将踏平江南!诸葛亮:我是孔明,此番来江东是劝说孙权与我家主公刘备联合起来抗曹的。周瑜:我是赤壁之战的前线总指挥周瑜。孙权:我乃江东之主孙权,字仲谋。黄盖:我是江东老将黄盖。诸葛亮:曹操如今兵强马壮,一旦破了荆州,必将消灭东吴,因此,我们理应同心合力,联合起来,一致抗曹。周瑜:曹操贸然南下,长途跋涉,人马劳顿,水土不服。而且北方兵士不习水战,因此,我们只要巧施妙计,必定破曹。孙权:太好了!真乃天助我也!黄盖:那就依计来个火烧曹营吧,老将愿意身先士卒。周瑜:好!将士们,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共同作战打败曹军吧!孙刘联军,共同抗曹!旁白:公元

7、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了一场大战,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而孙、刘联军又团结一致,而且采取了火攻,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将这些经验教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你会怎么做(举实例)?,分析讨论,(原因可以从战争双方去找),曹操失败原因,曹操骄傲轻敌;,曹军不习水战;,孙刘联合;,根本原因: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骄兵必败,应扬长避短,重视团结与协作,讲究方法和策略,找准时机,经验教训,向历史借智慧,孙刘采取正确战术;,实际运用,“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8、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曹 操,粉白脸 细眉长目。在脸谱中,白色象征 阴险疑诈。,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难点突破,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客观公正地评价曹操?,评价曹操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学法指导:应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

9、;看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要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评价;用阶级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总结性评价。,讲授新课:,三国鼎立,一、背景,二、过程,三、形成,魏,蜀,吴,刘备221年成都,曹丕220年洛阳,孙权222年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魏重视兴修水利,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三国的治理与开发,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辩论分析,正方:进步,反方:退步,三 国 鼎 立 形 势 图,西 晋 示 意 图,难点突破,三国鼎立,它实现了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状

10、况前进了一步。,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在分裂中蕴 涵着统一的因素。随着北方经济的发展,魏国力量壮大取得对蜀吴的优势,为西晋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力图打破均势,统一全国,重视生产、整顿政治,各方面都取得较大成就。,进 步,巧妙记忆,1.东汉末年,曹军以少胜多,一战而击败袁绍,从而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此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2、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用火攻的办法,以多胜少打败曹军。()3、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汉,222年,孙权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二、判断题,目 录,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选择,教学设计,本节课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学习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基础上。但是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要做到活而不乱,需要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反思,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