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一体化》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07983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6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一体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货币一体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货币一体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货币一体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货币一体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一体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一体化》PPT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货币一体化,实证篇,OCA的识别以及成为OCA的可行性分析OCA的内生性检验(最优货币区经济趋同性与货币区的动态关系)锚货币的选择,OCA的识别以及成为OCA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区域欧元区以及欧元区的扩张东亚、亚洲非洲法郎区美加货币区中国方法OCA指标OCA指数经济冲击对称性产出波动分解成本收益分析,OCA指标,雷曼(姜波克、罗得志,2002)总结出了确定最优货币区的五个标准:(1)跨国境劳动力和资本的高度流动性;(2)经济开放度高、经济规模小;(3)价格和工资具有较大的弹性;(4)产品市场的一体化;(5)财政的一体化。弗兰克尔(Jeffrey A.Frankel,2005)认为20世纪90

2、年代应该新增以下几个标准:(1)需要(甚至紧急需要)实行货币稳定的政策;(2)与某一特定邻国或贸易伙伴实行更紧密一体化的愿望(可以提高政治承诺可信度);(3)外币在该经济体中广泛使用;(4)拥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5)法治;(6)一个强有力、监管有效的金融系统。,OCA指标,OCA指标:基于宏观经济层面OCA指标:一体化标准,OCA指标:基于宏观经济层面,各经济体概况 经济周期同步性 经济开放度标准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致性标准 通胀率,失业率,国际收支差额,财政和货币政策区域金融市场 Ingram,1962 Park和Bae,2002,各经济体概况,虽然东亚各国(地区)间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差

3、异正在逐步缩小,但是在关键经济指标方面仍然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2006)。刘振林(2006)也认为:当前,东亚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故建设OCA还存在一定障碍。,经济周期同步性,现有研究采用的方法万志宏(2004)对取对数后的名义GDP通过HP滤波后分解为增长因素和周期因素,作者用分解出来的周期性成分除趋势增长成为来表示周期性指数,并计算了东亚各经济体与日本、美国和中国的周期性指数的相关程度。李晓和丁一兵(2006)以基期比的实际GDP增长率和年通货膨胀率为指标,通过计算各经济体之间相关系数,并与欧元区和美洲部分国家进行横向比较。韩民春和袁秀林(2007

4、)采用的也是实际GDP指标,通过对取对数后的实际GDP进行线性回归来去除趋势项,作者计算了东亚15个经济体与中国的经济周期的相关系数。,我的方法,对取对数后的实际GDP运用 HP滤波进行分解,去除趋势项,我的结论,危机后东亚各经济体实际GDP周期性波动的相关系数,与1981年-2006年的数据相比,相关系数明显提高(除了台湾),特别是中国与中国香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间的相关系数很高,另外中国香港与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正相关性很强,这说明危机后,东亚各经济体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外部经济冲击对区域内大多数经济体的影响具有对称性。,文献,开放度的测度方法不同进出口总额占

5、GDP的比重(即外贸依存度)来衡量一国开放度,河合等(Kawai和Takagi,2000)认为从外贸依存度的角度看,东亚地区有9个经济体接近或超过100,成为“超级贸易国家或地区”,1998年东亚14个经济体平均的对外开放程度达到95.61,而14个欧洲国家平均的开放度才为68.07。李晓和丁一兵(2006)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2006)、祝小兵(2006)采用的是综合开放度,综合开放度等于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率、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占GDP的比率、对外直接投资占GDP的比率三者算术平均,前者计算的是2001年东亚9个经济体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东亚地区不仅整体对外开放度比欧元

6、区高出很多,而且各个经济体的综合对外开放度也不低于欧洲国家。后者以2000作为研究期,分析的是东亚7个经济体,同样得出东亚综合开放度较高,其平均水平为56.78,略低于欧洲平均水平60.87,远低于李晓和丁一兵(2006)的80.66,另一结论为:各经济体综合开放度的差异较大。祝小兵(2006)对比了1998年东亚9经济体和1997年西欧8个国家的综合对外开放度,其结果与李晓和丁一兵(2006)相近。祝小兵(2006)还从资本账户开放度的角度来衡量一个国家开放程度,认为东亚经济体除了日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外都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本账户交易限制,这说明东亚地区的资本账户开放度指标是不够合格的,我的方

7、法,用一国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来反映一国商品和劳务的开放程度,用对外和外来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国投机领域的开放度,用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国金融开放程度。这三方面的综合作为一国的经济开放度指数。,我的结论,从平均值看,东亚的整体开放指数已经超过欧元区,欧元区的开放程度自2000年一来呈下降趋势,2000年欧元区的平均开放度指数为60.01,而同期东亚地区的开放度指数为55.67。这意味着,目前总体而言,东亚各经济体的开放度相对高于现实的货币一体化区域欧元区。但从数据也不难看出东亚各经济体主要开放的领域是贸易,而金融和投资指数相对较低,而且明显低于欧元区。故有必

8、要分析东亚各经济体在贸易、金融和投资领域开放程度的变化。从变化趋势看(图2.3),东亚整体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由1982年的33.06上升至2006年的61.57,尽管东亚投资开放指数很低,但是增长速度却很快,由1982年的2.32上升至2006年的10.98,表明东亚地区资本流动的速度在加大。金融开放指数经历了一个拐点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金融开放指数达到最大值30.22,之后开始缓慢下降,到2005年又开始上升。东亚地区高的开放度,表明该区域对汇率十分敏感,因此迫切需要稳定汇率,推进区域货币的合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致性标准,现有研究1982年到1999年之间,亚洲地区每年的通货膨胀

9、率平均为5.7,这和西欧国家每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5.4相差不大,标准方差所显示的亚洲国家和地区通货膨胀率的离差与西欧的也大致相同。因此根据通货膨胀率相似的标准,亚洲有资格成为像西欧那样的最优货币区(关志雄,2003)。李晓和丁一兵(2005)也认为,从政策目标一致性上判断,东亚经济体和欧盟国家基本在相同水平,从研究所选取的时间段看,东亚选取的是1985年-2000年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欧元区选取的是1975-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2006)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该课题组选取连续两个10年时间段(1984-1993年,1994-2003年)东亚国家(地区)通货膨胀率平均值进

10、行比较,发现东亚经济体在通货膨胀控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认为这为建立统一货币区后的政策协调带来一定困难。,我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官方储备变动和经常项目差额来反映以上三个目标的实现状况,用财政收支差额占GDP比重来衡量财政政策,用M2增长率和利率水平衡量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率相似度,从通货膨胀率波动来看,东亚各经济体较为相似,而且有收敛的倾向。印度尼西亚在1998年出现了异常波动,通货膨胀率高达58.39,经济发达区域通货膨胀率普遍小于不发达区域,前者通货膨胀率均低于12,而后者很多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处于1020之间,在发达经济体中,中国香港的通货膨胀率波动最大,而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

11、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较为明显,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波动幅度变小,而且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在缩小。,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从经常账户差额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部分东亚经济体存在经常账户逆差现象,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而危机后均出现大幅度的经常账户顺差(除了菲律宾的部分年份)。2006年东亚10经济体经常账户顺差达到5527.8亿美元。这意味着从宏观经济政策上,部分东亚经济体由进口替代性转变为出口导向型,另一政策就是政府通过入市购买外汇储备,以稳定汇率。通过国际储备的累积,政府将发现自己再次成为唯一的融通经常项目顺差资金的国际金融中介(麦金农,2

12、005)。故从对外经济战略上,东亚各经济体的政策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货币供给量增长看,东亚地区差异较大,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新加坡均在金融危机时后出现了异常波动点。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M2增长率高达62.8,新加坡也达到了观察期最高的M2增长率30.2,韩国为27。平均值最高的为中国,达到22.77,而地区平均值为13.79。差异最大的年份为1998年,该年的标准差为17.39,平均标准差为8.05,表明东亚各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一致化程度较低。,反映货币政策的另一指标为一国利率水平,本文选用短期利率作为研究对象。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亚各经济体的利率水平还是存在

13、很大差异,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利率水平较低,而新兴市场经济体为了吸引资金,大多采用高利率。1998年至2006年,利率水平最高的为印度尼西亚(见表2.11),最高曾达到39.1,最低为日本2002-2005年连续零利率,但各经济体见利率水平的差距在缩小,到2005年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差异为8.1。从趋势上看,东亚各经济体存在很多共性。首先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都选择了高利率政策,对于大部分经济体而言,该年的利率是近20年里最高的。其次,各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基本呈现逐年下降,但是2006年有所上升,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各经济体2006年面临高的通货膨胀率。再者,各经济体利率波动的幅度下降,货币政策日趋稳健。

14、,区域金融市场,我的结论,从金融市场结构看,东亚金融市场整体结构较为合理,各资产所占比例较为接近。从各经济体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看,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部分经济体,而区域内还有一些经济体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导致东亚地区各经济体之间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其中,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金融深化程度较高,金融市场较为完善,基本不存在资本管制。中国台湾、韩国、泰国通过一些列放松管制的政策使金融市场发展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其它经济体,资本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东亚地区各经济体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将会增加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成本。,OCA指标:一体化标准,要素市场一体化标准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标准区域内贸易一体化 产业结构相似性出口结构相似性,劳动力流动现有研究结论东亚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不适合采用单一货币Holloway,1990,Choi,2002,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2006)亚洲的劳动力市场比欧洲灵活,亚洲地区比欧洲各国更容易对扰动因素做出反应。Bayoumi和Mauro,1990 区间劳动力流动在增强。Zhaoyong Zhang 和Kiyotaka Sato,2007 东亚区域内劳动力流动性的绝对水平虽然偏低,但是相对来说,还是远高于与区域外经济体如美国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性。李晓和丁一兵(2006),劳动力流动紧密度 指的是 国居民移居到

16、 区域的数量 指的是流入 区域的所有移民的数量 是 国流出的居民数 指的是世界总移民量。,我的结论从区域劳动力流动性标准看,东亚适合进行区域汇率协调,一来因为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紧密程度很高,二来东亚区域劳动力流动性在不断加大。,资本流动(东亚),现有研究亚洲区域的资本流动性不高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2006各经济体资本流动的自由化程度大相径庭,资本市场的割裂将不利于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 李晓和丁一兵,2006 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东亚要素流动性标准还达不到最优货币区标准的要求(祝小兵,2006,洪 林,2007)世界投资报告(UNCTAD,2001)统计的1990年和2000年北美

17、、欧盟和东亚三个地区的FDI密度指数,结果显示,亚洲区域内FDI密度指数(1.5)则超过了欧盟区域内FDI密度指数(1.3),经济体FDI的紧密度指数,我的结论无论从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还是以FDI为代表的资本流动性,东亚存在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基本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表明影响区域内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来源是相似的,也就意味着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较低,各经济体政府更倾向于合作。,区域内贸易一体化,现有研究东亚地区贸易上高度依赖 Goto,2002:贸易密度指数比较了东亚地区和欧盟地区1999年的贸易一体化程度,东亚14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平均贸易密度指数为5.51,比欧盟成员国的2.

18、35高出很多。贸易一体化程度低于欧盟,但高于拉美1999年东亚15个经济体的内部贸易,其中出口和进口的区域内贸易比例分别为46和62,而相应的欧盟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前的这两个比例分别为52和51(Baek 和Song,2002)。2000年,ASEAN3各经济体对区域内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已达33.9,虽低于欧元区的50.8,却远高于南方共同市场的23.5,而区域内进口比重高达42.4,已经接近欧元区48.1的水平,大大高于南方共同市场的23.9(李晓和丁一兵,2006)Bayoumi和Mauro,1999,祝小兵(2006),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2006)认为东亚地区大致形

19、成了三个区域贸易圈,即中国区、日韩区和东盟贸易区 2002年东亚区域内贸易额占GDP的比重确实赶上了欧元启动前的水平(刘振林,2006),产业多元化指数,单个国家内部产出多元化程度影响着该国经济面临外部冲击扰动和对不同来源冲击的调整和反应能力(Kenen,1969)。其中 指的是 部门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是该国的部门总数。是一个0到100之间的值,该值越大,则表明产业集中度越高,产业多元化程度越低,反之,则说明该国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较高。,我的结论,从产业结构多元化角度出发,一国产业结构集中度越低,即产业结构越趋向多元化,则该国化解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相对较强,也即意味着采用区域货币锚制度的

20、成本越低。从东亚各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指数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除了新加坡)的中国等经济体采用区域货币锚的成本相对较低。但采用产业结构多元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反映一国对外的贸易结构和竞争力状况,也就无法证明东亚各经济体之间是否存在竞争性均衡,是否存在潜在的竞争性贬值的内在原因,这些必须从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结构的相似性入手加以解决。,如果一区域内的各经济体出口结构比较相近,则表明这些经济体会因争夺同一第三方市场,而采用货币贬值的策略,这极易诱发竞相贬值。因此,经济体之间进行汇率协调所带来的收益随着贸易结构相似程度而增加。Kwan(1998)使用进出口产品构成比重的相关性来权衡贸易结构相似

21、性。其结论为: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同属于一组,同日本贸易关系是互补的,而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属于另一组,组内除中国香港外,关系主要是竞争性的,因而容易遭受同样的外部冲击。,出口结构的相似度指数,IMF(2007)采用该指数对ASEAN、NIES和中国之间的出口结构程度进行了研究,发现ASEAN与NIES、中国之间的出口结构相似程度增加。,我的结论,东亚经济体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高,表明东亚各经济体之间主要是竞争性关系,因此如果不进行汇率协调,就有容易出现竞争性贬值,从而不利于东亚各经济体的发展。同时,东亚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程度还在日益提高,对于高度依赖于

22、对外贸易的东亚而言,更有必要进行汇率机制的协调。,单一指标缺陷,无参照系数部分指标难以量化系数无法加总无可比性,文献,Bayoumi,Tamim and Barry Eichengreen(1996),Ever Closer to Heaven?An Optimum-Currency-Area Index for European Countrie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forthcoming).在一般均衡模型基础上,创造了最优货币区指数法以评估特定地区满足OCA标准的综合情况,并称之为“OCA理论的简化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OCA基本标准解释现实的汇率波动或汇率

23、干预行为,检验OCA理论能否对汇率波动性、汇率制度实际选择做出比较好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货币合作的综合成本进行度量。,万志宏(2003B)“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研究最优货币区理论视角”,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思路,凡影响一个国家做出是否加入货币区决策的变量,一定会影响到其双边的汇率(无论是名义的还是实际的),即影响汇率变动和影响政府对于汇率制度选择的经济基本因素和其他市场因素是相同的”(Bayoumi&Eichengreen,1998)。,模型,Bayoumi和Eichengreen(1996)最初模型 是双边汇率波动性,而则代表根据最优货币区标准所确定的各项指标在两国之间的表现,早期他

24、们选用了反映产出扰动和实际冲击、贸易结构差异、贸易联系和国家规模大小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Bayoumi和Eichengreen(1998)指标,研究思路,两变量SVAR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 三变量SVAR 供给、需求和货币冲击 四变量SVAR外部供给冲击、国内供给冲击、国内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文献,两变量SVARBayoumi,T.,Eichengreen,B.,1993.Shocking aspects of European monetary integration.In:Torres,F.,Giavazzi,F.(Eds.),Adjustment and Growth in the Eur

25、opean Monetary Un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pp.193229.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作为模型中的两个扰动项,分析了两种冲击在欧盟国家的性质,Bayoumi,T.,Eichengreen,B.,1994.One money or many?Analyzing the prospects for monetaryunification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Princeton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No.76,PrincetonUniversity

26、.运用两变量结构VAR模型,估计了东亚各经济体间潜在经济冲击的性质,发现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可以组成子通货区,而日本和韩国可以组成另一个子通货区。,Bayoumi,T and Mauro(1999)测算了东亚国家1968-1998年间以及西欧国家1969-1989年间冲击的相关性、冲击强度和对冲击的调整速度。结论: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具有类似的供给冲击。冲击的强度明显要高于欧洲国家,对冲击的调整速度明显要快于欧洲国家。,Baek和Song(2002)东亚14国1970-1998年样本期间内冲击的相关性、冲击的强度和对冲击的调整速度看:供给冲击方面,香港、印度尼西亚、

27、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在5%水平上显著相关,日本与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也显著相关,这6个经济体构成核心群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加坡与东亚国家间冲击的相关性不明显。需求冲击方面台湾、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在5%水平上显著相关,与供给冲击不同的是,香港、新加坡和台湾,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相关性很强,日本与韩国和台湾高度相关。与供给冲击类似的是,中国与其他国家需求冲击的相关性不明显。冲击强度方面,东亚国家的供给冲击强度差不多是EMU国家的2倍,需求冲击强度差不多是EMU国家的8倍。调整速度上,东亚国家比EMU国家的调整速度要快。,国内,谭庆华(2002)建立了一个两变量结构VAR模型,他

28、选取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盟五国共八个国家,运用19601999年的数据,认为目前这八个国家可以先组成子通货区,待发展到一定程度,再逐步融合成更大的货币区。万志宏(2003)在两变量结构VAR模型的框架下对东亚各经济体潜在冲击的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香港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以及日本和泰国分别存在组建最适度通货区的可行性。李晓洁(2004)考察了东亚九个经济体总供给和总需求冲击的对称性,通过与欧洲经验数据的比较,认为东亚不具备建立区域货币联盟的可行性。,三变量SVAR,Zhang zhaoyong,Sato kiyotaka and McAleer Michael.Asian Mone

29、tary Integration:A,2003.丁一兵、李晓(2006)也运用三变量结构VAR模型,通过对东亚、欧元区和美洲南锥体三个区域内部潜在经济冲击的比较,发现尽管东亚目前尚不具备开展高层次经济合作乃至货币一体化的条件,但在现有基础上有足够的条件进一步推动政策协调和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四变量SVAR,Huang and Guo(2006)建立了一个四变量结构VAR模型,对东亚九国和地区组建最适度通货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可先行组建一个最适度通货区,然后促成更大范围的东亚通货区的形成。崔晓燕,王少平(2007)建立了一个四变量结构VA

30、R模型,利用1980-2005年的数据,结果表明:第一,东亚并不满足建立全面的最适度通货区的条件。第二,虽然对称的经济冲击在东南亚和东北亚有所交叉,但更明显的轮廓却是:对称的经济冲击分别集中于这两大区域。即东南亚和东北亚分别组建子通货区,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组建子通货区;中国和中国香港组建另一个子通货区。,四变量SVAR,我的结论,从冲击对称性看,尽管部分东亚各经济体之间对于某些经济冲击存在着不对称性,但整体而言,东亚地区的四种经济冲击的相关系数已经远大于欧元区成立之前的值,而且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之间各种经济冲击的对称性在加强,这表明随着东亚地区经济和贸易往来的增加,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

31、在日益缩小。从冲击规模看,目前,东亚地区外部供给冲击和国内供给冲击规模平均值(1980-2006年)小于欧元区,但国内需求冲击规模和国内货币供给冲击规模平均值大于欧元区。,实证过程缺陷,SVAR中各变量的前后顺序有待考验没有标准对比值,产出波动分解,Hwee Kwan Chow a,Yoonbai Kim(2003)Jong-Wha Lee,Yung Chul 和Kwanho Shin(2005)将影响产出波动的因素分解为三部分:世界性特征因素、区域性因素和国家特异性因素,地区共同性因素占据相当大的影响份额是区域性货币联盟的起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亚洲地区,国家特异性因素造成的产出波动占产出

32、总波动的份额在1991-1999年显著降低、降低的幅度大部分由地区性因素的份额增加所替代。亚洲地区的地区性因素的重要性更加凸现,说明亚洲地区建立区域货币联盟的准备条件变得更加充分。,模型,IMF(2007):World Economic Outlook:Decoupling the Train?Spillovers and Cycles in the Global)。,成本收益分析,何帆,覃东海(2005),东亚建立货币联盟的成本与收益分析J,世界经济第1期缺陷:很难量化和加总,OCA的内生性检验,Frankel,J.and A.Rose,1997,“Is EMU more justifiab

33、le ex post than ex ante?”,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1,pp.753-760.对21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和产出相关度进行横截面数据的单一方程回归,证实了贸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能够促进国家间产出对称性的增强。,Jarko Fidrmuc(2001):实证分析了东欧和中欧同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联系(特别是产业内贸易联系)与产出相关度进行了检验,证实匈牙利等未来的欧盟成员正同欧盟核心国德国逐步表现出商业周期的同步性,而这同相互间产业内贸易深化是一致的。,汇率合作机制是否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Ungerer(1990)的实证研究指出,19741989年内

34、,欧洲汇率机制(ERM)成员国内部名义汇率波动率大幅降低,而ERM之外的国家双边汇率波动有所增加,ERM成员内的CPI随着ERM的实施而逐渐下降。Boone(1997)对欧洲地区冲击对称性的研究指出,1974年1991年期间,“核心集团”(比利时、奥地利、荷兰和法国)在供给冲击上,表现出对德国的收敛趋同;而在需求冲击上,亦有对德国趋同的特点,从而验证了汇率合作体制对冲击对称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胀趋同,Tavlas(1993)认为“通货膨胀趋同是加入货币同盟的结果”。Beck和Weber(2001)对欧洲1991到2000年7类商品、5个不同欧元区国家的81个地方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研究表明

35、,从1999年1月单一货币引入后,不同地方相对价格的波动有非常明显的减小。,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Parsley and Shang-jin Wei(2001)对世界各地商品价格的横截面数据回归分析表明,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与汇率波动性负相关,特别比起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汇率的“工具稳定法”来说,采用制度性措施能够提供更大的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刺激,并且随着货币合作层次的提升,对商品市场一体化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Ross and Engel(2000)对世界范围的货币联盟成员国间贸易和趋同性的研究证实,同等条件下,货币联盟成员间比使用独立货币的国家拥有更紧密的贸易联系,更重要的是商业周期更加同步。

36、,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Gaspar and Mongelli(2001)货币同盟的形成会使得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加深、资本流动性增强。在欧洲,单一货币引入后原来分割的货币市场的一体化大大加速。同时,国别货币差别的消失,增加了各个国家有价证券的可替代性,使得人们能在整个货币区范围内来实现证券的最优组合,增大了证券的跨国流动,加深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如欧元区政府债券收益率在欧元引入后有非常显著的趋同。欧洲中央银行的月报统计(2003年10月)说明:从1992年以来,欧元区各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有越来越高的比例可以由欧元区整体的冲击来解释。另外,生产性资本跨国流动的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大大降低,增加了

37、由资本流动带来回报的均值,减小了回报的方差,从而增强了资本流动性。,锚货币的选择,伯格斯坦(Bergsten,1997)认为“货币锚”的形成条件,只要具备五个关键因素:潜在的经济和国际贸易规模;不受外部限制的经济独立性;没有外汇管制;该国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该国的经济实力、稳定性和国际地位,一种货币就可以扮演国际货币的角色。,东亚锚货币的选择,艾肯格林(Eichengreen,2005)认为,亚洲国家不可能存在欧盟这样的货币合作机制。李晓、丁一兵(2006)从区域货币角度出发,结合东亚的实际情况,按这些标准对东亚区域的各国货币进行考察,认为东亚区域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货币锚。外部驻锚麦金农(2000,2005)提出了“东亚美元本位”的构想,即以美元作为“外部锚”,要求东亚各国(包括日本)钉住美元。区内货币作为锚货币关志雄(2003)G3货币为锚但大多数东亚国家来讲,美国已不再是主要的贸易、FDI国,因此,将美元作为单一货币锚并不适合,东亚经济体应该集体钉住G3(美元、欧元、日元)或者G3加上东亚某国货币作为货币锚,这种汇率安排能使东亚所有货币对美元集体升值,而又维持区域间稳定,部分实证研究方法,G-PPP模型劳动力平价竞争压力经济谐动性贸易关联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