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17430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学生教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问题学生教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问题学生教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问题学生教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问题学生教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题学生教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教育》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问题学生教育,吴一凡 邮箱:,Copyright 1996-2001 Dale Carnegie&Associates,Inc.,(序论)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育的维生素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从爱里产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夏丐尊,2、爱是学生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太阳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3、教师的教育应该在责任的基础上倾注感情4、没有孩子是差生、绝不轻言放弃,第一章 问题学生辨析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

2、,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讨论:品德是问题吗?,二、问题学生的主要类型 1、学习问题类 2、行为问题类 3、心理问题类,三、问题学生的成因 1、社会原因 2、学校教育原因 3、家庭原因 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马可连柯 4、自身原因,第二章 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就是受外部环境及其条件影响的一些行为;通过掌控外部环境及其条件,人的心理及行为是可预测和可控制的。一、行为主义的理论分支及主要观点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冲动消退

3、理论3、操作性条件反射(刺激强化反应),二、行为主义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1、有助于科学认识外部环境与问题学生不良行为获得及新行为养成之间的因果关系2、有助于找到问题学生转化的科学方法及策略,第二节 社会认知理论及其价值 一、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一)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 1、相互决定论(行为、认知和环境彼此联接、相互决定)2、模仿: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从而引发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过程。,3、自我效能:个体在心理上对自己完成某一活动所作的能力判断。4、自我强化:人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时,以自己能支配的强化来增强和维持自己达到标准的行为的过程。5

4、、期望和期望值(二)认知平衡理论与认知失调理论,二、社会认知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一)有助于明确问题学生转化的核心任务与行为主体,同时有助于深入地认识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前景 1、有助于明确问题学生转化的主体 2、有助于多维思考问题学生的成因,正确、科学地归因 3、有助于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成果做出乐观的期待,(二)有助于找到科学的转化方法及策略 1、相互决定论的启示:创建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主体 2、模仿理论的启示:观察学习.榜样示范 3、自我效能、自我强化及期望理论的启示:目标系统.成功体验.发展性评价 4、认知平衡与认知失调理论的启示:协调人际关系.自我心理调节,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

5、价值 一、学习动机理论概说(一)不同理论视野下的动机 1、需要理论:需要.动机(马斯洛)2、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自我强化.动机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 4、归因理论:归因.动机 5、强化理论:强化.动机,(二)学习动机的构成 1、学习内驱力的产生机制 2、学习诱因的产生机制 3、两者引起学习动机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三)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 学习目的性及学业抱负水平 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概念 自尊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成绩 归因倾向 2、客观因素 外部强化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二、学习动机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一)有助于我

6、们深入地认识引发问题学生学习问题的深层原因,找到化解问题的抓手。1、学习动机缺乏,无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危害巨大 2、学习动机缺乏或学习无学习动机有着深层原因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有助于我们找到科学的转化方式、方法及策略 1、优化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环境 2、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学校目标 3、科学评价、及时反馈学习表现与学习结果 4、经常奖励,慎用惩罚 5、创设成就情景,增强成功经验 6、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第四节 心理健康理论及其价值 一、心理健康理论概述(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3、自我方面的心

7、理健康(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生理、心理和生活习惯等 2、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二、心理健康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 1、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问题学生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以科学地指导问题学生转化工作 3、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设定问题学生转化的目标,合理地选择问题学生转化所需要的教育内容,第三章 问题学生教育的意义、原则、方法、误区 第一节 问题学生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全 面发展 二、有助于化解教师危机,三、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 四、

8、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五、有助于整合家庭、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营造更为广阔的生态化环境,第二节 问题学生教育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一)如何看待问题学生的个别差异 1、与众不同与彼此不同的标志: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 2、常态偏离与发展差距共在:问题学生个体差异的特殊性,3、内隐性与情境特异性兼具:问题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状态 4、正常发展的危机与别样的成长动力和教育资源并存:问题学生个体差异的意义(二)如何干预问题学生的个体差异 1、以教育爱关注问题学生的个体差异 2、以科学的态度面对问题学生的个体差异,3、以科学的理论与温暖的实践透视问题学生的个体差异 4、以科学的方法干预问题学

9、生的个体差异二、助人自助原则(一)以问题学生为问题转化的主体 1、问题学生只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心理及行为的偏常,但他们仍然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仍然具有自己的价值和意愿,2、教师的教育、转化是外因,问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转化是内因(二)以建立和开展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为问题转化的辅助条件 1、教育爱是有效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所必需的教育态度条件 2、合力协调是有效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所必需的教育行为条件,三、无病假设原则 在问题学生教育和转化过程中,教师应假设这个学生在个体心理方面是没有病的。因为:1、问题本身的性质及存在状态 2、问题权衡标准本身的问题 3、有病假设及“贴标签”的危害,四、循序

10、渐进原则 1、循序认识问题 2、循序分析问题 3、循序重建关系,第三节 问题学生教育的方法 孩子,不是你不能学好,而是我还没有找到教好你的方法。不要过分追求教育的对和错,而要注重教育的有效性。1、暗示法 2、典型(榜样)示范(警示)法 3、案例评析法 4、事例指导法,5、同伴互助法 6、实践锻炼法 7、心理辅导法 8、角色扮演法 9、课堂渗透法 10、评价法 11、试误法 12、正强化法 13、自我竞争法,第四节 问题学生教育中的误区 一、观念或态度误区(一)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品质差,问题学生转化就是德育(二)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心理有病(三)期望过高或过低(四)急于求成,二、方法误区 1、抓两头,带中间 2、以罚代教 3、翻老黄历 4、爱而不教 5、虚假赞扬,第四章 问题学生教育的几个重点问题一、学习问题 1、课堂麻木问题 2、厌学问题 3、注意持久性差问题 4、马虎问题,5、经常不写作业问题 6、偏科问题 7、学业困难问题 8、学习自我效能感缺失问题,二、行为问题 1、暴力问题 2、偷拿同学物品问题 3、爱说谎问题 4、称王称霸问题,5、经常故意顶撞老师问题 6、贪小便宜问题 7、多动问题 8、没有规则意识问题,三、心理问题 1、离家出走问题 2、网络成瘾问题 3、情感困惑问题 4、自卑问题 5、自负问题 6、自我意识过强问题,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