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2369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虽然标准只列出了三种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脊和山谷的区分较难识别,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凸出方向的不同。坡的陡缓形态上可依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别(密则陡,疏则缓),实质上可理解为单位水平距离上的相对高度大小。估算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关键是要明确等高线值和等高距。二、教材分析本节教

2、材须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悬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结构合情合理,首先告知学生地表的凹凸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然后由浅入深,说明白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以及等高线地形图,最终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设计思路重在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学问,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实力要求。本节的重难点为等高线的形态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基本部位。三、教学目标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初步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坡度陡缓。2、通过小组探讨、合作探究等形式,找出山地基本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形态特点。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问的爱好和剧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小组探讨、合作学习,形成主动思索、乐于探究的学习看法。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和实体模型来强化直观性。此外,学生们的参加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剧烈新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竞赛竞争促进学生对学问的驾驭。五、评价设计通过指示乙点的海拔,以及思索等高线的数字原委表示什么,评价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依据模型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评价学生对等高

4、线的绘制过程及原理的驾驭状况;“小试身手”两个读图习题检验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应用以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基本部位判别的娴熟程度,最终学以致用,评价学生对本节学问是否能综合、敏捷地运用。六、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导入:第三节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判读,地图就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确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地图是平面的,但是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有陡峻的高山也有低洼的盆地,那么如何将凹凸起伏的地表特征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其中最基础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学生思索如何将凹凸起伏的地表特征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适应认知规律,留意新旧学问的联系。造成悬

5、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2.海拔和相对高度(3分钟)师指导学生理解两个概念:(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学生依据老师的引导概括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定义。培育学生视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实力。3.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10分钟)用模型直观演示,结合课件图片,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师重点讲解。在明白第一个例子的基础上渐渐跟随老师说出其次个、第三个。通过读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学问,为学生供应思维的基础,又增加了学生的空间概念。4.等高线的特点(6分钟)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等高线的特点: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吗?2 .同一条等高线的海拔有何特点?3 .相邻的两条

6、等高线的海拔差是多少?4 .坡陡、坡缓与等高线疏密有怎样的关系?先独立视察思索,然后小组探讨得出结论: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相等;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参加性,主动性,及与人合作的实力。5.等高线特点的评价练习(4分钟)LC点的海拔是一米,E点的海拔是一米2 .图中的等高距是一米。3 .计算C点和D点的相对高度是一米。4 .A、B两条路途登顶哪条省力些?为什么?依据刚才总结的等高线特点,读图思索问题。检验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理解程度,培育学生敏捷多变的思维。6.相识山地模型的五个不同部

7、位(2分钟)过渡:你有没有登过山,(观赏我国的名山大川)尽管山有千姿百态,但是不外乎由几个基本部位组成,你都相识山地的哪些部位?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常常有河流流经的是?学生代表到前面指模型找出山地的五个不同的部位,并说出特点山谷处水是汇合的,简单发育河流。图片的基础上利用模型向同学们展示所相识的山地的部位,培育的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转换实力。7.相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悬崖的等高线形态(13分钟)过渡:山地的五个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师指导学生依据山地模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多媒体展示绘制步骤老师巡回指导师生互动,总结山顶、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

8、上的位置或形态特点。老师总结:山峰:海拔由外向里上升鞍部:两个山峰的中间部位山脊:等高线弯曲的地方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的地方向海拔高处凸出悬崖:等高线重叠的地学生以四人为一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出山地的五个不同部位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1、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有什么改变?2、鞍部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3、悬崖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4、山脊和山谷的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相像?又有什么不同?培育学生动手绘图的实力,通过给学生生动直观的视察,亲自的绘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轻松开心地驾驭了学问把问题细化,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探讨。同时培育学生主动思

9、索、主动探究和语言表达的实力。方8.识别山体基本部位的评价练习(2分钟)图中每一个标号分别对应的是山地哪个部位视察、分析、推断评价学生对山地基本部位识别的娴熟程度9.学问拓展(2分钟)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产与生活,你能把今日所学的学问用到实践中吗?多媒体展示一副等高线地形图师总结:登山竞赛:坡缓的地方攀岩应在悬崖野炊平坦背风,靠水源地方学生在图中找出山地的五个部位,小组探讨登山、攀岩和野炊的最佳地点学生代表发言将课堂的学问延长到生活中,特别简单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教学高潮。并且培育学生应用意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有创新的方法刚好确定,增加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念,点到为止。9.回顾本节所学(2分钟)引导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课所学,梳理学问脉络。依据课堂学习,仔细回顾本课收获,努力形成本节课的学问树。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夯实双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力;同时留意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的收获,让学生达到会学的目的七、板书设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海拔、相对高度三、山地基本部位二、等高线地形图山峰、鞍部、悬崖、山脊、山谷八、巩固练习绘制一座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要求:从100米等高线起先绘制,等高距为100米,山地西侧较为平缓,东侧较为陡峭,南部是山谷,山峰海拔4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