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1C.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1C.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古希腊时期文学理论,文学理论要探讨的基本范围:一个是文学自身的规律(智者学派),一个是文学的社会性问题(苏/柏)。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诗学:对这两个方面的综合。(辩证的发展)伯罗奔尼撒战争后,以雅典为中心的自由城邦联盟连败于斯巴达和马其顿,希腊哲人们自由思考的黄金时代便一去不复返了。,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古希腊时期文学理论,希腊世界成为马其顿的附庸,文化中心从雅典转移到马其顿。由亚历山大开创的雄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在亚历山大死后就分裂成亚洲塞琉古王国、埃及托勒密王国和马其顿本邦三个部分,历史进入了“希腊
2、化(Hellenistic)”时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时期内“修辞学”得到了突出的发展,而“诗学”却受到了忽视。,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希腊化时期希腊亲马其顿派和反马其顿派的争论促进了“辩论术”的发展,罗马共和时期的党争也使“修辞术”在实践和理论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代表人物就是西塞罗(Cicero)。奥古斯都(Augustus)改共和制为君主制(然非世袭),结束了政治上的混乱和文学上的“辩论体散文”时期。在奥古斯都治下,罗马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开始繁荣,相继出现了维吉尔(Virgile)歌颂盛世的诗歌创作,以及贺拉斯(Horace)和朗吉努斯(Lo
3、nginus)以“崇高”为中心范畴的诗学。,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西塞罗,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106-43 BCE),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出身于古罗马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从事过律师工作,后进入政界。开始时期倾向于平民派,以后成为贵族派。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在后三头政治联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派人杀害。,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西塞罗,演讲中的西塞罗,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理性”与“崇高”,“理性”是古希腊修辞学和诗学的基本精神,“崇高”
4、则是罗马时期修辞学和诗学的核心。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甚至是在智者那里,修辞学和诗学的理论探索都以“逻各斯”(Logos)的严格性为指归,但在贺拉斯、朗吉努斯那里,甚至在西塞罗那里,滔滔雄辩的形式和崇高的内容成为了基本的诉求。,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修辞批评,古希腊人所说的“rhetoric”包括在不同场合(特别是法庭诉讼和政治论辩),针对不同对象发表演说和进行辩论的才能。到6-5世纪BCE,智者已将其思考范围完全限制在语言运用的领域。智者们探讨措辞、韵律、比喻等问题。修辞学派的教学还包括“虚构故事”的训练,如复述某个叙事作品或轶事,或为某个神话或历史人物设计独白,描写一个场景或事物等等
5、。在这些修辞教学训练中,会把著名诗人和著名“歌者”的许多名篇当作例子,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批评的和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学理论”的概念。,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毕达哥拉斯(c.580-500):宇宙的本源是“数”,世间万物均由有限的数字与几何线条的比例构成,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对艺术和美学的研究:从数量比例关系上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音乐: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关,音乐是否协调与发音体的体积比例有关。音乐依音调的高低强弱有刚柔两种风格,皆由数量关系确定。不同风格的音乐对人有不同的感染作用。cf.现代物理学的声波理论,古希腊
6、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毕达哥拉斯学派,人为“小宇宙”,天体为“大宇宙”(cf.“小我”vs.“大我”,atman vs.Atman),人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二者契合时(天人合一)人就进入了艺术欣赏状态。毕氏的理论对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普罗提诺以及基督教神学美学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家和美学家都有深远影响。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关系,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c.530-470)重运动变化(“人不能两次走入同一河流”):宇宙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而最主要的元素为火,因火最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火”为宇宙万物之源,世
7、界是永恒的火,合规律地燃烧,又合规律地熄灭。,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赫拉克利特,赫氏:“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绘画由混合多种颜色而成,音乐由混合高、低、长、短的声音而成。“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表面的不和谐,可能孕育着更高的和谐。cf.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毕达哥拉斯与赫拉克利特,毕氏的统一为多样化的统一,侧重于静止、平衡。赫氏的统一为对立统一,因其紧张而有矛盾、运动,因此美是不断变化的,美的标准也是相对的:“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
8、也是丑陋的。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和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庄子:“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毛嫱:越王的美姬。晋献公伐丽戎,取丽戎艾地守疆人之女,是为丽姬。,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摹仿说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c.460-370)为原子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宇宙万物由原子(atom,不可分之物)构成。物体中的原子流放射出来,造成影像,作用于人的感观与心灵,从而引起人对事物的认识。“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任何艺术都不能不经研究而
9、获得。”,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德谟克利特,文艺描写的对象不只是生物人,而是社会人。“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的东西。”文艺应该“仿效好人”、“好事”。但文艺要真实地进行描写:“一篇美好的言辞并不能抹煞一件坏的行为,而一种好的行为也不会为诽谤所玷污。”“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诗人。”荷马“赋有神圣的天才。”其“灵感”已不单单是古希腊流行的“神灵附体”观念,“天才”也不是“纯粹天赋”。“如果儿童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德谟克利特,对美的追求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动物只要求为它所必需的东西,而人
10、则要求超过这个。”(鱼见毛嫱、丽姬而深潜水中,并非是以其为丑,而是感到危险。其“深入”是出于求生的本能,而非审美的判断。当然,动物并非不讲美。很多动物求偶时也注重对方的美。特别是雄性需要美。)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德谟克利特,文艺的职能:“巨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但作家“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快乐还是不适是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近于功利主义)“那最稀有的就给予我们最大的快乐。”,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智者学派的“语言本体论”,普罗泰戈拉(Protagras)对语法的研究:区分了动词的时态,将句式划分
11、为祈使句、疑问句、答复句和命令句,区分了名词的性,还运用其理论指出了荷马史诗中的语法错误。普罗泰戈拉的语法学成就成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修辞学的起点。亚氏修辞学:好的文章须遵循五条原则:第四,遵守普罗泰戈拉将名词分为阳性、阴性、中性的划分法。第五,用正确的词尾表述单数和复数。,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智者学派的“语言本体论”,正确的措辞(orthoepeia)此概念亦为普罗泰戈拉首创,它要求人们符合实际地运用语言。这个概念不仅仅涉及语言自身,而且涉及“真理”问题。普罗狄科(Prodikos)在区分词义上十分精审,他最拿手的就是在两个或几个相近的词语中找出其共同含义,同时又找出它们的
12、细微差别。色诺芬(Xenophon)笔下的苏格拉底对一个军人也提出了正确使用语言的要求。比较:孔子的“正名”思想(更注重确立社会秩序),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智者学派的“语言本体论”,希英大辞典中Logos条1.相、尺度2.对应关系、比例3.说明、解释、论证、公式4.灵魂内在的考虑,如思想、理性5.陈述、演说6.口头的表述、言词7.特殊的说法,如神谕、格言、命令8.所想的、说的东西、如对象、主题9.表述的方式,如理智的、文学艺术的表述10.神的智能或言词,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的释义1.任何讲的以及写的东西,包括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2.所提到的和价值有关的东西3.进行思考4.从所讲或所写的发展为
13、原因、理性或论证5.和“空话”、“借口”相反,“真正的逻各斯”是指事物的真理6.尺度,完全的或正当的尺寸7.对应关系、比例8.一般的原则或规律9.理性的力量10.定义或公式,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智者学派的“语言本体论”,Logos的主要含义:1.言辞;2.思想智者的“逻各斯”概念:一、使用语言的艺术;二、论辩的艺术。具体的意思:1.语言在语法意义上的规范使用2.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3.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anthropologyastrologybiologyetymologylogicmeteorologyminerologymythologyphilologyphysiologypsy
14、chologytheology,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海伦颂,Leda and the Swan,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海伦颂,Leda and the Swan by William Butler YeatsA sudden blow:the great wings beating stillAbove the staggering girl,her thighs caressedBy the dark webs,her nape caught in his bill,He holds her helpless breast upon his breast.How can those t
15、errified vague fingers pushThe feathered glory from her loosening thighs?And how can body,laid in that white rush,But feel the strange heart beating where it lies?A shudder in the loins engenders thereThe broken wall,the burning roof and towerAnd Agamemnon dead.Being so caught up,So mastered by the
16、brute blood of the air,Did she put on his knowledge with his powerBefore the indifferent beak could let her drop?,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Gorgias的海伦颂,问题:希腊人赞颂海伦的美貌,但却谴责其行为与潘多拉故事相近,都体现“红颜祸水”的命题1.引子:城邦的光荣在于勇敢,身体的光荣在于美丽,灵魂的光荣在于智能,行动的光荣在于品德,言谈的光荣在于真理2.海伦的先天素质a)出身高贵(其世俗父亲廷达瑞俄是斯巴达国王,其真正的父亲宙斯更是众神之王)b)容貌美丽c)旁证:海伦众多的追求者
17、多基本都是在财富、世系、功德或才智上有过人之处的人中豪杰3.海伦无罪辩穷举海伦赴特洛伊的原因:a)神意或命运的安排;b)被暴力劫持;c)被花言巧语所迷惑;d)被爱情支配,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Gorgias的海伦颂,4.语言蛊惑说诗歌的韵律能使听众恐惧得发抖或感动得流泪,语言的诗性运用可以让人觉得似乎别人的幸与不幸都产生在自己身上。这种语言的运用是一种妖术(以“虚构”说服人是其基本方式),其本质就是让灵魂受骗。这样,“花言巧语”的迷惑和暴力劫持在性质上相同。5.灵魂受惑说海伦的眼睛看到帕里斯的仪表而在灵魂中产生爱情,也是无可指责的。6.证毕上举各种不恰当的指责和无知意见已全被驳倒,故可撰此文
18、赞颂海伦。,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智者学派的修辞批评,语言蛊惑说的旁证星象学家的理论构造,因为其对象无法被人们经验证实,因而往往是一种意见,也就是说,他的“言说”的对错完全是由“言说”本身的逻辑性决定的,而不是由对象的实在性决定的。法庭辩论,有时候不论对错,也可以由于“言说”本身的强大力量而说服左右一大群人。哲学论说也是这样,哲学意见杂多,一个人的哲学主张往往也是由他论说自己哲学的敏捷性决定的。由此可证:语言对于心灵的作用,和药物对人身体的作用相似,不同的药物可以在人身上产生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语言方式也能让人的心灵处在悲伤、快乐、恐惧,或迷惑麻醉的状态。,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智者学派的修
19、辞批评,Gorgias的文学观: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虚构性,用虚构的内容进行说服,使观众在心灵上受到“蒙蔽”,当然这种蒙蔽可能产生美感。诗歌与悲剧都如此,不过诗歌更强调形式,而悲剧更注重内容。这些命题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柏拉图对文学本质的看法。不过二人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虽相同,对它的态度却相反:Gorgias认为文学可以带来光荣,柏拉图则反对文学,提出要放逐荷马。,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智者学派的修辞批评,对智者们来说,语言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按照高尔吉亚的理论,语言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语言在心灵构成上的作用和药物对身体的作用相类似。”普罗泰戈拉说:“事物对我来说是一个样子,对你来说又是另外一个样
20、子。”对世界采取一种相对主义的和策略观点,这种对语言的实用主义观点无法解答语言和真理的实在关系。如果据此推论下去,则文学不仅与真理无关,甚至与善也无关,因为,文学只是语言技巧对人的迷惑。这与福柯和利奥塔等当代思想家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智者学派的修辞批评,从整个西方文化的角度看,智者对文学语言本身或logos的认识为后世文学理论重视语言机制开创了先河。由于固执于修辞术,智者学派的辩论家们错误地将“听起来有理”和真理本身划上了等号,从而为其“虚无主义”、“相对主义”打下了根基。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公元前5、4世纪),“智者学派”也走向了末路。没有衡量标准的诡辩之风在智者中愈演愈烈,Protagoras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此辩护。哲学成了“怎么都行”的诡辩,则文学当然就更为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