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中南大学吴超)1.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729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中南大学吴超)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3讲: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中南大学吴超)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3讲: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中南大学吴超)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3讲: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中南大学吴超)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3讲: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中南大学吴超)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中南大学吴超)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中南大学吴超)1.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安全文化(第3讲),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http:/0731-88876524(O),中 南 大 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吴超,第3讲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趣事及其启示,吴超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http:/0731-88876524(O),讲座提纲,中国民俗安全文化几则趣事中国古代安全思想方略实例,深入理解安全文化内涵,学习安全文化,一、中国民俗安全文化几则趣事,中华几千年古老文化,始终贯穿着安全这一主题。人们避凶喜吉,求福求正,就是对安全的重视。古人做什么事情,首先最关心的是做这件事情有无风险,不是四平八稳的事情是不情愿做的。,出门要预测、看天气

2、、问风寒;修房造屋要看风水,破土动工要看时辰;婚配要看“八字”,迎娶要择日子,以待良辰吉日等。,几乎所有的行动都要事先知其吉凶,吉者可为,凶者不可为,或改日改时再为。,这些都是数千年沿袭的民俗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是说这些习俗都可以提倡,但也不能说它们都一无是处。这些例子说明古人的安全意识不是太差,只是不科学而已。民俗安全文化是一种资源,人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去对待它,科学地利用它,适时将科技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兴许会变消极因素为一种激励安全的动力。,1.为什么古人信奉“生辰八字”?,推算“生辰八字”,是我国古代算命者用来推算人生祸福吉凶的习俗方法。民间信奉“生辰八字”的习俗,首先认为,“

3、八字”能预测未来结果如何;其次认为,“八字”能判断事物产生后果的前因是什么。这两方面的共同目的都是趋吉避凶,以迎合或满足问“八字”者向往幸福、追求人生吉祥如意的心理。在人们无力支配自己命运时,职业算命者便得以乘隙而入,从而左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其算法比初等代数简单多了!人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有这样简单的规律,有点头脑的人是不会相信的。,这是一幅由“天干”“地支”来算命的图,2.为什么许多人迷信占卜?,“占”,观察之意,“卜”是以火灼龟壳,根据其出现的裂纹形状,预测祸福吉凶。这种古老的迷信方式,代代相传,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宋代邵雍著有梅花神数,人称奇书。清代胡煦撰有卜法详考整整四卷。

4、民国以来什么“奇门遁甲”、“麻衣神相”等书更是充斥市场。而以“张铁嘴”、“小神仙”、“赛诸葛”为名的测字先生,算命瞎子,卜卦真人简直多如牛毛。上述迷信也是都是利用人们希望趋吉避凶,以迎合人们追求人生吉祥如意的心理。,这是测字、周易占卜图,都是迷信和蒙人的,这是测字、周易占卜图,都是迷信和蒙人的,3.为什么旧时要给孩子穿“百家衣”、“吃百家饭”?,旧时,在民间有一种风俗,就是在孩子出世以后,不少家庭要给孩子穿“百家衣”,吃“百家饭”。这种习俗多流行于汉族地区。在民间,这种以给孩子穿百家衣、吃百家饭为孩子祈求保佑的迷信习俗还有多种表现形式。旧时流行“穿虎头鞋”,这种虎头鞋以黄布精心制作而成,鞋头绣

5、一虎头,虎额绣一“王”字。俗信认为小孩穿上这种虎头鞋可以为其壮胆、避邪,同时也含有祝福孩子长命百岁之意。,现在“虎头鞋”变成一种文化和艺术品,4.为什么旧时要给孩子佩带长命锁?,在我国,不少人家在孩子出世以后,要给孩子佩带一个锁片,俗称长命锁。逢孩子满百日或周岁,在收到的贺礼中,也少不了这种锁片。这是长期流行于汉族地区的一种习俗,用来祈求祝福孩子易长易大。给孩子佩带长命锁、百家锁,虽然主要目的在于为孩子祈福祛灾,但这毕竟是一种迷信的俗术。,现在“长命锁”变成一种文化和艺术品,5.为什么古代人崇拜行业保护神?,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的经济团体中都有自己不同的崇拜偶像。如瓦木石匠奉鲁班为祖师爷,蚕农敬

6、重蚕神螺祖,裁缝信奉黄道婆,医生信奉伏羲、神农、扁鹊,捕鱼人以妈祖为水神,乐工奉孔明,理发师奉吕洞宾为祖师爷,甚至行窃者也有行业保护神宋江等等。尽管行业神的由来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之一包含着祈求行业平安和发展。,关羽的故事世人皆知由于关羽是全能将军,他被人们推崇为全能保护神,6.为什么旧时矿工忌讳老鼠搬家?,矿工最忌老鼠搬家,看起来这是一种迷信,其实不尽然。井下时常会发生冒顶和推倒掌子面的不幸事故,这种人不易发现的周期性压力冒顶,老鼠特别敏感,发现鼠群集体迁移,即是事故的预兆,祖祖辈辈生活在井下的矿工,摸索出老鼠的生活规律后,代代相传,这样就形成了矿中关于老鼠的忌讳。,2023/8/4,7.五毒

7、图故事,1)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2)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3)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这是一幅五毒图,2023/8/4,8.四灵图故事,1)“青龙”又称苍龙,是东方之神;2)“白虎”为西方之神;3)“朱雀”指凤凰,为南方之神;4)“玄武”是龟蛇的合体,是长寿的象征,为北方之神。它们代表着四方平安,更寓意了盛世太平,国家繁荣。,2023/8/4,9.双喜临门故事,喜鹊在古时候曾被叫做“神女”,俗称喜鹊为喜鸟。姐

8、妹二人推开房门,见两只喜鹊正迎面飞来,寓意喜庆、快乐的事情即将来临。此图案为双喜临门。,2023/8/4,10.太平景象故事,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象,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2023/8/4,11.富贵平安故事,瓶子的瓶字与平同音。牡丹花插入花瓶中喻平安。两个意思连在一起喻平平安安。牡丹花又喻富贵。以上三种物品组在一起喻富贵平安。,百福自古凡人恋 福至尚需护周全,12.百福图幸福的祈祷艺术品,百鶴圖,百鹤羽化慕

9、神仙 鹤发来覆谁不叹,13.百鹤图长寿的祈祷艺术品,百子圖,百子千秋红尘念 子孙总望依经年,14.百子图子孙满堂的祈求艺术品,15.民间语言的忌讳习惯例子,在南海,酒席上,一条美味的全鱼朝上的一面已被剥尽后,人们要翻鱼的另一面吃时,却愿意把“鱼翻过来”说成把“鱼顺过来”,因为说“翻”字时总会联想到翻车、翻船。经过观察学习你就会发现,安全的追求是不断的,有公示于众的安全指标,有自觉遵守的安全规章,有不言而喻的安全道德、伦理,还有深藏于人们心灵的安全戒律。,黑龙江的一些矿中,认为“井”字不吉利,习惯称自己的矿为“坑”。无论哪个矿都可以找到一坑、二坑、三,但大多没有“十坑”,因为“十坑”与“死”谐音

10、,正如欧洲人避开“十三”一样,矿工都躲开“十”数,以求吉利。,下井以后,说话也有不少忌讳,禁止说“砸”、“冒顶”、“倒”等犯忌的话。在家中如发生家庭纠纷、邻居吵架,特别是听了别人的咒骂后,翌日即停止下井。夜间做噩梦也认为是凶兆,第二天就避避进坑,这种传统的习俗,有迷信色彩,但也不完全属于迷信,心绪不宁、精神沮丧,是很容易出工伤事故的。,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总有祝愿平安的用语,尤其是过年过节用得更多。在彼此的通信往来里,早已经成为固定格式的书信结尾。但是今天的使用,与其历史渊源相比或许相去甚远,有时仅仅是一种客套话。,二、中国古代安全思想方略实例,近代先进科学理论和尖端科学中国人的贡献很少,在安

11、全科学技术领域也是同样是这种状态。不过,如果查阅一下古书,我们还是可以找到让国人引以为豪的安全思想。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流动于民族文明长河中的安全观念和方略,对现代社会的风险防范安全活动有着极有价值的借鉴。例如:,1.古语指教的安全方略,居安要思危。出自左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不忘危,预防为主”。这真是安全行动的原则和方针。,长治能久安。出自汉书:“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只有发达长治之业,才能实现久安之势。这不仅对于国家安定是这样,生活与生产的安全也需要这一重要的安全策略。,体现预防为主,体现长效机制,有备才无患。同上述,出自左传。只有防患未然时,才能遇事安

12、然,成竹在胸,泰然处之。这也是重要的安全方略。,防微且杜渐。源于元史:“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及时被制止,为损失控制的有效战术。,亡羊须补牢。出自战国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尽管已受损失,也需想办法进行补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损失。,继承和弘扬,2.古代医学思想体现防重于治,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写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意思是说,最高明的医生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中等水平的医生治疗将要发生的病,而普通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病。,这也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和道理。,3.“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大家一提起这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主要是赞扬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从安全方法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救人方式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运用,如果作为安全教育和应急逃生的案例宣传更有实际价值!它不失为一个古代安全教育方法的生动事例。,本讲小结,安全文化是一种元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民俗安全文化是古人祈求平安的迷信,现在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有些已经成为一种符号甚至演绎成商品。古人的安全思想很值得当今弘扬。,祝大家一生平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