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归因与心理防御机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4014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8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窥归因与心理防御机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管窥归因与心理防御机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管窥归因与心理防御机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管窥归因与心理防御机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管窥归因与心理防御机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窥归因与心理防御机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窥归因与心理防御机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窥归因与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学与大学生活 系列讲座之六,课前语,当我们觉得受伤时,并不等于别人故意要伤害我们;当我们没有感受到爱时,也不代表别人没有试着爱我们。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1、妈妈说你不关心她,你很不舒服,为什么?2、明知道这个要求有些苛刻,我还是会答应,为什么?,一 归 因,1、归因的理解,归因(attribution):指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或他人言行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举例:她为什么抛弃我?他为什么总是不接我的电话?,psychology,主要原因:,内因(素质归因)指个体自身的原因,如气质、性格、动机、态度、情绪、能力、努力等等;外因(

2、情境归因)指外部环境的原因,如环境、运气、任务难度、他人的帮助等等。两者相互联系,作用各不相同。,psychology,课堂练习(请判断是情境归因还是素质归因?),psychology,2:归因思维的体现,当出乎意料的、不同寻常的事发生时负性事件发生时与个体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发生时,3、怎么归因?,1)H凯利(H.Kelley)的三维理论A、行为归因中涉及的三个因素:行动者(actors)刺激对象(stimulus objects)所处关系或情境(contexts),B、利用三种信息要找出行为的原因,(1)一致性(consistency)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相一致。若是,则一

3、致性高(2)一贯性(consensus)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在其他场合、时间是否也发生。若是,则一贯性高(3)特异性(distinctiveness)信息:即行动者对其他对象是否也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若是,则特异性低。,表:利用三种信息进行归因判断的方式,课堂练习:张三在宿舍里赞扬李四。,成就归因的三个维度1 内因外因2 稳定因素不稳定因素3 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2)韦纳(B.Weiner)的成就归因模型(Achievement Attribution Model),psychology,稳定因素指导致行为产生的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如个体的能力、人格、品质、活动的难易程度等。不

4、稳定因素指容易发生变化、较不稳定的各种因素。如个体的情绪、心境、努力程度、机遇及环境的影响等。,psychology,(二)行为者-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将他人行为归因于较稳定的人格因素,(行动者)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情境因素。,(三)自我服务偏差,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attribution):又称自利归因。对自己的成功倾向于个人归因(如自己的努力),对自己的失败倾向于情境归因(如运气、任务难度等);对他人的成功倾向于情境归因,对他人的失败倾向于个人归因。,5、归因的个体差异,控制点理论内控者:相信凡事操之在己,控制点在于个体内部的努力;外控者:相信凡事成事在天,控制点在于外

5、部的力量。不同归因方式影响个体情绪、动机、行为内控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性的情感体验,生活满意度,自理等能力越强,遇到困难更加努力。外控的人面对困难往往推卸责任与或归于外因,放弃努力,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抑郁和乐观的归因风格,抑郁型的归因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产生结果不可控的期望,从而出现动机水平下降、抑郁、无助情绪,所以具有这种风格的人常常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乐观型的归因风格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整体的因素,而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局部的因素,所以具有这些风格的人常常从积极的方面

6、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psychology,二、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1、走进“潜意识”,psychology,意识:个体能清晰觉察的心理部分,是人理智作用的表现。前意识:使用适当的努力或注意就可以提取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忆等。潜意识/无意识:个体的一些先天本能或欲望,受到法律、道德以及习俗的控制而被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下,但依然存在并追求满足。,2、走进“我”,psychology,1)本我、自我、超我本我id: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本能构成,它遵循简单快乐原则。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自我ego:是指个体根据现实的情况来调节和控制本我的冲动和满足本我的需要。它遵循现

7、实原则。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超我superego: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它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遵循至善至美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2)构成人格的三部分要协调发展构成人格的三个“我”要相对平衡,如果自我、超我太弱不足以控制本我,个体就会产生不道德行为;如果太强,不能让本我得到适当的满足,个体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和防御行为。,3、我们为什么焦虑?,对自我造成威胁的三种根源 现实性焦虑:来自外界 神经症性焦虑:来自本我 道德性焦虑:来自超我 心理防御机制又称防卫机制,是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了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本我、超我和自我的冲突

8、所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所采取的一种应付手段,以此来保护自我。,1)压抑(repression):一些超我不能允许的愿望或冲动,在人不知不觉中就被压抑到无意识,使自己意识不到有这种愿望和冲动。2)否认(denial):把引起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认”,似乎根本没有发生。3)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的动机和愿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断言别人有这种动机和愿望,4、常见的心理防御方式,4)内投射(introjection)与认同(identification):把别人的欲望、个性特点不自觉地吸收成为自己的并表现出来,称为内投射。吸收某些特点叫做认同。(例如“虽然成年后你父亲已经不再谴责你了,可是

9、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仍然会想起父亲的话,自我鞭策?”)5)抵消(undoing):以象征性的行动来抵消已经发生的痛苦事件。(例如失恋后把一切与对方有关的东西扔掉,作为一种告别仪式.),6)置换(displacement):把对某事物的强烈感情不自觉地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以减轻精神上的负担。例如:病人不谈及和同妻子吵架有关的恐惧,而谈到对交通障碍的愤怒。7)攻击,8)幽默(humor):通过开玩笑,而不用面对痛苦。9)退行(regression):当人们的欲望遇到挫折时,即放弃已经习得的成熟的态度和行为模式,而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10)幻想(fantasy):遇到现实难以解决的困

10、难,以幻想的方式达到内心的满足。,11)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内心里有一种欲望或冲动要求表现,但表现出来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或被惩罚,或引起内心不安,反而表现出相反的欲望或冲动。(例如:讨好)1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不承认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需要和欲望,因为这个动机、需要和欲望是自己意识上不能承认,不能容忍的。找个正当的理由来辩护以免除内心的不安。(例如酸葡萄效应),12)转换(conversion)和躯体化(somatization):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而避开了焦虑和痛苦。13)代偿(compensation):身体或心理上的缺

11、陷借助这个机制使缺陷得到补偿,解除了缺陷引起的心理痛苦。(例如这边不亮,那边亮)14)升华(sublimation):被压抑的欲望或冲动不直接以社会所反对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形式来表现。,焦虑的恶性循环,原因(刺激)Causes(stimuli),焦虑:anxiety,不安 uneasy紧张 nervous担忧 worrying预感不好结局 predict of bad outcome失控感 out of control濒死感 feeling of impending death各种心理生理症状 all kinds of psychophysical symptoms,主观

12、化我要负责SubjectivizeI should be responsible,对焦虑的焦虑Be anxious about worrying,注意力过度集中在焦虑的体验和症状上Focus on the feeling and symptom of anxiety,5、直面焦虑,1、运动(增加前额叶工作能力),唱歌,2、内心修炼()3、学会自我放松(冥想技巧)4、寻找问题盲点(圈里圈外练习)5、识别不合理的信念(想象技术),案例(与自己不合理的认知辩论),A:母亲不常笑。每天看到母亲严肃的面孔。B:一个人只要不笑,就必定是在生气。母亲没有笑颜常驻,一定是我惹母亲生气 C:每日紧张焦虑,唯恐做

13、错什么事,很难受。D:一个人只要不笑,就必定是在生气,这对吗?即使母亲不笑是在生气,就一定是针对我吗?即使母亲不笑是因为生我的气,就一定糟糕透了 吗?E:通过自己与自己的辩论,基本消除不合理认知,缓解紧张情绪。,例:从焦虑中探究个体内在的冰山,行为感到焦虑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你在试图向其他人表达什么?你可怎样更好的应对焦虑?感受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焦虑)?还有没有其他与焦虑相关的感受?(伤害、恐惧)对于感受的感受你对自己焦虑的感觉有何感受?(自责)观点如果现在让你描述一下自己焦虑的感觉,你有什么想法?什么想法让你焦虑?除了变得焦虑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选择。期望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可能期望从焦虑中得到的结果?渴望在期望的背后,你拥有怎样的渴望和追求?你可以怎样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承认并表达这些渴望?自我你的自尊水平如何?A、在愤怒之前?B、在愤怒的过程中?C、在愤怒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