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第一篇.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71278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算会计第一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预算会计第一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预算会计第一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预算会计第一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预算会计第一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算会计第一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算会计第一篇.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算会计,刘文静15893822358,第一篇 总论第二篇 财政总预算会计第三篇 行政单位会计第四篇 事业单位会计,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一、预算会计的概念二、预算会计的组成和分级三、预算会计的特点四、预算会计的目标五、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内容介绍,第一节 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各级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反映和监督各级政府预算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它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一、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1.各级政府:财政机关是各级政府中负责组织国家财政收支,办理国家预算决算的工

2、作部门,它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核算。会计主体:各级政府 执行机构:各级财政机关2.行政单位:它是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国家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具体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3.事业单位:它是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的单位。包括科教文卫单位、公益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单位等。,二、预算会计的对象1.各级政府 预算收入 预算支出 收支结余2.行政单位 资金收入 资金支出 收支结余3.事业单位 业务收入 业务支出 收支结余,特点:a.服务于国家的预算管理。既包括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

3、集中和分配的全过程,也包括行政单位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取得和运用。提供的预算资金运动信息既有全貌,又有具体,反映了政府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为国家的预算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它是服务于预算管理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有效的管理手段。b.它的资金活动不具有完全的周转性。预算会计主体不同于企业,其资金的取得和运用较为稳定,故预算是其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保证,它的执行情况成为判断政府或单位经管水平高低的硬性指标。,第二节,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和分级,一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体系决定于预算管理体系,其组成如下:,(一)财政总预算会计;,(二)事业单位会计;,(三)行政单位会计;,(四)参与预算执行的

4、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本建设拨款会计等。,二预算会计的分级,(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按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分,共分为中央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省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市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县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乡财政总预算会计五级。,(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分级,根据国家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的关系,1.单位财务收支是同级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缴拨款上有着直接的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向同级财政领报经费。3.定期编报会计报表 各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平时要向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月报或季报,年终要报送年

5、报4.接受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管理与监督 事业、行政单位作为会计主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同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管理与监督,执行本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检查意见。,财政总预算与单位预算的关系:,财政总预算(国家预算)财政收入 税利 财政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 基金 生产投资(农工商等)行政性收费 大型基建 发行债券 国防 储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单位收入 国家拨入经费 单位支出 行政事业公务开支 借款 经营活动开支(事业)单位自创收入(事业),第三节 预算会计的特点,和企业会计相比:一、适用范围不同二、会计核算基础不同三、会计要素构成不同四、会计等式不同五、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第四节 预

6、算会计的目标,一、预算会计的基本目标 我国目前预算会计的目标应当是以受托责任评价为主,同时兼顾为资源配置决策服务。预算会计主体受托责任: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源加以妥善保管和合理有效运用。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二、预算会计的具体目标 在此目标下,我国预算会计的具体目标就是:1.核算财政财务收支状况,促进计划的实现,保证行政事业任务完成。2.分析财政财务收支执行进度,合理调度资金,调节资金供求关系。3.检查财政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结果,实行会计监督,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第五节 预算会计要素与会计平衡等式,一、预算会计要素1.资产:指一级财政或行政事业单位掌管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

7、债权和其他权利。2.负债:指一级财政或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偿付的债务。3.净资产:指一级财政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4.收入:指一级财政或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其职能或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注意:在预算会计主体中,由于资金提供没有盈利要求,所以不必像企业区分“资本”和“收入”,收到的非偿还性资金都作为收入处理。5.支出:指一级财政或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其职能或开展业务活动,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或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或损失。,二、预算会计平衡等式 资产=负债+净资产=负债+(期初净资产+本期收支结余)=负债+期初净资产+收入-支出,第二章 预算会计工作

8、基本规范,一、预算会计的法律制度二、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三、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内容介绍,第一节 预算会计的法律制度,一、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会计法预算法二、行政法规 国务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1998.1.1施行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1998.1.1施行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1998.1.1施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998.1.1施行三、规章制度 财政部或主管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于2005.1.1执行,适用于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第二节 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一、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2.持续运行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二

9、、一般原则1.真实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一贯性原则5.及时性原则6.明晰性原则7.重要性原则8.专款专用原则,9.收付实现制原则10.实际成本原则亦成历史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指各项财产物质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了国家另有规定之外,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11.配比原则指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经营支出与相关的收入应当配比。,第三节 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预算会计科目是对预算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做的进一步分类,也按会计要素分为5类。并按详细程度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预算会计科目设置的基本原则:1、统一性原则 2、简明实用原则 3、与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相适应原则具体原则

10、及科目介绍见P20-P27,练习:,判断1.财政机关经常用现金支付办公用品的零星开支,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也要进行现金的核算。2.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不包括财产物资的核算。3.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各级财政机关。4.行政单位也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二、选则1.某学校收到上级会计单位拨付经费50万,并向所属会计单位转拨经费10万,则该学校为()A、主管会计单位 B、二级会计单位C、基层会计单位2.下列单位不属于事业单位范畴的是()A、气象局 B、林业研究所C、出版社 D、寺庙,3.预算会计的基本等式是()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资产=负债+净资产C、资产=权益D、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4.在下列预算会计一般原则里,属事业单位特有的是()A、重要性原则 B、收付实现制原则C、配比原则 D、可比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