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75652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7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8/8,1,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一、概述1定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就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2、涉及学科化学中药的医疗作用主要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中草药化学这是研究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以及探讨化学成分的结构和药效关系的一门课程。中医学基础药剂学药理学植物学,2023/8/8,2,二、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发掘祖国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从如下几方面发掘整理祖国药学:当今常用的中药约八百余种,其中绝大多数在历代本草中已有记载,但对有的品种,还需要非常仔细地考查地方志,历史杂书等。如历代本草著作中没有罗汉果Momordica

2、grosvenori Swingle的记载,但后来有人在清代的永宁州志和临桂县志两书中发现有罗汉果的形态、性味、效用等内容的简明记载。有些药材的来源,本草中有分歧和异议,如唐本草首次记载了百合的特征,“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应是正品。但宋代的本草衍义中却将一种具紫色珠芽的种类即卷丹作百合的正品。直到现在百合原植物还存在这样的分歧;有的品种还需通过实际调查认真加以考证,如虎掌和天南星,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块茎。总之,历代本草中有大量精华待发掘、整理提高,也有少数谬误和争议需纠正与澄清。这是发展现代药学有待解决的问题。

3、,2023/8/8,3,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品的整理:我国幅员广阔,物种繁多,各地用药品种和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较多,长期以来同一药材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更由于历代本草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使中药的品种十分复杂。如最复杂的品种之一贯众,据近年的实地调查证实,各地药用的主流品种计有:北方3种、华东8种、西北5种、西南6种、中南9种,共31种。而历代本草贯众图文的记载也不尽相同,难于确定正品;大青叶在华东习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东北习用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叶;华南和四川地区习用爵床科植物马蓝

4、Strobilanthes cusia(Nees)O.Ktze.的叶,江西、湖南、贵州、甘肃习用马鞭草科植物大青 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2023/8/8,4,变迁中药品种的整理:据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以前主要是牛皮,宋、明代是牛、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而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Rap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块根作白附子用,而且两者疗效也不同。如何变迁的,尚不知晓,值得深入研究。总之对中药品种的整理

5、工作十分重要,要澄清混乱品种明确正品和主流,必须大量地调查、鉴定、考证和进行质量分析工作,力求达到一名一物,一物一名。但也应看到,由于地区用药历史习惯较长,中药品种复杂,此问题还很难迅速改变,尚需做大量艰巨工作才可能实现。,2023/8/8,5,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1)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中药品种的真伪是指中药品种的真假而言。当前中药的真伪问题十分突出,不少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混淆品,如半夏、茯苓、车前子、牛蒡子、金钱草等。究其原因:无专业知识的人误种、误收、误售;个别人有意掺伪、做假,如金钱白花蛇,有用银环蛇的成蛇纵剖成条,接上其他蛇头后盘成小盘;也有用其他带环纹的幼蛇或其他幼蛇

6、在身上用白色油漆划出环纹等伪充正品。人参以往伪品较多,如商陆根、野豇豆根等;目前,有人从栽培的国产人参中选出类似西洋参外形者,加工成西洋参出售,这些伪品很难以肉眼鉴别出来。上面提到是品种的真伪问题。,2023/8/8,6,多基源问题。如防己的商品品种已达十余种,防己的原植物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广防己的原植物为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 ex.Chou et Hwang。此外,有的地区使用木防己、川防己等,川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总之,要解决品种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它不但需要药学工作者通过研究、实验,努力做到中药的

7、名称准确、品质可靠,而且还要求药材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中医师学习、使用它们的名称和功效时规范化。,2023/8/8,7,(2)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优劣,实指中药质量的优劣。中药的质量,除品种外,还受栽培条件、产地、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多种环节的影响。采收期:如绵茵陈过去都是春季采收苗高6cm10cm的幼苗,俗语说:“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茵陈蒿是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产地,如广州石牌的广藿香,气香纯,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较高;而海南省产的广藿香,气较辛浊,挥发油含量虽高,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贮藏时间对质量的影响,如荆芥的挥发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细辛的酸性氨

8、基酸为其镇咳成分之一,新鲜细辛的镇咳作用强,当贮存6个月后则无镇咳作用。,2023/8/8,8,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1)云南的中药资源a、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因此,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云南多种多样气候类型的写照,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如此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使云南成为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汇集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从而为种类繁多的中药资源的

9、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3/8/8,9,b、种类繁多的中药资源 据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记载,共有药用动、植、矿物463科,2107属,6559种。其中植物类315科,1841属,6157种;动物类148科,266属,372种;矿物类30种。主要动、植物药材的产(藏)量近10亿公斤,矿物药材11亿余吨。品种数量均属全国之首,为新药开发及天然药物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2023/8/8,10,(2)寻找扩大新药源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中药生产虽然成倍增长,仍然不能满足国内外的需要,且中药大多依靠野生资源,经逐年采集,有些品种的产量有所下降,造成常用中药材的紧缺,如

10、杜仲、天麻、厚朴等;一些多年生的道地栽培药材,由于需要量很大,虽一再扩大种植面积,也不时形成缺货现象,如黄连、当归、怀牛膝等;有些药材如牛黄、麝香,本来产量就小,更显得供不应求。有些品种是国际、国内公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品种,必须保护和尽快寻找代用品,如羚羊角、人参(野生)等,要解决上述问题,除发展野生药材之外,必须家种家养,扩大栽培面积、增加圈养头数,以弥补产量,努力寻找新的药源。,2023/8/8,11,(3)寻找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中药的新药源寻找工作,已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通过普查,从生物的亲缘关系上寻找野生资源。通过多次全国性药源普查,发现了不少野生中药资源,和某些进

11、口药材的国产品资源,如新疆的阿魏、紫草、贝母;青海的枸杞、党参;西藏的胡黄连;云南的诃子、马钱;广西的安息香;海南的大风子、降香等。通过深入研究,从生物的亲缘关系上发现了丹参的同属植物云南鼠尾Salvia yunnanensis和甘西鼠尾Salvia przewalskii根中有效成分含量较丹参为高或较高;根据商品调查,作金银花的忍冬属植物有13种1变种,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种间差别较大,如灰毡毛忍冬和菰腺忍冬的花蕾含量最高,比山东的正品金银花还高。,2023/8/8,12,从有效成分筛选:发现麝鼠香(麝鼠雄性腺内囊的分泌物)中含有麝香酮,与天然麝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相似,可能成为麝香的代用

12、品:具抗肝炎作用的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在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果实,龙胆科植物青叶胆和川西獐牙菜等的全草中均有分布,但现在工业生产的原料主要是五加科植物几种楤木和雪胆、中华雪胆等。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新药。如在抗肿瘤药的药理筛选中发现唐松草新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后从10种东北产唐松草属植物里,找到展枝唐松草(Thalictrum Squarrosum),根中唐松草新碱含量最高,目前唐松草新碱的制剂已用于临床。,2023/8/8,13,从古本草中寻找。当今常用中药绝大多数来自古代本草,还有不少品种历代本草有记载而今天未使用,或来源多而今天只用了一、二种,甚至同时代或不同朝代使用的品种有变化,即历

13、史上存在着混乱品。如常用中药威灵仙,是治疗关节炎的良药,但是它的原植物种类,因时代不同而使用不同,在明代以前的威灵仙是用玄参科植物,但自清代以后,大多数地方皆以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为威灵仙正品药材,而植物名实图考也指出“有数种”。说明历代本草所使用的威灵仙有多种。在本草中类似例子很多,若能进行认真考证,逐一澄清基源,一定能发掘其用之有效的新资源种类。当然,要寻找新药资源,必须多学科合作,如药用植物学、植物化学、药理学、有关中医药学科等。,2023/8/8,14,(4)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现有的中药资源,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积极开发利用,使其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

14、经济效益,同时,也应注意其资源保护。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在6000多种云南中药资源中,大概统计约2000余种为主要中药资源,100余种为重要中药资源。据有关资料对6559种云南中药资源核实收载于中国药典、部颁标准、省标准等三级标准情况,查实收载于四版(63、77、85、90版)中国药典574个品种,部颁标准32个品种,省标149个品种,共收载于三级标准755个品种,其涉及的原动、植、矿物772种,约占资源种数的12,其为数还不算多。,2023/8/8,15,民间、民族药的开发研究我省是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地区,在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着许多有效的方药,从民间、民族药中寻找新药,我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5、,并取得成效。如云南白药、灯盏花、金品系列药物等均始源于民族药。今后,在这块上仍应加强。饮片精加工在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中,有相当比例是用于饮片配方,作为医药商品出口创汇,中药饮片应是现代中药的三大支柱之一。因此,抓好中药饮片工作至关重要。云南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丰富多彩的中药资源,传统的加工制作,使云南饮片的开发潜力很大。根据目前的开发情况,应及时调整和改善结构,形成特色和优势,以开拓市场,扩大市场。,2023/8/8,16,(5)中药资源的保护在加大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力度时,也要重视资源保护和发展生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植物种子库,对有开发利用前途的各种药用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整、研究、整理、总结

16、工作,恢复和新建一些重点药材种植基地。另一方面,开展野生变家种试验推广研究,按照GAP的要求种植,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总之,丰富多彩的云南中药资源,是云南中药现代化推进和发展的坚实的基础,我们应珍惜它,开发利用它,同时保护好它。,2023/8/8,17,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一、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

17、是汉以前中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其中增加了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物365种,称为名医别录。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2023/8/8,18,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政府指派李勣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唐本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药114种,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称为新修本草或唐新本草,此书由当时的政府修

18、订和颁行,所以可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中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8/8,19,到了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他将嘉祐补注本草与图经本草合并,增药500多种,井收集了医家和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献中得来的大量药物资料,使得此书内容更为充实,体例亦较完备,曾由政府派人修订三次,加上了“大观”、“政和”、“绍兴”的年号,作为官书刊行。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

19、)进行彻底的修订,“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编成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于李时珍死后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此书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李时珍在这部书中全面整理和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人民的药物知识,并作了很大发展。滇南本草(明兰 茂)为地方性本草的代表。,2023/8/8,20,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编成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正误和补充,增药716种。清代道光年间,吴其浚的两部专论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专长编问世,前者记载植物1714种,后者描述了植物838种。对于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叙述颇详,并附

20、有精确插图,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所以虽非药物专著,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23/8/8,21,二、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国内近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1949年以前的发展概况: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国外医药学大量传入我国,祖国医药学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这期间著名的著作和成绩甚少。但中药鉴定工作在国外科技和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有一定的进展和新的著作。曹炳章著增订伪药条辨(1927年),对110种中药的产地、形态、气味、主治等方面作了真伪对比。丁福保著中药浅说(1933年),从化学实验角度分析和解释中药,引进了化学鉴定方法。1934年赵黄、徐伯等编著

21、了我国第一本生药学上编。叶三多广集西欧及日本书籍的有关资料,于1937年写出了生药学下编。,2023/8/8,22,建国以后的成绩:中药鉴定学的产生中药鉴定学的产生是在全国成立了五所中医学院后,有的院校1959年设立了中药系,1964年就开出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材鉴定学(后改为中药鉴定学)。1977年正式出版全国协编教材,在全国20多所中医学院使用,1980年、1986年又两次编写。中药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国家在“七五”、“八五”期间组织专家已对200余种(类)常用中药进行了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每种中药包括文献查考、药源调查、分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商品鉴定、化学成分、理化分析、采收

22、加工、药理实验、结论和建议等十项。,2023/8/8,23,本草考证本草学就是古代中国的传统药物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持得最为完整的药学体系之一。它是内容丰富有待发掘的宝贵药学资源。现今已有专门从事本草史研究的专家先后对200多个中药品种进行了全面考证并出版了历代中药文献精华、本草学等专著,辑复了唐新修本草等,出版了本草纲目校点本、滇南本草校订本等著名本草。基源鉴定基源鉴定通过多次药源普查和品种整理研究,特别是“七五”、“八五”攻关品种的完成,对一些常用中药基本上搞清了品种和多基源中全国使用的主流情况,如防风、秦皮、钩藤、大黄、丹参、木通、贝母、黄芪、厚朴、辛夷、诃子、党参等。这说明目前已做了

23、大量中药的品种鉴定和质量研究工作,有的还相当系统和深入。,2023/8/8,24,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药志 50年代末共出了4册,现在正在再版已出了5册: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册,中药大辞典上、下册,新华本草纲要,目前正在组织编写的中华本草已确定收载中药8000种。40多年来国家先后出版了六部药典,其中后五部已将中药材、中成药单编为各版的一部,同时还出版了卫生部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也出版了地方习用中药标准。药品标准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使药用的基源更明确、法定有效。其他论述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也不少,如中国药用动物志、中药材品种论述等。,2023/8/8,25,性状鉴定性状鉴定,是识别中药的传统方

24、法,过去全靠人的感观来掌握,由于现代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它更准确而有利学习和推广。如 1990年再版的中药材手册做了重大修改,加上学名,增加成分和伪劣品的记载,更适用于当今中药鉴定工作的发展。性状特征在大量药学著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如药材资料汇编、药材学、中草药学、生药学、中药鉴别手册中药材真伪鉴别、中药材鉴别彩照集、动物药材鉴别等。,2023/8/8,26,显微鉴定显微鉴定作为鉴别中药、中成药的手段之一,发展也是很快的。特别是在药材及类似品、混淆品、外形相似或一些同属的近缘植物的区别上离不了它。除有关的著作外还出版了专著多本,如中药粉末显微鉴定资料、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手册、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

25、叶类药材显微鉴定、常用中药材组织粉末图解等。对贵重药材的鉴别如麝香、牛黄、羚羊角,显微鉴别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珍珠经磨片显微鉴定研究发现珍珠结构环及珍珠虹光环,伪品则具平行排列的结构,或具有棱柱结构,为珍珠的鉴定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动物药材的显微磨片、切片鉴别走出了一条新路。,2023/8/8,27,理化鉴定 近20多年前中药材的理化鉴定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中药成分研究工作不断发展,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新的理化方法不断扩大和引用,使中药的理化分析工作发展很快。有的过去只用在分析化学结构上的仪器,发展到对中药及浸出物的分析,使许多手段成为当前中药鉴定工作的热点。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气质联

26、仪、薄层色谱和薄层光密度法、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蛋白电泳、微量元素分析、扫描电镜等。在这个期间出版了不少专著,如中草药成分化学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天然药物化学、中成药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等。,2023/8/8,28,【国外生药学科的发展概况】国外医药的发展,以埃及与印度为最早 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的“纸草本”及其后印度的寿命吠陀经(Ajur Veda)中均已有药物的记载。公元 77年前后,希腊医生 Dioscorides编著“De Materia Medica”(药物学)一书,记载了约 600种生药,此书直至 15世纪在药物学及植物学上仍占重要地位。古罗马对药学的

27、发展也有推进,如 Pliny(公元 23 79年)所著“Historia”,简略地记述了近1000种植物,其中很多可供药用。1815年德国人C.A.Seydler发表了“Analecta Pharmacognostica”一文以后,德国学者相继出版了以讨论植物和动物性药物为主的著作,称“Pharmacognosie”,后传入日本译为“生药学”。,2023/8/8,29,日本药学的历史,远较我国为迟。其本草学的书籍,大多引用和研究我国历代本草。1803年小野籣山根据我国本草纲目著成本草纲目启蒙一书,成为日本研究我国药物的重要依据。1828年岩崎常正著本草图谱。明治维新以后,旧日的本草发展为现代的

28、生药学。1890年下山顺一郎编著的第一版“生药学”出版。1803年法国人发现生物碱,1806年德国人自阿片中提出了吗啡碱,此后开始了生药有效成分的研究。1838年德国学者阐明了细胞是植物体构造的基本单位以后,显微镜也被用来研究生药的内部构造,成为生药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期间,化学的定性定量方法也应用到生药鉴定工作中。其后,生药学的研究沿着形态学(宏观和微观)和化学的两个方向发展。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相继有了荧光分析和色层分析法等的应用,更加丰富了生药学的研究领域。使早期主要依靠外形和气味鉴定生药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观。,2023/8/8,30,在生药显微鉴定方面,自从1916年英国生

29、药学家 Wallis创立了石松孢子法,以石松子为参考标准用来测定混合粉末生药的比例量或粉末生药中外界掺杂物的含量,使粉末生药的纯度鉴定获得了显微定量方法的有力武器。其后又发展了一系列生药的显微定量常数测定,如栅表比、气孔指数、脉岛数等。,2023/8/8,31,三、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我国古代在本草学方面有着光辉的成就,到16世纪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本草学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以后发展比较缓慢。本世纪初期,开始结合分类学的知识对本草纲目等书中的动植物进行学名考订。我国生药学的教学和研究到30年代由赵燏黄(18831960)开始。赵氏于1934年与徐伯鋆合编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卷,1937

30、年叶三多编写了生药学下册。这两本书是当时介绍近代生药学的中文著作,也是生药学课程的教材。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中药政策指引下,中医中药事业得到发展,药学院系的生药学课程得到加强,各省市先后设立了中医学院中药系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并在药品检验所内成立中药室,加强了教学、研究和质量检验工作。50余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23/8/8,32,1、资源调查及整理:19491979年间,我国的生药学研究比较集中于中草药资源和经验鉴别的调查整理和研究,陆续编写出版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第一集(1958)、中药材手册(1959)、中药志(19591961)、

31、药材学(1960)等书籍。其后于19701975年间掀起了群众性的中草药运动,各地医药卫生人员上山下乡,调查采集中草药,为农民防治疾病。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为农民防治疾病。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编写出版了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彩色图谱(19751977)、中药大辞典(1977)、中草药学中、下、上册(1976、1980、1986)、中药志第二版册(1979、1982、1984、1988、1994、1998)。这一时期调查总结的对象由常用中药扩大到民间药,中草药数量有很大增加,内容也较前丰富。此后又相继出版了新华本草纲要(1

32、988、1990、1991)、中国本草图录(1988、1990)、中国民族药志、中药资源学(1993)等。,2023/8/8,33,198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的决定,全国于19831987年间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中药资源丛书,它包括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地图集和中国民间单验方,是一套系统的中药资源专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2023/8/8,34,通过资源普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摸清了天然药物的种类、分布和民间应用情况,已知种类12807种,其中植物

33、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植物来源的占87%,药用植物较集中、种类超过100种的科有毛茛科、大戟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萝藦科、茜草科、玄参科、菊科、百合科和兰科。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丰富的新药源。如新疆的紫草、甘草、贝母、阿魏、蛔蒿,青海的枸杞、党参,西藏的胡黄连、大黄,青海和西藏的东莨菪属植物,云南的砂仁、诃子、马钱子、儿茶、芦荟,广西的安息香,广东和广西的降香、苏木、土沉香、萝芙木、羊角拗,东北地区的缬草、鼠李皮、野生麦角等,其中不少品种过去是依靠进口的。此外,对作为甾体激素类和避孕药物合成原料的薯蓣属植物,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制药工业提供了可靠的

34、资料。,2023/8/8,35,2、栽培与饲养:药用植物引种、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全国重要的植物园和药用植物园,已引种药用植物4000余种;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中药材达150余种。已运用杂交、诱变、多倍体、试管受精、原生质融合、花药培养等生物学技术,获得浙贝、元胡、地黄、吴茱萸、薄菏、枸杞、乌头、薏苡仁、百合、猪苓、虫草等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许多重要的进口药材也引种载培成功,例如西洋参、白豆蔻、丁香、番红花、胖大海、非洲萝芙木等,不少已经达到了大面积生产的规模。,2023/8/8,36,1993年我国第一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也在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建成。一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

35、研究所主编的有关栽培方面的大型科学著作: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1年)。一些珍贵的动物性药材,已研究了它们的饲养方法:例如麝、熊、蝎子、蛤蚧、中华鳖等。已成功地进行了饲鹿锯茸、养麝取香、活熊引胆、河蚌育珠等工作。一些近代的生物技术方法也开始使用,例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紫草、延胡索、甘草及山莨菪等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一些菌类来源的中药,如冬虫夏草、灵芝及蜜环菌等,研究了它们发酵培养技术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近年来,开展中药材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生产绿色中药材已在山楂、金银花等中药材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2023/8/8,37,3、中药鉴定和质量研究:中药品种

36、繁多,产地广阔。由于历代本草记载、地区用药名称和使用习惯的不同,类同品、代用品和民间用药的不断出现,中药材的同名异物、品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到药材质量。所以对来源复杂的常用中药材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是保证和提高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对多来源药材的比较研究,也可为开发利用新药源提高科学依据。六五期间(19801985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将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列为局级课题,其中贝母、金银花、大黄、石斛类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在此基础上,增加研究种类,扩展研究深度、广度和提高研究水平,经论证将常用中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列入七五(1986

37、1990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课题分南、北两个协作组,共研究常用中药材123类(专题)。,2023/8/8,38,各类专题统一按共同制定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案为目标,运用多学科手段对多来源中药材进行系统研究,即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源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作分类学鉴定;收集对口药材和商品,作性状、显微和理化分析;并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全面的做出品质评价。经过5年的研究,已经完成,大多数专题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该项研究规模之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及所取得的成果均是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对澄清混乱品种,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保证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修订、

38、制定药品标准,开发利用新药源,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该项成果已以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专著陆续出版发行。,2023/8/8,39,在七五攻关课题工作的基础上,经论证将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继续列入八五(19911995)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对另外100种类(专题)常用中药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也已经完成,专著即将出版发行。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19962000年),最终建立80种常用中药材国际参照执行的标准。2000年1月又开始启动后期70种。,2023/8/8,40,4、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39、1994年,大约已对200种中草药进行了较详细的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并鉴定了600余种药理活性成分(表1-1-2)。近年还从常用生药和民间药中分离到多个治疗老年期痴呆(表1-1-3)、防治心血管疾病(表1-1-4)、抗肿瘤(表1-1-5)、抗艾滋病毒(HIV)(表1-1-6)、抗肝炎(表1-1-7)、抗过敏、抗脂质过氧化、降血糖、止血、抗菌、消炎和免疫促进等活性成分。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对于阐明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以及新药开发均有重大意义。,2023/8/8,41,5、中药炮制研究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去除或减少药的毒性或副作用,以及增加药物的疗效。大约有70多种中药的炮制

40、技术已经研究,揭示了许多加工炮制的原理。例如,乌头炮制减毒是由于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及胺醇。乌头子根经过加工便是常用中药附子,它的毒性已经大大的降低,而且它所含有对心血管系统起作用的有效成分便能发挥效能。又如许多含有生物碱的中药常常采用醋制的炮制法,是由于碱与酸中和形成了生物碱的盐,其能增加水溶性并增加煎剂的疗效。目前已对500余种中药的传统炮制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编写出版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和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等专著。,2023/8/8,42,6、现代生物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用于中药质量研究只是近四、五年的事。1994年香港中文大学邵鹏柱实验室首次报

41、告利用AP-PCR技术对人参及西洋参的鉴定,次年他们又报道利用RAPD技术对人参及伪品的鉴定。随后中国香港、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相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进化、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4种甘草(RAPD)、铁线莲属7种植物(RAPD)、木蓝属8种植物(RAPD)、淫羊藿属8种植物(RAPD及PCR-RFLP)、黄芪属14种植物(PCR-RFLP)、人参属12种植物(PCR-RFLP、测序)、橘属9种植物(测序、探针)。二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人参、西洋参及伪品(RAPD、测序、探

42、针)、地胆草及混淆品(RAPD)、蛇类(RAPD)、海马类(测序)、龟板、鳖甲(测序)、甘草(RAPD)、鸡内金类(测序)、紫河车(测序)、鹿鞭及伪品(测序)、贝母类(测序、PCR-RFLP、探针)。三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研究种内变异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冬虫夏草(RAPD)、苍术、白术(RAPD)、当归(测序)等。,2023/8/8,43,7、新药开发:近年来,大约有200多种新药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药开发而来。其中有近半数是单个中药或从其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衍生物或中药的有效成分部位,或甚至中药的全提取物;另有超过半数是从中药复方中开发出的新药。表1-1-8列出一些代表。8、海洋药物研究

43、: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物种复杂多样,约有50万种动物,13000多种植物,约占地球资源的80%,是有待开发的宝藏。例如从10种珊瑚中发现43种新化合物,10种海绵中发现39种新化合物。海洋生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结构新颖、复杂,常具有较强的特殊生物活性,是人类未来开发新药的原料基地。此外,对民族药研究开发利用,也取得不少成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已悠久的历史,对人类的医药事业都作出了自已的特殊贡献。,2023/8/8,44,如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10余年来,我国生药科学的发展较快,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中药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域广泛,涉及学科多,难度大,周期长,需要

44、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在突出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系统化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开发更多的中药合法进入欧美国际市场,为人类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2023/8/8,45,三、中药鉴定学发展方向1、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2、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3、中药材GAP标准研究4、中药材资源开发研究,2023/8/8,46,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中草药的采收【采收与品质的关系】品质与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药品质的好坏取决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有效

45、物质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的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方面早已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如天麻茎未出土时采者为“冬麻”,有鹦哥嘴(红色芽包),质坚体重,质量为优;茎已出土时采者为“春麻”,无鹦哥嘴,质轻泡,中空,质较次。这些采收的理论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由植物体的不同生长阶段、药用部分的成熟程度以及能采收的产量和难易所决定的。,2023/8/8,47,(一)适宜采收期的寻找要确定中草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考虑,但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研究,以确定适宜采收期。一般常见的有下述几种情况:1、有

46、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显著。此时,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蛔篙(Artemisia clna Berg)中含有的驱蛔成分山道年(Santonin),经沈阳地区采收经验,初步探索到山道年有两个含量高峰期。因此,含量高峰期即为蛔蒿的适宜采收期。,2023/8/8,48,第一高峰期在营养期,叶中山道年含量可达2.4,高峰期持续45天,沈阳地区为7月16日左右,过此期间含量迅速下降。第二高峰期为开花前期,蕾中含量为24,高峰期持续一周左右,沈阳地区为8月25日至9月1日左右,过此期间含量迅速下降,含量高峰期,蛔蒿花蕾的顶端由尖而长变为圆而钝,颜色由绿色变为黄绿,手握

47、已不发粘,此时采收最为适宜。又如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甘草甜素(Glycyrrhlzin)的含量测定,故甘草应在开花前期采收为宜。,2023/8/8,49,2、有效成分含量高峰与药用部份产量高峰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即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X有效成份含量,总量最大值时,即为适宜采收期。例如强心新药灰色糖芥(Erysimum canescenS Roth)的地上部分,强心甙总含量在花谢及种子形成期最高,所以应当在此时期采收。有时,利用绘制含量与产量曲线图,由二曲线的相交点直接找到适宜采收期。如薄荷(Mentha hap1o

48、calyx Briq.)在花蕾期挥发油含量最高,而叶的产量高峰却在花后期。,2023/8/8,50,若将二曲线图中的产量高峰与含量高峰以同一座标高度表示。二曲线交点之对应点人,即为适宜采收期。此外,有些中草药中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毒性成分,则采收时亦应予以考虑。如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照山白(Rh0dodendron micranthum Turcz。)叶中有效成分总黄酮和毒性成分QIN木毒素含量与生长季节的关系。照山白的叶在6、7、8三个月生长最旺盛,产量最高,但此时总黄酮含量最低而QIN木毒素(Grayanotoxin)含量却最高,故以往在此期间采叶似不合理,5、9、10三个月份叶的产量虽稍低,

49、但总黄酮含量较高,QIN木毒素含量较低,似在此期间采集为宜,至于何月为最适宜采收期,应根据叶产量,总黄酮含量,浸木毒素含量三着的数据,综合考虑确定。,2023/8/8,51,(二)影响中草药成分积累的其它因素中草药的采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除了如耕作制度等社会因素外,对于有效成分的积累尚受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采收中草药时,也应加以考虑。如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在同一时期采收,由于产地不同,挥发油的含量有很大差异,含量可相差36倍。从经纬度来看,中草药中挥发油的含量越向南越高,而蛋白质的含量越向北越高。金鸡纳树皮中的生物碱含量随温度增高而增高,而亚麻中

50、的不饱和酸则气温越低,含量越高。茄科某些植物,当寒潮来到时,其中晶形生物碱会变成非晶形没有疗效的生物碱。薄荷即使栽培在同一地块,如阳光充沛,挥发油含量高,且油中薄荷脑的含量也高,若阴雨连绵,或久雨初晴23日内来收,含油量下降至正常量的3/4。曼陀罗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生物碱含量高,薄荷在砂质土壤中生长,挥发油含量高。,2023/8/8,52,二、加工【加工的目的和要求】中药材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如生姜、鲜石斛等外,绝大多数均需进行产地加工,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促使鲜药材的干燥,符合商品规格,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藏、运输。中药材产地加工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都应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