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86329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5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工程一施工图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及概况31.1 项目建设背景31.2 项目建设必要性31.3 项目区位31.4 项目概况3设计过程简述31.6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二、设计依据及果用的技术规范、标准41.1 设计依据41.2 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42. 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5三、工程建设条件52.1 位置与交通53. 2地形地貌54. 3周边主要构建筑物53.4.1气象53.4.2水文63.5地质条件(摘录自地勘)63.5.1地质构造63.5.2地层岩性63.5.3水文地质条件73.5.4不良地质作用73.5.5路段区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73.5.6路段

2、区施工建议93.4.7岩土工程结论及建议10五、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105.1 设计原则105.2 技术标准10六、道路工程116.1道路平面设计116.2道路纵断面设计116.3道路横断面设计116.4道路交叉口设计126.4.I相交道路形式126.4.2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126.4.3交叉口渠化126. 4.5接顺道路设计126. 5路基设计127. 1路基287. 1.1质量标准287. 1.2路基排水287. 1.3挖方路基287. 1.4填方路基287.2底基层、基层307.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307.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307.2.3稀浆封层317.3面层327

3、.4人行道377.4.1路缘石377.4.2透水混凝土施工要点377.4.3级配碎石垫层387.5保通便道387.6其他施工注意事项388施工跄收39附:方案评审纪要6.4.1填方路基126.4.2挖方路基131.1.1 3半挖半填路基136.4.4 零填零挖路基136.4.5 路基土石方调运136.4.6特殊路基设计136.5路面设计146.6道路附属设施设计156.6.1公交设施及人行系统156.6.2盲道及无障碍设施设计156.6.3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56.6.4安全设施设计156. 7高边坡防护设计166.7. 1技术标准及对上阶段意见的回复166.7.2道路支护方式176.7.3挖方

4、坡顶安全防护206. 7.4截排水沟206.8危大工程206.9节能及环保设计266.9.1节能设计266.9.2环保设计27七、道路施工要点28桥梁全长97.12米,桥梁起止桩号为:K2+806.44K2+903.56。本项目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路灯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等。1.5 设计过程简述2016年5月,万忠路东西段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启动。2016年12月,经开区建管局审议通过万忠路东西段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由于征地原因,本项目分一、二期实施。2018年7月,经开区建管局审议通过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方案设计。2018年8月,万忠路东西段(

5、一期)道路工程开工建设,并与2021年5月竣工。2021年7月,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相关工作重新启动。2021年10月,经开区建管局审议通过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新版方案设计。2021年12月24日下午,经开区要管局审议通过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初步设计。1.6 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补充说明已建道路万忠路东西段一期和拟建道路万忠路南北段的有关情况。回复:按意见补充31条。(2)优化道路平面设计。结合交通流量、流向和公交站台设置情况,合理确定道路交叉口进(出)道口展宽和渐变长度、人行道最小宽度等内容,设计内容应尽量控制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回友:按意见核实修改,详见

6、道路平面图。(3)优化道路纵断面设计。鉴于该道路景观功能较强、各段纵坡坡度相差不大、一、项目背景及概况1.1 项目建设背景1.2 项目建设必要性本项目位于万州经开区高峰园,道路大体呈东西走向,西起已建成万忠路东西段一期,向东延伸,东至至规划万忠路南北段。本项目的开展对完善经开区内部骨架路网体系,加强经开区高峰园、九龙园等工业园区之间的联系,为园区各主、次干道的相互转换,以及对江南新区、双河口等片区进出经开区的通行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3 项目区位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大体呈东西走向,起点与现状万忠路一期道路工程相接,向东延伸,东至至规划万忠路南北段,中间依次与高峰中路、规划

7、12号路、规划14号路、规划15号路、规划16号路相交。道路区域位置示意图1.4 项目概况本项目道路全长3301.484米,分一、二期实施,其中一期起止班号为K0+000-K1+700,二期起止桩号为K1+700-K3+301.484,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实施完成。本次设计为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全长为1601.484米,道路标准路幅宽36米,其中车行道宽22米,中央绿化带宽3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5米(含两米路侧绿化带),双向6车道,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其中在K2+806.44K3+083.56段设置为桥梁,桥梁分左右两幅,右幅桥梁中心桩号为K2+945,桥梁全长277.1

8、2米,桥梁起止桩号为:K2+806.44-K3+083.56;左幅桥梁中心桩号为K2+855,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01(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资料;(4)甲方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及要求;(5)我院现场实地踏勘及搜集的关于本项目的其他资料;(6)方案评审纪要;(7)高边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重庆达士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8)万州经开区高峰园万忠路东西段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北方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2.2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9、(DBJ50-064-200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201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版城市桥梁工程设计规范(CJJ1102011)2019版地基基础设计标准(DGJo8TL2018)交叉口纵坡偏大等情况,结合相交道路规划情况,优化各交叉口设计高程,力求本项

10、目道路纵坡整体保持一致,且竖曲线长度不宜小于100米。回攵:按意见核实修改,详见道路纵断面图。(4)优化道路横断面设计。本次设计路幅分配应与万忠路东西段一期保持一致。回复:按意见核实,本次设计路幅分配与万忠路东西段一期保持一致。(5)明确建筑限界及侧向净宽等设计内容,确保中央分隔带绿化和交通标志、灯杆等不侵入道路建筑限界。回发:按意见核实,相关构建筑物不侵入道路建筑限界。(6)本次道路的附属设施(中央隔离护栏、路灯、交通标识标牌、透水砖、盲道、树池、行道树等)及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应与已建的万忠路东西段一期协调一致。回复:按意见核实,本次设计附属设施与万忠路东西段一期保持一致。(7)补充道路桩号

11、K2+800-K3+100段冲沟筑坝回填比选方案设计。回复:在2018年第一版方案阶段,相关部门巳对冲沟筑坝回填方案进行过讨论研究,筑坝回填方案由于在排水、行洪、新增淤泥处理等方面风险较大,造价较高,后期大坝又要破除,产生大量浪费,没有比选的需要。(7)补充道路所涉房屋、管线(电力、燃气、卤水等)等建(构)筑物拆迁或保护措施、成本、时间表等相关设计内容。回发:拆迁相关工作由经开区相关部门统一调查实茏。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2.1 设计依据(1)我院与甲方签订的本工程设计合同;(2)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峰园(高峰组团I-V、姜家组团ITI管理单元)控一致,平面线形及纵坡均与一期进行顺

12、接处理。项目终点与万忠路南北段相交,万忠路南北段标准段尺寸与东西段一致,目前正进行相关设计工作,本次设计时已与其相关方案、实施范围进行进行核对衔接。3.2地形地貌拟建道路区属四川盆地东部宽谷缓坡之剥蚀浅丘地貌。区内地貌形态主要受构造及岩性的控制,沿构造裂隙在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宽缓的树枝状的沟谷、孤立的残丘及陡崖地貌景观。道路区最高点位于K1+878附近,标高426.62m;最低点位于K0+846位置的一季节性河沟处,标高360.20m,相对高差为66.42m。地形坡角最大者为砂岩陡崖地段,约659以上,其它地段一般10259,沟谷切割深度一般530m,沟床纵坡度一般220%。总之,道路区地貌

13、属剥蚀丘陵地貌。3.3 周边主要构建筑物通过现场踏勘,处于本项目建设区域内的主要有部分重庆宜化公司用房,卤水井一处,铁塔一座,废弃污水厂一座3.4 气象、水文3.4.1 气象道路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湿度大,冬暖春早,夏季酷热,秋多绵雨。据南岸区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1099.8mm,年际变化8501450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雨量80%以上,多年日最大平均降雨量126.6mm,最大日降雨量266.7mm(2007年6月17日)。年平均气温1818.8左右:一月最冷,最低气温-3.11(1975年12月15日);盛夏八、九月均温30,最高气温达43.0oC(20

14、06年8月28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乐绝对湿度17.818.2mb。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I-2008)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078-2016)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2. 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设计严格按照相关规

15、范要求执行,道路设计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强制性条文标准。三、工程建设条件3.1位置与交通高峰拓展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位于万州区高峰镇境内,地处万州区城乡结合部,紧临长江深水港区,连结渝宜高速公路和万宜、达万铁路,距万州五桥机场5公里。本项目区域位于高峰片区的核心区与建成的万忠路东西段一期及现状万忠路相接,建设条件较好,施工场地交通方便,供电、供水均可由高峰场镇直接接入。项目起点顺接已建成万忠路东西段一期,东西段一期标准路幅宽36米,其中车行道宽22米,中央绿化带宽3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5米,双向6车道,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本次设计东西段二期断面尺寸与东西段一期保持(Q

16、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及砂岩。现由新到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素填土(Q4ml):灰褐色、暗紫色等杂色,由砂、泥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土石比一般7:36:4,碎块石粒径一般20300mm,稍湿,部分为很湿,松散稍密,透水性较强,机械抛填,回填时间12年,部分为正在回填,均匀性差。本次钻探揭露厚度0.30(ZK73)14.90m(ZK85)。粉质粘土(Q4el+dl):褐黄色,灰黄色,可塑状,部分软塑状,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局部含砂量较重。压缩性中等,均匀性一般。广泛分布于拟建道路沿线,于沟槽地段厚度

17、相对较大,勘探揭露厚度0.30(ZK65)11.50n(ZK8)。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紫红色、暗紫色等,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或夹砂质条带及团块。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地主要岩性。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度28.8m(ZK145)o砂岩:灰色、灰黄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局部含泥质较重或夹泥质结核。该层主要与粉砂质泥岩互层状产出,或以夹层或透镜体的形式存在于粉砂质泥岩中,为场地主要岩性之一,钻探揭露最大铅直厚度16.80m(ZK183)o3、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根据钻探及地面地质调查

18、,道路沿线基岩面起伏较大,与原始地形趋于一致,一般1020,最大约30,部分地段形成陡坎及陡岩;据钻孔揭露岩心实际情况,常年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Lhns,最大风速28.4ms,以偏西北风为主。场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3. 4.2水文道路区区域水系隶属长江水系,道路区南侧约5.Okm即为长江。区内的山区河流主要为K0+846m的一季节性河沟,总体由北向南流向,河道蜿蜒曲折,沟床宽约8.0m,纵坡度小(多小于8%),勘察期间沟内近于断流,据调查,该河沟内最大洪峰流量约15m2s;K2+855m的一季节性冲沟,总体由北向南流向,河道蜿挺曲折,沟床宽约3.0m,纵坡度较大(约为15%),勘察期间沟内近

19、于断流,据调查,该冲沟内最大洪峰流量约1.5m2so3.5地质条件(摘录自地勘)3. 5.1地质构造拟建道路地质构造位处万州向斜动翼近轴部,向斜轴走向约15。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81287。/6109(根据道路沿线岩层产状汇总统计结果,确定道路区优势岩层产状为285。Z82)。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有断层,地层连续,岩层产状稳定。在场地及邻近基岩露头处砂岩中测得两组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组产状113115o/7679,微张闭合状,延伸长35m,间距一般4m左右,局部充填泥质,结构面结合差一般;组产状190195N6367,呈微张闭合状,局部充填泥质,延伸58m,间距一般35m,裂面平直,结构面

20、结合差一般。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层面产状281287*Z6-102,为中厚层厚层状构造,多呈闭合状,层间结合差一般。结构面属硬性结构面;场地岩体属较完整岩体。3. 5.2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少量上层滞水及风化网状裂隙水,但其排泄快,存留时间较短,对路基稳定性影响小。根据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及场地邻近不存在污染源,结合邻近场地勘察资料。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判定,区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以及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3. 5.4不良地质作用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路段区及邻近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

21、、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3. 5.5路段区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3. 5.5.1K1+545K2+000段为挖方路段,道路横向地形较平缓,坡角一般815,覆盖层为松散状人工素填土(厚1.32.8m);可塑状粉质粘土(厚0.53.5m),路段区笫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小,基岩埋深总体较小,强风化层厚度0.62.5m。拟要道路按设计路面标高最终整平后,道路左侧路肩边坡高4.620.2m,为岩质挖方边坡,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组成,局部见砂岩夹层。虞议对边坡采用坡率法进行分阶放坡(分阶高度不宜大于&0m,两阶间应留不小于2.0m宽的台阶,放坡坡率:第一阶1:0.75;第二阶1:0.75;第三阶1:1.0),并对坡

22、面进行封闭处理。道路右侧路肩边坡高6.326.7m,为岩质挖方边坡,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组成,局部见砂岩夹层。根据赤平投影图4.2.8-1分析:边坡无外倾结构面,属稳定型边坡,其稳定主要由岩体强度控制。建议对边坡采用坡率法进行分阶放坡(分阶高度不宜大于8.0m,两阶间应留不小于2.Om宽的台阶,放坡坡率:第一阶1:0.75;第二阶1:0.75;第三阶1:1.0),并对坡面进行封闭处理。4. 5.5.2K2+000K2+085段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强风化带:岩心破碎,主要呈砂状、碎块状及少量短柱状,碎块手掰易断或手捏成砂状,风化网状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质较软,结构构造模糊,岩体为

23、散体状结构。其厚度变化大,但普遍厚度小,本次钻探揭露厚度0.60(ZK113)3.90(ZK65)m.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主要呈柱状、长柱状,少量碎块状,岩芯节长一般5032Omm,属较完整岩体,质硬,结构构造较清晰,岩体为层状结构。本次钻探揭露最大铅直厚度36.70(ZK138)u5. 5.3水文地质条件道路地表人工填土呈松散稍密状,孔隙度大,为强透水层;粉质粘土层属隔水层;强风化基岩风化网状裂隙发育,呈微张张开状,为弱透水含水层;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裂隙多呈闭合状,少数微张,为弱含水层;中等风化砂岩为含水层,因道路沿线基岩主要为粉砂质泥岩,赋水条件差。场区基岩裂隙水总体贫乏。第四系土层的

24、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沟槽、农田及原始鱼塘等土层较厚切地势低洼地带,由于地势较低,补给条件好,地下水较丰富;基岩裂隙水,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泥岩及砂岩,粉砂质泥岩属相对隔水层,富水性差,仅于风化裂隙中存有少量潜水,砂岩中裂隙相对较发育,含裂隙水,由于区内地形多为斜坡,其地势总体较高,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的排泄,勘察期间正处于旱季,降雨稀少,稻田、鱼塘大部分干涸,地下水补给条件差,故区内总体地下水较贫乏。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的补给。勘察中选择可能赋存地下水的ZK51、ZK84钻孔进行了一次降深提筒简易抽水试验,仅510分钟抽干,延续8小时观测,水位不能恢复,证明路段开挖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

25、,其钻孔终孔水位多为钻探循环水。在雨季,局部地势相对低洼地段可存在右侧路肩边坡高0.03.5m,为填方边坡,均由人工填土组成。下伏基岩面及自然地面平缓,边坡土体不会沿自然地面和基岩面滑动,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沿人工填土内部的圆瓠滑动破坏。建议采用坡率法进行放坡(放坡坡率:1:1.5),并对坡面采用绿化护坡。3.5.5.5K2+490K2+801段为挖方路段,道路横向地形较平缓,坡角一般815,覆盖层为可塑状粉质粘士(厚0.43.0m),路段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小,基岩埋深总体较小,强风化层厚度0.72.2mo拟建道路按设计路面标高最终整平后,道路左侧路肩边坡高2.2-10.9m,为岩质挖方边坡,

26、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组成,局部见砂岩夹层。建议对边坡采用坡率法进行分阶放坡(分阶高度不宜大于8.0m,两阶间应留不小于2.0m宽的台阶,放坡坡率:第一阶1J.0;第二阶1J.25),并对坡面进行封闭处理。道路右侧路肩边坡高0.013.6m,为岩质挖方边坡,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组成,局部见砂岩夹层。根据赤平投影图4.2.8-1分析:边坡无外倾结构面,属稳定型边坡,其稳定主要由岩体强度控制。德议对边坡采用坡率法进行分阶放坡(分阶高度不宜大于&0m,两阶间应留不小于2.Om宽的台阶,放坡坡率:第一阶1:1.0;第二阶1:1.25),并对坡面进行封闭处理。3.5.5.6K2+801K3+167段为填方路段(陡

27、坡路堤),道路横向地形较起伏,坡角一般1025(局部陡坡及陡坎地段达60以上),覆盖层为松散状人工素填土(厚0.81.3m,且零星分布);可塑状粉质粘土(厚042.4m),路段区笫四系覆盖层厚度小,基岩埋深总体较浅,强风化层摩度0.73.Omo为一般(填方)路段,道路横向地形相对较平缓,坡角一般35,覆盖层为松散状人工素填土(厚1.41.5m);可塑状粉质粘土(厚0.8m),路段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小,基岩埋深总体较小,强风化层厚度L32.ku拟建道路按设计路面标高最终整平后,道路左侧和右侧均不存在路肩边坡(或路段边坡高度及规模小),其路基整体较稳定。3.5.5.3K2+085K2+400段为

28、挖方路段,道路横向地形较起伏,坡角一般1530,覆盖层为松散状人工素填土(厚0.51.0m);可塑状粉质粘土(厚0.51.4m),路段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小,基岩埋深总体较小,强风化层厚度0.8L8m0拟建道路按设计路面标高最终整平后,道路左侧路肩边坡高5.6-33.1m,为岩质挖方边坡,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组成,局部见砂岩夹层。建议对边坡采用坡率法进行分阶放坡(分阶高度不宜大于8.Om,两阶间应留不小于2.0m宽的台阶,放坡坡率:第一阶L1.0;第二阶1:1.25;第三阶1:1.5:第四阶1:1.5),并对坡面进行封闭处理。道路右侧路肩边坡高6.328.2m,为岩质挖方边坡,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组成

29、,局部见砂岩夹层。根据赤平投影图4.2.8-1分析:边坡无外倾结构面,属稳定型边坡,其稳定主要由岩体强度控制。建议对边坡采用坡率法进行分阶放坡(分阶高度不宜大于&0m,两阶间应留不小于2.Om宽的台阶,放坡坡率:第一阶1:1.0;第二阶1:1.25;第三阶LL5;第四阶LL5),并对坡面进行封闭处理。3.5.5.4K2+400K2+490段为填方路段,道路横向地形较平缓,坡角一般38,覆盖层为可塑状粉质粘士0?0.50.7m),路段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小,基岩埋深总体较小,强风化层厚度Ll1.8u拟座道路按设计路面标高最终整平后,道路左侧路肩边坡高0.03.5m;翻挖后再进行分层碾压处理,或进行

30、强夯处理。2压时填土施工时:铺料前应清除场地内的耕植土和软弱土层,分层填料的厚度、分层压实的通数,应根据所选择的压实设备,并通过实验确定,作路基持力层的压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3在斜坡地段填筑路基时,应先对斜坡上地基表层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第3.3.6款处理合格后,再进行路基填筑。4拟德路段区人工切坡时应采用逆作法施工,控制大剂量爆破。5拟建路段区人工边坡,建议优先采用坡率法放坡。若需设置挡墙,当坡高小于5m时,建议以相应的经处理合格后的人工素填土、粉质粘土、基岩作持力层;当坡高大于5m时,建议以相应的中风化基岩作持力层,基础入持力层不宜小于0.80m。6若需采用

31、锚杆挡墙进行支挡时,锚杆进入有效锚固段不小于3m,采用M30砂浆,锚杆与砂浆粘结强度特征值:粉砂质泥岩取20OkPa,砂岩取400kPa07挡土墙基底应设置成逆坡及台阶状,墙背填料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分层碾压,其墙背填料重度不宜小于2L0kNm3,综合内摩擦角取28,压实系数d宜20.94。8挡土橘应按一定间距设置沉降缝,墙后设滤水层、泄水孔。9路基填筑前应疏干地表积水,将地表软土清除。10路堤填料应按有关规范要求选用,并逐级、分层碾压夯实。H作好环境水与地表水的导排工作。基础施工中应配备必要的排水设备,确保施工安全。12基槽开挖至设计高程以后,对粉砂质泥岩地段应及时封底,以免降低地基承载力。拟建

32、道路按设计路面标高最终整平后,道路左侧路肩边坡高0.05.5m,为填方边坡,由人工填土组成。下伏自然地面和基岩面平缓或与坡向相反,边坡土体整体不会沿自然地面和基岩面滑动,其破坏模式主要为沿人工填土内部的圆弧滑动破坏。建议采用坡率法进行放坡(放坡坡率:1:1.5),并对坡面采用绿化护坡。道路右侧路肩边坡高0.030.0%为填方边坡,由人工填土组成。要议采用坡率法进行分阶放坡(分阶高度不宜大于8.0m,两阶间应留不小于2.0m宽的台阶,放坡坡率:第一阶1:1.50;第二阶1:1.75;第三阶1:2.0;第四阶1:2.0),并在坡脚采用抗滑桩锚式挡土墙进行支挡,同时对坡面(抗滑桩锚式挡土墙以上部分)

33、采用绿化护坡;或在坡脚进行回填反压。3. 5.5.7K3+167K3+255.272段为挖方路段,道路横向地形较平缓,坡角一般815(局部形成陡坎),覆盖层为可塑状粉质粘土(厚041.5m),路段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小,基岩埋深较小,强风化层厚度LO2.Omo拟座道路按设计路面标高最终整平后,道路左侧路肩不存在人工边坡;道路右侧路肩边坡高0.011.5m,为岩质挖方边坡,主要由砂岩组成。根据赤平投影图4.2.8T分析:边坡无外倾结构面,属稳定型边坡,其稳定主要由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II类,边坡破裂角建议取63(取45+2=63之小值),边2坡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3。建议对边坡采用坡率法

34、进行分阶放坡(分阶高度不宜大于8.Om,两阶间应留不小于2Om宽的台阶,放坡坡率:第一阶1:1.0;第二阶1:1.25)。3.5.6路段区施工建议1素填土的填料应选择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分层压实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不得使用於泥、耕植土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对于已填筑的素填土,宜3.4. 7岩土工程结论及建议1经本次勘察工作,已查明了道路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道路沿线及其附近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泥化软弱夹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其自然稳定性良好。2拟要道路场地现状稳定,经对道路路段边坡进行处理后,适宜拟建道路建设。3路段区钻探深度范围内旱季时无地下水,雨季时部分

35、路段存在少量地下水及地表水,地下水、土对硅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4路段区部分路段位处原始低洼地段,因排水不善局部地段形成了少量积水坑,部分地段存在人工鱼塘等,路基填筑前建议琉干积水,并对积水地段软弱土层进行清除或晾晒后,再进行路基回填和压实处理。5地表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6加强地表水的导排。7加强基础验收工作。8本次勘察系施工图阶段勘察,票议加强施工中的地质监理及监测工作,特别是应对各种结构面作好详细记录,若有任何异常,应及时处理,以确保工程安全。五、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5.1 设计原则在遵循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定、技术标准的前提下,

36、本项目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2)道路的平面、竖向、横断面应相互协调;设计标高与现状地面标高、已要成道路路面标高及地下管线、道路两侧建筑物等亦应相互协调;3)节约用地,合理控制道路土方,节省工程造价;5. 2技术标准结合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等相关规范规定,结合道路的性质、功能、交通量、沿线自然条件和现状情况,设计技术标准如下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道路长度(米)1601.484标准路幅(米)36设计车速50荷载等级城-A级标准轴载BZZ-100路面类型沥青於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道路设计年限

37、20最小圆曲线半径/最小平曲线长度(米)/最大纵坡(%)3.3最小纵坡(%)0.78最小竖凹曲线半径4200最小竖凸曲线半径2800洪水频率100年一遇地震烈度抗震设防6度,按抗震规范构造设防停车视距不小于60米六、道路工程6.1道路平面设计万忠路东西段工程,道路设计线形由规划确定,根据规划线形,我院对其进行了平面设计,现简述如下:万忠路东西段道路工程,道路大体呈东西走向,西起已建成万忠路东西段一期,向东延伸,东至至规划万忠路南北段。本次设计为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起止桩号为K1+700-K3+301.484,道路全长为1601.484米,标准路幅宽36米。本次方案设计道路平面线形遵循与规划线

38、形保持一致,起点(桩号为Kl700)然后一直向东延伸,直至道路K3+255.272与万忠路南北段相交,其中在桩号为K1+929.695.K2+096.057.K2+276.409、K2+456.761.K2+637.112和K2+995.076处与规划道路相交。K1+800-K2+220段存在现状的卤水井及重庆宜化的办公用房、蓄水池等,本次设计建议采用分近远期实施的措施,近期此区域采用双四车道,远期按规划采用双六车道进行。6. 2道路纵断面设计万忠路东西段纵断面设计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控制因素:其一:道路设计起点、设计终点以及沿线相交道路的规划控制标高;其二:道路经过多个地块,为了保证地块的完整

39、性和地块的缓和度,要求道路纵断面尽量减少变坡、并保证在规划核心区域纵断面位于缓和段。道路修建区域范围内,道路横穿多处冲沟。本次设计道路纵坡根据规划、现状地势以及考虑排水要求,道路终点高于起点。在本次道路方案设计中道路控制点标高基本与控规保持一致,最大纵坡为3.3%,最小纵坡为0.3%o现对本次道路的纵断面设计详细介绍如下:在道路设计起点Kl+700(设计高程为385.450米,规划高程为385.450米)处以3.3%的纵坡顺接已设计万忠路东西段一期,然后分别以3.3乐0.3%,2.263%和3.0%的纵坡坡降坡到达K3+255.289(设计高程为419.985米,规划高程为420.00米)与拟

40、建万忠路南北段相交。6. 3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万州区对主干道增设中央分隔带的规定及从美观便捷慢行的特点出发,本次设计道路推荐标准横断面路幅分配形式如下:标准横断面路幅3.5m(慢行道)+2m路侧绿化带+1LOm(车行道)+3m中央绿化带+Ilm(车行道)+2m路侧绿化带+3.5111(慢行道)=36mK1+70Q+K2+276.409段(近期实施方案)7. 5m(车行道)+0.5中央防撞护栏+7.5m(车行道)+2In路侧绿化带+3.5m(慢行道)=21m此方案道路南侧的道路边线与规划方案一致,道路北侧缩窄了道路宽度以避让现状的现状的卤水井及重庆宜化的办公用房、蓄水池等,后期等拆迁工程完成,可

41、以直接按远期规划方案对北侧进行开挖扩宽即可。6.4道路交叉口设计6.4.1 相交道路形式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道路大体呈东西走向,起点与现状万忠路一期道路工程相接,向东延伸,东至至规划万忠路南北段,中间依次与高峰中路、规划12号路、规划14号路、规划15号路、规划16号路相交,相交道路形式如下: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相交道路形式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路幅宽度车道数1高峰中路主干路36m双向6车道2规划12号路支路16m双向2车道3规划14号路次干路24m双向4车道4规划15号路支路16m双向2车道5规划16号路次干路24m双向4车道6万忠路南北段主干路36m双向6车道6.4.2交叉口交通组

42、织方式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与沿线规划道路形成的交叉口形式如下:编号交叉口交叉口类型交叉口几何形式交通组织方式1高峰中路主干路-主干路十字形平Al类2规划12号路主干路一支路T字形平Bl类3规划14号路主干路一次干路十字形平Al类4规划15号路主干路一支路T字形平Bl类5规划16号路主干路一次干路十字形平AI类6万忠路南北段主干路-主干路十字形平Al类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为:与主干路、次干路相交采用交通信号控制,与支路相交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1.1 .3交叉口渠化万忠路东西段二期道路工程与各主、次相交道路的十字形交叉口处均进行拓宽渠化,交叉口进口道和出口道各向右侧扩宽一个车道,各

43、车道宽度均为3.5m,车行道总拓宽宽度为7米。交叉口处渐变段长度为30m,展宽段长度为60m。6.4 .5接顺道路设计本项目建设,在K2+040附近将中断现状村道,为保证村民通行,对其进行顺接处理,村道保通按四级公路(II)类设计,标准路幅宽度为5m,设计时速为15Kmh.道路全长344.787m,共设两处圆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为50m,道路全线共设置两段纵坡,坡度为1.26%和7.555%。6.5路基设计6.4.1 填方路基填方路堤应保持基底的强度与干燥,应清除修筑范围内的腐殖土、耕种土、松土以及地面杂草、树根并压实,原地面坑洞应进行回填并压实,要求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3%。填方地段地

44、面自然横坡度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外倾斜24%的坡度以便于排水,当基岩面上覆盖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在挖台阶,台阶部位应先采用小型机具夯实后再进行分层回填碾压。对于长期积水地段路堤,填筑前均需放(抽)水晒干,清除淤泥并回填透水性材料。在地表水不易疏干、地表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丰富地段,还需设置排水盲沟;在地下水出露集中且水量较大时,需设置渗沟,将地下水引出路基影响范围。填方边坡高度H6m时直接喷播植草。交界处,横、纵向填挖交界处均应将原地面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2.04.0m,内倾坡度为4%;挖方部分应在路面结构层以下超挖0.8m后再回填夯实,超挖区域的回

45、填料采用碎石;纵向填挖交界处的过渡区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同时分别在上下路床范围内铺设土工格栅。6.4.4 零填零挖路基对于零填零挖路基的处理,由于土质成分含水量较大,直接碾压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用换填或翻挖晾晒后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换填或碾压厚度为路床以下3080cm06.4.5 路基土石方调运本项目将产生挖方约66万方,填方约3方,多余挖方约60余万方,可运至相关弃土场处理。6.4.6 特殊路基设计1、软基处理道路存在耕植土、杂填土、未完成固结的素填土、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砂或过湿土等软弱土层地段路基,作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采用透水性及天然级配良

46、好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00nInb含泥量不超过5%,碾压密实度不小于96%(重型击实标准)。若地基士软弱到机械不能直接工作,可先抛块石挤淤,再进行换填处理。垫层分层芬实、碾压的厚度,最佳含水量及夯实碾压遍数根据碾压机具性能及设计要求的压实度现场试脸确定。路基换填前必须做好临时排水和支护,严禁带水作业。拟建道路范围内有大量的水田和零星的池塘分布,其中在桩号为K2+040、K2+460、K2+640、K2+800和K3+140等附近存在现状池塘,故在设计时应考虑软基处回填材料要求:选用低液限土,暴雨工况下粘聚力不小于3kpa,内摩擦角不小于28,饱和重度不超过20.3KNm30根据业主要求及业主提供的场平施工图设计,本次方案设计道路左侧填方边坡均为临时边坡,本次边坡防护形式为植草防护,在道路右侧填方边坡为永久边坡,防护形式为格构防护,具体设计详见结构工程专业。6.4.2挖方路基边坡开挖时,应该做好坡顶、坡面防排水。土质边坡尽量避免雨季施工,防止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