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98086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音乐作品中的纵向和声分析,第二节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主讲:黄剑敏老师,一、复习1.和弦的排列法几种?连接法几种?2.和弦连接中应避免哪些不良进行?二、点评上周的课后作业三、新课内容1.理论讲解: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2.课堂练习四、布置课后练习,一、复习,(一)和弦的四种排列法 和弦的两种连接法,1.和弦的四种排列法,密集排列法:上方三声部中每对相邻的声部之间(高音声部与中音声部、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之间)为同度至四度音程距离的排列形式。(1例15 a)开放排列法:上方三声部中每对相邻的声部之间为五度至八度音程距离的排列形式。(1例15 b)混合排列法:上方三声部同时存在开放与密集

2、的排列形式,称为。(1例15 c)超开放排列法:上方三声部中相邻的两声部之间出现超过九度以上的排列形式。(1例15 d),(1)和声连接法 有共同音的两个和弦在连接时,将它们的共同音保持在相同声部的连接,称为和声连接法。这种连接法能使和弦音之间的连接平稳而流畅。在原位的正三和弦中,TD;DT;TS;ST这四对四、五度关系和弦的连接都可能使用和声连接法。,2.和弦的两种连接法,它们的连接程序如下:标出所要连接和弦的功能标记,并写出它们正确的低音进行。遵守正确的重复音原则,写出前一和弦准确的排列结构(密集排列或开放排列)。找出两个和弦的共同音,并将其保持在相同的声部。上三声部中的另两个声部,在不改

3、变排列法的前提下,以平稳进行的方式从前一和弦音进入到下一和弦音中去。这两个声部一定是同向进行的状态。,(2)旋律连接法 两个和弦在连接时,有共同音但共同音不保持在相同声部的连接;或两个和弦没有共同音的连接,都称为旋律连接法。,它们的连接程序如下:标出所要连接和弦的功能标记,并写出它们正确的并且是四度进行的低音。遵守正确的重复音原则,写出前一和弦准确的排列结构(密集或开放排列)。前一和弦的上三声部以与低音相反的方向,分别以平稳的方式进行到下一和弦音中去。,(二)和弦连接应避免的不良进行,1.四部同向2.平行五度、平行八度3.反向五度、反向八度4.隐伏五度、隐伏八度5.声部交错6.声部超越7.上方

4、三个声部中相邻声部之间大于八度8.增音程的进行,二、点评上周课后作业,写出d、g、c、b、e和声小调所有原位正三和弦的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问题一:超八度、错误音符问题二:四部同向、平行五度、平行八度,三、新课:用原位正三和弦 为旋律配和声,1.为旋律配和声的概念:指定声部为旋律声部,根据旋律声部的调式、调性选择所配置和弦的功能,并以准确的方式将下方三声部连接起来,完成整个四部和声的写作。,为旋律配和声,就是运用正确的和弦连接法把指定旋律配成多声部音乐。它的意义在于加强并丰富旋律的表现力。旋律配上和声后应该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旋律融汇在和声里,和声对它起烘托陪衬的作用。,我们目

5、前所研究和学习的是以西方古典主义音乐中的多声部现象为主。从17世纪19世纪初,是西方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方音乐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旋律与和声密切的融合性。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旋律绝大多数都与和声的逻辑紧密相关。在旋律的进行中明显地或隐约地包含着和声进行的意义。,因此,我们从旋律的音高关系、旋律音高运动的方向、运动的状态以及所处的结构位置等特征,潜心研究旋律中的和声内涵是了解和掌握西方多声文化的以及掌握和声写作技术的最佳途径。当然,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和声写作的技术有限,不可能对上述观点立即产生十分深刻的理解,但是随着我们和声写作水平的日益拓展,这一理念必须得以深入的贯彻。,2.为旋律

6、配和声的写作步骤:(1)分析指定旋律的调式、调性 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指定旋律的调式、调性是为旋律配和声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首要的条件。,在没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之前,是不可能产生一个准确的和声写作方案的。当然,目前在旋律中的调式、调性现象是十分明显的,很容易分析和判断的。在目前分析、判断旋律中的调式、调性过程中只是关系大、小调的分析和判断。也就是说,旋律中的调号虽然表明了调高的主要外部形式,但是相同的调号可能适用于不同的调式。例如:在一个升记号的旋律中就可能是G大调或者是e和声小调两种选择。,判断调式的方式应当建立在一种综合分析的能力上。首先应依靠旋律的听觉上辨别大调与小调的区别;另外从理性上进行

7、分析,最主要的是从不同调式中各音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培养调式的分析能力。此外,也可能从旋律的最后结束音上观察旋律的稳定性(当然,最后的结束音未必就一定是调式的主音)。还可能从和声小调在旋律中出现的升音的临时记号中判断调式的特征。,总之,尽管目前在旋律中体现的调式、调性现象不是复杂的,它不可能出现复杂的不同调式、调性的接触,但从开始就培养一种对调式、调性的分析能力和习惯是十分有益的。,上例是带有一个升记号调号的旋律,它就有两种调式判断的可能性,G大调或e和声小调。虽然在结束音上对两种调式来说都不是停顿在主音上,但从旋律各音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尤其是从第2小节强拍出现的#D音(e和声小调的升音)上观察,

8、都明显体现出e小调的调式特征。,(2)根据旋律各音的和弦属性选择 和弦的功能 根据旋律中的每个音选择所要配置和弦功能,是和声写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旋律各音运动的态势、运动的方向、所处的部位等因素选择和弦的功能,是和声写作训练的重点之一。当然,目前在只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的条件下,面临选择和弦的可能性很小。除调式的主音和属音有两种和弦选择的可能性外,其它音只有一个和弦可以选择。旋律如果是主音,可能作为根音旋律位置的主和弦;或五音旋律位置的下属和弦。旋律如果是属音,可能作为根音旋律位置的属和弦;或五音旋律位置的主和弦。,选择和弦时要考虑到在音乐作品的重要部位,对调性中心主和弦运用的强调。虽

9、然,任何一个和弦都可能作为音乐作品中的第一个和弦,但是主和弦作为开始的第一个和弦仍然是最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强拍起的旋律中,由主和弦作为第一个和弦更为典型。如果旋律是弱起小节的话,弱起的部分通常是D和弦或S和弦,而第一个强拍用主和弦(也不排除弱起部分用主和弦的可能),以此强调主和弦的重要地位。,在音乐作品中的结束中的最后一个和弦几乎毫无例外地用主和弦结束,尤其是和声写作的初级阶段更应如此。选择和弦时要考虑和声功能逻辑的合理性。在目前和弦选择的阶段中,只要避免DS的不良进行,在功能逻辑上就应当是正确的了。,选择和弦时要考虑到和弦连接的可能性。在为旋律配和声时,虽然可能在功能运动方面是符合逻辑的,

10、但是由于旋律运动的方向所致,使得在和弦连接上出现了违反和弦连接法的现象,因此而造成的错误连接也是必须要避免的。,在上例中的两个错误的和声配置方案,即旋律是下属音上行到属音以及主音上行到上主音,均选择了SD的和声配置方案。都违反了SD二度和弦关系“低音二度上行上三声部与低音反向”的连接规则。导致了不仅出现四部同向的错误现象,还发生了和弦连接的最严重的错误“平行八度”与“平行五度”。,平行八度(包括平行同度,以及反行八度)实际上是减少一个声部的进行,造成声部关系上的不平衡。平行五度由于连续纯五度音程的过于协和,使声部失去进行上的独立性,造成音响上的不平衡。所以,在和声写作中,尤其是和声写作的初级阶

11、段是绝对禁止使用的。为旋律配和声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在旋律上行时,不可能配置SD的进行。,在选择和弦时要注意避免和声切分的现象。所谓“和声切分”即是:和弦在连续运动时所产生的节奏律动属于切分节奏的类型。避免“和声切分”应当注意:非强拍上的和弦到下一个强拍,一定要更换和弦(在强拍上出现的和弦并占据整个一小节,则可以延续到下一小节)。,总结出13条写作原则:所使用的和弦必须是原位正三和弦T、S、D;2 和弦进行必须符合和弦的功能体系,应当尽量 沿用TSDT的典型和声语汇;3 严格审题而且不能篡改原题内容;,4 分析旋律,判断调性,并在谱表左下角标记;5 进行初步的和声设计:可以

12、首先确定出旋律的头、中、尾三个点和弦;第一个和弦与最后一个和弦一般都是主和弦;如果乐段是从弱拍开始,可以使用属和弦,使用下属和弦的情况很少见;6 如果是上下句构成的乐段,第一句一般结束在属和弦或主和弦的三音位置、五音位置上。总之,避免中间的停顿过于稳定。,7 在同一小节内,当旋律大跳时,应尽量配以相同的和弦,即作为和弦转换来处理;8 当旋律上遇有同音反复时,应当尽量变换和弦,以保持和声进行的不断发展与流动;9 当某个音有两种解释时,在参考前后和弦的基础上,选配最恰当的和弦;10 小节线前后的和弦不宜重复;如T D D,这种进行被称为“切分和弦”,应当避免;,11 根据和声标记,首先写出低音,低音应在适当 的音域内在不超过两个八度的范围内,做波浪 式进行,禁止低声部做连续的同向五度;12 一般情况下,每一题尽量用一种排列法;当旋律中出现四、五度跳进时,则必须改变排列法,否则会出现“不良进行”;13 在连接中,交替使用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四、课后作业:,教材:第98页 作业3-7第(1)小题要求:用OVerture软件完成,电子稿作业,统一交给班长;或者自己发到我的电子信箱,以及班级公共信箱;有问题可以在我的信箱或者我的QQ上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