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18613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九 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第一节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及调控体系中的作用,本章主要内容:一、货币政策的内涵二、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三、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四、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一、货币政策的内涵,(一)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货币政策的内容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三)货币政策的功能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

2、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二、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之一,而这主要是通过影响货币供求来实现的。,图9-1 我国改革以来的总供求均衡状况变动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供求的均衡是一个不断变动调整的动态过程。,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总供 总需给 求货币 货币需求 供给,三、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通常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但也存

3、在不同的观点。分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 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我们可以通过对货 币供给决定公式的分析来说明。Ms=mB 其中:Ms为货币供给量;m为货币乘数;B为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由通货C和存款准备金R这两部分 构成,即B=C+R;货币供给量是由通货C和全 部存款货币D这两部分构成,即:,式中:C/D为通货存款比率;R/D为准备存款比率。总体来看,通货存款比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行为,但也受中央银行政策调整的影响。准备存款比率的大小特别是超额准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但中央银行对此有很大的影响力。,基础货

4、币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运用政策工具直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因此,货币供给虽然不完全是外生的,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基本上是可控的。如果对上面的货币供给决定公式作更细致的划分,其基本结论仍是如此。,(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1.货币政策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 影响。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 响可以通过AD-AS(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进行分析。如图9-2所示:,图9-2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从AD-AS模型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推动总需求曲线移动,使经济的均衡点从原有的均衡点向新的均衡点移动来实现的。,2.货币政

5、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货币政策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具有扩张或紧缩经济的作用,适当的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的剧烈波动。但是,由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影响和货币政策使用时机、力度等掌握难度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不当也可能加剧经济的剧烈波动。,图9-3 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3.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适当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金融稳定,而不适当的 货币政策将导致金融动荡。,(三)有关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歧,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效应问题存在较大的 分歧,其中集中体现在对总供给曲线形状的不 同观点上。1.古典学派的观点;2.早期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3.早期菲利普斯曲线;4.弗里德曼附

6、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5.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6.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有效论。,综上所述:,从理论演变过程来看,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认识经历了有效无效有效的演变;从宏观调控的实践来看,随着金融创新工具的迅速发展,货币政策有效调控的难度在增加,但总体上仍不失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是与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各种政策工具的合理使用和有效性协调分不开的。,四、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主要的经济手段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政策等。现代市场经济是高度货币化的经济,货币政策

7、在宏观调控中居于主要的地位。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强。,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二、货币政策目标三、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四、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必须围绕着货币政策目标进行。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目标由操作目标(operating target)、中介目标(指标)(intermediate target)和最终目标(指标)(ultimate goal)三个渐进式的层次组成。,货币政策目标体系,1.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2

8、.操作指标是与货币政策工具紧密联系的指标;3.中介目标(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指标)之间。,二、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是指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物价水平上升的原因:,总需求过多成本上升结构性因素,物价稳定的衡量标准,批发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社会劳动力的增加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劳动效率的提高 储蓄的增加,经济增长的衡量标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十一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 预计8%,失业的原因,总需求不足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经济的季节性波动,充分就业的衡量标准,“十一

9、五”时期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因素,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总量 一国对外或外来投资和贷款总量利率、物价、国民收入变化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其他特殊原因。,国际收支的顺差和逆差,1.国际收支顺差时的影响意味着该国的外汇收入超过支出。外汇收入增加,而收购外汇必然增加货币供应量。意味着商品的出口大于进口。出口商业较多,相对减少了国内商品的供应量,并且为生产出口商业,国内需投放货币,这样会增加国内货币流通量。在国内市场上货币偏多,物价不稳,商品供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的长期存在不利于国内金融物价的稳定,甚至会加剧通货膨胀和程度;反之亦然.,国际收支的顺差和逆差,2

10、.国际收支逆差时的影响逆差意味着物资流入大于物资流出,国内商品供应增多,货币供应相对减少。当国内市场商品供给过剩,逆差的存在会加剧国内商品市场供求矛盾,改善国内货币流通。逆差意味着可利用的外国资源增加,在国内资源未很好的利用甚至存在严重失业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在国内资源贫乏、不够利用时。逆差的存在则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的衡量标准,衡量标准:自主性交易已平衡,不需要调节 性交易来弥补。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单位或官方出于 自主的经济动机或其他动机而进 行的交易。(事前交易)调节性交易:是指为调节自主性交易的差 额而进行的交易。(

11、事后交易),金融稳定,保持金融稳定,是避免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重要前提。,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应考虑哪些因素,货币政策的时滞 经济增长速度预测 货币流通速度“瓶颈”因素,?,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保持货币币値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三、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五大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关系。3.稳定币值与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四、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五大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货币政策就不可能同时兼顾这五个目标。这就出现了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问题。单目标论观点双目标论观点总

12、之,货币政策目标并非唯一的,其相对重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一、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 准与客观条件二、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三、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分析四、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历史考察,一、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 标准与客观条件,(一)主要标准 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4.抗干扰性(二)客观条件 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二、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在一定条件下,贷款量和汇率亦可作为中介指标

13、。(一)货币供给量 优点:其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且能被中央 银行所控制。缺点: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并不是 绝对的。,图9-12 我国19942004年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二)利率,优点缺点(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能否同时作为 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这两个指标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如果同时选择两个指标,可能使中央银行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四)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孰优孰劣,货币供给总量目标和利率目标是互不相容的。如何在它们之间进行选择呢?根据前面的选择 标准对二者进行一些比较。可测性 可控性 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总之,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指标孰优孰劣很

14、难从 选择指标的标准直接比较。,(五)其他可作为中介指标的指标,除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外,还有一些指标可以充当中介指标,主要有贷款量和汇率。贷款量 优点:数据较易获得;具有可测性、较好的可控性。缺点: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时,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较弱。汇率,三、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 有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一)准备金 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的主要传递指标。准备金有不同的计量口径: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超额准备、借入储备、非借入储备等。,(二)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充分显示了其在货币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基础货币是

15、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二者均是货币创造的基础。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也不是完全的。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还取决于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基础货币也是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四、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历史考察,对几个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使用历史的简要回顾。(一)美国(二)英国(三)德国(四)日本,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与程序,一、决策权的配置与权威性二、决策机构与程序三、决策的依据与分析判断,一、决策权的配置与权威性,货币政策的决策必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其决策做出后才能得到坚决有效的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配置:(1)在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国家,货

16、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在中央银行的最高管理层。(2)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弱的国家,货币政策的决策权由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最高管理层分担。,二、决策机构与程序,(一)决策机构 货币政策的决策是由决策机构按照一定的决策程序做出的。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在国务院。(二)决策程序 科学的决策程序是正确决策的保障。,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议程,三、决策的依据与分析判断,(一)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和预测 宏观 1.经济景气状况 2.通货膨胀和币值稳定状况 3.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微观 1.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 2.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3.企业财务状况,(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其对 国内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日益国际化和一体化,各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动荡必然对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带来极大的影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各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也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三)国内货币金融形势预测分析,在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分析后,中央银行还必须对国内货币金融形势进行预测分析。1.货币需求预测分析 2.货币供给预测分析(1)货币乘数分析(2)基础货币分析,我国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变动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