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比较教育学知识模块一.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73676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PT 页数:285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比较教育学知识模块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5页
当代比较教育学知识模块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5页
当代比较教育学知识模块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5页
当代比较教育学知识模块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5页
当代比较教育学知识模块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比较教育学知识模块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比较教育学知识模块一.ppt(2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代比较教育学Contemporary Comparative Pedagogy,主讲教师:周红安联系电话:13541017018E-Mail:,教材简介:,冯增俊,陈时见,项贤明主编:当代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书评】该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十一五”全国重点规划教材的一种,也是继1982年出版第一本由王承绪、朱勃、顾明远主编的比较教育及1996年由吴文侃、杨汉清主编的比较教育学后出版的新一本比较教育学教材。如果说,吴文侃和杨汉清主编的比较教育学只是比较教育的扩展版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一个新探索的结果,是以更丰富的方式来呈现当今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各种研究成果。这

2、也是中国比较教育学走向新发展阶段,创建本国特色学科体系的重要步骤。,【编写单位】浙江大学 中山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知识结构】模块一: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第二章 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第三章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模块二:国际教育的前沿发展第四章 教育国际化与国际理解教育第五章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教育第六章 教育民主化与全民教育第七章 教育信息化与学习社会,模块三:世界各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点第八章 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亚非拉教育第九章

3、后现代背景下的北美及澳洲教育第十章 后现代背景下的欧洲教育第十一章 剧变中的俄罗斯与东欧教育,模块四:当代国际教育发展总体趋向下的各级各类教育第十二章蓬勃发展的幼儿教育第十三章变革求新的中小学教育第十四章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第十五章时代转型中的职业技术教育第十六章走向开放的教师教育,可以思考的问题:1.选择某一版本的比较教育学教材与当代比较教育学进行比较。如: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中国比较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断想。,初识比较教育学,关键词一:比较(compare)含义:1.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2.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形式:1.横向比较:同类事物

4、的相同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 2.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关键词二:比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为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作借鉴。王承绪,顾明远主编:比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P23.,思考问题:比较教育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三重身份,难以裁决,1.是研究方法论比较教育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比较法是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很多复杂事物只有通过比较和鉴别,我们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5、在认识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比较的研究方法同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是研究方法而非学科论美国比较教育家安德森认为:比较教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研究方法”。,3.是研究领域而非学科论法国教育家黎成魁(Le Thanh Khoi)认为:比较教育不是一门“学科”(discipline),而是一个“研究领域”(field of study)。一门学科是由它的目的、概念和方法所界定的。然而,尽管比较教育确实有其研究对象教育事实的比较,但它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存在以下两种前途:一种,作为研究领域长期存在下去,如英国的霍尔斯认为:比较教育领域不是一门学科,也永远不会成为一门学科。另一种,经

6、过长期的建设,比较教育最终会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是学科,是研究领域且是国际论坛论比较教育,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它也是一个研究领域,要比一门学科大得多;它同时还是一个国际论坛,它的对象是教育的整个领域。美艾萨克康德尔著,王承绪译:教育的新时代比较教育,见“出版前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我们认为比较教育大于一门学科。它是一切愿意贡献教育见解的社会群体的公共领域。它的对象是教育的整个领域。一项教育研究(以现代教育为中心),在它的主体、客体和参照系统等三个要素中,只要有一个与其他两个不属于同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是比较教育研究。例如,在教育研究的上

7、述三个要素中,只要有一个是跨国的(如研究人员由多国学者组成),那么它就是比较教育研究。一言以蔽之,比较教育是国际(跨文化、民族间)教育交流的论坛。顾明远,薛理银著: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课外阅读】李现平著:比较教育身份危机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专业 2000级博士论文,2003年答辩。指导教师:顾明远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比较教育研究的特点 比较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 教育学,研究教育如何对待人、如何影响人、如何发展人。比较教育,则主要研究人类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办教育、如何发展教育。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正是一部探索人

8、类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的历史。,比较教育研究活动的特点从本质上讲,比较教育不应是从事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描述性工作,它的真正对象是从两个或更多的教育领域中发现的抽象的关系类型;作为一个力争获得科学地位的学科,它的真正目的在于从更高的抽象水平上建立和阐述这些类型之间的新的关系。【阿根廷】奥利韦拉,比较教育,实质上是在现有各种教育存在和教育发展单元之间发现、澄清、创造、建立并发展新颖独特的教育联系的开拓性工作。比较教育的根本特点不是寻找共同点而是创建全新的教育联系而催生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教育在多样性与统一性各个维度上都增加新的意义和价值,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比较教育研究活动的结

9、果增进人类教育发展的智慧在民族国家本位的现代性比较教育时代,教育借鉴成为它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教育借鉴传统尽管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而且还将发挥巨大的历史作用,但它正在转变为比较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枷锁。教育借鉴传统,使比较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发挥了一些不太好的作用。,比较教育除了通过研究他者以反思自己以外,还必须通过内部对话以反思自我,比较教育的教育关系建构活动必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次展开,不独在民族国家间进行。比较教育要不断地在现有教育存在和教育发展单元之间创造和建设新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它对现有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批判、反思、改造和重建,以生成新事物、

10、新价值、新意义;它提供的是一种教育发展智慧而不再限于别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等具体的教育借鉴。,关键词3:比较教育学(comparative education)比较教育学是由比较教育学者创造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学问或系统的比较教育思想、理论和知识体系。它着重回答有关比较教育的根本问题,诸如比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做什么、如何比较等。比较教育学是在比较教育实践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育活动自身进行反思、总结、概括和理论创造的结果。它的根本使命是为比较教育立言,对比较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指导。,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

11、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比较教育学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导 论,一、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二、比较教育学的目的及功能特征三、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四、学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比较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及特性。2.明确比较教育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功能。3.明确比较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方向。,一、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一)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比较教育学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研究领域;2.比较教育学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3.比较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有独立学术地位的学

12、科。比较教育学是人类教育活动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研究方法,同时,也是一门具有独立学术地位的教育学科。,(二)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演变 1.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发展16世纪前16世纪17世纪18世纪19世纪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1945年第二次大战后今,2.比较教育学定义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它比任何其他有关研究,都更加清晰地阐明教育同它所服务的那个社团的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关系。【美】艾萨克.康德尔(I.L.Kandel),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英】汉斯(Nicholas Hans)比较教育

13、学是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国以上的现行教育进行比较,并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内的科学。【日本】冲原豊,比较教育学研究当前世界中教学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的和个别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揭示它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哲学基础,以及民族的特点。在综合年轻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的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比较教育学阐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国民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而促使进一步研究教学和教育的理论。【苏联】索科洛娃(M.A.Cooo),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

14、科学。,二、比较教育学的目的及功能特征,(一)比较教育学的目的.认识及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借鉴国际教育经验 3.探讨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国际教育交流、理解和合作.推进全球教育发展战略,(二)比较教育学的功能特征.借鉴性功能.认识性功能.交流性功能.预测性及决策性功能.发展性功能,三、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特点 在研究领域上,比较教育学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的各种问题。在发展历史上,比较教育学重视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研究人类当前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各种教育问题及教育现象。在研究范围上,比较教育学研究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和问题。,.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特点 比较教育研

15、究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比较,但这并不是说,只能应用比较法,甚至也很难说主要运用一种比较法。,.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时代特点 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研究当代教育问题,尤其以目前人类教育问题为研究中心,从跨文化或国际性角度加以探讨。,.比较教育学研究单位的特点 一是以国家为单位,因为当代教育发展多是以国家为单位实施的;二是以世界区域或经济或政治联盟区域为研究单位,如亚洲、欧洲,或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等;三是以不同民族或文化为研究单位,如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比较研究;四是国家中的省、市以及特定区域;五是以不同社会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单位,如东西方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比较教育

16、研究目的的特点比较教育的研究是以教育事实为内容,以当前的教育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为研究主题,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四、学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意义大小与作用大小及价值需求密切相关1.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理解。2.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汲取外国教育中的经验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3.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4.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与练习,1简述比较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2简要分析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3概述比较教育学科概念的发展。4简述比较教育学科的主要特点。5比较分析目前中国比较教育学相关专业教材的发展。,拓展性阅读导

17、航,1.顾明远、薛理银著: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二章。2.冯增俊著:比较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四章。3.L.阿诺夫等主编,冯增俊等译:重构比较教育:全球与本地的辩证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导论。4.【西班牙】何塞加里多著,万秀兰译:比较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二章。,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产生第二节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发展第三节当代比较教育学学科变革与转型,学习目标,1.了解比较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2.熟知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及其特征。3.认识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发展特别是现代教育发展

18、的互动关系。4.建立正确的比较教育研究观念。,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史的研究文献,国外:1.【英】汉斯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1947年),第一章“比较教育的定义和范围”对比较教育的发展作了扼要论述;2.【美】特雷舍韦比较教育导论(1976年)中设了比较教育的发展专章;3.【美】布里克曼在比较教育评论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比较教育史引论(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Education,1960)、18世纪末以前的比较教育史前史(Prehistor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to the End of Eighteent

19、h Century,1966),国内:1.王承绪、朱勃、顾明远主编的比较教育(1982年),仅有节叙述比较教育的发展。2.吴文侃、杨汉清主编比较教育学(1996年),安排了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专章,分别论述外国和我国比较教育的发展。3.朱勃著比较教育史略(1988年),按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各个时期论述了比较教育的发展。4.王承绪主编:比较教育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专门论述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史。,专题:外国比较教育学家对比较教育发展 历史阶段的划分,一、【美】贝雷迪(George ZFBereday)的三阶段说划分标准:从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和目的角度“借鉴”时期(period of“b

20、orrowing”);“预测”时期(period of“prediction”);“分析”时期(period of“analysis”)。,(一)“借鉴”时期,时间:横跨整个19世纪,法国教育家朱利安以他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于1817年开创了这一历史时期。特点:比较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把采用问卷所搜集的描述性教育资料进行分类,通过比较,把一个国家的优良经验移植到其他国家。,代表人物:英国的阿诺德,法国的库森,俄国的托尔斯泰和乌申斯基,阿根廷的萨明托,美国的贺拉斯曼和亨利巴纳德。他们都研究外国的教育制度,都明白地或含蓄地假定他们的国家应该谨慎地借鉴国外最好的教育经验。所以称这个阶段为“借

21、鉴”时期。,(二)“预测”时期时间:20世纪上半叶特点:比较教育已经从搜集纯粹描述性材料的过程过渡到对教育实践负有责任的各种力量的推测论述。比较研究的目的首先不是借鉴,而是对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根据对其他国家的先例和类似经验的观察,预测是否可能成功。,代表人物:英国的萨德勒,德国的施奈德和希尔克,美国的康德尔和乌利希,英国的汉斯和劳锐思,瑞士的罗塞洛。他们都很注意教育的基础或动力,即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social cause)。,(三)“分析”时期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点:“分析”时期是“预测”时期的传统的继续。这一时期要求,在试图进行预测和借鉴以前,必须从事系统化的工作,以便揭示

22、各国教育实践的全景。,如何系统化: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中把比较教育研究分成两部分四阶段:一个是区域研究(aera studies),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区域研究可分成1)描述阶段(descriptive)和2)解释阶段(explanatory phase)。另一个是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ies),同时研究许多国家或地区。比较研究可以分为3)并列(juxtaposition)和4)假设(hypothesis)。,二、【英】埃德蒙金(Edmund J.King)的四阶段说划分标准:从比较教育教学和科研的角度埃德蒙金提出比较教育教学和科研有四个阶段(或四个水平)第一阶段;“信

23、息”阶段。第二阶段:“实际提问”阶段。第三阶段:实际的、有目的的学术研究。第四阶段:坚持发展和训练。,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对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埃德蒙 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一)19世纪利用比较研究来建立特定的学校机构,例如大学、技术学校、师范学校、进步学校,等等;(二)20世纪(1945年之前)试图指导普及特定的学校机构,例如初等学校、中学和各种附属设施;,(三)1945年以后试图指导对正规教育及其相互联系的发展进行全面的全国性评价,但对主要的教育趋势和问题愈来愈具有国际的和比较的认识;(四)1960年以后,试图利用教育的比较研

24、究的见解、证据和方法,从国际的观点指导主要属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决策。,三、【美】诺亚(H.J.Noah)和埃克斯坦(M.A.Eckstein)的五阶段说划分依据:比较教育研究的不同动机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把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产生不同类型的成果。第一阶段阶段是旅游者的报道,由单纯的好奇心所引起。第二个阶段是教育借鉴,主要动机是学习外国教育的有用的经验教训。,第三个阶段,为了世界和平和各国之间的共同进步,强调国际教育合作。第四阶段,试图确定形成国家教育制度的各种势力和因素。第五阶段,可以称为社会科学解释阶段,利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经验主义的、定量的研究方法,阐明教育和

25、社会之间的关系。,王承绪主编的比较教育学史的分期,本书根据比较教育学科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比较教育研究已经积累的理论、方法和资料的具体条件以及比较教育学科本身发展的实际水平,分成比较教育学科的奠基期、形成期和发展期,奠基期以前,肯定前人对比较教育研究所作出的贡献,另加史前期。,一、史前期(1817年以前)以1817年法国的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作为比较教育产生的标志,这之前的时期都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史前期。,二、奠基期(1817年以来的整个19世纪)从1817年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起,整个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科的奠基期。朱利安

26、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法国库森的普鲁士公共教育报告(1830),英国阿诺德的法国的民众教育(1861)、法国的伊顿(1864)和欧洲大陆的学校和大学(1868),美国贺拉斯曼的第七年报(1844),亨利巴纳德的第八年报(1853)以及哈利斯对欧洲教育的系列报告,都为比较教育学科的奠基期奠定了基础。,First Stage,Representatives:1.Marc-Antoine Jullien,1775-1848 Father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Plan and Preliminary Views for a Work on Comparative

27、 Education Comparative methodolog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2.Victor Cousin,1792-1867 French Education System 1833 Guizot Law 基佐法 primary education Learn success experience,3.Horace Mann,1796-1859 Father of American free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Seventh Annual Report to Board of Education

28、 Increase the funding available to public schools Improve the preparation and support of teachers4.Henry Barnard,1811-1900 Good enough for the best and cheap enough for the poorest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Main features:I.Most researchers were scholars or worked in government:Personal National

29、II.Clear objectives:Develop and Innovate III.Pragmatic dimension:Theory Practice IV.Experimentalism:Low-level Comparison,三、形成期(20世纪上半叶)比较教育已成为大学为培训教师设置的课程,正式成力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出现了比较教育的教学用书,成立了比较教育的研究机构,三套国际教育年鉴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年鉴(1924年创刊)、日内瓦国际教育研究所的国际教育年鉴(1929年创刊)和伦敦大学的教育年鉴(1932年创刊)都在这一时期问世。,Second stage,Represe

30、ntatives:Michael Sadler,1861-1943 Special Report on Educational Subjects Emphasize on the learning not only just as migration of Education System,but also,more important,understanding in Education value and factors concerned first time to point out“nationalism”1900-“how far can we learn anything of

31、practical value from the study of foreign systems of education?”the beginning of“factor analysis era,I.L.Kandel,1881-1965 1933 Comparative Education Three Objectives of CE Report-Description History-Function Reference-ImprovementFriedrich Schneider,1881-1974 10 Factors:National character,Geographic

32、space,Culture,Economic life,Science,Politics,Religion,Social relation,History,Diplomatism.,Nicholas Hans,1888-1969 Three Kinds of Factors 1.Nature:Race,Language,Geography,Economy 2.Religion:Catholicism,Anglicanism,Puritanism 3.Unreligious:Humanism,Socialism,Nationalism,Democratism,四、发展期(1945年今)大学和师范

33、院校的比较教育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比较教育已走出学校围墙,对教育决策作出贡献,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发展比较教育的重要文住,各国成立了比较教育研究会,比较教育工作者建立了国际性组织,进行国际合作研究,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1970年渥太华成立)年会持续召开,出版了大量比较教育书籍和期刊,尽管各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形势并不平衡,但是总的来说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国际教育成绩评定协会1962年发表十二个国家十三岁儿童的教育成绩研究报告,1967年又发表了数学成绩的国际研究:十二国比较。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多卷世界教育调查、教育年鉴等国际性的教育调查与统计资

34、料。,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所主办的国际教育评论创刊。各国的比较教育刊物,如美国的比较教育评论(1957年创刊)和英国的比较教育(1964年创刊)等,在此期间也发表了不少比较教育研究的论文资料。这后两本杂志在比较教育领域里的权威性至今仍然受到广泛认同。,克拉默和布朗的现代教育,马林森的比较教育研究概论,乌利希的各国教育,希尔克的比较教育,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的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冲原豊等的世界教育、比较教育学,爱泼斯坦的比较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在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上的报告,阿尔特巴赫等的比较教育,阿尔特巴赫等的比较教育的新方法,库姆斯的世界教育危机80年代的观点,斯克里沃等

35、的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波斯尔思韦特的比较教育和国民教育制度百科全书霍尔斯的比较教育当代问题和趋势等等。,在这一阶段,比较教育的发展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比较教育研究在国家分布上得到扩大;第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学会组织在这一时期继续发展,并开始形成国际性的研究网络;第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福特财团等一些国际组织和财团资助和组织的教育比较研究项目继续得以开展,其中有些项目还有第三世界国家的研究者参与研究。,Third Stage,Representatives:George Z.F.Bereday,1920-1983 Four steps in Comparison 比较四步法 D

36、escription(描述阶段)Explanation(解释阶段)Juxtaposition(并置阶段)Comparison(比较阶段),H.J.Noah(1925-)and M.A.Eckstein Toward a Scienc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1969 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 Scientific MethodologyBrian Holmes,1920-1993 Methodology Structure 方法论框架 Intellectual Structure 理智的框架 Normative pattern规范模式 Institutional patt

37、ern制度模式 Physical pattern自然模式 Pattern of mental state精神模式Philip.H.Cooms,1915 World Education Crisis80th Viewpoi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education equality:region;gender;class,Main features:I.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II.Globalization III.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V.Integration an

38、d Variety,思考:,1.王承绪主编的比较教育学史中对比较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分期与当代比较教育学中的分期有什么不同?试比较。2.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史?3.有关比较教育研究的知名组织、刊物、网址?,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一、比较教育学史前阶段(一)古代游记描述阶段,(二)近代评论性比较教育,(三)有目的探究引介的比较教育,二、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一)比较教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二)比较教育学产生的学科基础,(三)比较教育学产生的学术特性,三、全盘(形式)借鉴的比较教育学特征(一)借鉴促进新教育传播,(二)借鉴推动了现代教育体系形成,(三)全盘(形式)借鉴的比较教育学研究特

39、性,第二节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发展,一、现代教育转型与科学比较教育发展(一)新教育改革与比较教育学科任务的转变,(二)因素分析法与现代教育时代转型,二、因素分析法的比较教育特征,三、因素分析法与战后初期国际教育发展(一)推进战后初期比较教育学发展,(二)推进战后初期教育现代化运动,(三)因素分析法面临时代嬗变,第三节当代比较教育学学科变革与转型,一、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与挑战(一)时代对比较教育学的新挑战,(二)比较教育研究机构的新发展,(三)开展重大教育研究活动,二、变通性教育策略的形成(一)因素分析法研究框架的困境,(二)变通性教育体系的形成,(三)多元化学科研究框架的创立,三、理性借鉴比较教育

40、的形成(一)教育战略学科思维兴起,(二)比较教育学科时代创新,(三)理性借鉴阶段比较教育学科特征,第二章 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分析框架第三节 比较教育学理论体系重构的努力与愿景,学科理论分析框架:是研究者用以对相应研究领域中的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归纳整理、分析概括并加以阐释的一种图式或参照系,一种思维原则或分析维度,对研究有重要的影响。1.创建比较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2.研究和探讨比较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划分:一、摸索阶段(19世纪及之前)二、创建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

41、纪50年代)三、多元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四、理性建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摸索阶段(19世纪及之前)前期:代表人物:朱利安学科理论体系发展特点:朱利安从与宗教相对立的立场出发,主张建立一个全人类共同的教育体系而构建了一个以普遍性发展原则为基础的比较教育。,后期:代表人物:库森、阿诺德、贺拉斯曼及亨利巴纳德等学科理论体系发展特点:这一时期主要是要建立一个与国家发展相一致的、以民族性为研究框架的比较教育学,国别教育研究受到倡导。,这一阶段,尚末产生系统的有影响的比较教育学科的论著。,二、创建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前期:1940年之前后期:战后到50年

42、代。前期为学科分析框架的奠基性发展,后期为形成初步的理论体系;前期注重探讨国家发展的动因,以定性研究为主,后期注重方法论科学化,强调学科量化研究模式。因此前期以分析认识国家教育性质达到部分借鉴为主,注重历史因素分析,后期以强调国家教育模式,以样板模式借鉴为主,是因素分析法的学科分析框架达到发展顶点的阶段。,代表人物:萨德勒、康德尔、汉斯、施奈德、贝雷迪等学科理论体系发展的特点:1.国家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促使以探讨民族性为特征的因素分析法的比较教育学科分析框架的形成,而国家间尖锐的对立和竞争在损害了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的同时又催生了国际教育领域的兴起。2.开始了比较教育专业研究和专业教育的历史。3

43、.发展了较为严格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注重探讨影响国家教育发展的诸因素及诸动力的学科分析框架,即因素分析法;通过探讨教育民族性,寻求达到国际合作的研究目的。,这一时期逐渐创建了一个以科学的因素分析法为方法论、以民族性为基础、以国际教育一体化为目的的学科分析框架的比较教育;也产生一批反映学科水平的重要论著。,三、多元化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代表人物:埃德蒙 金、诺亚、埃克斯坦、阿尔特巴赫、霍姆斯、黎成魁等。学科理论体系发展的特点:1.学科理论体系从单一的、部分的完整性以及单向作用机制的统一转向多元的、整体的多样性以及双向作用机制的不同。2.从单一标准和单一研究模式向多规格、多层次

44、、多变量的研究转变;从注重对现象的量化分析转向对教育整体的综合考虑;从注重对教育现状的因素描述转向注重教育的发展研究。,3.研究方法日渐精密化。4.多种流派的形成,受战后新兴学科的影响,比较教育吸收了许多新的理论,形成多元化的分析视角。,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单一性转向多元化,并不断发展使之科学化、严密化,从而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的领域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作用。但是,这种分析框架的作用方向及评价标准很难确定;又诸如学会生存等力作的问世,也有许多理论被实践所否定。,四、理性建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科理论发展特点:1.引进大量高级科研工具和分析方法,使研究更加客观和分析更加

45、精密,更加注重定量和数据的分析应用。2.建立起探求教育发展规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相互动的分析框架。3.建立起宏观战略性学科分析框架,从人类社会和教育的整体的发展高度上把握对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分析探讨。,这一阶段是比较教育理论发展的较高阶段,其分析框架也日益复杂和多样,把握这种研究,并达到研究目的,需严密的方法和较高的研究素质。对理性建构的学科分析框架的迫切要求已日益明显,但是如何把握多种方法的运用,促使多种分析框架的互动以及抽象概括出符合发展的规律,鉴别和驾驭纷繁不同的分析框架的作用,仍然是比较教育学科理论建设的重大问题。,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分析框架,理论框架的划分:【日本】小林哲也

46、视角:从不同比较教育学家对世界教育的看法和观点来探讨比较教育的学科分析框架四模式论:1.朱利安为代表的普遍主义比较教育学。2.库森等人的民族主义比较教育学。3.萨德勒、施奈德、康德尔等人的国际主义比较教育学4.以及以世界体系研究法为主的全球主义比较教育学。,【美】P.H.琼斯从理论自身的功能上对各种比较教育理论进行分类理论三类:1.描述性研究模式中讨论了六种理论:朱利安、库森、贺拉斯曼和巴纳德、阿诺德、乌申斯基、萨德勒和希格森等。2.历史的解释与文化传统的模式中讨论了五种理论:康德尔的历史分析法、汉斯的决定因素论、马林森的民族性、劳韦里斯的哲学传统论和莫尔曼的文化模型。3.学科方法论模式中讨论

47、了六种理论:贝雷迪的区域研究模型、霍姆斯的预测分析模式、金的决策分析模式、以及希格森等人的方法论。,默里托马斯根据各种不同理论特征,逐个进行归纳,分别讨论了十三种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不同观点:历史分析模式、结构功能模式、对立模式、合法论模式、冲突模式、世界体系模式、依附模式、解放论模式、问题中心模式、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社会变革模式和人力资本模式。,除此之外,还有人种学分析模式、普遍教育理论分析模式、批判理性主义的分析模式等。,一、因素论分析框架因素分析法的创始人是萨德勒,后经康德尔和乌利希的大力发展,汉斯、施奈德、马林森等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因素分析法。康德尔是这一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因素分

48、析法的分析观:1.探究作用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探究一国民族特性与教育的关系,乃了解本国教育制度的意义的唯一法门。”康德尔,如:汉斯认为影响教育发展的有三大决定性因素:1)宗教因素(天主教、英国国教徒、清教徒)2)自然因素(种族、语言、环境)3)世俗因素(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施奈德:10大因素,2.注重历史分析和解释而不是具体方法。,3.注重分析传统对教育的作用。,4.注重分析文化区域的作用。“教育根植于文化之中:每一种教育制度是在其固有的文化区域中以一种很复杂的方式构造成的;必须同时使用文化和主题调查这两种方法才能进行研究。”莫尔曼比较教育制度(1963年),评价:因素分析法在2

49、0世纪60年代前在比较教育学界中占主要地位,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分析框架,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显露出它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民族传统和文化因素而忽略政治、经济因素,强调教育的外部因素而忽略教育内部因素,以及强调历史分析和理论解释而忽略客观的量化研究,使理论很难把握急剧变化着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但是它至今仍然具有相当的理论影响。,二、实证主义分析框架特点:注重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实证性和客观性,唯承认经过证明检验过的事实和结论,试图通过引用各种科学方法,如物理、数学方法手段来处理不同的比较教育资料,建立研究模型,对教育内部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发展的各种变量进行控制,以达到预测的目的。,1.朱利安

50、是最早引进实证分析模式的人,他希望通过对数学等科学方法的使用,能建立起一门客观的科学的比较教育学。2.萨德勒从官府到学院后,对建立严格的方法分析以求达到控制变量和预测教育发展很感兴趣。,3.贝雷迪对以往的因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行改造,建立科学化的四个阶段的完整分析模型,把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科学化、程序化或序列化。4.安德森从结构功能论研究出发,也热衷于量化模型的研究,他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静动态结合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学分析模型。,5.诺亚和埃克斯坦提出了更加系统的量化分析框架,尤其是对研究的序列化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建立起从确定问题、建立假说,到概念操作和指标确立,以及资料处理到结果解释的7个研究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