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92450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 食品保藏基本原理,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 食品保藏基本原理,问题一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问题二如何利用温度、水分活度、pH值等条件抑制食品的变质?问题三什么是栅栏技术,在食品保藏中有何作用?,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概述,造成食品败坏的原因很复杂,往往是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首先是有害微生物,其次是酶促生化反应以及非酶的化学反应。因此,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就是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方法组合,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钝化酶的活性,延缓化学反应,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第二章 食品

2、变质腐败的抑制,概述,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制生停止食品中一切生命活动和生化反应,杀灭微生物,破坏酶的活性。(无生机原理)抑生抑制微生物和食品的生命活动及生化反应,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假死原理)促生促进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借助有益菌的发酵作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不完全生机原理),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假死原理,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概述,基于保藏原理的基本手段抑制微生物活动的保藏方法加热、冷冻、干制、腌制、防腐剂利用发酵原理的保藏方法发酵、腌制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罐藏、冷杀菌、无菌包装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法冷藏、气调,不完全生机原理,可控因素:温度、水分、pH值、氧气等。,第二章 食

3、品变质腐败的抑制,1.温度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1.1.温度与微生物的关系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1)微生物的耐热性,耐热程度:产芽孢菌非芽孢菌芽孢营养细胞嗜热菌芽孢厌氧菌芽孢需氧菌芽孢,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1.温度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1.1.温度与微生物的关系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2)微生物高温死亡的原因加热使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凝固而死亡;加热对微生物有致毒作用;加热使微生物体内脂类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3)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a.微生物本身的特性污染的种类、污染的数量、生理状态与所处的环境。b.食品成分酸度、水分活度、脂肪、盐、糖、蛋白

4、质、植物杀菌素。c.热处理条件温度、时间,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3)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a.微生物本身的特性污染的种类:各种微生物的耐热性各有不同。芽孢菌非芽孢菌、霉菌、酵母菌芽孢菌的芽孢芽孢菌的营养细胞厌氧菌芽孢需氧菌芽孢嗜热菌芽孢的耐热性最强污染的数量:初始活菌数越多,全部杀灭所需的时间就越长。生理状态与所处的环境 稳定生长期的营养细胞对数生长期的营养细胞成熟的芽孢未成熟的芽孢较高温度下培养的微生物耐热性较强,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b.食品成分的因素,酸度:pH值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耐热性越低;,低酸性,酸性,4.5,pH值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b

5、.食品成分的因素,pH对食品中芽孢菌耐热性的影响,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b.食品成分的因素,水分活度:细菌芽孢在低水分活度时有更高的耐热性。杀灭肉毒杆菌在干热条件下121需120min,湿热条件下121,410min即可。,脂肪:脂肪含量高则细菌的耐热性会增强。加热时间为10min,埃希杆菌在不同介质中的热致死温度如右表所示。,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b.食品成分的因素,芽孢杆菌在脂类物质中的耐热性/121,1.大豆油2.橄榄油3.液态石蜡磷酸缓冲液,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b.食品成分的因素,盐:低浓度食盐对微生物有保

6、护作用,而高浓度食盐(8%)则对微生物的抵抗力有削弱作用。糖:糖的浓度越高,越难以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注意:高浓度糖液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b.食品成分的因素,蛋白质: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植物杀菌素:有些植物的汁液以及它们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如番茄、辣椒、大蒜、洋葱、芥末、花椒等。,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c.热处理条件,温度、时间微生物的致死时间随杀菌温度的提高而成指数关系缩短。,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微生物的耐热性的表示方法,不同的微生物对热的耐受能力不一样,但高温对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影响存在一

7、个相似的可预测的变化模型,这就是微生物的耐热特性曲线。并由此派生出相关的耐热特性参数。,a.热力致死速率曲线 D值、TRT值,b.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TDT值、Z值、F值,c.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a.加热时间与微生物致死率的关系,在某一热处理温度下,单位时间内,微生物被杀灭的比例是恒定的。,式中:N 残存微生物的浓度(单位容积的数量)热处理时间 k 反应速率常数,对上式积分,设=0时,某种微生物残存数量为N0,则:,微生物热致死反应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a.加热时间与微生物致死率的关系 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方程:D(lgN0lgN)D值:在一

8、定的环境和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杀灭某种微生物90%的菌数所需要的时间。,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讨论:,D值反映微生物的抗热能力;D值的大小取决于直线的斜率,与原始菌数无关;D值与加热温度、菌种及环境的性质有关;D值的计算:,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部分食品中常见腐败菌的D值,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热力指数递减时间,若原始菌数为104,由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方程:D(lgN0lgN)可知:,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时间属性,与初始菌数无关,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RT值(Thermal Reduction Time):在某一加热温度下,使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10-n时所需要的时间。,T

9、RTnD(lg10n lg100)nD,TRT6=10 表示:在某一致死温度下,原始菌数减少到百万分之一,需要10分钟。菌数减少到10-n表示残存菌数出现的概率。,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方程:t0tZ(lg lg),105,110,115,120,101,102,100,t(),热力致死时间曲线,(min),其中:和 分别代表 t 和t0温度下的TDT值。,时间属性,与初始菌数有关。,TDT值(Thermal Death Time):在某一恒定温度下,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活菌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短时间。,b.加热温度与微生物致死率的关系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b.加

10、热温度与微生物致死率的关系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性质Z值表示微生物耐热性的强弱;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Z值,同一种微生物只有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才有相同的Z值;,Z值:热力致死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循环,致死温度升高的度数。,t0tZ(lg lg),用Z值可以估算任意温度下的致死时间。,方程,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b.加热温度与微生物致死率的关系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DT曲线与环境条件有关,与微生物数量有关,与微生物的种类有关。TDT曲线可用以比较不同的温度-时间组合的杀菌强度。例:在121条件下,用1 min恰好将某食品中的某种菌全部杀灭;现改用110、10 min处理,问能否达到原定的杀菌目标?

11、设 Z=10,由 10(t0t)/Z 得=1010(110-121)/10=0.79min 1min 说明未能全部杀灭细菌。,110下的杀菌时间?,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b.加热温度与微生物致死率的关系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由 t0tZ(lg lg),F值是TDT值,也称杀菌效率值。,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关于F值的讨论,表达:,当t0=121,Z=10时,可直接以F0表示。,F值:在一定的标准致死温度条件下,杀灭一定浓度的某种微生物所需要的加热时间。,当Z值相同时,F值越大者耐热性越强。F值表示杀菌强度,随微生物和食品的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必须通过试验测定。对于低酸性食品,一般取 t

12、0=121,Z=10对于 酸性食品,一般取 t0=100,Z=8,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关于TDT值与TRT值的讨论,TDT值只能在和试验时的原始菌相一致时才适用;TRT值可作为确定杀菌工艺条件的依据;TRTnnD当n时,TRTnTDT,TRT值解决了杀菌终点问题。例:12D 最低肉毒杆菌致死温时;对的杀菌强度要求达到5D。,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c.D值、Z值和F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由于TDT值与初始活菌数有关,应用起来不方便,以D值取代TDT值,得到以下方程:,t1t2Z(lg D2 lgD1),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D与Z的关系:lg(D2/D1)(t

13、1-t2)/Z(1)F与Z的关系:F 10(t-121)/Z(2)之间的关系:当n时,TRTn,n D,则:F n D 10(t-121)/Z(3),c.D值、Z值和F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小结:微生物耐热特性的表示方法,热力致死速率曲线 D(lgN0lgN)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t0tZ(lg lg)F10(121t)/Z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t1t2Z(lg D2 lgD1)TRTn=n D,D值TDT值Z值F值TRT值,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1.1.2.低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1)低温和微生物的关系,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都有一定的正常生长繁殖

14、的温度范围。,当T最低 T T最适时,微生物活力下降;当T T最低时,新陈代谢减弱,呈休眠状态;当T T最低时,生命活动停止,出现死亡。,微生物的耐冷性 球菌类G杆菌;酵母菌、霉菌细菌,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微生物低温损伤的原因,温度下降,微生物活力下降或死亡,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3)影响微生物低温损伤的因素,a.温度b.降温速度c.水分存在的状态d.过冷状态e.外部条件f.贮藏期g.交替冻结和解冻,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3)影响微生物低温损伤的因素,1-生长迅速区段2-某些菌缓慢生长区段3-停止生长区段4-缓慢死亡,但很少全死区段,食品缓慢腐败区,注意:低温不是

15、有效的杀菌措施。,a.温度温度越低,微生物的活动能力也越低。,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3)影响微生物低温损伤的因素,b.降温速度冻结前,降温越迅速,微生物的死亡率越高;冻结点以下,缓冻将导致剩余微生物的大量死亡,而速冻对微生物的致死效果较差。c.水分存在的状态结合水分含量高,微生物在低温下的稳定性相应提高;,为什么?,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3)影响微生物低温损伤的因素,d.过冷状态急速冷却时,水分有可能迅速转为过冷状态而避免结晶。e.外部条件高水分、低pH值、紫外线等可促进微生物低温损伤,糖、盐、蛋白质等介质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3)影响微生物低温损

16、伤的因素,f.贮藏期微生物的数量随低温贮藏期的延长而减少。g.交替冻结和解冻可加速微生物的损伤或死亡。,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1.2.温度与酶的关系,1.2.1.高温对酶的钝化作用及酶的热变性,最适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酶催化反应加速;同时,温度的升高,酶受热变性而失活,导致反应速度减慢。综合两个方面的结果,得到最适温度区。大多数酶在3050范围内显示最大活性。,温度酶活力曲线,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1.2.温度与酶的关系,1.2.1.高温对酶的钝化作用及酶的热变性,酶的热稳定性可以用酶的热失活曲线及相应的D值、Z值、F值来描述酶的耐热性。,Z酶Z菌,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讨论

17、,高温对酶活的损害程度低于细菌芽孢。采用高温短时杀菌时,酶的钝化将成为首要的问题。酶钝化程度有时也被用做食品杀菌的测定指标。(如:乳碱性磷酸酶、植物过氧化物酶),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影响酶热稳定性的因素,a.酶的种类酶的分子愈大和结构愈复杂,它对高温就愈敏感。b.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酶反应的速率也随之。,温度对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对酶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酶的热失活反应,甜玉米中的过氧化物酶在88下 的失活曲线,残余活力(对数值),加热时间/s,CA段代表酶的热不稳定部分的失活 BD段代表酶的热稳定部分的失活,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影响酶热稳定性的因

18、素,c.加热速率加热速率愈快,热处理后酶活力再生的愈多。d.pH值大多数酶的最适pH值在4.58范围内,超出这一范围,酶的热稳定性降低。,不同来源的氧化酶的耐热性,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影响酶热稳定性的因素,e.水分含量食品水分含量愈低,其中的酶对热的耐性愈高。f.食品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都可能会影响酶的耐热性。,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低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酶作用的效果因原料而异;食品中酶活性的温度系数大约为23。,注意: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其钝化;酶的浓度效果可能导致催化反应速度加快。解冻时,酶活可能会骤然增强。,第二章

19、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1.3.温度与其他变质因素的关系,低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温度降低,反应物质分子的碰撞速度减缓,反应速度受到抑制。低温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温度降低,果蔬呼吸作用减弱,可延长保藏期。低温下的水分蒸发作用温度越低,果蔬的蒸腾量越小。,温度系数越高,低温保藏的效果就越显著。浓度效果与温度效果呈负相关;对某些食品会产生低温冷害。,1.3.1.低温对变质因素的抑制作用,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1.3.2.高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风味变化脂肪氧化、美拉德反应营养素变化氨基酸损失、维生素(VC、VB1、VD、泛酸)的损失。其他变化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蔬菜和水果软化。破坏食品中的嫌忌成分,如

20、禽类蛋白中的抗生物素蛋白、豆科植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水分活度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食品中的水分,微生物生长繁殖只能利用游离水;生化反应需要的是游离水;一般脱水方法能除去的基本上是游离水。,结合水,游离水,物理化学结合水,化学结合水,表面湿润水,毛细管水,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1.1.水分活度(Aw)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蒸汽压(p)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描述为:Aw在数值上等于食品所处环境的平衡相对湿度。温度与Aw的关系:,2.1有关水分活度的基本概念,Aw值的范围在01之间。,T:热力学温度,R:气体常数,H:食品含水量下的等

21、量吸收热。,(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温度范围:240),Aw值随T的升高成正比例升高,且含水量越低,温度对Aw的影响越大。,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水分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与其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区:结合水(00.25);区:多层水(0.25 0.8)A单分子层结合水,B多分子层结合水;区:游离态水(0.80.99)。不同食品在相同AW值下,可能有不同的含水量。,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部分食品的水分活度值,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2.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关系,2.2.1.微生物生长与水分活度,霉菌是导致干制品变质的常见菌,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

22、2.1.微生物生长与水分活度,水分活度与微生物增殖率的关系,1.30 金黄色葡萄球菌2.30纽波特沙门氏菌3.30 梅氏弧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在不同水分活度下存在明显差异。,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微生物的耐热性与水分活度,实验结果表明:降低水分活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也使微生物的耐热性增加(AW为0.20.4之间最高)。,注意:干制过程虽是加热过程,但是它并不能代替杀菌。脱水食品并非无菌。,营养成分、pH、氧气分压、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抑制物等环境因素愈不利于生长,微生物生长的最低AW值愈高。,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2.3.细菌芽孢及其毒素与水分活度,微生物在不同

23、的生长阶段,所需的水分活度阈值也不一样;产毒菌的产毒量一般随水分活度的降低而减少。,食品中的产毒菌在干制前如果没有产生毒素,干制后也不会产毒;如果在干制前已经产毒,干制过程将很难破坏这些毒素。,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3.水分活度与酶的关系,每一种酶都存在一个最小水分活度;水分活度在中等偏上范围内增加,酶活性增加;当食品中水分不足以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时,酶活受到完全的抑制;,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3.水分活度与酶的关系,水分活度对磨碎大麦芽和2卵磷脂混合物中卵磷脂的酶催化水解速率的影响,注意:干制食品中的酶并没有完全失活,仅靠减小AW值来抑制酶对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并不十分有效。,

24、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酶的热稳定性与水分活度,实验表明:酶在较高水分活度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热失活。,脂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失活与水分之关系,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4.水分活度与其他变质因素的关系,水分活度与氧化作用的关系水分活度低于单分子层水分时,脂质极易遭受氧化酸败;水分活度增加到0.300.50时,脂肪自动氧化速率减小;水分活度大于0.75时,脂肪氧化速度逐渐加快。,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4.水分活度与其他变质因素的关系,水分活度与非酶褐变(Maillard反应)的关系 Aw 0.9 时,反应速度减小;0.6 Aw0.9 时,反应速度存在峰值;Aw=0 或 Aw=1

25、 时,非酶褐变停止。,非酶褐变速度与水分活度的关系,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4.水分活度与其他变质因素的关系,降低水分活度可以延缓维生素的降解淀粉的老化蛋白质的变性色素的分解芳香物质的变化,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小结,水分活度与微生物AW 水溶液浓度 渗透压细胞质壁分离;水分活度与酶的活性AW 底物难以移动到酶的活动中心 酶活性水分活度与其他变质因素AW 游离水 化学反应速度,延缓生化反应速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控制酶促反应。,降低水分活度的方法:去除水分(干制)提高渗透压(腌制、糖制、浓缩等)控制水分状态(速冻),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3.pH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

26、作用,3.1.pH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细胞膜带有一定的电荷,环境的H浓度改变可导致细胞膜上电荷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当pH偏离中性范围,微生物酶系统的催化能力减弱或消失。强酸强碱均可引起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水解。,为什么?,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3.pH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大多数细菌(尤其是病原菌)易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生长繁殖;霉菌、酵母菌一般能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发育程度与pH的关系,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部分食品的典型pH值,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3.2.pH与酶的关系,在某一狭窄的pH范围内,酶表现出最大活性。酶的最适pH值酶

27、在等电点附近的pH条件下热稳定性最高。,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电离辐射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4.1.基本概念辐射指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辐射类型低频辐射线(1015 Hz)高频辐射线,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1.基本概念,放射性同位素原子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叫同位素,原子核不稳定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同位素自发地从不稳定的元素变成稳定同位素的转变过程。,大多数同位素放射出的射线有:、x射线。,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1.基本概念,核衰变衰变:放出粒子粒子穿透力弱,电离能力很强-衰变:放出e-和粒子穿透力较强,但不易使物质发生电离+衰变:放

28、出e+和,X母核Y子核Z原子序数A质量数Q衰变能,P+n=1.51,n P+,n P+,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1.基本概念,核衰变电子俘获:放出x射线或俄歇电子X射线电离能力小,穿透能力很强。衰变:放出光子或内转换电子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通过放出光子回到基态的过程。粒子不带电,穿透力极强。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把全部激发能量转移给轨道电子并使其离开原子。,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1.基本概念,衰变率(I)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核衰变次数。半衰期所谓半衰期就是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数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一半所经历的时间。,是衰变常数,N0是原子核总数;N是在时刻t未衰变的原子核数;,越大表示衰变

29、越快。,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1.基本概念,辐射的计量单位放射线能量电子伏特 eV辐照量描述电磁辐射在空气中的电离能力。SI单位:库仑 kg 1、伦琴(R)吸收剂量表示单位质量被辐照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SI单位:戈瑞(Gy)、拉德(rad),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2.电离辐射与微生物的关系,4.2.1.电离辐射的杀菌作用辐射对微生物的直接作用过程,辐射对微生物的间接作用过程被激活的水分子或电离的游离基与微生物体内的活性物质相互作用,而使细胞生理机能受到影响。,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电离辐射的杀菌作用,微生物的抗辐射能力可以用Dm值表示。即:使活菌数减少90所需的辐射剂

30、量。,辐照下肉毒杆菌的致死曲线,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2.2.影响辐射杀菌的因素,使用同一种辐射源,在相同的辐射剂量下,影响辐射杀菌效果的因素有:a.微生物的种类与菌龄不同的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很大。(与微生物的耐热性相似,但也有例外。)缓慢生长期的抗辐射能力最强,对数生长期的抗辐射能力最弱。b.最初污染菌数污染菌数越多,辐射杀菌效果越差。,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2.2.影响辐射杀菌的因素,但是,一般含水量高的食品不宜直接采用辐射杀菌。,c.介质的组成富含蛋白质的介质能增强微生物的抗辐射性;在含水量高的介质中,微生物对辐射更敏感。d.氧气氧的存在增强了杀菌效果,也增加了

31、氧化作用,应加以综合考虑。e.食品的物理状态在冻结状态下,微生物抗辐射能力增强。,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3电离辐射与酶的关系,辐射破坏了蛋白质的构象,可导致酶丧失活性。酶的耐辐射性酶活性降低90的辐射 剂量值的变化称为酶分 解单位用DE表示。,酶存在的环境对辐照效应有保护作用。使酶完全失活的剂量可能产生不安全因素。,酶的辐射失活曲线,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3电离辐射与酶的关系,影响酶的抗辐射性的因素:酶的种类、浓度与纯度、水分活度、温度、pH、氧气等。,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4电离辐射与其他变质因素的关系,4.4.1.电离辐射的化学效应直接作用(初级辐射)辐射作用

32、主要是由射线与基质直接碰撞,使之形成离子、激发态分子或分子碎片。间接作用(次级辐射)初级辐射的产物相互作用,生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合物。,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4.2.3.约束间接作用的途径,在冻结状态下辐射阻止游离基的扩散和移动;在真空中或惰性气体环境中辐射将氧从系统中除去;添加游离基的接受体消耗游离基。,注意:约束间接作用的同时,对微生物和酶活也起到保护作用。,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5.其他因素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5.1.高压以1001000Mpa的高压作用于食品:微生物的生理活动遭到破坏,甚至发生不可逆变化而致死。蛋白质变性,酶的内部分子结构和活性部位上的构象均发生变化

33、,导致酶的失活。,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5.其他因素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5.2.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5.其他因素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5.2.渗透压渗透压与微生物的关系,等渗溶液:外内;外内,微生物生长最适宜的环境低渗溶液:外内;外内,微生物细胞吸水发生膨胀高渗溶液:外内;外内,细胞原生质脱水紧缩,导致细胞质壁分离,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5.其他因素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5.3.烟熏食品的烟熏是在腌制的基础上,利用木材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熏制食品的方法。熏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酚、醛、有机酸、醇、羰基化合物、烃等。,酚

34、、醛、有机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5.其他因素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5.4.气体成分正常情况下的空气成分:调节气体成分:(如降低O2和增加CO2浓度)降低呼吸强度,延缓果蔬的后熟;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减轻果蔬的生理病害;抑制好氧菌的生长繁殖;防止老鼠和昆虫的危害。,氮78.08%、氧20.96%、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1,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5.其他因素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5.5.发酵利用益生菌的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作用;发酵产物可降低pH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5.6.包装与环境隔绝,防止生物学因素引起的食品变质。隔绝氧气,

35、遮蔽光线,防止化学因素引起的食品变质。隔湿性包装,防止物理因素引起的食品变质防止机械损伤、防伪防盗等。,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打破内平衡,6.栅栏技术,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保藏措施是完美无缺的,必须采用综合保藏技术。目前保藏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栅栏因子理论。,栅栏因子,栅栏因子,栅栏因子,保持食品品质,抑制腐败与产毒,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6 栅栏技术,6.1.栅栏技术的概念:通过 联合控制多种阻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以减少食品腐败,保证食品卫生与安全性的技术措施。6.2.栅栏因子能扰乱微生物内平衡机制的加工技术;常用的栅栏因子: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酸化(pH)、低水分活度

36、(Aw)、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cf)等。此外,还有辐射、超高压处理、微波、超声波、紫外线、酶制剂、保鲜膜等。,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6.3.栅栏技术与微生物的内平衡,微生物的内平衡是微生物处于正常状态下内部环境的稳定和统一,并且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只有其内环境处于稳定的状态下,微生物才能生长繁殖。栅栏因子针对微生物细胞中的不同目标进行攻击,如细胞膜、酶系统、pH值、水分活性值、氧化还原电位等,这样就可以从多个方面打破微生物的内平衡,而实现栅栏因子的交互效应。,多靶保藏技术,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6.4.栅栏效应(Hurdles Effe

37、ct),把栅栏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形成微生物不能逾越的栅栏之效果称为栅栏效应。交互效应:多个栅栏因子协同作用的抑菌效果大于多个因子单独作用效果的累加。栅栏效应与栅栏因子的种类、强度及作用顺序有关。栅栏技术食品(HTF)当栅栏因子中任何单一因素均不足以抑制腐败菌或产毒菌时,货架寿命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栅栏因子得以延长的食品。,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栅栏技术(hurdle technology)示意图,6.5.栅栏技术举例,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6.6.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不一定每个栅栏因子都起作用,且作用于同一食品的栅栏因子有主次之分。产品中原始菌数较少时,只需少量栅栏因子(或较低强度

38、)即可控制腐败的发生。对于每种食品可利用的栅栏因子有很多,应通过科学分析和经验积累,准确把握其中的关键因子。相同数量的栅栏因子,以同样的强度作用于不同的食品,其栅栏效应可能不一样。作用于食品的各栅栏因子的强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些食品中栅栏因子的作用顺序是固定的。各栅栏因子应科学合理的搭配组合,并使其强度控制在最佳的范围。,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栅栏技术内涵的扩展,初始的栅栏技术主要是针对控制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然而仅仅考虑控制微生物而不顾及食品质量的保藏方法是不完善的。因此实际上栅栏因子的作用不仅局限于控制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也可延伸到抑制酶的活性、改善食品品质、延长货架期等方

39、面。,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6.7.栅栏技术的应用,在传统的食品保藏过程中,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多个栅栏因子融汇于经验式的方法之中。20世纪70年代栅栏技术理论提出后,在国内外被广泛的应用于肉类加工,在果蔬加工及贮藏保鲜、粮食及其半成品的贮藏、食品包装等领域也有较多的研究与实践。可以预见,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生产实践的成功应用,栅栏技术将成为食品加工与保藏的重要指导依据。,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6.7.栅栏技术的应用,用于食品控制评估食品的稳定性预测食品的货架寿命用于食品设计有助于设计节能型加工工艺减少防腐剂的使用改进感官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第二章思考题,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根据食品保藏原理,可将食品保藏技术分为几大类?其进展如何?微生物因温度升高而致死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哪些?D值、Z值、F值的概念是什么?分别表达什么含义?这三者如何互相计算?试述温度变化对微生物和酶产生的影响。试述水分活度与食品变质因素的关系。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如何应用栅栏技术(举例说明)?,Thank You!,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微生物污染量与杀菌效果的关系,初始菌数与甜玉米罐头杀菌效果的关系,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