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92919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知行书画社,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书期。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汉字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有着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秦统一中国后,将小篆作为标准字通行全国,经历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到行书的发展演变过程。汉字的演变过程:1、商周 甲骨文、金石文。,主要作品介绍:1)殷 甲骨文 殷商甲骨文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

2、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2)西周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3)西周 毛公鼎铭文 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 字的长篇铭文。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5)东周

3、 石鼓文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2、秦朝时 篆书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主要作品介绍:1)泰山刻石泰山刻石的作者是秦相李斯。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2)云梦睡虎秦简 它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界。它的出土,使现代书

4、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3、汉朝 隶书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的时期,更是隶书大盛的时代。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主要作品介绍:1)马王堆帛书 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它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其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

5、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2)曹全碑 汉代隶书。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刻,1956 年藏入陕西博物馆碑林。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3、魏晋 真(楷)、行、草书、魏碑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书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1、钟繇(151230)他以曹喜、蔡邕、刘德升为师,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精小楷。结构朴实严谨

6、,笔势自然,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貌。钟的真迹,早已失传,宋代以来法帖中所刻的小楷宣示表,荐季直表等都是晋唐人摹本。,2、王羲之(303-36)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最终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其主要作品有:1)乐毅论: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2)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俯曾称此帖为“天下第 一法书”。,3)兰亭序:这篇文字,共二十八行,

7、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3、王献之(344-386)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与其父有“二王”之称。其主要作品有:中秋帖:其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4、王洵(350-401)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官至尚书令。他是“书

8、圣”王羲之的族侄,出生在一个精于书法,几代不衰的名门望族。其父王恰,其祖父王导均善书,所以史称“三代以能书称,家范世学,洵之草圣,亦有传焉”。其主要作品有:伯远帖草书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为“三希”之三。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魏碑代表作: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4.唐代 唐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初唐书家有虞世南、

9、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1.欧阳询(公元557-641)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 撰文,欧阳询书。楷书24行,行49字。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10、。世称“唐人楷书第一”,欧阳洵以楷书名,其实他的行书也很出色,其中以梦奠帖为最佳。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七十八字,无款,但流传有序。郭天锡在跋中曰:“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化度寺碑碑立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 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2、褚遂良.亦称慈恩寺圣教序。

11、现所选为前石拓本。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 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秦文锦 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万文韶(刻者)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3、颜真卿(公元709785)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祭侄文稿:行草

12、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 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文并 书。此碑楷书,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 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基本完 善,不但结体紧结,开张一任自然,而且在笔画上也从光亮规整向“屋漏 痕”的意

13、趣迈进了。,4、柳公权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5、张旭 字伯高,吴郡人,世称张长史,生卒年月不详。他得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

14、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有“草圣”之称。,6、李白 上阳台帖:墨迹,李白书。行草书,5行,24字,有款,款署“太白”二字。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帖后有宋徽宗赵佶一跋,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元代张晏跋曰:“谪仙(李

15、白)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7、释怀素 论书帖: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怀素草书,一般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所以有“以狂继颠”的说法。董追广川书跋云:“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今其书自谓真出钟(钟繇),草出张(张芝)。”但无论如何,他的草书总是以奔放纵逸为基本面目的。而论书帖则与我们常见的怀素的草书大有不同。他的书帖写得“匀稳熟”,“出入规矩,绝狂怪之形

16、”。是今草中有章草遗意的佳作。,8、李世民 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碑额高106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书九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现存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亭内。此碑行书28行,行44字至50字不等。清钱大昕云:“书法与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其心摹手追乎右军者深矣。”清人王佑作诗赞曰:“平生书法王右军,鸾翔凤翥龙蛇绕,一时学士满瀛州,虞褚欧柳都拜倒。”此碑书法浑然天成,笔画结实爽利,无做作之态,实开八大山人之行楷书先河。,5、宋朝 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

17、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其著名代表书家有:1、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其主要作品:1 1)蔡襄尺牍: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字字端雅,雍容大度,一笔不苟,似乎全用颜法,只是结体略扁。2)蒙惠帖: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 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18、。3)郊燔帖:行草书札的代表作。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此帖取法 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 草书风格。,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其主要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赤壁赋、丰乐亭记、黄州寒食诗帖。,3、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

19、,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主要作品有:花气熏人帖、黄州寒食诗卷跋、李白忆旧游诗卷。,4、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其主要作品有:蜀素帖、紫金砚帖、论书帖、多景楼诗册帖、珊瑚帖、研山铭帖、三帖卷、向太后挽词、寒光帖等。,5、宋徽宗赵佶(10821135)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

20、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代表作品有:草书团扇、牡丹诗册,6.元代 自公元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至元顺帝北走塞外,凡十一帝,历九十余年,是为元代。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文宗天历初建奎章阁,专掌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

21、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但元代书坛纯是继承晋唐,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稍后于赵孟頫的康里巎巎还有些变化,奇崛独出于元代书坛。,著名书法家有:1、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

22、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能写诸体,然仅楷行可论,草书、章草马马虎虎,至隶篆则恶俗。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干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代表作有:1.福神观记.楷书。纸本,乌丝方格。全称杭州福神观记。是赵孟頫在元延祐七年(公元一三二零年),六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 畅圆润,与胆巴碑,仇公墓碑铭相类。是赵书的代表作之一。,2.兰亭帖十三跋:赵孟頫作。行书。纸本。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秋,赵孟頫由湖州乘船去北京,时至吴兴南浔镇,独孤和尚送给他一卷五字已损本的定武兰亭

23、拓本,喜之不尽,途次舟中 不断展阅此卷,多有书学心得体会,皆跋记于卷尾,计十三段,并自临兰 亭一过。这就是所谓的兰亭十三跋。赵孟頫此件是以自家笔法临兰亭,临得形神毕肖,生动自然,如见定 武本的原迹,堪称赵书中的精品。3.洛神赋:赵孟頫作。行书。纸本。是赵氏四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运笔和间架出自王 羲之,书风清新妙丽,兼得兰亭、圣教两序的法度。元人倪瓒称此 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4.汲黯传:赵孟頫作。小楷。他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 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24、引自书林藻鉴),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2、鲜于枢(1254132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其代表作品有:唐诗草书卷、临神仙起居帖,7.明朝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

25、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俯的格调。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其代表书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1、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沈”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

26、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作品比较珍贵,但在流传过程中赝品不断充进去,至今已难见精品,可 说赝品充斥市场,尤其是民间收藏,即使不是赝品,也是小幅泛泛之作。海外艺术市场董其昌作品较多,欧美收藏家喜欢他的书画,但由于难辨真假,所以不敢轻易出大价购买。其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琵琶行、草书宋词卷、烟江叠嶂图跋、临怀素自叙帖、草书诗册等。1)白居易琵琶行:董其昌书。他的草书很少,且不甚好。此卷前人曾说是“笔势纵横,神气飘 逸,出入张,素之间。”他自己说“白太傅(白居易)琵琶行,恨不逢张伯高 之,余以醉素笔意仿佛当时清狂之状,白相似不?”现在看来,此卷虽系学 张、素,实则姿态秀逸,

27、笔力不足,仍是他自己的本色。2)草书宋词卷:董其昌作。草书。该作品极富清远散淡的情致。用笔清疏,流畅,意境深远,似信手写来,实则笔法严谨,一丝不苟,孕神采于笔墨之中,使行笔具在法 度之内,而无雕琢的痕迹。3)烟江叠嶂图跋:董其昌作。草书。以淡墨入书,浓淡兼施,加上流畅的行笔,空灵的行款,那种淡雅幽静的书法,的确将人们带入一个超越尘世的意境中去。,代表作品:,2、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

28、七年,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卯、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3、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其代表作品有:唐寅落花诗和前、后赤壁赋 1)唐寅落花诗:祝允明作。草书。纸本,纵2

29、1.2厘米,横248.3厘米,每字有一寸见方。此卷 潇洒飘逸,神韵洋溢。有不少章草的笔法。用笔浑厚,含筋骨于笔画之内。是祝允明草书中含蓄一路的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4、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29时,乡试第一,故有“南京解元”之称。他以绘画最为擅长,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代四大家,又称“吴门四家”。著有六如居士集。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俯。其代表作品是:1)行书七律诗轴:纸本,高146.5厘米,宽36.2厘米,共四行。,5、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或作天池山人,

30、晚号青藤居士,或署名水田月,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自幼聪颖过人、天才超逸而又愤世嫉俗。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并且懂兵法。自称“我的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章第三,画第四”。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点画狼籍,不计工拙,象突然而至的大风雪,象烟云缭绕的远山。他用的笔法并不复杂,但整体气势汉人,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8.清代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 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

31、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 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中期 清代中期帖学仍很风行。乾隆在位很久,而 且嗜书又深,尽力搜集历代名迹,命梁诗正摹刻三希堂 法帖,对帖学的发扬起着积极的作用。乾隆自己学习赵字。帖学书法家中还以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四大家为代表。,1、王铎行书 早期 清代初期书法继承明代的余绪,在书坛上有 影响的书法家仍是明代遗民,其中以王铎、傅山、朱耷、归庄、宋曹、冒襄等为代表。他们均擅长行草书,而以 王铎、傅山的影响最大。王铎行草浑雄恣肆,一时独步。朱耷的行草藏头护尾,其点画及其转折中蕴涵着一种国 破家亡的惨痛的心情

32、,和他的画有同一机抒。2、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改为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太原府阳出县西村(今属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人。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百家,兼攻诗文书画。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写字喜用颜体。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

33、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3、刘墉(17191804年)清朝书画家、政治家,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省高密市)人,大学士刘统勋之子。一生廉洁奉公,处处从人民利益着想,深受百姓爱戴,没贪过国家一分银两,一件器物。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4、翁方刚(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北京人。清代著名书法家。精金石考证,擅鉴定碑帖,对著名碑帖考证题跋甚多。书法学欧阳询、颜真卿、苏轼,有朴静之境

34、,行书、小楷皆精,并能隶书,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5、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少负奇志,诗歌和书法闻名于当时。25岁游京师,曾出使琉球。乾隆三十五年(1770)探花,授翰林院编修,3年后大考第一,擢侍读。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因事镌级,乞病归,即游食江湖,不再出仕。乾隆南巡,在钱塘僧寺,见到王文治书写的碑石,大为赏爱,招之出,亦不答应。著有梦楼诗集和快雨堂题跋。,6、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石翁,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其父是大学士梁诗正。梁同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著有频罗庵遗

35、集。梁同书家学渊源。他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书写擘窠大字。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以后又取法米芾,70岁以后融汇贯通,纯任自然。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 赵朴初 沈鹏 张海 孙晓云 华人德 李刚田 储云 曹宝麟 陈振濂 何应辉 黄敦 刘正成 尉天池 石开 周俊杰 赵雁君 薛龙春 薛明辉 刘颜涛 林邦德 王镛 聂成文 张强,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19122005年)满族,北京人。启功是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生前崇拜明末清初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

36、破山禅师。启功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启功先生是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大家,被誉为当代的“王羲之”。,知行书画社2009年2月5日,以上部分书法知识仅供大家学习,内部资料请勿外传,希望大家能从其中有所收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