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10216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6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新课标,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专题概要导读,新课标,人物是历史的灵魂,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叙写着自己的历史篇章。读懂历史人物,链接现实,以启迪我们生活、学习,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从古至今,中外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杰出人物,复习历史人物时应从时代背景、历史活动、影响、精神品质等方面来把握。,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时政热点探究,新课标,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新课标,(续表),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新课标,(续表),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新课标,(续表),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

2、史人物,新课标,(续表),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精要考点拓展,新课标,1中外不同领域的历史人物的相似之处。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坚强的意志、创新的精神;都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各个领域的历史人物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都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是时代造就了这些人物;他们的成就推动了社会进步,特别是科学发明和创造改变了世界面貌。2中外杰出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富于创新的精神;表现出不畏权贵、敢于探索,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新课标,典型例题精讲,例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2011年3月

3、14日由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的核泄漏事件引发人类对核问题的高度关注,更加重了人们对核战争的恐惧。走进核世界,关注核问题。材料一1939年,爱因斯坦致信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警告说德国正在研制核弹,要求美国加快制造核武器的速度。而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相继投下原子弹之后,爱因斯坦却创立了“原子科学家紧急情况委员会”,转而致力于原子能的和平使用,竭力主张所有国家放弃使用原子武器。,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新课标,材料二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地区成功爆炸了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它是我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日,中国政

4、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讹诈,中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新课标,(1)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德国犹太人,1933年被迫移居美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什么要帮助美国人?(2)材料一中爱因斯对原子能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什么研制原子弹?(4)朝核问题、伊朗核危机既是国际热点问题也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因素。请你就这两大焦点问题的解决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新课标,命题意图此题借

5、助最新的时政热点引入两则材料进而考查教材中涉及与核问题相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能力、材料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解题流程第(1)问需抓住设问中的“犹太人”“1933年”两处信息便知爱因斯坦帮助美国人的原因。第(2)问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认真阅读材料,然后链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相继投下原子弹所造成的破坏性和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则不难作答。第(3)问需把材料中的信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讹诈”与教材中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背景结合起来回答。第(4)问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交流和合作展开即可。,专题(十一)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新课标,正确答案(1)德国法西斯政权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2)由研制核武器转为原子能的和平使用(或放弃使用原子武器)。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颗原子弹使他看到了核武器的残酷性和极大破坏性。(3)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我国国防的安全并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进而维护世界和平。(4)倡导各国之间注意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国际争端用和平协商的手段解决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