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公选课教案(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14778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26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公选课教案(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京剧公选课教案(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京剧公选课教案(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京剧公选课教案(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京剧公选课教案(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剧公选课教案(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公选课教案(PPT).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京剧音乐欣赏,公共选修课,授课人:电气院 朱志杰,序 言,京剧瑰宝灿烂文化,流派纷呈显芳华。先师们一代代耕耘播撒,培育了百花园万朵奇葩。,千锤炼万推敲珍贵无价,后来人继伟业英姿勃发。外国人赞京剧精深搏大,中国人恋京剧如恋中华。,无论是在天涯还是海角,听一声皮黄腔想国又想家。愿京剧这民族艺术流芳天下,世代弘扬永放光华。,课程定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大家对“国粹”-京剧有所了解,产生兴趣,初步入门。达到开拓视野、增加知识面的目的。通过京剧音乐欣赏,陶冶情操,同时也受到一些古典文化与艺术的熏陶。了解“京剧”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精神文化层次的提高。,教学内容:,一)京剧剧种简介二)怎样欣

2、赏京剧三)传统京剧唱腔赏析四)现代京剧唱腔赏析五)京剧唱腔伴奏浅谈,京剧从形成到现在已有200多年历史。京剧汇集和融化了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我国戏曲从宋代后期产生开始,经历了宋南戏与元杂剧、明昆曲的两次高潮,京剧的产生形成了我国戏曲及戏曲历史上的第三次高潮。,一、京剧剧种简介,(一)我国综合艺术典范京剧,时间上追溯到由高郎亭第一个徽班“三庆班”入京开始。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京剧具有我国戏曲艺术的一切特征。其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达到了完美的新的高度,京剧音乐不仅以音乐本身的面貌出现(如唱腔、伴奏、过场音等),且亦作为控制整个舞台节奏和使语言

3、具有优美的韵律原则来全盘考虑的。,京剧表演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京剧综合艺术包含“唱、念、做、打”唱不仅指演唱,实际是指演唱、演奏的整个音乐部分,唱占第一位。,京剧唱腔曲调丰富、板式多样。京剧唱腔分为两类:曲牌体唱腔(由诗、词、曲发展而来);板腔体唱腔(以板的变化带动曲调旋律等一系列的变化,形成多种不同节拍、节奏的板式,根据不同的剧情和人物的需要适应戏剧的宣叙性和抒情性。),板音乐表现中,呈强弱周期规律变化时,音响强度大的时段称之为板,强度小的时段称之为眼。周期称之为小节。板体现出音乐表现中的节奏轻重缓急。一般音乐结构中有原板(宣叙)、慢板(咏叹)、快板等。,原板为基本板式慢板把原板的

4、曲调节奏速度放慢,同时旋律加花发展而成。慢板曲调繁复冗长,演唱细腻,便于永叹抒情。快板把原板的曲调节奏速度加快,同时旋律抽简而成。以表现轻快、活泼、激动、争辩等情绪。适应更激烈的戏剧冲突场面的需要。,京剧板式有原板、导板、摇板、散板、回龙、三眼、流水、快板、跺板等。板腔体结构,就是一种“以板带腔,以腔生板”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基本腔调的多种快慢节奏的变化形式。这种变化更主要地包含了旋律曲调的变化,因而表现的情绪也多样,具有鲜明的我国民族音乐特点。,京剧板腔体在我国戏曲乃至民族音乐中发展最为成熟。它不仅表现出具有多样板式,而且形成了旋律曲调性格化的衍变,这就是不同行当腔调的产生与同一行当中各流派唱

5、腔的纷呈。,不同行当腔调的产生,是戏曲音乐板腔化发展的重要进程阶段。他是在剧种基本腔调上赋予技术性处理,以突出各行当的性格差异。行当腔调的区分,是我国戏曲唱腔的显著特点。京剧在继承昆曲的行当基础上发展得最为全面。,行当腔调可以分为男腔与女腔音域音区两大类。男腔即生腔,主要指老生所演唱的腔调,另有净(花脸)腔、小生腔。女腔即旦腔,主要指青衣、花旦所演唱的腔调,另有老旦腔。,老生较多表现壮年与老年人,曲调委婉兼苍劲,演唱宽亮而沉着。净(花脸)较多表现粗犷豪壮人,因此发声共鸣大,整个演唱幅度大,雄壮强劲,气势磅礴。,行当的基本情緒与类别在曲调旋律上的体现:净的用音较老生稍高,音区及活动范围也稍高,腔

6、句的落音也常高些。尤其西皮唱腔上句多落在3音,形成一种开放性的火爆气势。曲调旋律上的用音以简单朴素为主,音程跳动大且富有棱角,再加上特殊洪大发声法就能充分表现其粗犷直率的行当性格特征。,老旦在演唱上需要高亢兼柔美的嗓音,反映在腔调上音的级进多,高腔多,拖腔也多且腔幅长大,装饰音和小甩腔更被广泛使用,表现的情绪较为婉转曲折缠绵。小生和旦腔,在演唱音区上基本相同,小生用假声唱。,除了不同行当腔调区分外,同一行当中的流派唱腔特点,更是戏曲音乐板腔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同一行当唱腔中的流派,是指在曲调旋律上富于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腔调及唱法。,(二)京剧的形成与名称由来 京剧的主体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更偏

7、于民间文化或曰底层文化,即使它因满清帝后及八旗王公青睐有加而迅速繁荣,也不足以改变美学上的这一特质。,因基于民间趣味的京剧从清末直到整个20世纪获得了此前所有民间艺术从未有过的地位,它也从艺术本体的层面,最大限度地扩展了民间文化与美学的影响,提升了民间趣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京剧腔调胚胎 皮黄调,即京剧以“西皮”与“二黄”为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京剧唱腔来源多源化,集南北腔调之大成。,西皮腔源于西秦腔,有明显地域特点:西皮腔扩散分两条路径:一是黄河以北,由西向东,演变成各地梆子腔;二是从陕西向南进入四川,尔后向江南地区及南方各省扩散。向南扩散中,流入湖北襄阳,结合当地声腔,衍变为“湖

8、广调”,亦称为“楚调”,京剧二黄源于徽剧的二黄调:二黄调起源说法不一,有说源于湖北黄陂、黄冈故称二黄;有说源于安徽安庆;有说源于江西宜黄腔,由于语言之讹称作二黄。不争的事实是:与二黄相近的腔调大都早已存在于徽调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始,由高郎亭率领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及四喜、和春、春台等四大徽班相继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清初徽班活动在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徽班流动性强,与其它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且吸收了其它一些杂剧。,京剧孕育期(1780-1845年)自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

9、腔艺人魏长生由川入京搭双庆班演出轰动京城开始至道观二十五年(1845年)形成徽汉合流期间。(各领班均为老生担任),乾隆年间(1779年),四川魏长生将秦腔(梆子腔)带入京城,引起轰动,(当时京城还时尚吴歌高腔,如昆曲等),一度呈现压倒诸腔的态势,为尔后的秦徽合流打下基础。由于清朝廷以魏的演出有伤风华,将魏逐出京城。,京剧形成期(1845-1860年)道光中期湖北楚调进京,湖北艺人王洪贵、李六、余三胜等把楚调带到京城,促进了徽汉合流。其间主要原因是楚调发声采用兼有南北语音的“湖广音”与传统的“中州韵”,使得腔调能兼顾南北观众,实现了北方声腔(西皮)打入了南方声腔(徽调),从而形成皮黄腔。,楚调进

10、京进一步强化了皮黄二调的结合。促进了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的同时,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京剧。,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统一伴奏乐器对京剧的形成,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胡琴代替笛子,不仅具有统一各腔调的调性功能,而且,在更深层次上,是不同腔调的调式风格更突出、更富于特点。当然,统一伴奏乐器滞后于揉合个腔调本身。同治、光緒年间,皮黄腔开始真正脱胎为京剧时,各皮黄班中才出现以胡琴代笛,成为伴奏的主奏乐器。,标志一:曲调板式完美丰富 标志二:音乐伴奏表现力强 标志三:行当大体完备 标志四:形成一批京剧剧目 标志五:形成标志型演员,老生三杰(“状 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

11、花”余三胜)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京皮黄经过从腔调到伴奏一系列改革后,实质内容和形式都起了很大变化。不再适宜沿用浓烈地方色彩的西皮(秦)、二黄(徽)腔调来命名剧种了。而且它极盛行与京城,客观上必然需要另外加以命名。,京剧名称的出现:最初上海称来自京城的戏班所演的皮黄戏为京戏以区别本土戏班所演的的皮黄戏。可见京剧名称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仅植身于京城的地方剧种。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被京班掌握,于是皮黄戏就统称为“京戏”。(南方称戏北方称剧),1872年6月4日申报首次提及“京班”(“洋泾浜戏园林立,其最著名者为丹桂茶园、金归轩,皆京班也”)1876年2月7日申报首次出现“京剧”一词。,京剧成熟期

12、(1883-1918)咸丰、同治、光緒年间皮黄在京城到达极盛,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老生后三杰”,慈禧嗜好京剧,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生日挑选张淇林、杨隆寿、鲍福山、彩福禄、严福喜等18人入宫当差,不仅演唱,且当京剧教习,向太监们传授技艺。1883-1911年先后有150余人入宫,京剧名家频繁在宫中献艺,使得京剧声势日强。涌现出许多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京剧鼎盛期(1917年以来)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

13、,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30年代末、余、言、高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称之“四大须生”。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

14、“武生泰斗”。,1936年秋,京剧童伶选举。选举结果,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万张,当选“童伶主席”。生部冠军王金璐,亚军叶世长;旦角冠军毛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裘世戎,亚军赵德钰;丑角冠军詹世甫,亚军殷金振。童伶选举结束后,又选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为“四小名旦”,流派纷呈,人才济济,是京剧鼎盛期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除杨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

15、、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旦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南北京剧交流及海外传播京剧进入上海之前,即咸丰十年(1860年)之后,京剧随商旅往来及戏班的流动演出,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从光绪五年(1879)起,谭鑫培六次到沪,后来梅兰芳等名演员也经常到沪演出,促进了北派、南派京剧交流,加速了京剧艺术的发展。,天津、河北一带为京剧最早的传播地区,山东是徽班进出北京的必经之地,山东帮商人又是北京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因而山东很早就有京剧演出。京剧的较早流布地区还有安徽、湖北、湖南和东北三省。至20世纪初,南至闽、

16、粤,东至浙江,北至黑龙江,西至云南,都有京剧活动。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在四川、陕西、贵州、广西等地也有了较大发展。,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24年,他再度率剧团到日本演出,1930年,梅又率由二十人组成的剧组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在苏联演出,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艺术特色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17、。,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四

18、)京剧唱腔流派与特点 京皮黄时期: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三种流派的形成,使京皮黄戏向京剧的演变,跨进了一大步。京剧唱腔流派形成时期: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 老生三鼎甲,京剧唱腔流派成熟时期:继谭鑫培 后,在谭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生流派,有:余叔岩(余三胜孙子)、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杨宝森、周信芳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念秋、荀慧生、尚小云,净行:金少山、裘盛戎 老旦:较早有龚云普、谢云山、罗褔山 后有李多奎 李多奎传人有李盛泉、李金泉、王玉敏、王梦 云、王晓临等,二、怎样欣赏京剧(一)西皮与二黄知道一些京剧的腔调 京剧唱腔的摆字 京剧唱腔的结构 京剧唱腔的旋律,京剧的腔调是由多种腔系组成的。

19、所谓腔系就是一种归类系统。京剧的腔调主要是西皮、二黄。西皮由秦腔及梆子腔在湖北等中原地区衍变形成,二黄则是湖北、安徽等地流传的多种声腔衍变而成。,皮黄腔不仅是京剧的主要腔调,而且属于此腔系的还有汉剧、徽剧、湘剧、桂剧、滇剧、粤剧等。京剧还演唱一些昆曲曲牌,昆曲属于昆山腔系。京剧中也有南梆子,属于梆子腔系。每种腔调旋律结构上均有其一系列特征。,了解京剧西皮与二黄这两种腔调可从三方面解剖入手:(1)摆字、(2)结构、(3)旋律,摆字:是指唱腔中字与字的节奏关系,以及字在唱腔旋律中所处的地位,包括具体地音高、长短、走向等。(摆字本应该属于结构范畴,单列出来,以示其在唱腔中的重要性),京剧唱腔的摆字,

20、京剧唱词大多以七字句与十字句为主。七字句:2+2+3形式;十字句:3+3+4形式腔调上分成三个句逗,或称为三个分句。第三个分句较长时,有时再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小分句。,考虑每个句逗的第一个字的强弱:西皮原板为“抑、扬、扬”格式;二黄原板为“扬、扬、扬”格式(扬板,抑眼),西皮气势较大,节奏也较活跃。二黄平稳。二者体现出较大的情绪差异。西皮在眼上开唱,容易形成音响对比,造成听觉上的感受强音更强。高拨子采用4+3分逗形式,“扬、扬”格式。,京剧腔调结构,京剧乃至我国整个戏曲声腔的结构特点:以上下句为基础结构单位,若干对上下句构成段式及套式,从而形成整段唱腔。京剧唱词多是对偶的,不对偶的唱词大多在其

21、它方面加以补充使之对偶。(如音乐节奏上补充,锣鼓打击乐补充等),在上下句基础上,根据节奏的快慢而发展出各种板式。也就是由一个基本的曲调,以节奏快慢为主线,发展成多种板式,或单独或组成套式来进行演唱。以适应戏剧中各种场面与人物情感的需要。由原板向慢方面发展出慢板、快三眼;向快方面发展出二六、流水(二黄没有流水板)、快板、跺板等。把腔调散唱,就形成了散板、摇板、导板等。,快三眼节奏抑扬感比较强,使人有一种轻松自如或悠闲飘逸的感觉。慢板也是一板三眼的板式,也有称为慢三眼的。将原板的速度放慢一倍左右,曲调旋律中用音就显得过于稀疏,所以需要旋律在不改变骨干音的基础上大量加花,使整个旋律用音趋繁。更适应剧

22、中人物抒情。,原板向二六、流水、快板方向发展,使旋律简化,听起来节奏的抑扬感更明显。结构还有拖腔、跺句的应用。类似于语言修辞中采用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顶针、倒装等手法。,京剧唱腔的旋律,旋律包括腔与字的基本关系,上下句落音及各腔节的落音,造成结构上的分解与综合问题,调式色彩变化的问题。句的落音和腔调的调式,是不同腔调旋律的最显著的区别。,西皮上句落2,下句落1;老旦上句落6,下句落5;二黄上句落1,下句落2;根据情感的需要也有上句落5,下句落6.,京剧流派简介,京剧流派的形成: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一身,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艺术衣钵。二是必须建立以主

23、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三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过评选、大赛和某位专家的批准。,京剧中的流派都是以演员的名字命名的,所谓梅派,程派等等。这是因为京剧是以主演为中心的演员艺术,都是通过演员本人广泛学习与继承前辈的表演技艺,结合本身的性格爱好、生理特征和艺术修养在艺术上所形成的不同的艺术见解,并据此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表演剧目、方式和手段,经过频繁的演出实践,得到观众的承认和欢迎。,四大须生的余、言、高、马,都是在继承谭、孙、汪等前辈的基础上发挥自己

24、的特长,在长期的演出中逐渐形成了简约明快的余派,委婉俏丽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潇洒飘逸的马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则是在继承陈德霖、孙怡云、王瑶卿等前辈艺术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本身条件发展成庄重深邃的梅派,矫健流畅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质朴的荀派。,(二)湖广韵与京韵 懂得一点京剧的京韵知识(三)丹田气与脑后音 掌握一些京剧的唱法技巧,三、了解京剧乐谱(一)一般音乐记譜手段及其常识(二)唱腔乐譜中的唱法符号及其运用,四)传统京剧唱腔赏析(一)老生(1)余(叔岩)昔日有个三大贤 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2)言(菊朋)孤离了龙书案 上天台,(3)马(连良)一轮明月照窗前(文昭关)劝千岁杀字休出口(4)杨(宝森)空城计(5)周(信芳)三生有幸(6)李(少春)大雪飘(野猪林),(二)旦角(1)梅(兰芳)贵妃醉酒(2)程(念秋)春秋亭(3)荀(慧生)铁弓缘、红娘,(二)旦角(4)尚(小云)(5)张(君秋)状元媒(三)老旦 打龙袍,(四)净 锁五龙、刺王僚(五)小生 罗成叫关,五)现代京剧唱腔赏析,(1)红灯记(2)沙家浜(3)智取威虎山(4)海港(5)杜鹃山,六)京剧唱腔伴奏浅谈,(1)京剧音乐结构(2)京胡演奏基本知识与伴奏技巧,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视听结合采用VCD、MP3多媒体教学模仿、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