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1课件人教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47383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1课件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1课件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1课件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1课件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1课件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1课件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1课件人教版.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 井,说课稿,古井,古井说课的基本理念。在这次说课中,我紧紧依据大纲的要求,析解教学目的,深入挖掘古井的文本内容,体会古井文字下所蕴涵的深深的浓郁的感情,让课堂回归文本,超越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聆听文本,研读文本,从文本中去体会,去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文章的感情。,说课主体,一、教材内容,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策略,五、教学过程和方法,1.教学内容及用途:本课是冀教版50页第10课古井,课文共个字汉字,课文感情真挚,避开了华丽文字,用朴实的语言,讲了“我们村”的乡亲们怎么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课文共个自然段,按:“村东头有一口井村里头的人每天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们的启示”的顺序进行了叙述。本文是一个借物喻人的经典例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借物喻人的方法并受到感情的熏陶,而且进行语言上的训练。.本课内容的选择依据。本课在第二单元,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前四篇分别是炊烟、赏花、地震中的父与子、新年礼物,内容不同,但却都是在表达真情,渲染感情,让学生在课文中体会到世界上最美最真的东西。炊烟、赏花是写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热情关爱,地震中的父与子写的是博大精深、无与伦比的父爱,古井这篇课文正是对人间真情的另一类诠释,讲的是邻里之间的友爱和关照。和前四篇课文一起在感情上进行交织、碰撞、

3、积淀、升华,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单元,从而使“人间真情”的主旋律表达的更完整。,说课主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充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析解重点语段,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品味古井为人们作出的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文章感情。教学难点:借物喻人方法的学习。,说课主体,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体会课文的感情,但对借物喻人的写作

4、方法,学习能力较差者难以理解。,说课主体,教学策略,说课主体,(一)教法分析:充分发挥“读课文”的教学手段,以“读”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去分析人们的品格,在读中感悟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当然要加以老师的适当点拨,从而实现重点的突破。在“借物喻人”的教学设计中,要学生去体会古井的特点,去找出乡亲们的品质与古井的相似,从而找出共同点,老师从而明确,这样一个以物为题的课文,实际上是在抒发人的一种情感,这就是借物喻人,从而化解难点。(二)学法分析:学法可归纳为三点:读书再读书、体会再体会、训练再训练。学生以读书为契机,以体会感情为突破口,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抓手,将篇课文融入到读说听写中去,从而起积累知

5、识,升华情感的效果。,教学过程和方法,(一)导入新课:美丽的山村,古老的水井,善良的村民,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今天走进古井去感受这份真情,聆听这段故事吧。(二)分析课文。1.读课文。自由读、齐读、指名读。2.放手课堂,激发思维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三).朗读及语言训练。()老师提出:你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要让学生不仅有感情,更要有激情,有兴趣。做老师的可以做个示范。例如:老两口说的话:“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费力气呀。”要读出老两口的谦意及感动。“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给要过报酬。”学生通过一组对话的朗读,体会揣摩人物的语气,

6、内心,体会人物的情感。()看到古井,你想到了哪些人?(学生的回答可能是老师,是医生,是护士等等,这个时候老师不失时机的追问:为什么?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将无私奉献等品质融入到人物中去。),(四)、借物喻人的学习。问:此文是写人还是写物?物是什么样的物?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找出交叉点,从而老师指出: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个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叫做借物喻人。(五)课文总结一口古井,一村乡民,两位老人,无限帮助,构成了充满爱的世界。让我们也去向古井和村民们学习吧,去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句子的含义。.学

7、了古井你有什么感想?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板书设计,古井古井用井水哺育村民无私奉献借物喻人村民用爱心帮助老人,教学过程的概括:,“一个主线,三个融合。”“一个主线”就是:把握内容,体会情感,运用语言。“三个融合”一是把学习运用与课文中表达的情感交融。二是把学习运用与内容理解相交融。三是把学习运用与课堂训练相交融。,总结,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提到读书、语言训练等,其实,这正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在语文课中真正提高孩子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课堂是孩子们的学堂,而不是老师们的讲堂。我们要真正做到退出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们要努力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孩子在课堂中去发挥、体验、去说、去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