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55022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给心理一缕阳光 大学生健康与心理健康,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个危险的人 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观点认为:健康是指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曾把健康的概念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二、心理健康,人们

2、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都倾向于认为: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特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量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世纪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适当地满足

3、个人基本需求。,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人”字的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三、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理解,1、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3、心理不健康不能完全等同于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4、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四、心理健康的判断原则,人的心理健康的三种状态:正常状态,简称常态。不平衡状态,简称偏态。不健康状态。,判断一个人健康与否的标准: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统计学标准。自身行为标准。,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

4、经历人生的第二次成长发育高峰之后,身高体重有很大的增长,身体各方面的素质都明显增强,身体形态趋于稳定,开始快速进入生长稳定期。他们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结构域功能基本成熟。因此,大学生生理发育处于身体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阶段。,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从中学到大学,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大学所处的年龄又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以这种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状态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心理发展之路必定是坎坷不平、动荡不安的。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主要为: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2、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管片面性3、情感丰富,但是情绪波动比较大4、

5、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5、智力发展水平达到高峰,社会需求迫切,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三、大学生心理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点,1、入学适应阶段(适应期)2、稳定发展阶段(发展期)3、准备就业阶段(成熟期),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清华大学樊富珉提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叫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4、能

6、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五、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生活适应问题2、学业问题3、人际关系问题4、恋爱与性问题5、情绪问题6、生活压力问题7、就业与择业问题,(1)学习的动力不足(2)学习目标不明确(3)学习成绩不理想(4)学习动机功利化,(1)焦虑(2)抑郁(3)愤怒(4)嫉妒,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各种压力综合造成的。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社会对其期望和要求也相对较高,大学生自我定位也较高,因此,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自然也较大,主要有一

7、下几个方面:1、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的因素又包括社会竞争的压力、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两个方面。2、学校环境因素(1)生活环境的压力(2)学习环境的压力(3)个人情感的压力(4)人际关系的压力3、家庭环境因素(1)父母期望值的压力(2)经济困难的压力4、自身缺陷因素,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性别、年级和地域差别总体良好积极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大学生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障碍,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

8、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环节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机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前面发展。,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才的重要意义,梳理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是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9、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是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途径和方法,1、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3、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构件和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6、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一)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前提(二)心理健康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三)心理健康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四)心理健康是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是大学生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五)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