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99473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PT 页数:245 大小: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5页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5页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5页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5页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ppt(2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art I 企业管理概述,教学内容:1.1 企业的概念1.2 企业的产生1.3 企业的一般特征1.4 现代企业1.5 企业的分类,1.1 企业管理概述,本章教学内容:企业1.1.2 管理活动1.1.3 企业管理的特性,第一节 企 业,一、企业的概念 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 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 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 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从概念分析: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企业具备的基本要素,拥有一定数量、一定技术水平

2、的生产设备和资金具有开展一定规模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场所具有一定数量、具备一定技能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从事社会商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地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最本质的要素),从企业概念的四个特征中分析: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四个特征:一、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二、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 四、企业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分析:,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需要利润,同时又必须承担某些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服务,否则企业就不可能取得生存和发展,追求利润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利润只是为社会提供

3、服务的合理报酬,是服务的结果,因此,企业要把为社会提供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讲求企业生产经营之道。,二、企业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一马克思关于企业产生的观点 企业的起源取首先决于劳动分工与协作的发展,企业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二交易费用理论关于企业产生的观点 企业的产生原因就是因为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组织方式)能替代市场,并能以更低的交易费用配置资源。,企业的特征,一经济性-它在社会中以经济活动为中心,实行全面经济核算,追求并致力于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二社会性-它从属于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体系,还要承担一定的

4、社会责任。三独立自主性-法人企业的独立自主性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主,并以自己独立的财产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和经济上都具有独立性)。四能动性-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自我改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现代企业涵义,1、是由一群领取薪水的高、中、基层经理人员 管理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多单位企业。2、是相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的,传统企业是小规模的、由个人拥有和经营的单一单位的企业。3、包含着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且每个单位都有自身健全的管理机构,实行独立核算,都是作为独立的企业而运转的。最终发展成公司企业的事业部体制。,现代企业-特征,1,所有者

5、与经营者相分离-现代企业拥有明晰的法人财产权,投资者拥有股权,专职经理层拥有经营权。2,拥有现代技术-现代企业一般由多个单位组成,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和协作,组成复杂的、连续的生产过程,从事某种生产或经营活动。,现代企业特征,3,有现代化的管理-企业管理现代化,由专职经理管理,拥有以现代化管理为核心,以人为本、内外协调、机制灵活、高效益的经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和管理体制现代化(保证);管理方法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条件);管理人才现代化(关键);4,规模不断扩大-现代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张过程。,现代企业制度以公司制为主体,公司制是商

6、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适合企业集中巨额资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是一种能保证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现代企业形式的发展趋势,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产权清晰:指产权在两个方面的清晰:一是法律上的清晰;二是经济上的清晰。2权责明确: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3政企分开:这一方面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4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

7、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企业的类型划分,企业分类原则 根据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 根据生产力各要素所占的比重 根据企业规模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根据企业所运用的主体技术 根据财产的组织形式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企业类型 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建筑安装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邮电通信企业、物质能源企业和服务企业等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 大型、中型、小型 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有及合营企业 传统技术、高薪技术 个体(业主制)、合伙、公司,第二节 管理活动,管理的概念和性质 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组织的要件 通过管理来实现目标 有一定的活动目标 一、管理的含义管即管辖;理即处理。简

8、单的说,管理就是对劳动过程的管辖和处理。广义上讲,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有效利用资源的过程。一般管理的定义应该是: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2.可以发挥先进技术的应有性能,保证先进技术 装备正常运行;3.可以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4.可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1.1.1 管理及其职能(7),本书的定义,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

9、和财力等资源,以及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第三节 企业管理的特性,一、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主要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二、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的场域:组织管理的主体:管理者管理的客体:资源(人是中心客体)管理的本质:协调管理的内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目的: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管理的场域组织(Organization),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安排,或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结构的实体。组织的三个特征:都是由人组成都有明确的目的都有系统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

10、成员的行为,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或者说是负责对人力、资金、物资、信息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人员。,管理的主体管理者(manager),操作者是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的人,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管理的客体资源(resource),人力资源(体能+智能)财务资源(现金、存款、有价证券等)物质资源(机器设备、厂房、土地、原材料等)知识资源(技术、信息等)结构资源(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等)关系资源(良好的利益相关者关系),人是管理的中心客体(人具有能动性+人是活动的主体),管理的本质协调(coordinate),协调的实现途径:自行协调人为协调(事先科学筹划、精心组织;事中

11、指挥、指导、沟通、激励、监控;事后客观评价反馈奖惩),协调是指同步化与和谐化。,管理的内容职能(Function),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学性:是以反映企业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艺术性:强调企业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技巧和诀窍。一是统筹艺术,二是决断艺术,三是用人艺术,四是应变艺术 一个管理者的能力=科学知识+管理艺术+经验积累,管理的目的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没有管理的情况下,组织的目标也可能实现,但是效率低下通过管理对人类活动进行协调,能够使组织的目标高效率(Efficienc

12、y)、高效果(Effectiveness)的实现,管理同时追求高效率和高效果,效率(Efficiency):结果与投入比(“正确的做事”)效果(Effectiveness):结果与目标比(“做正确的事”),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最根本的目标只两:一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目标,二是社会效益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管理应该完成如下几项工作任务:第一,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第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第三,促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第四,加强职工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第五,协调内外关系,增强企业的环境适应性。,思考题:,1、如何理解管

13、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2、现代企业中家族式企业的弊端?,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以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世纪20至60年代)早期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 泰罗:科学管理 人际关系学说 法约尔:一般管理 行为科学 韦伯:行政管理(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创新 管理过程学派 企业战略 经验学派 企业文化 系统管理学派 学习型组织 决策理论学派 企业再造 管理科学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1、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1)、理论核心:以科学的操作方法代替陈旧的操作方法 对工人进行培训以提

14、高工人的技能,促进工人的进取心促进工人间的协作,根据科学的方法共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必须对各自的工作负责,泰罗制,(2)、实施步骤:对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工作是什么?谁来做?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如何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工人的技能分配合适的工作?给每项工作制定工作任务、具体的定额,根据这一工作性质和任务要求,精心挑选具有这种技能的工人承担这项工作工人的工作安排就绪后,管理者就要和工人密切合作,要督促工人完成自己的工作,并要做好本范围的各种调配工作和计划工作,泰罗制,泰罗制的要求: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对个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15、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管理理论的发展(2),2、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经营管理之父,经营不同于管理:经营的六项职能(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责对等、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服从集体、公平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管理理论的发展(3),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法定权力):明确分工等级系统人员任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理性的人员关系,管理理论的发展(4),一、行为科学学派及其理论,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16、1、梅奥与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工人是“社会人”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能影响生产率管理者应重视协调人际关系提倡新型的领导风格,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 广义: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狭义: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现称组织行为学。目前,组织行为学按研究对象和涉及的范围分为三个层次:(一)个体行为理论:研究需要、动机、激励、人性等问题(二)团体行为理论:研究团体目标、团体规模、团体规范及信息沟通等(三)组织行为理论: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管理理论的发展(5),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安

17、全需要当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就希望满足安全需要,生病、失业、养老等 社交需要得到安慰和支持、友谊与忠诚、信任和关爱、归属感 尊重需要实现成就、肯定自我价值、别人对自己的赏识 自我实现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 VS.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安全保障、管理制度、工作监督、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改善,只能让员工不会产生不满,不能使其受到激励。激励因素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成就感、上级的赏识和职务晋升机会等。这些因素的改善会使职工感到满意,受到激励。,4、麦格雷戈的X-Y 理论,(X理论经济人人性假设 VS.Y理论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经济人人性假设严密监控,胡

18、萝卜+棍棒(强制性管理)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授权自制,参与式管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企业流程再造的产生背景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有些管理专家用3C理论阐述了这种全新的挑战:3C威胁:顾客(Customer)-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顾客一方,顾客对各种产品和服务业有了较高的要求。竞争(Competition)-技术进步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 变化(Change)-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化,二、企业流程再造

19、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企业流程为完成企业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活动的有序集合。四个核心内容:根本性-通过对企业运营最根本性问题进行思考,将会发现自己赖以生存或运营的商业假设是过时的。彻底性-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而不是改良、增强或调整 戏剧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而是要使企业业绩有显著地增长、极大地飞跃和产生戏剧性变化。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三、企业流程再造的步骤,建立实施再造的领导机构-(领导人、指导委员会、再造总管、流程主持人、再造小组)寻找再造的机会-(业务流程分析、再造流程选择、深入了解再造流程)重新设计流程-(设计

20、步骤、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进行再造前的动员-(动员原则、行动理由、前景说明)实施再造,企业流程再造原则,整合工作流程由员工下决定同步进行工作流程的多样化打破部门界限减少监督审核减少扩充协调提供单点接触集权分权并存,特色,一、在崭新的资讯技术支持下,以流程为中心,大幅度地改善管理流程。二、放弃陈旧的管理做法和程序三、评估管理流程的所有要素对于核心任务而言是否重要。四、专注于流程和结果,不注重组织功能五、在方法上以结果为导向、以小组为基础、注重顾客,要求严格衡量绩效,应注意的问题,一、出发点是顾客,不是上司二、改造的是流程,不是组织结构三、借助的是大量的信息技术适用的企业:陷于困境的企业 未雨绸缪

21、的企业 处于高峰期的企业,企业流程再造的好处,低成本、使企业重新重组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用户的满意程度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美国:理论发源地 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日本:实践成功地 价值观:忠孝、智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层次-企业精神(理念文化)核心层,呈现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等。制度文化:中间层,联系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物质文化:表层文化,呈现物质形态的厂容厂貌等。行

22、为文化:是企业精神与价值的折射,企业文化含义,广义:是企业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系统理念,是以企业哲学为 主导 以企业价值观为 核心 以企业精神为 灵魂现代企业文化 以企业道德为 准则 以企业环境为 保证 以企业形象为 重点 以企业创新为 动力的,企业文化功能,导向功能对经营者、生产者的思想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约束、规范通过员工培养,使员工的思想、行为起着有效的规范作用。凝聚目标、价值、理想凝聚激励内在引导,使每个企业员工从内心深处为企业拼搏献身的精神调节与自我延续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创造工作气氛

23、辐射通过企业形象对社会产生影响优化对组织活动,个人行为起到必要的预防、警示、监督作用,企业文化的作用,一、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二、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使企业产生积极因素。三、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四、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学习型组织-,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对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现代人工作价值取向的转变,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习型组织等当代社会主流理念对组织群体的积极渗透,为组织学习提供理论上支持。,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误区: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办班讲课,读书看报等等创建学习型组织应当通过学习培训等手段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通过不断的吸收文化营养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

24、习能力。通过对知识的不断沉淀,从作为一名负责的公司员工的立场出发,针对公司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个人系统、有效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本部门本岗位提出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服务于公司的发展。,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学习:1、个人学习认知学习、技能学习、情感学习,学习的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知识+实践)2、组织学习将组织看作学习的主体3、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的必要性。,学习型组织内涵,学习型组织基础团结、协调及和谐学习型组织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习机制”学习型组织精神学习、思

25、考和创新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系统思考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为了看见事物的整体2、超越自我:从整合全局的整体利益出发3、改变心智模式:分析问题利用已有的心智模式完善自己的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 不客观心智模式探询他人的心智模式改变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愿景指对未来的愿望、景象和意象。5、团队学习:这是为了发展员工与团体的合作关系。,学习型组织真谛之一树根理论,如果将企业比作一颗大树,学习力就是大树的根,也就是企业的生命之根。,学习型组织真谛之二快乐工作,学习型组织非常强调生命的意义,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要获得生命

26、的意义。,学习型组织真谛之三创新,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扩大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一个组织整天学习而不能把学习转化为创造能量,那将只是一种行为上学的组织。,学习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变化速度,学习型企业的特征有弹性:柔性管理、适应能力、观念更新不断创新,虚拟企业含义,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诸如设计、制造、分销等互利的企业联盟体并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定义1:从企业网络角度定义,虚拟企业 是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如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通过信息技术

27、连接的、暂时性的企业网络,以共享技能,共同分担成本,并开发新的市场。它既没有中心办公室,也没有组织结构图;既没有任何层次,也非垂直集成。,定义2:从合作角度定义,虚拟企业 是一些相互独立的商业通过或企业的暂时联合,诸如设计、制造、分销等领域分别为该企业联盟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定义3:从产品的角度定义,虚拟企业 是一个领导型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内部或外部形成的联盟,这个联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世界一流竞争能力。,定义4:从运行方式的角度定义,虚拟企业 由一系列“核心能力”的结点组成,这些结点组成一个供应链以抓住某一特定的市场机会。,定义5:从企业敏捷性角度定义,虚拟企业 是一

28、些公司的暂时联合,以实现技能共享和成本分担,其目的在于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虚拟企业特点,虚拟企业代表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它的最大特点在于:突破传统企业组织的有形界限,强调通过对企业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迎合某一快速出现的市场机遇。,虚拟企业优点,1、灵活性:组织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虚拟企业是一个“市场机会驱动型”的组织,它从组成到解散完全取决于市场机会的存在与消失。2、反应快速性:虚拟企业是一种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外部资源整合,可以避免重复投资,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实现对市场需求的敏捷响应。,3、符合目前的经济、信息和智力全球化趋势,能使企业较快

29、地进入全球市场。4、能够实现成本共担,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成本。,虚拟企业内涵,三方面:产品角度是指具备生产虚拟产品的且经过彻底改造的企业信息网络角度组织结构无形化、通过信息网络加以联结的企业组织运行方式是功能特点专长化,存在形式离散化、运作方式合作化的企业。,第三章 企业管理的一般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教学目的要求,目的:树立起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正确的管理出发点,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最终实现管理的目的。重点: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含义及运用原则,什么是原理?什么是企业管理原理?所谓原理是对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表述。所谓企业管理原理,就是对企业经营及其管理活动的实质及其规律

30、的描述。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第一节 人本原理,一、人本原理的含义 人本原理就是管理以人为本,一切管理要以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质: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管理把人看作是“社会人”,也就是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二、人本原理的特征,1、以人作为管理的目的 现代管理把人看作是目的,认为人本身就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人非手段”2、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尊重、发挥)首先,只有以人为中心,才能搞好现代管理工作;其次,只有以人为中心,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31、性;第三,只有以人为中心,才能保证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的充分发挥。,人本原理的特征,3、管理方式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方式的具体作法是:第一,让员工对本单位的活动目标、计划、管理干部的任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参与决策;第二,让员工直接参加本单位的管理工作;第三,让员工对本单位的活动进行广泛的监督,同时监督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工作。,人本原理的特征,4、重视人的需要 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的管理。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实现对人的管理。通过唤起和促进人的需要的形成去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三、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行为原则 运用行为科学原理,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是管理的行为

32、原则。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动机激发并受人的动机支配的。人的动机又是由需要决定的 由于需要不同,动机有积极的动机和消极的动机之别,而且动机可以因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被强化或被减弱甚至被消除。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人本原理-激励,2、激励原则的理论根源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怎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动机和正确行为,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呢?心理学家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注意激励的方法。激励的方法-目标激励强化激励:正强化、负强化支持激励关怀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人

33、本原理3、动力原则,物质运动必须要有动力,管理活动也必须有强大的动力,而且要正确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活动持续有序地进行下去。物质动力是根本动力。因此,在管理工作中,企业必须把生产的经济效益同职工的物质利益联系起来,做好工资、奖金、津贴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对职工进行必要的物质鼓励,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精神动力包括革命的思想、事业的追求、高尚的情操、理论或学术研究等等,人生观、道德观的动力能影响人生(物质动力不是万能的,使用不当还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要将物质动力正确地与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结合起来使用。)信息动力列为一种资源,提供大量的信息、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得出科学成果,创造社会效益,使人产

34、生成就感。,正确运用动力应注意的问题,1、三种动力要综合运用,协调运用。就一个管理系统而言,不论是机构、法、还是人,三种动力都是同时存在的,三种动力互相制约、互相促进。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证关系。3、掌握适当的“刺激量”,4、能级原则,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予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使组织的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以此来保持和发挥组织的整体效用。,5、纪律原则,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作为现代社会的组织,没有纪律也是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的。,二、系统原理,含义: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的又一基本原理。系统原理讲求的是整体效应,基于系统理论。把各种管理对象看作是一个有统一功能目标的大系统,用发展的、

35、联系的观点看待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每一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便多快好省地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系统原理特征,1、管理的目的性 必须实行目标管理。通过管理和协调来达到整体目标的最优化。2、管理的全局性 即从全局出发,从管理对象的整体出发,揭示要素与系统的关系。,系统原理特征,3、管理的层次性 系统的运动能否有效以及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分清层次。领导者做领导应做的事,各层次的事分工负责,各司其职。4、管理的环境适应性 系统在其演变过程中,必须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离开了环境或不适应环境,系统的存在就将成为问题。因此,要搞好管理,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了解市场需求,从多

36、种可行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以保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运用系统原理原则,(一)整分合原则 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必须做到:1、能级对应:在现代管理中,涉及一个能量问题,能量有大有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适合于不同的工作和不同的岗位。因此,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根据每个人的能量加以分级运用,做到能级对应,知人善任,用人之长,避人之短。2、优化组合:贯彻整分合原则,既要搞好分工,同时也要搞好协作,实现优化组合。优化组合包括:目标优化组合;组织优化组合;人才优化组合;环境优化组合。,运用系统原理原则,(二)相对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系统内,其管理手段和过程,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教材

37、76页如图3-5),从而保证信息反馈,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这就是相对封闭原则。每个环节应该是相互独立、自主行事、独立发挥其功能,但又同时制约、相互牵制。管理封闭回路是有效管理所不可缺少的机制,现代管理必须坚持相对封闭原则。,运用系统原理原则,(三)动态相关性原则指任何企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本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运用系统原理原则,(四)反馈原则 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的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第三节 效益原理,含义效益是管理的永

38、恒主题。就是任何管理都要讲求实效,通过管理制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是以取得效益为目标,这就是管理的效益原理。,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简称为“三效益”)。贯彻效益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及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管理活动不断取得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保证“三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什么强调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呢?,自然资源的匮乏决定了管理必须注重效益国际竞争的加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取胜人类利益的趋同性(人类的共同利益)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主导,二、效益的追求,(一)影响效益的因素 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生产方式;,(二)树立正

39、确的效益观,1、追求直接形态的经济效益;2、正确战略定位是取得效益的前提;3、追求局部利益和全局效益的协调一致;4、追求长期稳定的效益;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二、效益原理的特征,(一)讲求经济效果。(二)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的目标。(三)讲求科学管理和注重科学技术新成就的运用。,三、运用效益原理-原则,(一)整体效应原则 就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努力使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发生促进、共鸣的作用,从而达到整体取得更好效益的目的。(管理越是有效,其得到的和就越大)怎样才能取得整体效应?第一,要遵循放大原则。输出大于输入 第二,要遵循乘数原则。实行再投资,运用效益原理-原则,(二)规律效

40、应原则 就是指在管理活动中,要研究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效应原则的贯彻管理要以系统的内部联系为基础,把重点放在系统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预期效应。,怎样贯彻规律效应原则呢?,第一,增强要素有用性观念。管理者应该增强要素有用性,发挥每个要素的作用 第二,合理运用价值原则。,案例:比尔盖茨的慈善理念,盖茨基金会的捐赠要讲“效益”,把受益者当做“生意合伙人”看待。如要求有关政府或非营利机构拿出至少同样金额的捐助;在向一个新的申请者提供捐助之前,要求对方证明自己将来能够自立,并且要求受益人达到既定的目标,否则免谈,或者得不到进一步捐赠。这种做法

41、受到慈善界一些人士的指责。他们认为捐赠就应该无条件。但盖茨认为,只有引进企业讲究效益的机制,才能将单纯的输血改为帮他们造血,这才是改变其命运的帮助。请问:你同意盖茨的做法吗?同意A,不同意B,第四章 计划职能,第一节 一、计划概述(Planning),计划的概念计划的性质计划的任务计划的作用计划的要求,(一、)计划的概念,计划:计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说明。包括确定目标、要采用什么样的活动来达成目标、要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按照什么进度达到这种目标,以及有谁来进行这种活动。,正式计划与非正式计划,正式计划每个时期都有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都被管理者明确规定下来,并使组织的全体成员知道。非正式计划什

42、么都是在管理者头脑中,没有一个明文的规定,很少或者没有与组织中其他人共享的目标。计划是粗略而且缺乏连续性。,(二、)计划的任务,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谁去做?(Who)怎样做?(How),要有何种组织机构 我们需要何类人员和何时需要 计划目标以及如何 如何最有效地领导大家实现目标 提供控制标准,查明组织现状确定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发展?主要是解决组织未来发展问题预测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以便现在就采取有关行动并调动组织资源应对未来的机会和威胁,(三)、计划的目的,1、指明方向、指导工作2、降低风险、掌握主动(预测变化)3、减少浪费、提高

43、效益(选择最优方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4、提供控制标准(发现偏差、及时调整),(四)、计划的特征,1、目标性(设立目标)2、先行性(其他管理职能均随其后)3、普遍性(任何管理活动、任何管理人员)4、前瞻性(他是关于未来的)5、经济性(制定、执行计划的投入、产出比)6、灵活性7、连续性,(五)、关于计划的几个误解,1、不准确的计划是在浪费管理者的时间。2、计划可以消除变化3、计划降低灵活性,1、不准确的计划是在浪费管理者的时间错:过程本身的意义比实际结果更大。作计划强迫管理者认真思考要干什么及怎样干。2、计划可以消除变化错:计划不能消除变化,无论管理者如何计划,变化总会发生。管理者制定计划的目的

44、是预测变化,制定最有效的应变措施。3、计划降低灵活性错:计划之所以成为一种约束,仅仅是因为管理者制定出计划后就不再做任何修正了。计划应该是一种持续进行的活动。,制定计划为什么困难?,外部环境是不确定和复杂的,管理者一般情况下要在信息不充分和有限理性的约束下做计划。因此做计划是困难和复杂的。,二、计划的类型,划分计划类型的最普遍的方法是根据计划的广度(战略性相对于作业性),时间间隔(短期相对于长期)和明确性(具体性相对于指导性)对计划进行分类,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计划。作业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计划。他们在时间间隔上

45、、含盖范围上是不同的战略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设立目标;而作业计划则是假定目标已经存在,只是提供实现目标的方法。,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一年以内期间的计划它是对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的具体落实。它不但有目标,而且有具体的计划实施步骤、方法及措施。长期计划:五年以上期间的计划它主要是确定和预测未来的过程,帮助高层管理人员确定、指挥和协调有关重要活动。中期计划:两者之间期间的计划它是根据长期计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和要求,结合计划期内的实际情况制订的。内容更具体、操作性更强。,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只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它只是指出重点但不把管理者限制在具体的目标上,或者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46、例如:从贵州到广州,未来6个月内使利润增加8%)具体计划: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不确定性,没有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计划的作用,1、为企业的各项活动指明努力的方向2、合理配置资源3、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4、计划是控制活动的依据,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过程,一、制订计划的原则统筹原则(在全面安排的基础上,制订适宜现代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案)发展原则(计划要随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可控原则(计划执行的结果必须能加以考核)重点原则(分清主次)经济原则(普遍性),二、编制计划的过程,确定目标确定计划前提条件(内外部环境分析)挖掘可行方案评估方案选择方案拟订引申(分支)计划(将总目标分解为更具体的分支方案和

47、辅助方案)编制预算,使计划数字化,企业经营计划,利润计划,营销计划,质量计划,品种计划,科研发展计划,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成本及费用计划(预算),财务计划,第三节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含义-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订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它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目标管理的特点: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2、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强调职工自我管理的管理制度。3、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1、重视人的因素 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

48、系(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到个人目标)3、强调“自我控制”(管理者的控制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环境变化,修正目标。自我控制)4、重视成果(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考核和奖评的依据),二、目标管理的步骤,1、目标的设置:高层管理预定目标 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确立下级目标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3、总结和评估(达到预期目标的奖惩 如未完成应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最高管理者的目标事业部经理的目标部门管理者的目标雇员个人的目标,我们需要改进绩效我希望看到我们事业部利润的显著增长增加利润,不管采取什么方法不必担心质量,只管快干,三、目标的作用,1、指明管理方向2、激发

49、成员潜力3、提高管理成效4、是完善管理基础,四、目标管理为组织带来的益处,1、增强沟通和理解2、增强积极性和自律性(增强按目标计划开展工作的责任心)3、促进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重新整合(带动资源很分配的改善)4、督促按计划付诸行动,五、推行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1、目标管理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2、目标管理关键在于领导3、目标管理要逐步推行、长期坚持4、目标管理要确定好目标5、目标管理要注重信息管理,思考与训练:,1、什么是目标?组织确立的目标应具有哪些特征?2、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方法有哪些特征?3、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目标管理?4、假如你所在寝室同学之间关系不和,寝室卫生较差,还频

50、繁发生违纪现象。请你作为新任寝室长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来改变这种局面。,第四节 决策,一、决策的概念广义决策就是作出决定狭义是指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订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本书定义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的特点,1、必须有明确的目标2、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不存在决策3、选择方案遵循的原则是“满意”或“合理”4、要通过科学的分析、评价、进行优选5、决策的实质是决策者的主观判断过程。,、决策的作用,1、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从目标的确定、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