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30044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各种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小学音乐教学发展。在新课改趋势的作用下,音乐教师必须进一步摆脱传统音乐教学的一般程序,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求异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音乐技能和知识,更能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接收和学习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与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学,应用一、“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又称“引导-探究”式,是一种以问

2、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程序包括“导入一一探究一一归纳一一运用”四个阶段。“导入”阶段是引导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探究”阶段是通过具体的事例,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中观察、分析、比较、综合,从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归纳阶段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旧知与新知重新结合归纳,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阶段是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验证假想和巩固知识。1.“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1)指导思想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表现及创造等能力作为

3、学习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养成持续的学习能力,以便发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强调学生的学习应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主动养成探究知识和问题的习惯。(2)理论依据我国儒家经典论语述而中有“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人们将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概括为启发思想,启发一词也是由此而来。学记中提到的“开而弗达”的意思也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得出结论。这些都为引导启发式教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的

4、教育工作者已把启发式教育理念具体化,使其成为一种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启发式教学对发现法进行改进,在学生的学习发现中加强教师的引导,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引导发现,又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通过让学生亲身尝试,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从而形成“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二、将“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音乐教师在创设教学条件、环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主动体验音乐。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快速捕捉信息,能

5、够激起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这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时的探索发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是参与的需求,而“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深刻的理解知识,更好的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养成创新的能力。2 .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创造并表现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音乐能够锻炼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的

6、音乐创造实践过程中发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小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力是通过学习过程来完成的,“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能力。比如在理解和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和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以后,在学习演唱歌曲会有更加强烈的表现欲,以更丰富的表演形式来创造和表现音乐。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1.欣赏实践欣赏是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艺术实践,为音乐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欣赏音乐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也使得学生在获取音乐知识的过程中

7、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对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和音乐表现形式,是音乐欣赏的一个教学难点。例如:在欣赏彼得与狼这一课时,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设置问题,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来欣赏音乐作品。首先,教师:“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屏幕上出现了哪些乐器?它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用课件出示七种乐器的图片,然后对应图片播放乐器的声音)引导学生总结出七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在学生对乐器及其声音有了基本认识之后,教师引入课题彼得与狼。播放彼得与狼音乐动画前教师要求:“大家认真聆听和观察,音乐动画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和动物

8、?”教师根据学生看完音乐动画后的回答在黑板上作出板书(人物:彼得、老爷爷、猎人;动物:小鸟、鸭子、猫、狼)。随后分段播放旋律主题,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以第一段旋律为例:欣赏第一段旋律主题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思考:“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播放的旋律主题,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的是音乐动画中的哪个人物?”学生听出第一段旋律用小提琴演奏的,表现的人物是彼得。教师:“我们再听一遍,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一想彼得是一个什么性格的小男孩?”学生回答“天真活泼、机灵、聪明”等等(在课件上出示对第一段旋律主题的欣赏总结)。然后播放第二段旋律,教师:“同学们听,是谁出现了?”随着长笛流畅的旋律出现,学生能够很快判断出

9、是小鸟出现了,并总结出小鸟活泼可爱的特点。随后老师分别播放其他旋律主题,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乐段,判断旋律乐段的演奏乐器和表现的动物及形象特点。最后播放完整的交响童话,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音乐乐段讲出童话故事,并总结出七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所表现的人物、动物形象及性格特征(在课件上用连线的方式展示出来)。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欣赏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习发现多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发挥想象力判断出乐器在故事中所表现的形象,锻炼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听辨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发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感知,使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从内心去感受和认同音

10、乐。2 .表现实践表现实践是学生通过声乐表演、器乐表演、综合性艺术表演、乐谱识谱等掌握其中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艺术表现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音乐活动经验,提升艺术表现素养。在这一艺术实践中,运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主要是学生对于不同学习任务的表现实践,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艺术表现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例如:一年级教材粉刷匠,播放歌曲前教师提出:“小朋友们仔细听,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听完歌曲,学生找出歌曲的主人公是粉刷匠,教师由此情境引出课题粉刷匠。听完歌曲,首先对歌词内容进行分析,教师提出:“粉刷匠在房间里做什么呢?”学生找出粉刷匠在房间里刷房顶、刷墙、

11、指鼻子等动作。然后再次播放歌曲,教师:“谁来告诉老师,粉刷匠劳动时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回答是自豪的,高兴快乐的。教师引导学生用自豪、快乐的心情去演唱歌曲,并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歌曲歌词创编动作。最后,在演唱歌曲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对应歌词处用肢体动作来扮演粉刷匠,做出刷房顶、刷墙、指鼻子的动作。教师分配任务给两个小组进行情景表演,第一组负责动作表演,第二组负责演唱歌曲,进行小组轮流演唱和表演。在歌曲粉刷匠的学习中,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歌词并为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情境表演。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成为了歌曲中的主角,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兴趣,以饱满的声音和快乐情绪体验了粉刷匠

12、劳动的快乐,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充分的发挥了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3 .创造实践在音乐教学中,老师的基本演奏(唱)或播放音乐旋律已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追求的需要,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下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而在教师利用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同时产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和创造欲,同时也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对节奏、旋律及歌词的创作,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最为常见的是对歌词的创造活动。例如:教师在教唱一年级歌曲动物说话

13、这首歌曲时,首先,教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去听一听小动物们都是用怎样的声音说话的?”(引出课题动物说话)然后出示课件展示小动物的图片,教师提问:“图片上的小动物的叫声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出:“小猫的叫声是唯哺,小狗是汪汪,小羊是峰峰”。随后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学习完歌曲后,对歌词进行分析,歌曲有两段歌词,第一段歌词“小鸡说话叽叽叽,(拍手)XXXXX第二段歌词“小鸭说话嘎嘎嘎,(跺脚)XXXXXO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猫、小狗、小羊进行歌词创作,学生创作歌词如“小猫说话哺哺瞄,(拍手)XXXXXO随后老师进一步利用学生的发现创作成果,引导学生创编歌词“拍手”“跺脚”处的节奏,如

14、“小鸡说话叽叽叽,(拍手)XXXXXX;小鸭说话嘎嘎嘎,(跺脚)XXXXXXXO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歌词和节奏进行了创作创造,使学生在发现中不断的进行创造,运用创造性思维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并引导启发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加工信息,在学生发现音乐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教材理发师时,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播放出理发店的工作场景,播放之前,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来找一找,动画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和工具?”播放动画结束以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得出动画中有老爷爷和客人,工具有剪刀、

15、吹风机、喷雾器等。随后教师进一步利用学生的发现成果,播放歌曲前提出问题“大家仔细听一听歌词中出现了哪种工具,它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学生听完歌曲找到歌曲中有剪刀和喷雾器,“咔嚓”是剪刀的声音,“沙沙”是喷雾器的声音。学习完歌曲后,以师生接唱的形式来记住歌词,如:老师“理发店里老爷爷呀”,学生接“咔嚓,咔嚓”,接着引导学生尝试按节奏唱出剪刀、喷雾的声音(以跳音的感觉表现出来)。要求学生在剪刀和喷雾器的声音处创编歌词,如“理发店里老爷爷呀,呼呼,呼呼,手里拿着一个吹风,呼呼,呼呼。”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这一教学活动中运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教师及时启发和引导学生

16、发现歌曲中歌词的规律,通过师生接唱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记住歌词,并对歌词进行创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良好的辅助,也使得师生共同获得了愉悦的音乐体验。4 .联系实践联系实践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三个方面。音乐不仅来源于社会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具体反映。音乐课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去思考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体验人类注入音乐中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从而增添学生参与生活的意识和个性。例如:在上欣赏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草原,对草原不了解,更没有感受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为帮学生更好的了解作品,教师借助课件,以带领学生“旅游”的形式进行

17、引导,向学生介绍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并讲述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及生活特性。这样,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的同时,也学习到关于草原人民的文化知识。在播放歌曲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美丽草原风光。教学活动的最后,带领学生朗诵一些关于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等,使学生进入了有音乐、有画面感、有诗意的草原氛围,从而使得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深切地感受音乐。联系实践作为一个广泛的实践领域,其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等都需要教师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相关文化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与音乐相关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内容,能够帮

18、助学生充实知识范畴,扩大音乐视野;在音乐教学中把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语: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得出以下结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使传统的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运用“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方面存在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教学方法传统老套的现象,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意识还不是很强,所以,“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在教学方法上的优势和特色,而且要

19、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教,让学生更容易提起对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音乐知识与技能。笔者希望本文对“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能够为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参考文献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2师范院校音乐教材编委会编著.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3王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4孙宇.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引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190.5王婿.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8.6蔡红华.“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下的音乐节奏教学探索J.大舞台,2012(12):234-235.7刘昊,陈海英.谈“引导一一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81-82.8王丝雨.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9马丽娟.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体会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