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教学设计方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One never lose anything by politeness.勤学乐观天天向上(页眉可删)画杨桃教学设计方案 画杨桃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
2、理。【教学准备】杨桃、图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1、(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师: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设计意图: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
3、考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1)、我的座
4、位在前排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
5、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学情参考。】(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2)补充提示语,在
6、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设计意图:对于阅读教学,我也曾反复思索。目前我们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
7、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克服这些弊端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实现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这一看,_;这一看,_。(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
8、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五)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
9、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
10、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设计意图:通过体会教师的
11、神态变化,理解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我想对作者说:_。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进入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板书:11、画杨桃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
12、么样画杨桃教学设计方案2教学目标: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zh,不要读成sh;“晌”读shng,不要读成xing;“诲”读hu,不读hu。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
13、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学重难点: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
14、目)一、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2、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3、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1、朗读课文,概括段意。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15、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2、汇报,互相解答。第二课时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
16、,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
17、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2、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4、再读老师的话。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
18、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3、揭示道理。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
19、。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板书:第一课时:11画杨桃父亲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同学哈哈大笑老师审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教诲一生受用第二课时:11画杨桃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一生受用角度不同,样子不同实事求是画杨桃教学设计方案3教学要求: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
20、揭题。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二、预习课文。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2、指名分段,说段意。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四、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
21、始学画画的?(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3、指名读父亲的话。五、讲读第二段。1、指名朗读第二段。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5、自由朗读第二段。六、讲读第三段。1、齐读第三段。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第二课时一、朗读训练。1、听课文录音。2、分段朗读指导
22、。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1、指名读句子。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1、指名读词语。2、指导记忆字形。3、抄写词语两遍。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6、学生书面造句。板书设计:31画杨桃实事求是父亲 老师教诲画杨桃教学设计方案4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2.能够
2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1.齐读课题。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1.指读生
24、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而:零声母音节,念“r”。肃:平舌音,念“s”。晌:念“shn”,与“响”要区分字形。嘻:念一声,“x”。诲:念四声,“hu”。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
25、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预设:(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1.学习第1自
26、然段。(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第217自然段。(1)朗读课文,并思考: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
27、为什么发生了变化。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3.学习第18自然段。(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
28、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三、总结全文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7.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画杨桃教学设计方案5【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9、,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重点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2、生字卡片;第一课时程序 教与学 意图一、看杨桃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板书课题:11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二、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 会认6个生字; 会读课文;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2、认字
30、,同学互查,记分;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谁读得最棒?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学提问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是否会提问?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3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练习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2、读第二段,讨论: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3、学习下一段过渡: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后来
32、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意思: 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
33、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应该实事求是。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五、学表演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
34、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七、抄句子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2、读一读资料袋。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