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基础.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50417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特殊句式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特殊句式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特殊句式基础.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殊句式,1,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的特殊的语法现象。最常见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殊句式,2,特殊句式,3,(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特殊句式,4,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特殊句式,5,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汝是大家子。,特殊句式,6,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梁将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臣本布衣。,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且相如素贱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予本非文人画士。,特殊句式,7,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特殊句式,8,注意否定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

3、寡助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特殊句式,9,练习: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刘备,天下枭雄C妪,先大母婢也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解析:A项“为”表判断;B项主语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构成判断句;C项属于“也”式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为”表被动,答案:D,特殊句式,10,(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特殊句式,11,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

4、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特殊句式,12,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5无标志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特殊句式,13,【特别提醒】“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

5、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特殊句式,14,三、倒装句,特殊句式,15,(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特殊句式,16,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文:不能因为我

6、,(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文: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特殊句式,17,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特殊句式,18,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放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大王看见了

7、问道:“把牛牵到哪里?”,特殊句式,19,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特殊句式,20,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特殊句式,21,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

8、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特殊句式,22,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介动,特殊句式,23,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作战的。成语有:夜以继日。译文:用夜晚来接着白天。,特殊句式,24,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

9、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唯弈秋之为听。(弈秋)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特殊句式,2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特殊句式,26,唯马首是瞻。(冯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文: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文:只任用有才的人。,特殊句式,27,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

10、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特殊句式,2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特殊句式,29,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译文:生下我六个月

11、,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特殊句式,30,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特殊句式,31,1格式:动以宾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二)状语后置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

12、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特殊句式,3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特殊句式,33,2格式:动于(乎,相当“于”)宾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

13、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生乎吾前。(师说)译文:生在我的前面。风乎舞雩。(四子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特殊句式,34,3格式:形于宾 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特殊句式,35,4、其他形式的后置,1、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促织翻译:小虫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象只木鸡一样呆呆地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翻译: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听到的道理本来就 比我早3、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鸿门宴翻译:将军在黄河以南作战,我在黄河以北作战,特殊句式,36,(三)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

14、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特殊句式,37,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特殊句式,38,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马说)译

15、文:千里马。僧之富者不能至。(为学)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轻人。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特殊句式,39,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特殊句式,40,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特殊句

16、式,41,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特殊句式,42,(四)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特殊句式,43,练习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

17、敢怨,解析:A项是一般的疑问句,因为“何”不在宾语的位置上,故不前置。B、C项是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余”“之”前置。D项是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谁”前置。,答案:A,特殊句式,44,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三、被动句,特殊句式,45,于。,见(+动)。,见于+对象(受于),5、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6、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或为所),7、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无标

18、志,特殊句式,46,练习: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答案:A,解析:A项为被动句,“为”表被动。B项副词“则”构成判断;C项“者,也”构成判断;D项“者也”构成判断。,特殊句式,47,四、省略句 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特殊句式,48,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19、,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特殊句式,49,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特殊句式,50,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告,论,吾,吾,蟋蟀,特殊句式,5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之事,之人,之,人,以,其,特殊句式,52,然力足以至焉

20、,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特殊句式,53,练习: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戍卒叫,函谷举D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解析:A项为蒙后省,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项为承前省,即“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C项是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举”这个动词表示意念上的被动。D项为蒙后省,即“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答案:C,特殊句式,54,五

21、、固定句式文言文中,有些搭配的形式是固定的,在阅读、翻译时不可拆开理解,1、表陈述或判断的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用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原因,“的原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有什么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什么,特殊句式,55,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所以”的省略,翻译为“有什么可用(拿)来,有办法用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所以”的省略,翻译为“没有什么用(拿)来,没有办法用来”,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闻道百,我之谓也 其李将军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就叫啊”;前加语气副词“其”,翻译加“大概吧”,增加商量

22、、推测语气,特殊句式,56,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多用在对话,往往顺上文语意申说应有的后果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1、和现代汉语相近“但是,可是”2、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连用,可译为“如此,而”或“虽然如此,但是”,虽然,犹有未树也连词“虽”和指示代词“然”连用,相当于“虽然如此”,特殊句式,5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译为“因此,所以”余是以记之介词“以”和代词“是”连用,放于结果分句的句首或主语后,译为“因此”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连用,译为“在此,在这种情况下”,特殊句式,58,2、表委婉的句式成反复自

23、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乎、邪)”,表对情况的推测,可译为“该不会吧,只怕是是,莫非是吧”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无(毋)乃乎”,表委婉地商榷,对某情况加以推测,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何其衰也!“何其”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多么”,特殊句式,59,3、表反问或疑问的句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于委婉的反问句,可译为“不是吗”(语气轻)“岂(难道)不是吗”(语气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夫颛臾,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奚、恶、安)为”,表反问,可译为“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为什么呢”“哪里呢”人或问之,何为泣乎“为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如太行、王屋何?“如(奈、若

24、)何”,可译为“对怎么办”,特殊句式,60,王曰:“取吾璧,不予吾城,奈何?”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何如(若)”,表疑问语气,译为“怎么样”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哉、乎、乎哉)”,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配合,以反问语气表肯定,译为“难道吗?”“怎么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其庸)乎”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吗”“哪里呢”,特殊句式,61,4、表比较、选取、取舍的句式吾与徐公孰美?表比较和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个?”连用的句式为“孰与”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从比较中取舍,舍弃前者,选取后者,译为“与其不如”“与其怎么赶得上”单用“孰若”可译为“哪如”

25、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与(与其)无宁”“宁不(无)”选择后者或前者,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不”,特殊句式,62,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为新的句式所取代,因此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式须要细致区分。近年来,考查判断句这一特殊句式的选择题在逐渐减少,一般是在翻译题中考查的。考生应该学会分类归纳,并参照课文中的实例,判断出句式类型,明确相应的句式特点并准确翻译。,特殊句式,63,翻译。如古代汉语中一般用“者,也”及其变化形式表判断,也有用“则”“乃”“即”“为”“是”等表判断的现象,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

26、赵)“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巨是凡人”(赤壁之战)等。此外,还有用“非”表否定判断的现象,如“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被动句这一句式类型中有用“见”“于”“被”表被动的,也有意念上的被动,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其中“挫”“削”就是“被挫败”“被削减”的意思。,特殊句式,64,练习下列句式与“此亡秦之续耳”同类的一项是()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解析:A项为一般疑问句;B项与例句为判断句,由“也”构成。C项是被动句,“于”为表被动的标志词;D项是承前省略句,即“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之)上坐”。,答案:B,特殊句式,65,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卿欲何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不然,籍何以至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子何恃而往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B/C/D/,解析:句是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何”前置,句是判断句,句是被动句。,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