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之《墨子》兼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选读》之《墨子》兼爱.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兼 爱,墨子,单元知识归纳与学法,一、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2.文化现象二、语法知识 1.通假字例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4.常用虚词 5.一词多义 6.文言句式三、课文内容 1.思想内容 2.写作特色 3.成语探源,四、作家介绍七要素1、名(姓名)2、字或号 3、时(时代)4、地(籍贯)5、事(生平事迹)6、文(作品)7、心(思想),五、学法指导 过程 目标背读积累知识,增强语感精读理解课文,顺畅朗读初读掌握词语,学会朗读,墨子,名翟,约前468前376年,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仅15卷53
2、篇,佚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由墨子本人、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1作者作品,2背景剖析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享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3、”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这些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在客观上也起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墨子其人,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
4、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儒和墨
5、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
6、子的学说思想,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节葬: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
7、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节用: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非命: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婪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要求你服
8、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一兼爱,哲思短章时间总是这样:因为失去童年,我们才知道自己长大;因为失去岁月,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因为失去,我们才知道时间。我们把已经失去的称作过去,尚未得到的称作未来,停留在手上的称作现在。但时间何尝停留,现在转瞬成为过去,我们究竟有什么?,主旨归纳本课所选几段文字层次井然地阐述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墨子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必要性,然后对症下药,指出治乱的灵丹妙药是“兼相爱、交相利”,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相爱、交相利”和实施“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效果,从正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重要性,最
9、后又紧扣社会现实,言明了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并具体分析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从而告诉人们只要统治者喜欢“兼相爱、交相利”并把它作为处理政事指导行动的准则,就一定能真正做到“兼相爱、交相利”。,我们永远不能占有时间,时间却掌握着我们的命运。在它宽大无边的手掌里,我们短暂的一生同时呈现,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的生和死、幸福和灾祸早已记录在案。可是,既然过去不复存在,现在稍纵即逝,未来尚未到来,世上真有时间吗?这个操世间一切生灵生杀之权的隐身者究竟是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光阴何尝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们伫立其上,河水从身边流过,而我却依然故我?时间不是
10、某种从我身边流过的东西,而是我的生命。弃我而去的不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我的岁月,而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了。,修身名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二章赏读:生出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施为而不恃恩求报,事情成功了也不自居有功。这句话值得借鉴的是“功成而弗居”,人们太容易居功自傲了,而这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所以老子说,只有功成后不居功,你的功绩才不会失去。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赏读:面对耻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勇敢;树立好的名声,是一个人品行的目标,析题,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11、?,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朗读,“三分文章七分读”,通“傲”,轻视,通“已”,已经;,通“迂”,迂远;,通“辩”,分别,辨别;,通“悦”,喜欢;,通“训”,训导;,通“萃”,聚集;,得到好处,利益,好处,锋利,使锋利,顺利,便利,事,事情,缘故,原来的,旧交情,衰老,故意,仍旧,兴盛,复兴,只,唯独,独自,难道,老而无子的人,兴起,措办,起,起身,发生,产生,“以之为”,把当作,跟随,来。,施惠、尽忠,给利益,使退却,认为不对,反对,使分散,使混乱,此则天下之害也_入以见于君_何以易之_此何难之有_,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5文言句式,6文白对照,
12、重点突破 墨子主张的“兼爱”与儒家有关“仁”的思想有什么不同?提示墨家和儒家的主张都有关爱他人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两家有相同之处。但两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儒家主张的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爱有差等”。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墨家所主张的是“爱无差等”,是普遍的、不分等级、亲疏、远近的爱。,文章引用晋文公、楚灵王、越王的事例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在后半部分引用这些事例是为了更好地论证君王不相爱是因为“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的现实,是文章讲道理之后通过事例的进一步论证,是为了把观点论述得更清楚更明了。同时也体现了逻辑的严谨。引用这三个事例也充实了文章的
13、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思考,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3、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兼爱“同利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主旨归纳本课所选几段文字层次井然地阐述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墨子从探究世乱的根
14、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必要性,然后对症下药,指出治乱的灵丹妙药是“兼相爱、交相利”,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相爱、交相利”和实施“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效果,从正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重要性,最后又紧扣社会现实,言明了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并具体分析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从而告诉人们只要统治者喜欢“兼相爱、交相利”并把它作为处理政事指导行动的准则,就一定能真正做到“兼相爱、交相利”。,写作特点,1、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人心的。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拓展延伸,
15、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文本审美尚实重质话墨子墨家注重实践,不尚空谈,因此其文章也是注重实用性,不重文采。尚实重质是其文章的最突出的特点。这一鲜明的特点,有别于庄子,不同于孟子,从课文节选的一章也可以看出。选文部分从仁人的事业说起:“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
16、,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指出对于天下而言其利为何,其害为何:“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接着作者分析了“害”产生的原因是“不相爱”,并且采用对比,列举了“兼爱”与“不相爱”的不同结果,论证了以“兼爱”代替“不相爱”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我们对作者陈述的论点、展开论证的语言细细分析,便不难看出,作者使用的语言几乎明白如话。这些语句虽然历经千年,带有较重的文言色彩,可是本身并没有因讲求文采、辞藻而导致艰深晦涩。文中虽然也有对比,也有排比,个别语句也较为整齐,如“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但通过比较便不难发现,这些语句完全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从内容上讲,丝毫不见庄子想象的汪洋恣肆;从形式上讲,和大量使用排偶句式的孟子、荀子的华彩的文章也不可同日而语。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节用。他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