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77688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257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7页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7页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7页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7页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ppt(2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参考教材: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一、句法结构的层次性1.养奶牛好 2.他不休息 3.便宜、美观、实用1.养 奶 牛 好,2.他 不 休 息,3.便宜、美观、实用,所以,同样包含三个词的句子结构,其内部层次构造却完全不一样。表面上看,一个句法结构是一个线性序列,其实其中词与词的结合松紧程度不一样,词和词的组合有层次的序列,各个组成成分总是按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而并非像人排队那样,只是简单地相邻两个词挨次发生关系。句法结构的以上特性,称之为“句法结构的层次性”。,1.句法结构层次性是隐性的,不是显性的。(1)a.发现了敌人 b.发现过敌人(2)a.这

2、篇文章不很好 b.这篇文章很不好(3)a.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 b.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1)中a、b的不同是由于各自包含的词不同造成的(2)中a、b的不同是由于各自的词序不同造成的(3)中a、b的不同是由于句子结构内部层次构造的不同造成的,这种层次的不同从句子表面看不出来,所以是隐性的。,发现 敌人 的 哨兵 回营房了,发现 敌人 的 哨兵 回营房了,2.语言结构的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基本属性之一,只要一个语言结构所包含的成分大于二,就存在语言结构层次性的问题。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由于语言结构的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基本属性之一,所以分析语言结构必须考虑其层次性。层次分析可以分化句子歧义的

3、结构。在分析语言结构时,将语言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照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做“结构的层次分析”。,层次分析包括两部分:1.切分;2.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句法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有哪些(在什么地方切分),“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例:We do not need the imported facilities,我们 不 需要 进口 设备,我们 不 需要 进口 设备,显然,以上切分不能解释该句子的歧义。,我们 不 需要 进口 设备,我们 不 需要 进口 设备,左侧属于“切分”,右侧属于“定性”。,主谓关系状中偏正关

4、系动宾关系定中偏正关系,主谓关系状中偏正关系动宾关系动宾关系,英语在进行层次分析时可以只讲“切分”不讲“定性”,而在汉语句法层次分析中必须既讲切分又讲“定性”。英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有形态变化,因此词类序列和机构层次(包括形态)可以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基本上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且无明显的形态变化,因此词类序列和机构层次不能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层析分析法的基本精神是找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称之为“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直接组成成分”英文是“Immediate Constituents”,简称“IC分析法”。每一层次基

5、本上是“二分”,又称为“二分法”。,三、一些特殊句式的分析像 木头 似的,动宾结构助词结构,像 木头 似的,助词结构动宾结构,像病了似的丢了魂儿似的,两种分析法都有道理,且在汉语中都有类似的句式。但是可以从更大的范围来进行观察。,汉语中类似与“像似的”的表达方式还有“跟一样”,通过观察“跟一样”的句式特点,可以提供参考。“跟一样”的句法特点:(1)表示比较:a.他的相貌跟张三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梁。b.今年的考试办法跟去年一样。c.我的物理分数跟数学一样,都是90分。(2)表示比拟a.她又高又瘦,跟竹竿儿一样。b.她可狡猾了,跟狐狸一样。c.你呀,真笨,脑袋跟木头一样。,(1)和(2)在语法

6、意义上有很多不同。如:重音不同。(1)的重音在“一样”上,(2)的重音在“一样”前。(1)有时可以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的修饰,(2)不能。表示比较:他的相貌跟张三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梁。他的相貌跟张三很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梁。今年的考试办法跟去年一样。今年的考试办法跟去年非常一样。表示比拟:她又高又瘦,跟竹竿儿一样。她又高又瘦,跟竹竿儿很一样。()她可狡猾了,跟狐狸一样。她可狡猾了,跟狐狸非常一样。(),(1)有相应的否定形式,(2)没有相应的否定形式。表示比较:他的相貌跟张三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梁。他的相貌跟张三不一样,眼睛不大,鼻梁不高。今年的考试办法跟去年一样。今年的考试办

7、法跟去年不一样。表示比拟:她又高又瘦,跟竹竿儿一样。她又矮又胖,跟竹竿儿不一样。()她可狡猾了,跟狐狸一样。她不太狡猾,跟狐狸不一样。(),(1)(表示比较)中的“一样”应看做形容词,(2)(表示比拟)中的“一样”应看做助词。综上,表示(1)比较时,“跟一样”的构造层次是:跟 一样,状中偏正结构介词结构,表示(2)比拟时,“跟一样”的构造层次是:跟 一样,动宾结构助词结构,“像似的”与表示比拟的“跟一样”非常相似,如:她又高又瘦,像电线杆儿似的她又高又瘦,跟电线杆儿一样她可狡猾了,像狐狸似的她可狡猾了,跟狐狸一样所以,对“像似的”结构层次分析,应参照表示比拟的“跟一样”。,跟 一样,动宾结构助

8、词结构,像 似的,动宾结构助词结构,那照片 放 大 了 一点儿,(),主谓结构动补(动宾)结构动补结构,那照片 放 大 了 一点儿,主谓结构动补结构动补(动宾)结构,(),变换理论和句式变换分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反对 的 是他(反对某一项意见等的人是“他”),主谓结构“的”字结构;动宾结构,反对 的 是他(别人反对的是“他”),主谓结构“的”字结构;动宾结构,戏台上摆着鲜花戏台上演着京戏,这两句的“切分”和“定性”都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无法用“层次分析法”体现出来。变换:,戏台上摆着鲜花,鲜花摆在戏台上,戏台上演着京戏,戏台上正在演京戏,(1)台上坐着主席团(2)台上演着梆子戏 格

9、式相同:都是“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语法意义不同:(1)表存在表静态;(2)表活动表动态如何验证在语法意义表达上的不同呢?A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C式:名词语+动词+在+名词L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人站在门口 前三排坐着来宾 来宾坐在前三排B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D式:名词L+正在+动词+名词语 台上演着梆子戏台上正在演着梆子戏 门外敲着锣鼓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 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大厅里正在跳舞,反对的是他 反对他吃的是馒头 吃馒头看的是电影 看电影学的是英语 学英语反对的是他 反对搬迁方案的是他违反的是他 违反纪律的是他苦练的

10、是他 苦练基本功的是他,山上架着炮,炮架在山上,山上架着炮,山上正在架着炮,“变换”的本质是将句子中实词之间语义结构关系的差异以句法结构的形式体现出来。,变换分析的原则:1.合格的变换必须形成矩阵,而非单个句子之间的变换。2.矩阵左侧各个句子之间的词类序列相同,且各句子的语法意义相同。3.矩阵右侧各个句子之间的词类序列相同,且各句子的语法意义相同。,4.每一组变换的句子之间,相同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一致。5.每一组变换的句子之间,语法意义的差异必须一致。以上原则,即“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句式变换分析的主要作用:更有效的分化歧义句式。句式变换分析的主要作用:发现汉语语法规律。,把一本

11、书送他 送他一本书把十块钱还他 还他十块钱把一幅画卖他 卖他一幅画 把我的笔记借他 借他我的笔记(?)把你的帽子送他 送他你的帽子(?),把这个字擦了 这个字擦了 把旧报纸卖了 旧报纸卖了把那啤酒喝了 那啤酒喝了把这鸡窝拆了 这鸡窝拆了把他撤了 他撤了(?)把他扔了 他扔了(?)把她杀了 她杀了(?),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的主语不能是一个人称代词。,变换分析还可用来给某种句式分类定性。例:动词后带数量词有三种情况:(a)数量词由名量词构成,买一本 吃一个 写一篇(b)数量词由动量词构成,洗一次 蔽一下 唱一遍(c)数量词由时量词构成,看一天 停一年 等一分钟(a)类都认为是述宾结构,对于(b)

12、、(c)类看法就不同了,有人看作述补结构,有人看作述宾结构。可利用变换分析帮助确定。,(a)类有下列A和B两种变换:A:V+n m V+了/过+nm B:V+nm nm+也+没有+V 买一本 买了/过一本 买一本 一本也没有买 吃一个 吃了/过一个 吃一个 一个也没有吃 写一篇 写了/过一篇 写一篇 一篇也浑有写nm代表数量词,nm 代表数词限于“一”的数量词,V代表动词(b)、(c)类也有A和B这两种变换所以,(a)、(b)、(c)三类有相同的变换。它们所包含的量词各不相同,但就整个格式看,它们显然属一个大类。把它们都分析为述宾结构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特征理论与语义特征分析,1.句式变换分

13、析的局限,戏台上摆着鲜花,鲜花摆在戏台上,戏台上演着京戏,戏台上正在演京戏,左侧的两个句子结构完全相同:(1)都是“名词+动词+着+名词语”结构(词类序列相同)(2)内部构造层次相同(“切分”相同)(3)各层面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相同(“定性”相同)通过“变换分析”可以揭示这两个句子之间的不同,但不能解释为什么不同,(A)门口站着人(B)场上敲着鼓 黑板上写着字 大厅里跳着舞 胸前别着校徽 舞台上唱着戏,这两组句式不同的变换方式归根到底是由句子中的动词决定的。(A)组句子中的主要动词为“站”、“写”、“别”;(B)组句子中的主要动词为“敲”、“跳”、“唱”“站”、“写”、“别”等词都具有

14、“使某物附着于某处”的语义内涵,“敲”、“跳”、“唱”等词则没有。动词A(“站”、“写”、“别”等):【+使附着】动词B(“敲”、“跳”、“唱”等):【使附着】(A)组句子只能变换为“名词语+动词+在+名词(处所)”(B)组句子只能变换为“名词(处所)+正在+动词+着+名词”主要动词的差别与句式变换的差别表现一致。,2.语义学上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学中的“语义特征”(1)语义学上的“语义特征”分析火【+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光【+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作用:凸显同一语义类中词语之间的差异,解释某种词法现象。大火、小火;大光、小光()看【+凭眼睛,被动感知,+自主

15、,+可控,】看见【+凭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作用:辨析近义词,(2)语法学上的“语义特征”分析目的:解释同形多义句法格式的原因。相同词类的不同语法用途。语法学上的“语义特征”,指的是某一类(个)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其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要素”。所以:词义学上的“语义特征”不一定都具有句法价值,并不等同于语法学上的“语义特征”。他刻了一个图章给小王 他给小王刻了一个图章他画了一幅山水给小王 他给小王画了一幅山水从词义学角度看,“刻了”、“画了”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从语法学角度看,“刻了”、“画了”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语法学上的某些“语义特征”只是根

16、据具体的句法结构概括出来的,与语义学上的“语义特征”无关。,两个句子有相同的句法结构(如: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但是各自有不同的句法特点(如只能变换为不同的句式),是由于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如“站着”与“演着”)。3.汉语句式语义特征分析举例名词(主语)+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他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 他送给小王一本词典他卖了一件衣服给小王 他卖给小王一件衣服他取了一些钱给小王 他取给小王一些钱()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小王 他偷给小王一份情报()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小王 他做给小王一只风筝()他刻了一只图章给小王 他刻给小王一只图章(),他取了一些钱给小王 他(

17、从银行)取了一些钱给小王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小王 他(从国防部)偷了一份情报给小王 他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 他(从)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他卖了一件衣服给小王 他(从)卖了一件衣服给小王()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小王 他(从)做了一只风筝给小王()他刻了一只图章给小王 他(从)刻了一只图章给小王()以上通过变换揭示了三类句子语法意义的不同,但无法解释原因。以上三类句子语法意义的差别是由各自的动词决定的,它们有不同的“语义特征”。送、卖【+给予、取得、制作】偷、取【给予、+取得、制作】做、刻【给予、取得、+制作】,“形容词+(一)点儿”的祈使句(A)(B)谦虚点儿 客气点儿 高一点儿 大一点儿大方点儿 灵活

18、点儿 远一点儿 近一点儿坚强点儿 积极点儿 第一点儿 细一点儿(C)滑头点儿 悲观点儿 蠢一点儿()骄傲点儿 啰嗦点儿 小气点儿()胆小点儿 冒失点儿 笨一点儿()那些形容词可以进入“形容词+(一)点儿”祈使句结构中呢?,(D)健康一点儿()平凡一点儿()伟大一点儿()优秀一点儿()形容词+点儿(A)【褒义,贬义,可控】(B)【褒义,贬义,可控】(C)【褒义,贬义,可控】(D)【褒义,贬义,可控】,“名词语+了”句式你都大学生了,还是那么不讲文明!今天星期四了。几年不见,她都大姑娘了。桌子了()肥皂了()香烟了()黑板了()足球了()苹果了()名词具有以下特点:【顺序性 循环周期性】【顺序性

19、时间推移性】,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一.“动词语+的”结构引起的问题(一)“动词语+的”的不同内涵(A)他买的(=东西)开会的(=人)他开的(=汽车)吃肉的(=人)开车的(=司机)卖东西的(=售货员)以上“的”具有名词性质,能指称人或事物,有的能独立做主语或宾语。,(B)他游泳的(=?)他开车的(=?)他参观展览会的(=?)他说话的(=?)以上“的”不具有名词性质,不能指称人或事物。(C)吃的(=施事者)(=受事)指施事:这餐馆排骨好,来吃的很多。指受事:我去买点吃的。讲述的(=施事者)(=受事)可指施事:(站在台上)讲述的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指受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20、。以上“的”具有名词性质,能指称人或事物,能独立做主语或宾语。但有歧义。,(D)有的中心语(名词)可以省略:开车的(司机)都吃饭去了。有的中心语不能省略:那位司机呀,开车的(技术?)好极了。以上问题用“层次分析”、“句式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等方法都无法解决。但是通过“配价理论”可以得到圆满回答。,二.“配价”理论(一)“配价”思想的由来 法国学者吕西安特思尼耶尔,在五十年代创立了一种语言学理论从属关系语法。这个语法又称为“依存语法”。因为使用了“价”的概念,所以又被成为“配价语法”。(二)“配价”理论的内涵1.句子的构成成分不是一个一个的单词,而是词与词之间的“关联”,如同氢氧化合为水

21、。2.动词是句子的中心,它支配着别的成分,而它本身却不受任何成分的支配。因此主语和宾语一样,都置于动词的支配之下。如“我吃苹果”这个句子中,三个词之间的关系如下:,吃(支配词)我(从属词)苹果(从属词),3.直接受动词支配的有“名词词组”(行动元)和“副词词组”(状态元)。从理论上说,状态元可以无限多个,而“行动元”(名词词组)不得超过三个。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动词所支配的“行动元”(名词词组)的数目。4.价,化学术语,指一种元素的原子与几个氢原子化合或能置换出多少氢原子。特思尼耶尔将其引入语言学,用以说明动词支配他类词的特性。,一价动词:强制要求与一种性质的名词相关联。如咳嗽、游泳等。二价动

22、词:强制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相关联。如参观、爱等。三价动词:强制要求与三种性质的名词相关联。如给、告诉等。5.“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逻辑语义现象,受词义制约。(德)威廉邦茨欧认为,在句法结构的组合过程中,词汇提供了决定性的前提。词汇本身具有联结的可能,其联结能力源于词汇的语义特点。词汇的概念核心反应了语言外现实中诸现象直接的关系。如“访问”一词表示两者直接的关系:X,访问者:Y,被访者。在不同的语言中,同一概念的逻辑价数是相同的。逻辑-语义关系是超出个别语言的共同现象,在某个具体语言中某个逻辑语义关系如何实现,则需要借助该语言的特殊表现方法。,如:“帮助”(帮助者、提供的帮助、被帮助者)三价动

23、词他帮助我工作He help me(to)work在英语中,“帮助者”要用主格表示,“被帮助者”要用给予格表示,“所提供的帮助”用介词结构表示。这些属于不同语言的不同语法现象,与“配价”无关。三.“配价”理论与汉语研究举例:(一)“动词语+的”结构分析1.“动词语+的”结构是一个名词性结构,在语法上相当于一个名词性成分。2.“动词语+的”结构所引起的语义问题(如所指对象、句法规范等)可以用“配价理论”加以解释。,“动词语+的”结构的语义解释问题取决于两个要素:“动词语+的”结构中的动词语的配价数(N),即该动词属于几价动词。例:送给;滑冰“动词语+的”结构中实际出现的配价成分数量(M),即该结

24、构中实际出现了几个由动词语支配的名词语。例:“给”是一个三价动词。“给你这本书”这个句子中只出现了两个名词性成分:“你”、“这本书”。,(二)结论“动词语+的”结构中的动词语如果是“零价动词”(如地震、下雨等),该结构不能独立用来指称任何人或事物。“动词语+的”结构中的动词语如果是“一价动词”(如咳嗽、游泳等),而这一个配价成分没有在“动词语”中出现,则该“的”字结构可以指称人或事物,即没有出现的配价成分。游泳的要注意安全 咳嗽的到那边排队如果“一价动词”的配价成分已经在“动词语”中出现,在该“的”字结构不能指称人或事物。小孩儿游泳的要注意安全(),“动词语+的”结构中的动词语如果是“二价动词

25、”(如参观、喜欢等),而这两个配价成分只有一个在“动词语”中出现,则该“的”字结构可以指称人或事物,即指没有出现的另一个配价成分。参观博览会的到左边排队 小王戴的是红色的帽子外宾参观的是博览会 戴红色帽子的是小王如果“二价动词”的两个配价成分都已经在“动词语”中出现,在该“的”字结构不能指称人或事物。“外宾参观博览会的”()“小王戴红色帽子的”(),“动词语+的”结构中的动词语如果是“三价动词”(如“送给”),而这三个配价成分只有两个在“动词语”中出现,则该“的”字结构可以指称人或事物,即指没有出现的那一个配价成分。送给小张字典的是小王 小王送字典的是小张小王送给小张的是字典 如果“三价动词”

26、的三个配价成分都已经在“动词语”中出现,在该“的”字结构不能指称人或事物。“小王送给小张字典的”(),“动词语+的”结构中的动词语如果是“二价动词”(如参观、喜欢等),而这两个配价成分没有一个在“动词语”中出现,则该“的”字结构在指称人或事物时就会有歧义。“歧义指数”=动词价数实际出现的配价成分数目。例1:“参观”是一个二价动词。“今天参观的”这个结构中没有出现配价成分(“今天”是时间名词,不属于“参观”的配价成分),所以“今天参观的”可以指称任何一个没有出现的“配价成分”:“参观”的受事者或施事者。20=2例2:“例1:“送给”是一个三价动词。“送给你这本书”这个句子中只出现了两个名词性成分

27、:“你”、“这本书”。“送给你这本书的”所指称的就是在这个结构中没有出现的那个“价成分”:主语名词(施事者)。“送给你这本书的”结构“歧义指数”为1(32),也就是没有歧义。,例3:“不同意的”不同意的举手不同意的是张经理不同意的是拆迁方案例4:给的救济款给的都是受灾最严重的人这笔募捐款当中,给的大多是一些知名企业。我们人手不够,因为给的太少了。练习1:以下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开车的人=开车的 司机开的车=司机开的司机开车的技术司机开车的他吃的水果=他吃的他吃的地方他吃的,练习2.指出并分析下列“动词语+的”结构意义所指。被反对的()所吃的()我用来切肉的()我请他来帮忙的()帮他收拾屋子的()

28、,空语类理论与空语类分析1.什么是“空语类”1.1什么是“语类”。能够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和词组”的总称。或者所有由词和词组充当的“句法成分”的总称。前者如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等。后者如主语、谓语、定语等。(1)孩子病了(2)孩子吃了两个苹果。1.2“空语类”是指在语句中的某些句法成分位置上没有出现的一些词和词组。也就是说这些句法成分的位置是“空”的。不过,一般所说的“空语类”主要是指结构中没有出现的“名词成分”。(1)()病了(2)()吃了两个()。,1.3“空语类”与“省略”的区别1.3.1“省略”的可以是任何成分。“空语类”主要是指结构中没有出现的“名词成分”。“省略

29、”的成分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问:谁病了?答:孩子。省略了“病了”。问:昨天晚上孩子怎么了?答:病了。省略了“昨天晚上孩子”。“空语类”主要根据抽象的“句法结构形式”来判断某个结构是否存在一个“应该出现而没有出现”的成分。“病了”前面至少必须要联系一个NP(名词词组),如果没有,就是存在一个“空主语”,即“空语类”。“吃”前后至少必须要联系一个NP(名词词组),如果没有,就是存在一个“空主语”,一个“空宾语”。(只有动词才能根据其特点推断出必须与之联系的名词词组,名词不能。所以“空语类”只指名词性成分),1.3.2“省略”主要指的是没有出现的具体的“词语(组)”。“空语类”指的是没有名词(

30、词组)占据的“位置”。问:孩子怎么了?答:病了。省略了“孩子”。问:爸爸怎么了:答:病了。省略了“爸爸”。“病了”这个词要求前面一定有一个名词主语的位置,如果这个位置是空的,就是存在“空语类”。(对于一个动词来说,能确定的与之联系的名词成分只能是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上的名词成分,所以实际上“空语类”只指主宾语位置而言。)1.3.3“省略”的成分具有不确定性,“空语类”是由核心动词的结构特性推断出来的,是确定的。“病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被认为省略了不同的成分。“病了”这个动词的特性决定了前面只有一个“空语类”“空主语”。进一步讲,所有的“光杆”一价动词前面一定由一个“空主语”。,2.空语类是

31、否存在你看过这部电影吗?()看过()。前后两个括号里可以分别填入“我”和“这部电影”。他推开门,()走进屋里,()开了灯,()拉上窗帘,()坐了下来。括号里都可以填入“他”。实际上,这些成分通常不说出来。别的语言也有这类情况。2.1.3 It is unclear what()to do()。(某人)该干(什么)不清楚。例子里的括号标示句子里的“空位”。填入括号里的成分属于“虚范畴”(空语类)。,2.2如何证明“空语类”的客观存在?从句法上证明语言结构中存在空语类。a1:Who do you want to see?(你希望见谁)a2:Who do you wanna see?(你希望见谁)b

32、1:Who do you want to see Bill?(你希望谁去见比尔)b2:Who do you wanna see Bill?(你希望谁去见比尔)(x)a中“who”是“see”的对象,“who”从“see”的宾语位置移到句首;人们在心理上并不认为“want”和“to”之间原来有一个成分,所以才使得“want to”连读。Whoi do you want to see(ti)?(你希望见谁)b中“who”是“want”的客体,“who”从“want”的宾语位置移到句首;人们在心理上就认为“want”和“to”之间原来有一个成分,这就阻止了“want”和“to”的连读。Whoi do

33、 you want(ti)to see Bill?(你希望谁去见比尔)语言结构中有这种看不见但又至少心理上存在的成分,这就证明“语迹t”是存在的。,从语义上证明空语类的存在比较:(a)John is too stubborn to talk to.(b)John is too stubborn to talk to him.a1:John is too stubborn to talk to().(约翰太固执,以至于没人愿意跟他(约翰)谈)a中John 是从句尾移来的,a中talk to 的对象是John,因此a 中talk to 后面一定有个“语迹”。a2:John is too stubb

34、orn to talk to().b1:John is too stubborn to talk to him.(约翰太固执,以至于不愿意跟他(别人)谈)b中John不是从句尾移来的(talk to 后面另有词语him);b中talk to 的对象是原来位置的him。b2:John is too stubborn to talk to him.,3.英语空语类的确定和分类。3.1英语空语类的确定对于形态丰富的印欧语言来说,“空语类”就是指“动词”前后没有出现的“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或者说是没有出现词语的“主语位置”或“宾语位置”。形态的丰富的语言往往都存在“主谓一致”关系和“动宾粘着”关

35、系。当一个动词前面或后面没有出现与之直接联系的名词结构时,就存在空语类。3.2英语空语类的分类3.2.1“语迹”:主要指动词后的宾语位置,也就是都是宾语名词向前移位造成的,所以主要是一种“宾语空语类”。“WH语迹”:移到句子的最前面,如疑问句移位。Who did you see(WH语迹)?“NP语迹”:移到句子的主语位置,如被动句移位。The house was sold(NP语迹).,3.2.2“隐含P”“隐含P”:英语限定动词的主语不能不出现(也不能省略),而非限定动词(不定式动词)前面则不能出现主语名词,所以“隐含p”主要就是不定式动词(或动名词)前面的“主语位置”。“隐含P”主要是一

36、种“主语空语类”。(a)I try()to learn Japanese.(我将努力学日语)(b)()To learn Japanese is difficult.(学日语很难)4.汉语空语类的确定和分类4.1汉语确定“空语类”的难点。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没有英语那种主谓一致关系和动宾粘着关系。宾语常常可以省略。可以出现在谓语动词前的名词不但有时可以没有介词之类的标记,哪个是真正的主语和宾语,或者说有几个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不好确定。,4.2汉语空语类的确定。(沈阳的操作原则)预选NP原则:所有可能出现在结构中的名词性成分都是预选NP。“NP原则”的意思是:进入SP(句子结构)的NP(名词成分)不

37、作语义类型的限制。只要能进入SP中NP位置的名词性成分都是预选NP。如:(a)洗了。(b)昨天 他 在 家里 用 洗衣机 洗 衣服。,4.2.2 V前NP原则:所有预选NP可以在V前无标记出现,是V前NP。“V前NP原则”的意思是:该名词不但可以出现在动词前,而且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加上介词(表被动的“被、给”等除外)。a.()他 洗了那两件衣服。b.(在)车间 洗了那两件衣服。c.(跟)老李 商量过那件事。d.(在)昨天晚上 看了一个电影。e.(对)那件事 已没有什么印象了。f.(关于)那起交通事故 已写了一个报告。每例中都包含有动词,动词前都出现了名词性成分。但是只有(a)里的“他”可看作是v

38、前NP,因为“他”前头绝对不能加上介词。面(bg)里动词前出现的名词性成分都不能看作v前NP,因为(bc)的名词件成分前有介词“在”“跟”,(d一g)的名词性成分前可分别加上介词“在”、“对”、“关于”、“把”。,下面例中v前的名词性成分分别是施事、时间处所、关涉对象等,但根据“v前NP原则”,它们都是v前NP:a.()他走了b.()三年过去了c.()北京在中国的北方d.()那衣服值不少钱下例中的动词“写”前有三个名词性成分:那起交通事故 我 昨天 已写了个报告。但根据“v前NP原则”,其中只有“我”是v前NP,“那起交通事故”和“昨天”都不是v前NP,因为在它们前面可分别加上介词“关于”、“

39、在”。,V后NP原则:所有预选NP可以在V后有位置出现,是V后NP。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哪些语义类名词能进入v后NP位置,即可能有哪几种“宾语”。所有能出现在v后充任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就都属于V后NP,而不考虑属什么语义类型。如:浇花(受事宾语)、浇水(材料宾语)吃面条(受事宾语)、吃食堂(处所宾语)二是v后能同时放下几个NP,即能有几个“宾语位置”。语言事实告诉我们,有些动词后面不允许出现NP,即v后位置一个NP也放不下;有些动词后面能放下一个NP,而且也只能放下一个NP;还有些动词后只能放下两个NP。如“浇”后只能放下一个宾语,“吃”后只能放下一个宾语。,同一动词结构中能进入V后的不同语义类

40、“名词数”可能多于V后宾语的“位置数”。如“浇”后可以跟两类宾语:受事宾语和材料宾语。但是“浇”字后只有一个位置。“浇水花”或“浇花水”都是不合格的句式。以上现象可以理解为:(a)该结构有多于一个语义类型的宾语名词,但只有一个宾语位置。(b)该结构有多个宾语位置,但只有一个“显性”宾语,其余是“隐性”的。根据以上原则,在下列结构的NP位置上没有出现相应的名词时,就存在“空语类”。(a)NP1V(b)NP1VNP2(c)NP1VNP2NP3父母告诉他【洗干净那几件衣服】他打算【洗那几件衣服】,4.3汉语空语类的分类。4.3.1 省略型空语类特点:(1)某个可以充当V前NP或V后NP 的词语没有在

41、主语、宾语位置出现,也没有在结构内其他位置出现。(2)但相关词语却可能进入这个空位置,即可以“补出来”。是一种句法上自由的空语类。例:他把那几件衣服洗了()。他洗了()()洗了问:他干什么呢?答:()洗衣服呢。,移位型空语类特点:(1)某个可以充当V前NP或V后NP的词语没有在主语、宾语位置出现,但是这个词语移位到了结构中其他位置;(2)这个词语的原来位置不能补出相同的有形的词语。有时句法是自由的(因为可以移到原位),有时又是强制的(受到结构限制不能移回原位)。那几件衣服他洗了()。他把那几件衣服洗了()。,隐含型空语类特点:(1)某个可以充当V前NP 或V后NP的词语没有在主语、宾语位置出现

42、,也没有在结构内其他位置出现;(2)这个词语的原来位置永远不能补出相应的有形词语,跟结构内任何成分都没有句法上的联系,因此一定是句法强制的。他打算()洗那几件衣服。父母嘱咐他()洗那几件衣服。5.空语类与“成分提取”的问题:汉语“x的”。汉语“x的”:实词词类(词组)结构助词“的”。功能:(1)可以做定语去修饰另一个名词。(2)可以独立使用,并且在功能和意义上就相当于一个名词成分。a1.他开的车出过事故。a2.他开的(=车)出过事故。b1.他开车的技术数一数二。b2.他开车的(=技术)数一数二。()转指“X的”:可以独立使用并有指称作用的“x的”,例子a。自指“X的”:不能独立使用并且没有指称

43、作用的“x的”,例子b。,5.1成分提取成分提取:在“转指X的”的“X”中“提取”出一个主语或宾语名词并造成一个名词空位,这个“空位”就是“空语类”。如果“X”中提取的空位超过1个,也就是有多于1个空语类,就会造成“X”有多种转指的可能。如果“X”中没有发生提取,也就是没有空语类,就成了“自指X的”。(1)a1.他开(的)车 a2.他开(的)(=车)b1.开车(的)人 b2.开车(的)(=人)c1.开(的)(=人/车)c2.开(的)(=人/车)(2)a1.他开车(的)技术 a2.他开车(的)(技术)b1.他开车(的)线路 b2.他开车(的)(线路)c1.他开车(的)支出 c2.他开车(的)(支

44、出),英语“that X”英语“that X”主要是表现为“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与汉语中的“x的”有相似之处。(1)I met the woman【that stole the diamond】(我见到了偷钻石的那个女人)I saw the diamond【that she stole】(我见到了她偷走的那块钻石)(2)【That she stole the diamond】is incredible.(她偷钻石的事简直不可思议)The fact【that she stole the diamond】has been proved.(她偷钻石的事已被证实)例子(1)中括号内就是英语中起转

45、指作用的定语从句结构;例子(2)中括号内是英语中起自指作用的定语从句结构。区别:a.我非常喜欢妈妈买的(裙子)。b.I like(the skirt)that mother bought for me very much.(),英语“that x”中有没有发生提取和存在空语类,很容易看出来。因为X中发生提取的就是主语和宾语,或者说一定存在显性空位。汉语的情况就复杂一些。因为汉语的空语类并不是根据“显性”的主语和宾语确定的,而是根据“建立汉语基本动词结构的三个原则”确定的。在结构中显性主语宾语位置都有词语,但还有可能仍然存在(隐性的)NP位置。a.你先搬他捆了绳子的(箱子)。【捆绳子(工具宾语)

46、/捆箱子(受事宾语)】b.我没浇过水的(花)都死了。【浇水(工具宾语)/浇花(受事宾语)】提取组合名词的一部分:孩子考上大学的(家长们)留下【家长们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自己开伙做饭的(年轻人)挺多。【年轻人自己开伙做饭】,第八讲 移位理论与成分移位理论分析,8.1“移位”与“易位”、“倒装”的区别8.1.1“移位”的来源和基本含义移位的来源乔姆斯基的理论,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对语言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且进一步由语言机制去探讨大脑的工作机制。所有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都大致相同,都是由所谓的普遍语法经过一定的变化派生出来的。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可以用一组语

47、法规律,或者说可以用相同的原则来加以解释,而语言之间的差异只是参数不同而已。乔姆斯基的假说包括:1.人头脑中有一个语言机制,人生来就有一种语言能力,这是先天的。即语法的“天赋性”和“自足性”。2.人类语言都要遵守共同的原则,差异只是参数的不同。即“原则与参数理论”。3.人类语言所要遵守的共同原则(普遍语法)是高度概括和极为简洁的。即“语法简约性”。,基础部分(语类 词库),深层结构,表层结构,转换部分,逻辑式,语音表达式,语类规则:SP(句子结构)NP(名词词组)+VP(动词词组)NP(名词词组)Det(指示词语)+N(名词)VP(动词词组)动词(V)+NP(名词词组),移位规则,移位的基本含

48、义汉语动词的原型结构:1.SP1(无宾语结构):NP1 V12.SP2(单宾语结构):NP1 V2 NP23.SP3(双宾语结构):NP1 V3 NP2 NP3以上原型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离开原来的位置,跑到结构中的其他位置上,就是“移位”。如:那只羊跑了。(NP+V)跑了一只羊。(t)V+(NP),8.1.2”移位“与”易位“的区别A:太了不起了,你。B:他应该算是个好人吧,我想。我想他应该算是个好人吧。C:死了一只猫。一只猫死了。移位后的成分一定可以充当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可以重新进行结构分析,而易位则不行。移位体现的是一种句法层次上的成分移位,易位体现的是话语(语用)层次上的成分移动。,8.

49、1.3“移位”与“倒装”的区别“倒装”是“移位”的一种。如A:来了一只大灰狼。大灰狼来了。B:绵羊被大灰狼杀了。大灰狼杀了一只绵羊。C:我把枪给了牧羊人。我给牧羊人一支枪。以上都可以看成“倒装”,因为位置变化的成分都可以回到“原先”的位置。以上都可以看成“移位”,因为位置发生变化的成分都可以进行句法分析。,部分“移位”现象不属于“倒装”。(如隐性结构的移位现象)绳子我捆了箱子了。(我捆绳子(我)捆箱子)我把衣服洗干净了。(我洗衣服+(衣服)干净了)道理你说得不清楚。(你说道理+(道理)不清楚)以上句子不能理解为“倒装”,因为位置变化的成分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我把衣服洗干净了。(我洗衣服干净

50、了)只能理解为“移位”,即我洗衣服+(衣服)干净了(NP1+V1+NP2+NP2+V2)我把衣服洗干净了。,联系与区别:A:“倒装”成分必须都能够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是表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的成分位置变化关系)。而“移位”的成分却不一定能回到原来的位置,(是一种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的成分位置变化。)B:“倒装”是“移位”的一种。“倒装”需要有一个能够回得去的显性位置;“移位”还包括回不去的隐性位置。,8.1.4“移位”的句法和语义前提:原型结构和论元位置A:s NP1 V1B:s NP1 V2 NP2C:s NP1 V3 NP2 NP3移位成分实际上是跟“语迹”相对应的,“语迹t”主要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