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宏观经济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14213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论宏观经济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导论宏观经济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导论宏观经济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导论宏观经济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导论宏观经济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论宏观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论宏观经济学.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 观 经 济 学,初级教程:高鸿业:(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经济学(下)版本很多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中级教程: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多恩布什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级教程: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罗默: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也有上财版),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宏观经济学简介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导 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相关背景:宏观经济学创立之前的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 其基本理

2、论观点:资本主义制度是自由竟争的,是由市场中的“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的市场经济。新古典经济学陷入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产生:“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由于古典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为假定,当时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

3、t and Money),简称通论。该书引起了经济学界和政界的巨大反响,被公认是以现代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部代表作。,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对西方传统经济学的一次革命,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否定充分就业论否定“萨伊定律”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否定古典利率、投资和储蓄理论“看得见的手”的理论国家干预经济,通论发表以后,立即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战后,在凯恩斯的众多追随者中,如汉森、萨缪尔逊等的不断补充凯恩斯的理论,并将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尽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凯恩斯主义

4、主流派经济学。主流派经济学在50-60年代是其鼎盛时期。,,,宏观经济学简介定义:“宏观(Macro-)”是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的词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总量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

5、汇率等等。,学习内容影响整体经济的产出(经济增长,经济波动)、失业(就业)、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的相关问题。核心问题:国民收入,解释这些问题的内容就是宏观经济理论。研究宏观经济的目标是为了整体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周期平缓和适度的经济增长。这些目标需要政策调节实现,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制定的政策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需要定量分析经济变量的关系,进行经济预测和评价政策,这需要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中国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

6、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与波动,国民收入增长率(%),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14.15%,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1990 620.90001991 718.40001992 849.40001993 917.40001994 1210.1001995 1487.8001996 1510.5001997 1827.9001998 1838.1001999 1949.3002000 2492.0002001 2661.000,中国出口状况,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

7、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分析,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说明在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行为;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就是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基本假设: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总体经济行为的分析离不开个体经济行为的分析。二者相互补充。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充分利用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在经济学中,二者缺一不可。,发展:,凯恩斯主义的衰落与新古典学派(New classical economics)60年代

8、末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到70年代初发展成了“滞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与实际经济现象发生了冲突,他们的理论不能解释“滞涨”。70年代中后期,新古典综合派用“成本推起的通货膨胀”和“菲力普斯曲线右上移”来解释“滞涨”,没有说服力。,凯恩斯主义的衰落与新古典学派(New classical economics)另一方面,从50-60年代就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在70年代十分活跃,他们批评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是错误的,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货币学派的理论引发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到70年代末,形成了新古典学派即(New Classical Economics

9、)。其主要代表有货币学派,从货币学派中衍生出来的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新古典学派在80年代达到其鼎盛时期。,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 宏观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从80年代初起,一些比较年轻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就在坚持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吸收了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点和理论,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到80年代大有重振老凯恩斯主义雄风的架势。,另一方面,在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干预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做法,有些还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如德国的弗莱堡学派,有些尚未有著名的理论做基础,但却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有明显的区别,如日本的产业政策等等。80年代以后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10、宏观经济理论理论也有明显的多元化的趋势。,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 宏观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在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两大学派之间展开,这实际上就是过去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之争的延续,其争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二个方面: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二讲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讲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六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理论主体,第七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第八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九讲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第十讲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第十一讲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十二讲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国民收入,短期决定及对策,总需求曲线,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市场,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