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38640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社区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社区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社区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社区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社会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熟悉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了解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预防;了解精神障碍康复的概念、任务、医院康复的工作内容、管理方式与环境和训练措施,熟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工作体系、形式与内容,二、课程内容(一)妇女的心理卫生 孕妇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产妇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二)儿童的心理卫生乳儿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婴儿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三)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四)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的心理卫生 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

2、伤残者的心理反应、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三、考核目标(一)妇女的心理卫生识记:(1)孕妇的社区心理卫生要点(2)产妇的社区心理卫生要点领会:(1)妊娠早、中、晚三阶段的孕妇心理特点(2)产妇的常见心理问题应用:(1)简单制定妊娠各阶段孕妇的心理卫生工作计划(2)简单制定维护产妇心理健康的卫生保健预案,(二)儿童的心理卫生识记:(1)乳儿的社区心理卫生工作要点(2)婴儿的心理卫生要点(3)幼儿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领会:(1)乳儿的心理发展特点(2)婴儿的心理发展特点(3)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应用:(1)针对乳儿抚养着的提出简要心理卫生指导(2)就婴儿断乳、排便训练制定可操作、

3、易掌握的对策(三)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识记:(1)老年人的新界定及健康标准(2)协助老年人保持心理卫生的举措,领会:(1)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2)老年人心理发展的常见冲突应用:指导老年人掌握主宰自身心理健康的举措(四)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的心理卫生识记: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领会:(1)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2)意外伤残者的心理特点应用:简单制定帮助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解决心理问题的预案,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妇女群体在生命历程的各期心理保健各有侧重,范围较广,以下重点讨论妊娠期和围生期妇女的心理卫生。,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一、孕妇的心理卫生(一)孕妇的常见

4、心理特点 妊娠如同月经初潮和绝经,是妇女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孕妇需要经历一个陌生的生理变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不免伴随很多心理活动,且与孕妇的年龄、个性、生活经济状况、职业要求、本人身体状况和妊娠经历相关。孕妇的心理卫生状况与其孕妇密切关联,在妊娠早、中、晚三阶段有所不同,各阶段均有其规律性心理特点。,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1.孕早期常见心理特点,孕妇被确认妊娠后,一般都有激动或忧虑,有妊娠计划者多喜,无妊娠打算者则忧。妊娠前后接触过放射线、服药、发热、感冒、避孕失败、不良孕产史或有严重疾病等情况者,夫妇双方都会因担忧胎儿致畸而迫切要求咨询,为权衡利弊而冲突,欲做出决策却犹豫。,第一节 妇女

5、的心理卫生,孕妇在妊娠早期往往伴有疲劳,常因全神贯注于自身而加重不适,部分孕妇胃肠反应严重、嗜睡,情绪起伏较大,对亲友的感情要求增加。,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2.孕中期常见心理特点,孕妇逐渐适应妊娠,各种不适减轻,对外界兴趣也随之恢复,孕妇大概在16-18周会感觉到胎动,孕妇与丈夫具体感觉到“爱情结晶”的存在,他们想象者孩子的外貌,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此外,有些孕妇会增加对他人的依赖,有些孕妇会因自身体型变化感到苦恼.,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3、孕晚期常见心理特点 预产期临近为增加孕妇“将为人母”的兴奋,也可加剧其对分娩的恐惧与担忧。有些孕妇担心分娩所致疼痛、损伤及婴儿残障,越接近临产越

6、紧张,希翼亲人和医护人员的日夜陪伴,甚至夜不能寐。,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有专家指出,有些孕妇因为负面情绪无法及时舒解而严重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部分产力、骨盆大小、胎儿大小都适合自然分娩的孕妇以为心理压力过大,在分娩最后时刻出现难产。,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Stott D.H曾研究过妊娠期间孕妇的人际关系、情绪变化等对胎儿的影响,详见表1。数值越大,数值越大,表明其不良影响越大。,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二)孕妇的社区心理卫生要点 1、消除孕妇对妊娠的认知误区;计划生育国策深入人心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格外关注独生子女的优生优育。当今许多年轻女性一旦妊娠,立刻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以至于孕妇

7、自己也错把妊娠这种自然的生理现象误作重负甚至“病态”,动辄焦虑、恐惧,对自身及胎儿的身心健康多有不利。,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针对此种现象,社区护士需引导其恰当认识妊娠过程,把妊娠作为个体成长的一种积淀甚至“一笔人生财富”,愉悦地接受;同时社区护士还可帮助孕妇了解并轻松应对妊娠各阶段的生理反应。,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2、淡化孕妇对胎儿的性别预期;有些孕妇的心理压力主要源于家人或自己对胎儿性别的“理想预期”,他们成天为可能出现的不理想结局而“杞人忧天”,久而久之便形成心理重负。有人甚至郁郁寡欢,陷入“钻牛角尖”的困境无法自拔。,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针对此种现象,社区护士首先需分析孕妇对

8、胎儿性别的“理想预期”之症结所在,然后再给予疏导。如出于孕妇的自身喜好,可着重讲解受孕常识,强调胎儿性别的随机性;如出于家人的热切期盼,则应与其家人充分沟通,促其为孕妇营造缓解压力的温馨氛围。,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3、强化孕妇对未来的角色意识;将为“人母”,个体角色的一个大跨度转换,俗有“升级”、“提辈”之说,意味着他们将承载更重大的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需要尽可能对未来角色建立充分的准备。,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新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年,自小养尊处优的她们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更弱,一些人婚后偶然受孕切从未有过做母亲的打算,甚至依然持续其“大小姐”的脾性,情绪多变,很少考虑未来角色的艰辛,完全

9、依靠家人的安排和呵护。,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针对此种现象,社区护士需对其较深入访谈,了解其对未来角色的准备状态,必要时为他们约谈初为人母、可提供“积极现身说法”的年轻母亲;有条件时,还可以带领他们去婴儿室、托儿所等婴幼儿较集中的场所,促使其学会情绪控制,适应、胜任自身的“母亲”角色。,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4、关注孕妇中的重点人群需重点关注的孕妇主要包括三类:(1)曾今患有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等其他精神疾病的孕妇。(2)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孕妇。(3)患有慢性严重躯体疾病和高龄孕妇。,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上述需重点关注的孕妇,在其孕期均可因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而致原有疾病的加重或复发,威胁

10、孕妇本人和胎儿的精神健康,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社区护士为此类人群提供心理卫生的重点是监护其健康动态和病程进展,如对精神发作期的孕妇,督促他们用药的同事需监控胎儿的发育状况,像患者的监护人讲解小剂量维持用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防治患者及家人善自停药而加重病情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对患有妊高症。,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高血压。心脏病或高龄的孕妇,社区护士应设法其保持其平和心境,避免剧烈情绪反应给自身及其胎儿的身心照成不利的影响。,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二、产妇的心理卫生 产妇的情绪要稳定、松弛,一方面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和子宫的复原,另一方面有利于乳汁的分泌。此外,母亲情绪不佳也可能减少对胎儿的亲昵

11、和爱抚,以至于影响亲子关系。缺乏亲情和爱抚的婴儿,其心智发育不佳。(一)产妇的常见心理问题,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初产妇的精神疾患高发Munk-Olsen等进行的一项基于人群、20年来第一次对产后精神疾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初产妇在产后3各月内患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疾患的危险增高。产后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患,患病率高达17.,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产后抑郁症又可分为3类:1、产后沮丧,约26%-85%的产妇出现此类症状。如产妇常常会莫名的悲伤和焦虑而哭泣。此类症状始于产后第1周,尽管此经历令人不快,但通常2周内不治疗即可缓解。2、产后抑郁,症状比产后沮丧

12、更严重,约110产妇受其影响。,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3、产后精神病,即产后抑郁的最严重情形,产妇中发生率约1。通常产后很快发生异常兴奋、混乱、绝望感和羞耻感、失眠、偏执狂、错觉或幻觉、极度活跃、说话迅速或狂躁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发生丢弃、扼杀婴儿等残忍行为。根据国外研究报告,患者有5%的自杀率及4%的杀婴率。,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研究提示,在最初的10-19天内,初产妇因心理疾病就医的概率为经产妇的7倍。其心理疾病包括:产后抑郁症、内分泌紊乱、周期性的抑郁和狂躁、类似的失调以及包括可致神经衰弱的焦虑。初为人母的妇女因心理疾病就医的概率是无子女的妇女的四倍。,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初产妇

13、的角色定位偏差 指初产妇在经历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始终处于被众亲友关注的焦点之后,比较习惯于继续被呵护、被关爱,加之因分娩所致的疲惫不堪,大多数初产妇并不能很快意识到“初为人母”之角色的全部内涵,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初产妇的家庭沟通不良 指初产妇与家人对婴儿性别的接纳程度不一定或“坐月子”的观念相左,也可构成对产妇的较大精神压力。,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二)产妇的社区心理卫生要点1、评估产妇的精神状况初为人母的变化,尤其是激素水平变化或再加睡眠不足以及需要哺乳等,都可能导致初产妇的心理问题。有学者主张,新生儿母亲都需要接受心理状况的评估,对产后妇女精神病性疾病的筛查应于分娩后2周

14、开始,且不应晚于产后12周。,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社区护士应加强产妇的精神状况评估,以便因人而异地为他们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具体可以从以下3方面着手:(1)建立产妇的精神健康档案,对所在工作区域的初产妇登记造册,使其一出院即进入社区护士的监管视线,其资料除个人一般状况,还需重点记录产妇有否精神疾病的既往史和家族史、产妇是否存在高龄初产、心理上无法接受“为人母”角色等诱发精神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2)评估产妇的基本精神状态,紧扣发病的高峰期,采取观察法、访谈法和量表法综合评估产妇的精神状况,遇到动辄发怒,待人冷漠、厌倦育儿等异常情绪反应的产妇,需加强跟踪性评估,即时识

15、别其产后抑郁症的征象,以便督促其尽早就医。,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3)评估产妇的精神卫生氛围,主要了解当产妇遇到压力有否倾诉或求助对象、产妇与家人对婴儿性别的接受程度、产妇与照顾“月子”的家人是否存在纷争等情形,以便有的放矢地缓解因精神卫生氛围所致产妇的精神压力。,第一节 妇女的心理卫生,2、防范产妇的精神疾患3、舒缓产妇的精神压力4、丰富产妇的精神生活,第二节 儿童的心理卫生,一、乳儿的心理卫生(一)乳儿的心理发展特点1、乳儿的微笑 2个月以后,乳儿的微笑具有社会性2、乳儿的啼哭3、乳儿的吮吸4、乳儿的依恋,第二节 儿童的心理卫生,(二)乳儿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1、哺乳的态度2、睡眠的养成

16、3、爱抚的传递二、婴儿的心理卫生,第二节 儿童的心理卫生,(一)婴儿的心理发展特点1、“第一断乳期”2、认知的发展3、情绪的发展4、社会性的发展5、个性的发展,第二节 儿童的心理卫生,(二)婴儿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1、科学断乳2、排便训练3、言语训练4、适宜刺激5、益智游戏,第二节 儿童的心理卫生,三、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一)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1、地位落差2、情绪的发展3、社会性的发展4、自我意识与个性的发展,第二节 儿童的心理卫生,(二)幼儿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1、引导“情感剥离”2、培养健全人格3、促进智力发展4、独立性的培养,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一)老年人的新界

17、定1、年轻的老年人:60-74岁2、高龄老年人:75-89岁3、长寿老年人:90岁以上,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二)老年人的健康标准1、生活自理2、精神健康3、躯体俱佳4、社会适应5、经济无忧,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三)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1、脑体变化有四“减”感觉功能减退器官功能减退心智发展减退,以记忆减退,健忘为主运动能力减弱,四肢力量减弱、躯干灵活性降低、动作迟缓等为主。,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2、性格变化特征 情绪化倾向包括情感需求增加、感情脆弱情绪自控能力降低 脾性逆向变异,出现与原脾性截然不同的行为自我概念衰退,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3、老年人的特有心理怀旧心态失

18、落心态焦躁心态依恋心态,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四)老年人心理发展的常见冲突1、角色转换与社会适应的冲突2、老有所为与力不从心的冲突3、老有所养与保障不足的冲突4、安享晚年与意外打击的冲突,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二、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一)老年人自身的举措1、淡泊宁静2、健脑益寿3、情趣修身4、交友互助5、释怀长乐,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二)协助老年人的举措1、和睦的家庭关系2、关注老人的再婚3、抚平老人的悲伤4、慰藉“空巢”老人,第四节 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的心理卫生,一、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的心理反应(一)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1、沮丧心境2、揣测多虑3、焦躁厌

19、倦4、依赖他人,第四节 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的心理卫生,(二)意外伤残者的心理特点1、创伤早期的心理反应情绪休克期伤者显得异常平静或淡漠、表情漠然、寡言少语,任由医护人员救治,对各种医疗处置的反应平淡、无动于衷。情绪休克复苏期有的变得变得性格怪癖;有的沮丧绝望厌世,第四节 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的心理卫生,2、创伤康复期的心理反应创伤结果所致心理反应他伤所致心理反应,第四节 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的心理卫生,二、慢性疾病患者与意外伤残者的心理卫生工作要点1、关爱助其排遣沮丧2、精心组织现身说法3、警醒抵制心理病残4、引导自立平添自信,小结:了解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熟悉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了解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预防;了解精神障碍康复的概念、任务、医院康复的工作内容、管理方式与环境和训练措施,熟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工作体系、形式与内容,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