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4061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0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堂发言题目,如何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引子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通常与它的城市化水平成正比。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75%,发展中国家为38%,最不发达国家为22%。由此看来,人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这一判断也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得到证明。日本经济的现代化有14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有超过60%的人口从事农业,1998年则只有不到5%;原来全国只有2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现在为78%这一结构变化的背后机理是什么?,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2、 Arthur Lewis)发展经济学的成就者,Lewis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Lewis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及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内在原因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理论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引起了广泛的科学辩论,由此形成了对Lewis原来的前提的一系列发展和补充,该模型亦被运用于实际以验证其应用性。有趣的是Lewis的简单模型分析不只表明了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本原因,也有助于对第三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统计发展模式做多方面的透视。197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提出的问题,Lewis的二元经济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Lewis之后,其他学者对二元经

3、济模型做了哪些改进?二元经济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第十章 二元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Lewis二元经济模型其他学者对二元经济模型的发展二元经济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Lewis二元经济模型,Lewis的个人背景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基本假定劳动力转移和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意义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缺陷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1.1 Lewis的个人背景,Lewis于1915年出生在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现为圣卢西亚共和国)一个黑人移民的家庭。1932年,Lewis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1937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4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4、。Lewis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1954年发表于曼彻斯特大学学报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首次提出了完整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二元经济模型超越了思想阶段而形成为一种具有严格内部一致性的经济学理论。Lewis因为作出了包括二元经济理论模型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贡献而荣获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科学奖。Lewis讲授经济政策的一个故事(四十年代的伦敦经济学院),1.2 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直到20世纪50年代为止,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问题,还只是从总量的变动,即从经济增长方面加以考察的。哈罗德多马经济模型和索罗模型索探讨的正是这样的总量变动的因素和机制问题。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

5、场是统一的,只受国家疆界的限制。在国内市场上,每种生产要素只有一个价格,这个价格传递着生产要素的供求信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据此作出生产决策。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发展中国家处于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经济转型中,市场刚刚发育,零碎而相互分割,现代企业凤毛麟角。社会二元结构*技术二元结构*,社会二元结构,40年代,博凯等人通过对东南亚社会经济的考察发现,印度尼西亚这样的不发达社会中,存在着两种各具特色的社会经济子系统,一种是前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其特征是人们的欲望少、要求低。其证据是农产品的产量不会随着市场价格的上升而上升。同样的事情在劳动市场上也存在。随着付给劳动者的工资的提高,劳动供

6、给反而减少了。另一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系统,它的运行逻辑完全不同于前者,这一系统通行的是资本主义的行为方式。资本家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在东南亚地区,这种许多性质的部门大都是发达国家跨国投资的企业。博凯认为,不发达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在本质上是由上述这两个完全异质的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技术二元结构,希金斯(Higgins)又从技术的角度考察了二元结构问题。希金斯从实证分析中发现,不发达国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先进部门和传统部门的生产函数完全不同。由于传统部门绝对地缺乏资本,因而会使用劳动集约型技术。而先进部门的生产技术必然是资本集约型的。但是希金斯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由于先进部门采用的是

7、资本集约型技术,因此会出现剩余劳动力。他认为如果传统部门不能有效地吸收剩余劳动力,那么经济发展就会停止。,1.3 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基本假定,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劳动无限供给*工资水平不变*,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即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化部门和农村中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传统部门现代部门生产规模大,生产和管理技术比较先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资本家将他们获得的大部分利润用于储蓄和投资。现代部门存在持续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力迅速提高。传统部门的规模小,技术比较落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大部分产品用于部门内部的消费。从长期看,传统部门的人均收入维持在

8、生存水平上,只能保证人口的再生产。而且传统部门的人口过度膨胀,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扩大现代工业部门,为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过程。只有当传统部门的失业人口得到充分就业,发展中国家才能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起飞。,劳动无限供给,即现代工业部门在现行的固定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包括两点:一是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能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工业部门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二是劳动的无限供给还需要一定的价格条件,即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要高于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否则,劳动力就不会离开农村,到城市里的现代部门找工作。92年-04年广东农民工平均工资上升69元关于农业剩

9、余劳动力的争论*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方式*,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争论,1964年,舒尔茨利用印度1918-1919年发生全国性流感的数据,对比了流感前后的农业劳动力人数和农业产量,发信:流感使全国的农业劳动力减少了8.3%,产量下降了3.8%。而且,死亡人数越多的地区,产量下降幅度越大。这说明,印度农业中并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否则,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应该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森在1967年指出,舒尔茨忽视了劳动力减少的具体方式。受到流感袭击的常常是全家人,劳动力是成户减少,使土地成块荒芜。这样导致的产量下降并不能说明印度农业中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还有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播种或

10、收获季节,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可以完全消失。,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方式,剩余劳动力是如何存在的?在一个农户中,真的有可能有一部分劳动力不为生产作出任何贡献吗?事实并非如此。假设由于土地数量的限制,一个农户有5个劳动力还是10个劳动力,总产量不会有区别。如果有10个劳动力,那么可以认为其中5个是剩余劳动力。但每个人干的活肯定比只有5个劳动力时少得多,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付出再多的劳动努力,总产量也不会增加。这时要使抽走5个人,剩下的5个人就必须比10个人的时候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维持总产量不变。因此,剩余劳动力并不是以人为单位的。,工资水平不变,传统部门的平均收入取决于维持生存所需要的最低费用,这是因为

11、如果人均收入水平超过维持生存所需要的最低费用,刺激人口的增长降低人均收入水平,结果传统部门的人均收入在等于最低生存费用的水平上达到了均衡。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是由传统部门的收入水平决定的*两部门工资水平差距的后果*,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是由传统部门的收入水平决定的,传统部门的最低生存费用决定了现代部门工资水平的下限。由于各种原因的作用,现代部门的实际工资水平比维持生存部门的平均收入要高出30%-50%。这些原因包括:第一,城市生活费用比农村高(水费、房租和交通费等)。第二,从农村流入城市就业的劳动力需要部分收入来弥补心理上的不适应或心理成本,即从自由、散漫的工作和生活转变为节奏高、受约束的生活和工

12、作环境所引起的不适应。第三,引诱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的需要。第四,城市工业部门工会力量的作用时的工资水平上升。所以,城市工资水平是由传统农业部门中只能维持生存的平均收入再加上一个一定的量所决定,这个量大约是传统农业部门维持生存的平均收入的30%-50%。,两部门工资水平差距的后果,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部门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部门工资水平超过了传统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所以只要工业部门扩大生产规模,就可以按照不变的工资水平雇用到所需要的劳动力。因此,发展中国家工业扩张中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1.4 劳动力转移和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横轴L代表

13、劳动力供给的数量,纵轴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品,即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WS代表完全有弹性的劳动力供给,K代表资本存量。最开始的时候劳动力的需求曲线是D1(K1),D1FL1O是城市工业部门的总产品,WD1F是资本家的利润,并全部用于再投资,K1扩大为K2,城市工业部门就可以按照不变的工资水平雇用到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一直到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完毕为止。,S点代表农业部门的商业化点,所有部门的就业由统一的工资水平所决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世界。,1.5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途径,Lewis于1954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二元经济的论文,此后又发表文章对“无限的劳动力”做了进一步阐释。1979年他又

14、发表了“再论二元经济”,讨论了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等问题。现代部门的扩张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或途径使传统部门受益,而每一种方式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就业*分享物质设施*促进传统部门的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与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有关的影响*,就业,现代部门雇佣从传统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这些人在现代部门可获得更高的收入,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其子女也有更好的机会。然而,如果一个国家人口不足,现代部门对劳动力的吸收可能是掠夺性的,这会对传统部门造成破坏。,分享物质设施,现代部门建立了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码头、医院、供水、供电等等),传统部门只需支付边际成本或更低的费用,也可以使用这些设施。现代部门为

15、学校教育、卫生保健服务等事业纳税,传统部门在这方面的收益通常高于它的支出。对发达部门征税,对不发达部门补贴,这是政府确保利益扩散的手段之一。,促进传统部门的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新技术提高产量,女孩被允许上学,土地耕作制度改良,农民进入合作社,等等。不过,新思想并不总是适当的:即使是适当的观念,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入,与其他方面的变化保持同一步调。,与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有关的影响,如果现代部门必需品部分依赖于传统部门,那么,现代部门的扩张就依赖于传统部门的类似扩张,否则,贸易条件就会不利于现代部门。例如,印度的工业生产,在农业收成好的年份就上升,在歉收的年份就下降。,1.6 Lewis二元经济模型

16、的意义与缺陷,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意义*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缺陷*,1.6.1 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意义,赫希曼曾赞叹说:“Lewis简直奇迹般地从不发达的简单命题中引出了典型不发达国家的全部运动规律,以及一整套内容广泛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建议。”斯特恩(1989)在回顾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时也指出:Lewis的二元经济模型“或许是发展经济学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件作品,它以清晰而系统的方式提出了许多关键性问题”。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意义*,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意义,开辟了新的思路,为结构分析提供了基本框架。Lewis模型强调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两个部门

17、的技术水平、生产的目的、收入水平和剩余人口的多少等诸多方面。争论较多,这导致二元经济模型成为一个发展特别快的经济学领域。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点同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是一致的,因此这个模型是建立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怎么样是来学习发达国家曾经的发展经验。,1.6.2 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缺陷,忽视了农业的发展*Lewis模型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是始终不变的*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可能存在剩余劳动力*不变的工资水平假定是不成立的*,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农业中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大于零而

18、小于他们获得的平均收入,按照Lewis的模型,这部分劳动力的平均收入低于工业工资,因此,这部分劳动力会转移到现代部门工作。但是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后,如果农业部门维持落后状态农业总产出的减少提供给工业的粮食也相应减少粮食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也跟着上涨利润下降工业扩张就会减速甚至可能停止。Lewis接受了理论界这方面的批评,在后续论文中承认,如果农业部门停滞不前,贸易将对资本主义现代部门不利,工业的扩张就会受到威胁。,Lewis模型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是始终不变的,实际情况是随着工业部门的发展,资本家会倾向于采用资本密集型的技术,结果是产量和利润都大大增加,而就业却没有增加,甚

19、至可能减少了。比如天津开发区的物流企业。,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可能存在剩余劳动力,Lewis模型假定农村存在失业,城市不存在失业。该假定隐含这样一个假定,即任何一个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都将在城市现代部门找到工作,即使短期有失业,也会由于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导致现代部门工资下降,阻止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流入。调查显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有大量的公开失业,而在农村,并不存在普遍的剩余劳动,农村的剩余劳动更多的是季节性和地区性的。城市的剩余劳动力只能由工业部门吸收,这可能会对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产生不利影响。Lewis没有估计到两部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城市失业问题,更没意识到城市现代部门一方面创

20、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又创造着大量城市失业。Lewis承认了自己模型中的这个问题。,不变的工资水平假定是不成立的,Lewis认为,由于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要城市工资水平上升,就会有更过的劳动力到城市找工作,结果城市的工资水平会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重新回到原来的工资水平。但是,事实上,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工资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上涨。这可能是最低工资法、政府干预或工会活动造成的,也可能是由生存部门生产率提高造成的。,1.7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转移过程进行得并不顺畅,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停留在二元经济状态中。现代工业部门不能像模型所描述那样顺

21、利扩张*即使工业部门有所扩张,也无力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业的发展受到阻碍*,现代工业部门不能像模型所描述那样顺利扩张,按照模型,当农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时,工业工资不会上升。因为工资上升,更多劳动力流入城市找工作但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和农村劳动力过剩并存,而且工业工资不断上升,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增加了工业企业的成本,阻碍了工业规模的扩张。即使工业工资没有大幅上升,工业规模也不一定能扩大。因为资本家的利润不一定用于生产性投资,即使工业部门有所扩张,也无力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0世纪中期以来的人口爆炸,使得劳动力供给进一步增加。工业部门往往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农业的发

22、展受到阻碍,采取向工业倾斜的政策。如压低工人工资,进一步压低农产品价格这样,农民的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并且农业生产率得不到提高,二、其他学者对二元经济模型的发展,兰尼斯(Ranis)和费景汉(Fei)模型乔根森(Jorgenson)模型卡尔多(Kaldor)模型托达罗(Todaro)乡城劳动力迁移模型迈耶对工业化战略与农业战略的观点,2.1兰尼斯(Ranis)和费景汉(Fei)模型,耶鲁大学。二者在1961年共同发表经济发展理论论文,1963年共同出版劳动过剩经济的发展:理论和政策一书,对刘易斯模型作了改进,把刘易斯模型发展成为一个体系完整和论述全面的二元结构模型,

23、称之为“Lewis-Ranis-Fei模型”。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工农业要平衡发展*技术进步类型对工业部门就业增长的影响*不足:没有考虑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失业和现代工业部门发展中来自有效需求方面的约束,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二元经济中的农业部门不仅为现代部门提供所需要的劳动力,而且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因此,应该注重农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Ranis和Fei纠正了Lewis模型忽视农业部门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粮食供给的问题,被认为是对刘易斯模型的最重要改进,2.1.2 工农业要平衡发展,Ranis和Fei认为,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仅仅有农业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不够的,还必须保持两部门的平

24、衡发展。第一,农业部门生产率提高所解放出来的农业工人数量不应该太多超过非农业部门所创造的新就业机会。会导致城市失业率上升,影响政治稳定,推迟工业化的实现。第二,农产品市场与非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交换不应该引起两部门贸易条件的太大变化。粮食短缺,粮食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工业利润减少,不利于工业部门发展;粮食过剩,粮食价格下降,不利于农业部门的发展,不利于农业部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类型对工业部门就业增长的影响,Ranis和Fei模型系统研究了技术进步类型对工业就业增长的影响,提出发展中国家应注重引进和鼓励具有劳动是用密集偏向的技术创新发生的政策建议,对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2 乔根森

25、(Jorgenson)模型,哈佛大学Jorgenson在1961年提出了一个不同于Lewis的二元经济模型,1970年又对自己的模型作了进一步发展。Jorgenson把对二元经济的研究从剩余劳动转向农业剩余,是其对二元经济理论研究的最重要贡献。Lewis模型关注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忽视了农业剩余在二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Jorgenson放弃Lewis模型传统部门存在剩余劳动的假定。认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始终大于零,因此农业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只有当农业剩余大于零并持续增加,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和现代部门的发展才是可能的。,2.3卡尔多(Kaldor)模型,剑桥学派

26、的著名代表福利经济学:帕雷托改进与卡尔多改进农业剩余的重要性:提供粮食、原材料、外汇收入、对工业产品的有效需求从有效需求意义上认识农业剩余的作用,代表了卡尔多对二元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中国的内需不足问题。,2.4 托达罗(Todaro)模型,Lewis-Ranis-Fei模型中,农业部门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现代部门没有失业,即使存在失业,劳动力会返回农村。但发展中国家的事实表明,城市部门存在大量和持久的失业,因此该模型不能解释城市失业现象。纽约大学Todaro提出乡城劳动力迁移模型来解释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的两个决定因素*政策含义*对Todaro模型的评论*,城市

27、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发展中国家城市内部也有二元结构城市正规部门是正规的、现代化的工商业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规模大;广泛采用海外资源,如国外资金、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方法等;一般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工资比较高,原因是生产率高、工会、社会保障;竞争激烈,对人力资本要求高城市非正规部门是指正规部门之外的城市落后部门。如个体商贩、人力车夫、搬运工、保姆、勤杂工、擦皮鞋者、非熟练建筑工人、家庭作坊的雇工。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落后;教育程度低,年龄跨度大;没有社会保障;缺少基本的公共服务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存在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在城市的表现。农民进入城市,无法进入正规部门,只能形成一个仅能维持最低限

28、度生存的部门。,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的两个决定因素,乡城实际工资差异农业部门存在一个不变的制度工资,由政治制度决定。工业部门的实际工资也由制度决定相同技术水平的工人在城市获得的工资与在农村获得工资之间的差异是决定劳动力流动的关键因素Lewis模型中,尼日利亚城市工资比农民收入高两倍。肯尼亚1966年,城市工资180英镑,农民收入77英镑移民在城市地区找到工作的概率假如农业年收入50个单位,工业年收入为100个单位,则如果找到工作的概率为60%,会进入城市。大多数移民年龄为15-23岁,其移民决策是长期行为。即使早期概率低,但随着滞留时间延长,找到工作概率提高,则会迁入城市,2.4.3 政策含义

29、,在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存在的条件下,依靠城市工业部门的扩张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问题。城市工业部门扩张提高城市就业概率,扩大城乡预期收入差异,更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失业率高任何提高城市工资水平的举措(政府补贴、最低工资法、工会力量)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异,刺激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加剧城市失业。托达罗认为,降低城市工资水平难度大,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可能是缩小城乡收入差异的可行措施。只提高城市就业率,不同时降低城乡实际收入差别,则城市失业压力得不到缓解。不恰当的教育政策进一步加剧城市失业。就业不好要求更高一级教育的压力加大对教育的投资过度膨胀,知识失业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托

30、达罗反对Lewis的城市发展中心战略,认为应提高农村人口的实际生活水平(中国新农村运动),才会缓解城市失业问题。如增强初等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发展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保健条件,对Todaro模型的评论,Todaro模型过分强调预期城乡收入差异,把其作为人口流动的唯一原因,应该还有农村人口压力、耕地不足城市吸引人口流动的其他因素:城市内部存在非资本主义、非正规的经济活动;此外,城市的教育较好,个人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良好的卫生条件和设施等,Standing,Guy(1981)移民家庭战略:家庭成员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是解决收入风险的一种战略选择。;Lucas,Stark(1985)同

31、乡效应: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早期移民,能够带动后期移民,减少他们的信息成本和迁移成本。Bardhan和Udry(1999),2.5迈耶对工业化战略与农业战略的观点,虽然许多欠发达国家在它们起初的发展计划中,都集中于深思熟虑的工业化,但现在却正在对工业化的作用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这不是把资源集中于发展工业或发展农业好像是“二者必居其一”的问题;倒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和工业的相互扶持的行动应该受到首要的注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1989年),三、二元经济模型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特征 中国建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中国向现代经济转换的难点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3.1中国存在明

32、显的二元经济特征,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不变。92年-04年广东农民工平均工资上升69元劳动力无限供给*,劳动力无限供给,陈锡康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中国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剩余率为33%,按此比率1992年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1502万人;郭庆、胡鞍钢运用土地劳动对比法估算出农业部门的劳动剩余率为43.8%,按此比率,1992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总人数为15266万人;孟晰、白南生同样使用土地劳动对比法,但他们估算出农业剩余劳动率为53%,1992年剩余劳动力为18473万人。罗卫东建立了一种新的测算法结构对比法,用此方法估算出我国目前的农业劳动剩余率为45%,1992年剩余劳动力总数为

33、15753万人左右。以上四种估算结果的平均值是:劳动剩余率44.96%,剩余劳动量15676万人。这一数字没有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否则还要大一些。而且只是传统部门中的农业部门的劳动剩余量,3.2中国建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自60年代,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渠道被人为隔离、阻断。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向城市部门的转移量是很小的,而且多为非经济原因(如婚迁、复员军人专业、录取学生、落实政策返城、征用农民土地而使农民转业等)所致。在限制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同时,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大量抽取农业剩余以支持重化工业发展,从而造成农业发展积累不足,劳动力的快速自然增

34、长和转移受阻使农业劳动力激增,在有限的耕地资源约束下,大量劳动力出工出力,却无法增加农业产出,大量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相反,我国工业在农业哺育支持下成长迅速。,3.3中国向现代经济转换的难点,城市存在过量的失业人口。2006年需就业2600万(不包含农民),大学生新毕业400多万,05年经济增长9.9%,吸收就业960万。如何解决城市失业?工业部门利润用于投资的漏洞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使工业化失去了市场的支撑。如何增加消费需求?农民的教育程度低中国存在城乡的户籍分割。专题:是否应该取消户籍制度?,专题:是否应该取消户籍制度?,拥有大城市户口的好处:工作机会、经济适用房、社会福利、教育机会户籍

35、制度存在的原因:户籍制的核心作用,是人为地在城乡之间树起一道藩篱,以工农业剪刀差的形式,为重工业发展战略提供制度保障。(蔡舫)户籍制度的弊病*取消户籍制度应缓行论*开展以准入条件为基础的户籍改革*,户籍制度的弊病,户籍制度生硬地把农村人口控制在城市体制之外,城市以此建立了住房、教育、养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的福利制度,以及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的就业制度。众多的制度差异,使中国农民一出生就处在了二等公民的境地。严重违反了国际人权公约,是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轻蔑和践踏。户籍制度对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剥夺和侵害并非一代人的问题 经济角度:国内消费低迷、储蓄高企、与户籍制度相关的腐败,取消户籍制度应缓

36、行论,避免形成贫民窟(巴西、墨西哥和印度等);避免中小城市人才外流;避免东西部经济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不够用;就业压力。现行户籍制度的废止一定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国家完全取消对城市和城市居民的补贴;二是中国实现了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只有实现了这两个条件,分割城乡的户籍制度才能取消。极端观点:看看印度,人口自由迁徙,带来的是城市到处是贫民窟。再看看朝鲜,他们实行严格的户籍管制,他们没有“砍手党”,没有城中村,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平稳。大家要看到取消户籍改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啊。,开展以准入条件为基础的户籍改革,李稻葵:效仿跨国移民的管理机制。比如,可以给在城市里比较正规的公司和用人单

37、位找到工作的农村居民发放绿卡,当他在城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转为正式城市居民,也可以把家属和未成年子女搬迁到城里,成为城市居民。中央党校党史部王海光:以准入条件代替指标管理。即以固定的住处和稳定的收入为基本条件,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准入门槛。由于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本的大小不一,各城市进入门槛高低不同,小城镇可以是放开的,大城市的进入就要预支一定的成本,以避免出现管理失衡的可能。,3.4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2000年亚洲和拉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中国的城市化,我国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是36.09%,2001年为37%,2002年为39.1%。2005年为42.99%。2

38、005年国民生产总值构成,课堂发言题目,结合二元经济模型,试论如何转移我国的剩余劳动力?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解决?,主要参考文献,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贾根良:发展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叶静怡: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黄泰岩在06年南开暑期研究生班所作报告:刘易斯二元经济批判张秀生,陈先勇:二元结构与经济发展评中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02年刘陈杰、王雪:农民工非持久性迁移行为调查分析:理论与实证,经济发展论坛工作论文,2006年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理论与问题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