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生物化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52057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类生物化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糖类生物化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糖类生物化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糖类生物化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糖类生物化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类生物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类生物化学.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糖生物化学54,Glycobiochemistry 本章主要介绍糖类的概念、分类以及单糖、二糖和多糖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第一节、糖类化学概论,一、糖的概念与分类1、糖的概念与化学本质简单的定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元素组成:CH2O,可以写成Cm(H2O)n,由通式看糖似乎是由Carbon+Hydrate组成的,所以起初人们认为糖是碳的“水化物”,所以把糖又称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有些糖并不附合上面的通式,例如:脱氧糖;而甲醛(CH2O),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则不属于糖类。在生化研究中,糖的衍生物也属于研究范围

2、。如:氨基糖、磷酸糖等。,常用单词、前缀和后缀,单词sugar,carbohydrate,saccharides前缀Glycobiology,Glycoprotein,Glycolipid后缀-ose,-saccharide or-glycan Glucose(葡萄糖),Fructose(果糖),Galactose(半乳糖),Sucrose(蔗糖),2、糖的分类(classification)1)单糖(monosaccharide):是多羟醛或多羟酮 不能被水解变成更简单的糖的糖类(更小分子的糖)。,碳原子数目: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

3、se)庚糖(Heptose)辛糖(Octose)。醛糖(aldose 如:葡萄糖glucose)、酮糖(Ketose 如:果糖fructose)。,2)寡糖(oligosaccharide):又称低聚糖,由210分子单糖由糖苷键连接而成。可分为二糖(最常见)、三糖、四糖、五糖等。,如:麦芽糖(maltose,蔗糖Glc(1-2)果糖Fru);乳糖(lactose,-D-半乳糖(gal)与D-葡萄糖(glc)通过1,4糖苷键连接);蔗糖(sucrose,-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3).多糖(polysaccharide):由多分子单糖或单糖的衍生物聚合而成。同多糖(homopolys

4、accharide):由同一种单糖聚合而成,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由不同种 单糖或单糖的衍生物聚合而成,如透明质酸等。,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糖类还可和非糖物质如脂类、蛋白质等结合形成复合糖(plex saccharide)如肽聚糖、脂多糖、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 糖作为功能分子,主要是复合多糖。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二、糖的分布及其重要性,糖是世界上存在最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是人类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物质。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都含有糖类,糖的世界,食用糖蔗糖(sucrose)医疗用糖gl

5、ucose及其衍生物,如葡萄糖酸的钠、钾、钙、锌盐等;绿色植物的皮、杆等多糖cellulose;粮食及块根、块茎中的糖starch;动物体内的贮藏多糖glycogen;昆虫、蟹、虾等外骨骼糖chitin;食用菌中的糖香菇多糖Lentinan、茯苓多糖Pachymaran、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昆布多糖Laminarine等;,细菌、酵母的细胞壁糖;结缔组织中的糖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核酸的糖、脂多糖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中的糖;细胞膜及其他细胞结构中的糖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糖分子。,糖类的主要生物学作用,1是生物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6、。生物体内的能源来源主要是通过糖的氧化获得的。2可转变为生命所必需的其它物质,如脂类、蛋白质等。构成生物有机体中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在内的各种有机物质的碳架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糖类物质转化而来的,所以糖是生物体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3可作为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纤维素、它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几丁质和肽聚糖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还有些多糖作为动物细胞外的间质中的构造分子。,4.作为细胞、生物体的贮藏物质如植物里合成淀粉,动物细胞中有糖原等。,5可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参与细胞与细胞的识别(分子识别)与细胞通讯;参与病毒的吸附及抗原抗体的反应。,提要:,糖,单糖,寡糖,多糖,

7、结合糖糖的生物学意义,单词sugar,carbohydrate,saccharides前缀Glycobiology,Glycoprotein,Glycolipid后缀-ose,-saccharide or-glycan Glucose(葡萄糖),Fructose(果糖),Galactose(半乳糖),Sucrose(蔗糖),第二节、单糖,一、单糖的分子结构1、单糖的链状结构2、单糖的环状结构3、单糖的构象二、单糖的性质三、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1、单糖的链状结构:,1)、确定链状结构的方法(葡萄糖):经元素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确定分子式;与Fehling试剂或其它醛试剂反应,说明含有醛基;与

8、乙酸酐反应,产生具有五个乙酰基的衍生物;说明葡萄糖分子内有5个羟基 用钠、汞剂作用,生成直链的山梨醇。以上说明葡萄糖是个链状的多羟醛,Glucose,2)、构型、构象与同分异构,构型(configuration):分子中由于各原子或基团间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而使它呈现出不同的稳定的立体结构。构象(conformation):由于分子中的某个原子(基团)绕C-C单键自由旋转而形成的不同的暂时性的易变的空间结构形式。,同分异构体(isomerism),同分异构体(isomerism):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即分子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结构异构(structural isomerism

9、):分子中原子连接次序(构造(constitution)的不同造成,用结构式表示。立体异构(stereoisomerism):具有相同的结构式,但原子空间的分布(即构型,configuration)不同。可以分为几何(顺反)异构和旋光(光学)异构,立体异构,几何异构(顺反异构):由于分子中双键或刚性结构的存在造成的两侧的基团不能自由旋转。,旋光异构:由于分子内不对称原子(最常见为碳原子),连接在这个原子上面的四个基团由于空间取向的不同,这些基团在空间有两种方式,因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也只能形成两种,称之为对映体)。它们如同左右手的关系一样,有相同的沸点,相同的熔点,相同的溶解度,重要的差

10、别在生物学和旋光性上。,旋光性(optical activity),旋光物质使平面偏振光(Plane polarized liyot)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能力称旋光性、光学活性或旋光度。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沿顺时针方向偏转,称为右旋型异构体(dextrorotary),用“”表示;使平面偏振光的编振面逆时针方向偏转,称左旋异构体(levorotary)用“”表示。,甘油醛的构型(DL、RS表示法),1906年人为规定右旋甘油醛为D型,左旋甘油醛为L型。,3)、单糖糖链状结构表示方式,一般用Fisher投影式:碳骨架竖直写;氧化程度最高的碳原子在上方,水平方向的键伸向纸面前方,垂直方向的键伸向纸面

11、后方。透视式:,4)、单糖的旋光异构,单糖从丙糖到庚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手性碳原子(C*),离醛基或酮基最远的手性碳的构型确定糖的DL构型,卢森诺夫(Rosanoff)规定,凡单糖中直链分子式最末的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与D-甘油醛一致的就称其为D型糖,它的对映体就是L型糖。任何糖都可以看作是由甘油醛或二羟丙酮派生出来的。,DL 仅指一种构型,指以甘油醛为标准而确定的相对构型,不表示旋光方向。旋光方向是以(+)(-)来加以表示的。构型与旋光性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规律,5)、D系单糖和L系单糖,所有的醛糖都可以看成是甘油醛的醛基碳下端逐个插入C*延伸而成。D-甘油醛衍生而来的称D系醛糖,由L-

12、甘油醛衍生而来的称L系醛糖。L系醛糖是相应D系醛糖的对映体。含有n个C*的化合物,旋光异构体的数目为2n,组成2n/2对对映体。,6)、差向异构体(epimer):,又称表异构体,只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基团排列方式不同的非对映异构体,如D-葡萄糖与D-甘露糖及D-半乳糖。,2、单糖的环状结构,1)、单糖的环状结构的证据、变旋现象(mutarotation):一般醛类在水溶液中只有一个比旋度,但新配制的葡萄糖水溶液的比旋随时间而变化。=+112 称-D-(+)葡萄糖=+18.7 称-D-(+)葡萄糖 将这两种葡萄糖分别溶于水后,其旋光率都逐渐变为+52.7,这一现象称变旋现象。变旋是由于分子立

13、体结构发生某种变化的结果。,、不象醛类那样形成缩醛,而是只和一分子的醇形成半缩醛(Hemiacetals),、葡萄糖的醛基不能象一般醛类那样与Schiff试剂(品红-亚硫酸)起反应发生紫红色反应,即不能使被亚硫酸漂白了的品红呈现红色。葡萄糖也不能与亚硫酸氢钠起加成反应等.,2)、Fisher环状结构,1893年Fisher提出环状结构说。半缩醛羟基与末端手性C(即决定构型的羟基;C5上的羟基)在同一侧的为-型,不在同一侧的为-型。(异头物),异头物(体)(anomer),单糖由直链结构变成环状结构后,羰基碳原子成为新的手性中心,导致C1差向异构化,产生两个非对映异构体(-D-葡萄糖,-D-葡萄

14、糖),由于差向的位置是第一位C,因此也叫异头体(物)。,练习:1、环状己醛糖有多少个可能的旋光异构体?,2532,2、判断:醛式葡萄糖变成环状后无还原性。,正确,Haworth式(投影式),不论是D型还是L型,异头碳羟基与末端羟甲基是反式的为异头物,顺式为异头物。,D葡萄糖由Fischer式改写为Haworth式的步骤,3)、吡喃糖和呋喃糖,开链的单糖形成环状半缩醛时,最容易出现五元环(呋喃)和六元环(吡喃)。D-葡萄糖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吡喃糖存在,呋喃糖次之。,D-果糖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呋喃糖存在,吡喃糖次之。,练习:以下化合物中(1)哪个是半缩酮形式的酮糖?(2)哪个是吡喃戊糖?(3)哪个是-

15、D-醛糖?(4)哪个是-L-醛糖?,答案:(1)C;(2)D;(3)B;(4)D,3、单糖的构象,1)、构象(conformation):由于分子中的某个原子(基团)绕C-C单键自由旋转而形成的不同的暂时性的易变的空间结构形式。空间位置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处于最低能位状态的构象叫优势构象。,2)、构象的描绘方法,各种不同的构象由于绕单键旋转可以迅速互变,3)、吡喃糖的构象,吡喃糖环常采取椅式(chair)和船式(boat)构象。,吡喃葡萄糖船式的内能比椅式高,因此椅式构象远比船式构象稳定,椅式构象有两种可以互换的可能形式,椅式构象有两种可以互换的可能形式,互换结果是每个C上的直立键和平

16、伏键互换,直立键相连的取代基要比经平伏键连接的取代基彼此靠的更近,斥力也更大因此占优势的构象应该是比氢原子大的基团尽可能多的处于平伏键的位置,D吡喃葡萄糖是D己醛糖中唯一一个能采取使所有比氢原子大的基团都处于平伏键的构象,提要(单糖的分子结构):,构型(configuration)及其相关概念Fisher投影式,主要单糖的投影式,缩写糖的DL构型变旋现象(mutarotation)异头物(体)(anomer)构象(conformation)吡喃糖的构象,第二节、单糖,一、单糖的分子结构二、单糖的性质 1、单糖的物理性质 2、单糖的化学性质三、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1、单糖的物理性质,1)、旋光

17、性和变旋性:是鉴定糖(所有)的一个重要指标。变旋现象:伴随着异构体间的转变,糖溶液的旋光度也随着转变,这种现象称为变旋现象。,2)、甜度:以蔗糖的甜度为标准(100),3)、溶解性: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2、单糖的化学性质,单糖是多羟基的醛或者酮,其化学性质由醛基、酮基或醇基决定。,D-GlcD-葡萄糖,1,2-烯醇式葡萄糖,DFruD-果糖,DManD-甘露糖,Ba(OH)2,Ba(OH)2,1)、异构化(弱碱的作用p15),在碱性水溶液中单糖发生分子重排,通过烯二醇中间物互相转化,称之为酮烯醇互变异构,2)、单糖的氧化(p16),弱氧化剂:常用含Cu2+的碱性溶液,氧化成糖

18、酸 Fehling试剂:CuSO4、NaOH、酒石酸钾钠 Benedict试剂:CuSO4、Na2CO3、柠檬酸钠为常用的定量测定还原糖的试剂,温和氧化剂氧化成醛糖酸;Br2H2O强氧化剂氧化成醛糖二酸:如浓HNO3,3)、单糖的还原(p17),H,H,DFru,D葡萄醇,D甘露醇,单糖的羰基在适当的还原剂如NaBH4存在条件下能被还原成多元醇,4)、形成糖脎(Osazone,p18),许多糖可以与苯肼(C6H5NHNH2)反应生成浅黄色的晶体脎。各种糖的糖脎都有特异的晶形和熔点,因此常用糖脎的生成鉴定各种不同的糖。,练习:判断: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生成同一种糖脎。,5)、脱水反应

19、,单糖在稀的无机酸中是稳定的,但是在强无机酸(如:12%盐酸)中加热时可引起糖脱水形成糠醛类物质。,Molisch反应可以鉴定糖的存在。,-萘酚,Molisch反应,Seliwanoffs test(西里瓦诺夫试验,p20),Seliwanoff反应可以鉴定酮糖的存在。,间苯二酚,6)、成苷反应(缩醛),糖可以与醇或胺形成糖苷。糖环中的半缩醛的羟基很活泼,易与其它的醇或酚上的羟基发生反应,失水而成为缩醛糖苷,非糖部分叫配糖体,形成的C-O苷键称为O-糖苷键。糖环中的半缩醛也可以与胺中的氮原子反应成苷,称为N-糖苷键。N-糖苷键存在于糖蛋白和核苷中。,单糖可以通过O-糖苷键相互连接形成寡糖和多糖

20、。,糖蛋白中的糖苷键。,核苷中的糖苷键。,7)、成酯反应,由于单糖是多元醇,当与酸作用时可以生成酯。在生物体内最常见的一类碳水化合物就是糖的磷酸酯。它是糖在酶的作用下与ATP反应生成的。是糖代谢的必须步骤。,第二节、单糖,一、单糖的分子结构二、单糖的性质三、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1、重要的单糖,醛糖:甘油醛、D-赤藓糖、D-木糖、D-核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D-半乳糖及D-甘露糖,酮糖:二羟基丙酮、D-赤藓酮糖、D-核酮糖、D-木酮糖、D-果糖、D-景天庚酮糖,2、重要的单糖衍生物,1、氨基糖(例如葡萄糖胺,半乳糖胺,甘露糖胺,N-乙酰葡萄糖胺等)2、脱氧糖(例如岩藻糖(fucose)

21、,脱氧核糖等)3、糖酸(例如葡萄糖酸(gluconate),葡萄糖醛酸(glucuronate))4、糖醇5、糖苷,1)、氨基糖(p30),氨基糖常存在于结构多糖中,如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由N-乙酰-D-葡萄糖胺(NAG,GlcNAc)和 N-乙酰胞壁酸(NAM)形成的杂多糖;节肢动物外骨骼中的几丁质(chitin),是由 N-乙酰-D-葡萄糖胺形成的同多糖。,常见单糖及其衍生物的缩写,单糖常缩写为三个字母,如葡萄糖 Glucose,半乳糖 galactose,果糖fructose,甘露糖(Mannose)可分别缩写为 Glc,Gal,Fru,Man。(P31

22、),2)、脱氧糖(Deoxy sugars,p29),3)、糖酸(酸性单糖,p28),重要的糖酸有糖醛酸、糖二酸、和糖酸 葡萄糖醛酸在肝中可与有毒物质如醇、酚等结合变成无毒化合物由尿排出体外,可达到解毒作用。葡糖酸能够与钙铁等离子形成可溶性盐,作为药物易被吸收,4)、糖醇(p26),几种重要单糖的糖醇在自然界中都有存在,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不少糖醇也是工业产品,并用于食品和制药工业。,5)、单糖磷酸酯(p25),第三节、寡糖,一、二糖(Disaccharides)二、其他简单寡糖,一、二糖(Disaccharides),二糖由两个单糖以糖苷键的形式连接,其中一个是糖体,另一个叫配(糖)体,天然

23、存在的双糖多数以双已糖为主。根据与裴林试剂的反应性,可以把双糖区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和麦芽糖(maltose)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二糖。,1、蔗糖(Sucrose),蔗糖由-D-葡萄糖(glc)与-D-果糖(fru)通过各自的异头碳羟基连接,为非还原性糖。缩写为Glc(1-2)Fru,或者Fru(2-1)Glc。,2、乳糖(Lactose),乳糖主要存在于乳汁中,由-D-半乳糖(gal)与D-葡萄糖(glc)通过1,4糖苷键连接,为还原性二糖。缩写为Gal(1-4)Glc。,3、麦芽糖(Maltose),麦芽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由两个-D-葡萄

24、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为还原性二糖。缩写为Glc(1-4)Glc。,4、海藻糖(Trehalose),海藻糖是D-葡萄糖基(-1,1)-D葡萄糖苷,它的两个半缩醛羟基相缩合,为非还原糖。,在蕨类中代替蔗糖成为主要的可溶性储存糖,在昆虫中用作主要血循环糖。海藻糖酶降解为葡萄糖,5、纤维二糖(Cellobiose),纤维二糖是两个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第三节、寡糖,一、二糖(Disaccharides)二、其他简单寡糖,二、其他简单寡糖(p39),1、三糖棉籽糖(Raffinose)棉子糖由-半乳糖,-葡萄糖,和-呋喃果糖聚合而成。(1,6糖苷键,1,2糖苷键),2、四糖

25、水苏糖(Stachyose):棉籽糖家族的一员,四糖,第二个乳糖通过1,6糖苷键连接到棉籽糖的半乳糖残基上,3、环糊精 芽孢杆菌属有些种环糊精转葡萄糖基移酶作用于淀粉形成。一般由6、7或者8个葡萄糖单位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第四节、多糖,一、概述二、同多糖三、杂多糖,一、概述,多糖(Polysaccharides)也称之为聚糖,是由很多单糖单位构成的高分子糖类物质,是自然界中糖类的主要存在形式。储存多糖(storage Polysaccharides):淀粉、糖原、菊粉等 结构多糖(structural Polysaccharides):如纤维素、壳多糖、杂多糖等,同多糖(均一性多糖)(

26、Homopolysaccharides):组成单体糖基相同,例如淀粉(starch),糖原(glycogen),纤维素(cellulose),几丁质(chitin).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s):组成的单体糖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第四节、多糖,一、概述二、同多糖三、杂多糖,1、淀粉(starch),淀粉是植物体内贮藏最多而最重要的多糖。根据结构可分为:直链淀粉(amylose)支链淀粉(amylopectin),1)直链淀粉,直链淀粉由D-Glc通过1-4键连接而成。每个分子平均250-300个-D-Glc,,淀粉高级结构,1-4糖苷键连接导致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聚体紧密

27、盘绕为螺旋结构(每6个Glc残基盘旋一圈)。直链淀粉遇碘显兰色。,2)支链淀粉,支链淀粉由2000-22000个Glc残基组成,大约每30个1-4键连接的葡萄糖处有一个1-6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分支。支链淀粉与KI-I2显紫色。,每一个直链淀粉分子都有一个非还原端和一个还原端,但每一个支链淀粉和糖原分子都有一个还原端和多个非还原端。,2、糖原(glycogen),糖原是动物的贮存多糖,细菌细胞中也有存在,肝脏、肌肉中含量多,分别称为肝糖元、肌糖元。遇碘显红紫色。,糖原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主要是-吡喃葡萄糖,按-1,4糖苷键缩合而的,糖原的分支程度比支链淀粉更高。,分支多(每隔4个葡萄糖残基便有一

28、个分支,含有大量的非原性端);分枝短(一般是8-12葡萄糖残基。);分子量高达106-108,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可被唾液和肠液中的-淀粉酶降解,从非还原端开始,断裂葡萄糖残基之间的1,4糖苷键。,3、纤维素(cellulose),绿色植物体内约有50%碳存在于以纤维素的形式。纤维素类似直链淀粉,由10,000至 15,000个D-Glc残基组成,但残基之间是由-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相连而成直链。,1-4键使得纤维素多糖链采取伸展的构象平行排列,链间和链内存在大量的氢键,形成平行的纤维束。,大多数动物都缺乏裂解纤维素的酶,但有些动物(如白蚁和反刍动物)可以利用体内共生微生物分泌的纤

29、维素酶来消化纤维素。一些真菌能分泌纤维素酶。,4、几丁质(壳多糖)(Chitin),几丁质大量存在于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甲壳中,也是许多真菌细胞壁常见的组成成分。在天然聚合物中,除纤维素外,几丁质的贮量占第二位。,几丁质 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残基通过1-4键连接而成的线状不分支的同多糖。几丁质与纤维素之间唯一的化学差别是后者C-2上的羟基被前者的乙酰氨基取代。,几丁质衍生物在保健及医疗上的应用,主要生理功能:1.强化免疫;2排除毒素;3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4强化肝脏机能;5活化细胞,抑制老化;6调节自律神经。,5、其它同多糖,菊粉(inulin),是由31个果糖残基通过-1,2-糖苷键连接的

30、果聚糖,另有12个葡萄糖残基。很多植物的储存多糖,如大丽菊的块茎。甘露聚糖在酵母细胞壁中存在,以-1,4糖苷键连接。在一些微生物中存在有另外的一些葡聚糖,常常是1,6,或1,3链连接的。,第四节、多糖,一、概述二、同多糖三、杂多糖,杂多糖(不均一性多糖)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在水解时产生含许多种单糖的混合物及其衍生物。简单的杂多糖由重复的混合双糖所构成。果胶(Pectin)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琼脂(Agar)和琼脂糖(Agarose)糖胺聚糖(或称粘多糖)(Glycosaminoglycan),1、植物杂多糖,1)、果胶(pectin)果胶是最复杂的一类多糖,通常指各种程度甲基

31、酯化的-1,4-半乳糖醛酸聚糖.果胶类物质的化学组成,主要以-1,4糖苷键键合的D半乳糖醛酸为基本结构.其羧基部分或全部甲基酯化,有些含有-1,2连接的鼠李糖残基。,2)、半纤维素(hemocellulose),是植物细胞壁中非纤维素、非果胶的一类多糖物质,易溶于碱,它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已研究过的材料,半纤维素主要包括多糖类物质(多缩戊糖和多缩已糖的聚合物)。D-木聚糖(D-xylan)、D-葡糖-D-甘露聚糖、D-半乳-D-葡-D-甘露聚糖、L-阿拉伯糖,D-半乳聚糖,3)、琼脂(agar),琼脂是海藻多糖的一类,它是一组多糖的通称,琼脂糖是琼脂的主要组分。琼脂糖(agarose)是由

32、D-吡喃半乳糖和3,6-脱水-L-吡喃半乳糖两个单位交替组成的线性链。,2、糖胺聚糖(或称粘多糖)(Glycosaminoglycan),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s、糖胺聚多糖glycosaminoglycans、氨基多糖polyaminoglucose及酸性糖胺聚糖等名称。分布很广,大多以蛋白多糖proteoglycan存在,并进一步与胶原蛋白结合构成结缔组织机质的重要成分,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糖胺聚糖由重复的二糖单位组成。其中之一是葡萄糖胺或者半乳糖胺的衍生物。另一个常常是糖醛酸。糖残基上的-OH 常常发生硫酸酯化,使糖胺聚糖带上高度负电荷。这对糖胺聚

33、糖的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分子中的羧基及硫酸等与蛋白等大分子结合。,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fate),肝素(Heparin)是细胞间质中常见的糖胺聚糖,一般与蛋白质共价连接形成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透明质酸(Hyaluronate)是一种不被硫酸化的糖胺聚糖,也不与蛋白质共价连接(但是可以非共价结合,如蛋白聚糖),而是游离存在。,1)、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高等动物组织中发现,细菌中也有存在,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如眼球玻璃体、鸡冠、脐带、软骨等组织。主要功能是在组织中吸水,有润滑剂作用,对组织起

34、保护作用。,结构最简单的一种,由重复的二糖结构单位,D-葡萄糖醛酸(D-GlcUA与)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以-1,3糖苷键相连二糖单位间以-1,4糖苷键连接,分子链状、无分支,分子量很大,可达1000万以上。,2)、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软骨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筋腱、皮肤等。分子量一般低于10万(约250个重复二糖),个别可超过30万。有4-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A)和6-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C)两种。,软骨素(Chondroitin),在结构上软骨素与透明质酸相似,不同在于它含有N-乙酰-D氨基半乳糖,而不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它是细

35、胞外膜的一个组成成分.,D-葡萄糖醛酸,N-乙酰半乳糖胺,硫酸软骨素的结构,有4-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A)和6-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C)两种,二糖单位为D-葡萄糖醛酸GlcUA与-1,3-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以-1,3相连,糖链生成后由专一性酶在4位或6位进行硫酸化。,硫酸软骨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应用,与形态的维持、抵御病菌和毒素,以及皮肤创伤的愈合有关。作为保健食品或保健药品长期应用于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机机能不全、心肌缺血等疾病。硫酸软骨素还应用于滴眼剂、化妆品以及外伤伤口的愈合剂等。,3)、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fate),它是粘多糖中唯一不含糖

36、醛酸的多糖聚合物,它由-D-半乳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1,4糖苷键为二糖单位的聚合体,二聚体又以-1,3连接.,4)、肝素(Heparin),最早由肝脏和心脏中分离到,以肝脏中丰富,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和体液中。结构复杂,由L艾杜糖醛酸L-IduUA(或者葡萄糖醛酸D-GlcUA)和葡萄糖胺组成二糖单位,同时C2上的-NH2和C6上的-OH可分别被硫酸酯化。,常用作抗凝剂,防止血栓形成,输血时添加肝素作抗凝剂。,3、微生物杂多糖,微生物杂多糖主要是构成微生物的细胞壁,以及分泌的一些胞外多糖.肽聚糖(peptideglycan)胞外多糖,肽聚糖(peptideglycan),肽聚糖是细菌细

37、胞壁的刚性结构的多糖成分,基本构成单位为N-乙酰胞壁酸(NAG)和N-乙酰葡萄糖胺(NAM),以及一个四肽,NAG与NAM间相排列,1,4糖苷键连接,在NAM的乳酸上连接一个四肽。,胞外多糖,细菌的胞外多糖多数是杂多糖,也有的是同多糖。是细菌的荚膜和粘液多糖,可以分为酸性,中性和含氨基这三类。含糖醛酸的酸性多糖占多数。,第五节、结合糖(Glycoconjugate),糖蛋白(Glycoprotein)蛋白聚糖(Proteoglycan)肽聚糖(peptidoglycan)糖脂(Glycolipid)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核苷(Nucleotide),一、糖蛋白(Gly

38、coprotein),1、概念:又称之为糖基化蛋白质,是一类由寡糖类和蛋白质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合蛋白。,2、寡糖链的两种连接类型:,1)、O-连接:寡糖链共价连接在蛋白质的 Ser和Thr残基的羟基氧上。,2)、N-连接:寡糖链共价连接在肽链的Asn残基的酰胺氮上。识别序列:天冬酰氨序列子Asn-X-Ser/Thr N-连接寡糖通常具有五糖核心,由三个Man和两个 GlcNAc组成。,3、糖蛋白的生物合成,N-连接的糖蛋白的合成开始于内质网(ER),在高尔基体(Golgi)中完成。O-连接的糖苷键修饰仅仅在高尔基体中发生。,糖蛋白合成后由高尔基复合体根据蛋白质上的信号对其进行分类运送。,4、

39、糖蛋白中糖链的生物学功能,1)糖蛋白携带某些蛋白质去向的信息(折叠、缔合、分泌、稳定性等)2)寡糖链在细胞识别、信号传递中起关键作用,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蛋白聚糖是由核心蛋白、糖胺聚糖和连接寡糖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蛋白聚糖在细胞间质中大量存在,为组织提供粘度、润滑和弹性;在介导细胞粘附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蛋白聚糖中的糖肽键,O-糖肽键:D-木糖与Ser羟基之间形成的;O-糖肽键:N-乙酰半乳糖胺与Thr或Ser羟基之间形成。N-糖肽键:N-乙酰葡萄糖胺与Asn之间形成的,三、肽聚糖(peptidoglycan),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基本构成单位为N-乙酰胞壁酸(

40、NAG)和N-乙酰葡萄糖胺(NAM),以及一个四肽,NAG与NAM相间排列,通过1,4糖苷键连接,在NAM的乳酸上连接一个四肽,糖类部分内容提要:,1、单糖的结构(主要单糖的投影式,简写),构型(DL构型)及其相关概念(旋光异构,差向异构,异头体等),构象,性质2、寡糖,重点几个二糖结构(麦芽糖,蔗糖,乳糖)。3、多糖,重点是同多糖(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几丁质)糖苷键的类型,高级结构,了解杂多糖。4、结合糖,了解(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肽)。,The end!,附加材料,多糖的研发,中药多糖研究非常热门,报道有100多种具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的中药多糖,用于肿

41、瘤、肝炎、心血管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和康复。多糖最重要的药理作用是免疫促进作用,功能确切多糖的原生药大多属于补益类中药,如人参和黄芪多糖的原生药人参与黄芪是知名的补气中药;银耳和枸杞子均是滋阴中药,淫羊霍和肉苁蓉多糖的原生药淫羊霍与肉苁蓉是最常用的壮阳药;当归及阿胶多糖的原生药当归与阿胶是最具传统的补血中药等等。这些功效都与免疫功能有关。,多糖的调节免疫功能活性,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壁中。已从自然界提取出了好几百种多糖。多糖具有许多生物活性:调节免疫功能,细胞脂多糖是淋巴细胞增殖的专一刺激剂,而对细胞无作用;通过补体刺激巨噬细胞的作用;对细胞因子作用,香菇多糖在体内和体外都

42、能增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这种作用可能是香菇多糖直接作用或通过IL-3间接作用机理来实现的。香菇多糖对其它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与它促进IL-1的合成和分泌有密切的关系。,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从细菌、真菌、酵母、地衣和高等植物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香菇多糖,裂裥多糖,茯苓多糖和云芝糖肽等已进入临床应用。某些多糖还能对抗化学剂的致癌作用。多糖作为抗癌剂的最大优点是毒副作用少,与化疗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还可对抗化疗药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有人认为多糖应用于肿瘤治疗将是一个新的迷人的领域。实验证明大多数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理不是通过直接的杀细胞或抑细胞作用,而是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来发

43、挥作用。,多糖的抗感染活性,一些多糖通过增强宿主免疫机制抵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袭。香菇多糖可用于治疗结核杆菌感染、对泡状口角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脑炎有显著治疗和预防作用、对阿伯尔氏病毒和十二型腺病毒感染也有效,其抗病毒作用与它诱生IFN和提高NK细胞活性有关、在小鼠实验性寄生虫模型中,香菇多糖通过促进宿主形成肉芽肿杀伤曼森氏线虫卵。,多糖的抗凝血活性,自1916年从肝脏提得肝素并用作抗凝血剂以来,又发现了藻酸(alginicacid)、昆布多糖、海带多糖等有抗凝血作用。肝素是一种应用已久的天然抗凝血剂,通过抑制凝血蛋白酶原转变为凝血酶起作用。昆布多糖从褐藻掌状昆布(laminariadig

44、tata)提得,该多糖的磺酸化衍生物有肝素样作用。藻酸是由1,4-聚-D-甘露 糖醛酸和-古洛糖组成的线状聚合物。具有强的类似肝素的阻凝作用。,多糖的降血糖活性,甘蔗茎中的多糖-汁液非蔗糖部分能降低小鼠血糖水平。人参多糖对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由-1,6连接的D-吡喃葡萄糖单位(C3位置上有一个-D-吡喃葡萄糖分支)的多糖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通过促进糖分解代谢酶活性和抑制糖元合成酶活性起作用。,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类肝素能促进脂蛋白脂肪酶的释放,使血液中的脂质分解成小分子,对因血脂过多引起的血清混浊有澄清作用,也能明显降低血胆固醇;硫酸软骨素能增强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使乳

45、麋微粒中甘油三酯分解,从而使血清澄清;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以糖苷键连接而成,可使血胆固醇降低;茶叶多糖增强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有利于胆固醇的清除;波叶大黄多糖可抑制胰脂肪酶,从而降低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黑木耳、银耳和银耳孢子提得的三种多糖,对肝病恢复,骨髓造血均有促进作用。,糖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新前沿,糖类和血型,血型在输血、组织和器官的移植以及法医鉴定中非常重要。人类的主要血型是ABO型。这种血型是1900年Landsteiner发现的。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伤员抢救作出了重大贡献。Landsteiner获得1930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经过许多免疫学

46、家包括Landsteiner和Watkins等半个多世纪的研究,1960年Witkins确定了ABO(H)的抗原决定簇是糖类,并测定了有关糖类的结构。,糖链与血型,糖基的变化对血型抗原的影响,H抗原的前体是糖脂或糖蛋白质中糖链非还原末端的二糖(Gal-N-GlcNAc)。由于这两个糖基的连接方式不同,又有1型和2型之分:13连接而成的N-乙酰半乳糖是1型的基础;14连接而成的N-乙酰半乳糖则衍生出2型血型物质。在这两个二糖外侧的半乳糖上再连接有12岩藻糖(Fuc),就产生了H1和H2抗原。在H抗原上进一步接上 N-GalNAc或Gal之后,则H抗原就转变成为A抗原或B抗原,有1型和2型之分。仅

47、一个糖基的差异就改变了血型。,糖链与细胞表面的特征,细胞外表面覆盖着一层糖链-糖被。糖蛋白上多分支N-糖链(分支数可为2-5)象粗大的树枝,O-糖链象细小的树枝;膜糖蛋白的胞外肽链如树干,穿越质膜的肽段和胞内肽段则是树根;糖脂的脂质插入脂双层的外层,其糖链犹如小草。在细胞表面还包裹着一层作为细胞间质组分的蛋白聚糖,一些蛋白聚糖也能整合到质膜中,统称为糖复合物。它们宛如天线,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参与细胞间的粘附,或作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受体,或是作为激素等信息分子的受体起着积极的生物学作用。,糖链与疾病,糖复合物表面糖链结构的改变与很多疾病的发生相伴随。糖链作为自身抗原的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

48、炎、红斑狼疮等,有人认为糖尿病也与此有关。IgG糖链与类风湿病的关系研究得较为透彻。IgG的糖含量略大于3%,糖链的功能却鲜为人知。1981年,Deisenhofer用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确定了糖基化位点以及糖链的结构是二天线的复杂型N-糖链。1985年,木幡阳发现类风湿病人IgG糖链中的Gal低于正常人,提出了“糖病理学”的学科新分支糖链失常与疾病关系。他和Dwek合作确证了这种缺乏Gal的IgG发生了构象变化,被自身作为异物而产生了相应抗体,在血管和关节等部位出现了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从而引发类风湿疾病的发生。,糖链和生命现象,1985年,Feizi等提出了“糖分化抗原”的概念,发育过程中细

49、胞糖蛋白和糖脂所携带的糖类抗原的改变是通过有序地逐个增加或减少糖残基而完成的。人类大约有40-50亿个细胞,组成了许多细胞集团,每个集团的细胞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粘附,细胞和基质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集团之间又相互识别、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调节和控制着高等生物沿着固有的空间轴和时间轴井然有序地发展。在如此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极其巨大的“生物信息”只能由所含信息量比核酸和蛋白质大几个数量级的糖链分子来承担。导致了“糖生物学”的诞生。,糖生物学的崛起,糖生物学(glycobiology)在 1988年被正式提出,牛津大学Dwek教授在当年的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

50、stry中撰写了以“糖生物学”为题的综述,标志了糖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同一年牛津大学研制成功了N-糖链的结构分析仪,并实现了产品的商品化。,糖生物学-生命科学的前沿,1990年,有3家实验室几乎同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白血球粘附分子1(ELAM-1),后来改名为E-选凝素(E-selectin),能识别白血球表面的四糖Sia-LeX。当组织受到损伤时,白血球和内皮细胞粘附,沿壁滚动而穿过血管壁,进入受损组织杀灭入侵的异物。后来又发现了P-选凝素和L-选凝素,首次阐明了炎症过程有糖类参与。在肺癌和大肠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现了Sia-LeX,癌细胞可能借助类似的机制穿过血管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