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73836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际金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际金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际金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际金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金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FinancialTheory课程代码FIAB300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金融学专业学分3学时54主讲教师王光伟修订日期2023.8指定教材国际金融(苏州大学出版社2022)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这是国际金融学的本科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该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实物性和金融性资金跨境流动的各种场景、及其对世界经济和国别经济的影响,掌握并运用各个研究流程中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提高研究能力、研究素养和专业认同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二)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金融科学研究的特征、流程和研究方法,理解金融科学研究的本质、流程、研究方法的种类。1.1理解国际金融科学的本质1.2熟悉国际金融科学研究的流程1. 3系统了解国际金融的理论和方法在真实经济过程里的重要作用课程目标2:通过学习国际金融理论,记忆并理解国际金融的重要概念、国际经济体的主要类型、国际金融活动的价值与伦理,培养学生的国家视觉、全球视觉以及“命运共同体”责任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2. 1记忆并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体系3. 2记忆并理解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中蕴含的价值与伦理课程目标3:通过学习国际金融里的具体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素养和专业认

3、同感,为学生组织管理研究实践奠定基础。4. 1理解国际金融每一个具体理论中的关键知识点5. 2掌握国际金融每一个具体理论与政策应用的基本场景和应用效果(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课程子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1.1国际金融科学研究的特征:在第1章到第17章中均涉及掌握国际金融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最终使学生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1.2科学研究的流程:在第1章到第17章中均涉及掌握国际金融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最终使学生具有一定科学研究

4、和实际工作能力。1.3科学研窕方法的种类均涉及掌握国际金融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最终使学生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课程目标22.1国际金融研究内涵和类型均涉及掌握国际金融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最终使学生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2.2国际金融的价值和伦理均涉及培养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务实创新的品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课程目标33.1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我国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的数据来源、.掌握国际金融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文献检索、

5、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3.2问卷调杳法、模型设计、定量及定性数据分析、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掌握国际金融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教学内容以是教学内容大纲。括号里的内容体现了思政、可持续等要求第一周货币制度与汇率制度(中国的改革发展中借鉴了什么?)第二周国际收支概念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结构大讨论: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秩序及人民币国际化第三周内外均衡:原则、关系与政策(中国的内部均衡特点?)第四周乘数论、吸收论、货币论与结构论第五周微观弹性分析:马歇尔-勒纳条件、贸易条件第六周购买力平价及货币模型

6、第七周利率平价理论第八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第九周汇率超调理论(中国的要素市场有表现吗?)第十周资产组合模型的分析第U周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与管制第12周国际储备(新形势对中国的储备提出什么要求?)第13周国际金融市场第14周国际金融市场创新第15周汇率崩溃一货币危机分析(案例、现实与警示)(不同国家地区面临危机时的应对)四、五、学时分配与教学进度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教时分配目的要求备注1汇率与国际收支失衡每周课时3汇率的各种形态、国际收支失衡的各种层次和原因2丁伯根原则和蒙代尔法则为什么达到内外均衡是可能的3国际收支失衡宏观调节理论乘数论、吸收论、货币论4国际收支失衡的弹性系列分析模型马歇尔

7、-勒纳理论;比肯代克-罗宾逊-梅兹勒理论5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可贸易商品与汇率形成6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长期中汇率决定的因素分解7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模型短期汇率决定与资本账户资金流动8蒙代尔-佛莱明模型短期静态下一般均衡的汇率决定9资产组合模型与汇率超调模型非静态下的汇率决定10金融危机理论第一、第二、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11亚洲金融危机原因、爆发与后果12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衍生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3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条件、动因、实施路径14国际金融市场沿革、结构、状态15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与金融思考国际经济金融的世纪变革16停课复习考试17停课复习考试六、教材及参考书目Fre

8、dericS.Mishkin,TheEconomicsofMoney,BankingandFinancialMarkets,Forthedition,1995by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保罗R.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金融(第H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美)迈克尔H.莫菲特、(美)阿瑟1:国际金融(原书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格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英)劳伦斯哈里斯著、梁小民译:货币理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5月戴维.里维里恩、克里斯米尔纳: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

9、00年。凯文.多德、默文.K.刘易斯:金融与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美)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美)斯蒂克里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理论讲授,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教学全过程。2 .讨论法:对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采用问题形式,在师生和学生之间展开讨论。3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研究方式、研究方法等,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4 .举例法:通过举例,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5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解读、案例问题回答,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一)课程考核与

10、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考核要点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理解金融科学研究的本质、流程、研究方法的种类1 .课堂交流2 .课后作业3 .期末考试课程目标2理解国际金融的重要概念、国际经济体的主要类型、国际金融活动的价值与伦理,培养学生的国家视觉、全球视觉以及“命运共同体”责任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1 .课堂交流2 .课后作业3 .期末考试课程目标3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素养和专业认同感,为学生组织管理研究实践奠定基础程的理论和方法1 .课堂交流2 .课后作业3 .期末考试(二)评定方法1 .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课堂表现与作业)10%(为上百人的大

11、班“课堂表现”无法兼顾),期中考试35%;期末考试55%,论文。2 .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核占比课程目标、平时期中期末总评达成度课程目标1103555总评达成度二0lX平时分目标成绩+0.35X期中分目标成绩+0.55X期末分目标成绩/分目标总分课程目标2103555课程目标3103555(三)评分标准课程目标评分标准90-10080-8970-7960-6960优良中合格不合格ABCDF课程目标1非常全面、准确地掌握金融科学研究的本质、流程、研究方法的种类、特征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金融科学研究的本质、流程、研究方法的种类、特征对金融科学研究的本

12、质、流程、研究方法的种类、特征的区分较为准确,但不够全面基本正确地掌握金融科学研究的本质、流程、研究方法的种类、特征并区分不同研究方法不能正确掌握金融科学研究的本质、流程、研究方法的种类、特征并区分不同研究方法课程目标2非常准确、深入地理解理解国际金融的重要概念、国际经济体的主要类型、国际金融活动的价值与伦理,具备很好的国家视比较准确、深入地理解理解国际金融的重要概念、国际经济体的主要类型、国际金融活动的价值与伦理,具备较好的国家视对国际金融的重要概念、国际经济体的主要类型、国际金融活动的价值与伦理有比较清楚的理解,但不够深入基本正确地理解理解国际金融的重要概念、国际经济体的主要类型不能正确理

13、解理解国际金融的重要概念、国际经济体的主要类型课程目标评分标准90-10080-8970-7960-6960优良中合格不合格ABCDF觉、全球视觉以及命运共同体”责任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觉、全球视觉以及“命运共同体”责任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课程目标3具有非常全面、深厚的研究能力、研究素养和专业认同感、掌握组织管理研究实践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全面的研究能力、研究素养和专业认同感、掌握组织管理研究实践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对研究能力、研究素养、专业认同感、组织管理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较为准确,但不够全面基本正确地掌握组织管理研究每一个流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不能正确掌握组织管理研究每一个流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