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79828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3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产与运作管理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第四章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2,第四章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第一节 设施选址问题第二节 设施布置的基本要素与原则,3,第四章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布局包括企业地址选择、工厂区的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内部的设备安装排列等平面布置和空间利用。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合理布局是指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组成企业的各个部分、各种物质要素(设施、设备、厂内运输线路)进行合理的配置及空间平面布置,使之成为有机的系统,以最经济的方式和较高效率满足生产经营的要求。新厂设计阶段老厂重新设计,4,第一节 设施选址问题一

2、、制造业企业的设施选址,准备阶段现场勘察阶段方案比较和选择阶段,5,厂址选择的影响因素:,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资源供应条件能源供应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产品销售条件生活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科技依托条件政治文化条件扩展条件安全条件劳动力条件科技培训条件建厂投资费用,6,设施选址原则:,费用原则集聚人才原则接近顾客原则长远发展、留有余地原则,7,厂址选择的方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单设施选址方法多设施选址方法,8,厂址位置选择的方法分级加权法,选址步骤:,确定选址总目标,收集选址要求,收集初定目标资料,分析、确定厂址,分级加权法,把各影响条件按重要性分级打分,即为权重因子,部分条件的权重可以一样

3、。,根据各初定目标厂址进行评分,评分由一分开始,有多少个初定目标,最高分则为多少分。,把分数与权数相乘,并计算每个候选厂址的总分,选择分数最高的厂址。,9,分级加权法实例,10,厂址位置选择的方法线性规划法,某企业有n个可供选择的厂址,需供应m个目标市场设 Xi:i工厂的产量(i=1 n)Rj:j目标市场需求量(j=1 m)Xij:i工厂运往j目标市场的产品数量 Ci:i工厂的单位产品成本 Dij:i工厂向j目标市场运输单位产品的费用目标函数:约束条件:,11,设施选址方法的实例见 例4-1、例4-2,12,工业园区和工业中心企业群体布局,靠近仓储设施和服务设施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向郊区发展选址

4、要注意有利于生态环境控制选址应适应动态、长期、均衡的发展设施选址普遍应用多目标规划和计算机技术,二、目前设施选址的发展趋,13,生产技术准备子系统 设计、工艺、试制基本生产子系统 准备车间、加工车间(各中间工序)、总装车间辅助生产子系统 工模夹具加工、维修、动力生产服务子系统 运输、仓贮、检验、试验与测试、计量其它附属生产子系统 生产企业附属产品的生产单位,第二节 设施布置的基本要素与原则一、设施布置的基本要素,14,二、设施布置的原则 生产单位的合理配置的原则,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社会协作有利于提高产品及工艺的通用化、标准化水平合理安排基本生产部门与辅助生产部门、生产服务部门的比例,1

5、5,设施布置的具体原则,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符合生产工艺顺序,使产品有单一流向使生产联系和协作关系密切的车间和部门尽量布置在一起合理划分厂区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运输量尽量紧凑提高建筑系数有利于安全和增进职工健康,16,三、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工艺专业化布置对象专业化布置定位布置成组单元布置,符合生产过程流向便于运输创造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便于工人操作和工作地(工具、图纸、工位器具)的布置充分利用车间面积充分考虑机床精度和工作特点,类型:,原则:,17,物流与信息流的距离最短,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灵活、富于弹性的布置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及应变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利用面积是降低经营

6、成本最好的手段,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及员工士气。,厂区平面布置应有整体观念,各要素间要相互协调。任何一个进出口布置都应使得发放和接收部门最方便。,合理的厂区布置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适当的余地。,四、设施布置的内容 厂区平面布置,整体协调性,运输便捷性,变化灵活性,面积有效性,环境良好性,发展合理性,18,厂区布置的目标,最短的运输路线最大的灵活性面积的最有效利用最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合理的发展余地,19,车间布置,所谓车间布置就是按一定的原则、正确地确定车间内部各组成单位(工段、班组)及工作地,设备机床之间的相互位置,从而使它能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车间的具体功能和任务。,20,车间总体布置,基

7、本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仓库部分过道部分车间管理部分生活福利部分,21,1)实现和满足生产过程要求2)提高生产效率与设备利用率3)提高生产柔性与灵活性,1)车间的功能和任务2)车间的总体布置3)工艺路线和生产组织形式4)设备的种类、型号和数量5)工作场地的有效面积,1)产品布置:按产品的加工顺序或工艺流程布置。如流水线形式,适于大量大批生产标准化产品。管理容易但灵活性差。2)工艺布置:按设备功能或工艺专业化类型布置。把同一类型的设备布置在一起以实现一定的工艺功能。适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难但灵活性较高。3)定位布置: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被加工的产品不动,设备按作业顺序移动。适于产品难以移动,工

8、件少,工序时间长,设备简单。如飞机、轮船加工。,1)尽量使加工对象直线流动且加工路线最短。不能倒流。2)便于运输。大型加工件尽量在车间入口处加工。3)尽可能为员工创造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保证采光、照明、卫生、取暖、防尘、防噪声。4)工人作业方便。5)充分利用车间面积。6)考虑设备的防护及安全性。如精密设备应安装在光线较好且挪动较少的地方。,1)草图2)样板3)模型,车间平面布置,目标,依据,类型,原则,布置技术,22,车间工作场地布置分析法从至表与相关性法,假定有ABC三种产品要经过磨床、数控机床、总装台、车铣床、工具组、检验组六个工序(但加工的次数不同)。按产品搬运难度(重量、距离)计算出从至表如下:,表中的数字表示ABC三种产品由一个工序至另一个工序往返的距离单位与重量单位之积的总和。数字越大说明往返越多,此数字为工序的从至数。从至数越大说明工序相关性越重要。由以上可得出以下结论:检验组应与磨床、总装台相邻;工具组应与数控机床、车铣床相邻。因此得出最佳的排列方案(如图见新方案),23,工厂总平面设置实例见 例4-3车间平面设置实例见 例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