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洁净技术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应用齐红雨天津SFDA洁净监测中心.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183117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洁净技术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应用齐红雨天津SFDA洁净监测中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空气洁净技术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应用齐红雨天津SFDA洁净监测中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空气洁净技术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应用齐红雨天津SFDA洁净监测中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空气洁净技术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应用齐红雨天津SFDA洁净监测中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空气洁净技术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应用齐红雨天津SFDA洁净监测中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洁净技术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应用齐红雨天津SFDA洁净监测中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洁净技术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应用齐红雨天津SFDA洁净监测中心.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空气洁净技术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应用,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洁净监测中心齐红雨,空气洁净技术的由来与应用,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活动中,产品加工的精密化、微型化、高纯度、高质量和高可靠性要求具有一个受控尘埃粒子污染的生产环境。(最先应用于航空业和军事)空气洁净技术的目的就是运用过滤器等基本手段,极大程度地将空气中的悬浮粒子除去。人们通过测试发现,在工业洁净室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同尘埃粒子浓度一样远低于洁净室外空气的含量。通过研究确认,空气中的细菌一般以群体存在,而且是附着在尘埃粒子上。因此诞生了以控制空气中的尘粒、微生物污染为目的的现代的生物洁净室,并得到广泛应用。(制药工业、食品工业、化妆

2、品工业、医院手术室、特殊病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等),空气洁净技术与GMP的关系,空气洁净技术是实施GMP的必要条件。无菌医疗器具同药品一样,是用于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安危,如果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受到微生物、尘粒等污染或交叉污染,可能会引起预料不到的疾病或危害。空气洁净技术由三大部分组成:处理空气的空调净化的设备、输送空气的管路系统和用来进行生产的洁净环境洁净室,洁净室(区)的概念,洁净室(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作用均具有减少该房间(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对温度、相对湿度、压力、噪声、照度等多参数进行

3、控制)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洁净室的分类,1.按用途分为:a.工业洁净室:以微粒为主要控制对象 b.生物洁净室:以微粒和微生物为主要控制对象2.按气流流型分:a.单向流洁净室 b.非单向流洁净室 c.辐流洁净室 d.混合流洁净室,空气净化调节系统,空气净化调节系统向洁净室(区)输送洁净空气,以控制和调节洁净室(区)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压力、新鲜空气量、尘粒及微生物等环境参数。,空气净化调节系统特点,1.各种空气洁净度等级洁净室(区)的空气净化处理均应采用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三级过滤。(300,000级洁净室可考虑使用亚高效过滤器作为末端

4、过滤)2中效过滤器宜集中设置在净化空气处理机组的正压段。3净化空调系统不能与一般空调系统合并。,根据过滤效率分类,常见的空气调节系统,空调装置,空气处理装置,新风,回风,排风,洁净房间,非单向流(乱流),乱流洁净室的换气次数比一般房间的换气次数大得多。在这种类型的洁净室中,由人员和设备产生的污染混合于送风之中,污染先被稀释,然后再予以清除。,单向流(层流),垂直单向流,单向流(层流),送风高效过滤器布满整个吊顶(或墙面),单向送风吹扫过整个房间,最后从地面排出,由此清除掉室内的悬浮污染。因气流运动是定向的,所以它能把室内污染扩散降至最小,并把污染经地板吹扫出去。,单向流(层流),水平单向流,洁

5、净室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洁净室的设计要求,厂址位置的选择,应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在大气含尘浓度、含菌浓度和含有害气体浓度低,且自然环境好的区域。2、宜远离铁路、码头、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仓储、堆场,远离严重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如不能远离以上区域时,则位于其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3、洁净厂房新风口与市政交通主干道近基地侧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宜大于50m。,洁净室的设计要求,厂区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国家有关工业企业总体设计要求,并应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应防止交叉污染。1、厂区应按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

6、等功能布局。2、洁净厂房应布置在厂区内环境整洁,且人流和货流不穿越或少穿越的地段,并应根据产品生产特点布局。3、三废处理、锅炉房等有严重污染的区域,应位于厂区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4、厂区主要道路的设置,应符合人流和货流分流的要求。洁净厂房周围道路面层,应采用整体性好、发尘少的材料。5、洁净厂房周围应绿化。厂区内宜减少露土面积,不应种植易散发花粉或对生产产生不良影响的植物。,洁净室的设计要求,工艺布局:工艺布局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及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并应根据工艺设备安装和维修、管线布置、气流流型以及净化空调系统等各种技术措施的要求综合确定。工艺布局应防止人流和物流之间的交叉污染,并应符合

7、下列基本要求:1、应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料进出生产区域的出入口。对在生产过程中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应设置专用出入口。2、应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料进入洁净室(区)前的净化用室和设施。3、洁净室(区)内工艺设备和设施的设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生产和存储的区域不得用作非本区域内工作人员的通道。4、输送人员和物料的电梯宜分开设置。电梯不应设置洁净室内。需设置在洁净室内的电梯,应采取确保洁净区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的措施。5、洁净厂房内物料传递路线宜短。6、在符合工艺条件的前提下,洁净厂房内各种固定技术设施的布置,应根据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要求综合协调。,洁净室的设计要求,工艺布局:7、洁净室(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

8、求:1)在满足生产工艺和噪声级要求的前提下,空气洁净度等级高的洁净室(区)宜靠近空气调节机房布置,空气洁净度等级相同的工序和洁净室(区)的布置相对集中。2)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医药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出入和物料传送,应有防止污染措施。8、洁净厂房宜靠近生产区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原辅物料、半成品和成品存放区域。存放区域内宜设置待验区和合格品区,也可采取控制物料待验和合格状态的措施。不合格品应设置专区存放。,洁净室的设计要求,气流组织:1、气流流型应满足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空气洁净度100级时,气流应采用单向流流型。2、空气洁净度10000级、100000级和300000级时,气流应采用非单向

9、流流型。非单向流气流流型应减少涡流区。3、洁净室(区)气流分布应均匀。气流流速应满足生产工艺、空气洁净度等级和人体卫生的要求。,洁净室的设计要求,洁净室(区)气流的送、回风方式,2.散发粉尘或有害物质的医药洁净室(区),不应采用走廊回风,且不宜采用顶部回风。,洁净室的设计要求,洁净室(区)内各种设施的布置,应满足气流流型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向流洁净室(区)内不宜布置洁净工作台;在非单向流洁净室(区)内设置单向流洁净工作台时,其位置宜远离回风口。2、易产生污染的工艺设备附近应设置排风口。3、有局部排风装置或需排风的工艺设备,宜布置在医药洁净室(区)下风侧。4、有发热量

10、大的设备时,应有减少热气流对气流分布影响的措施。,洁净室的设计要求,室内装修1、洁净厂房的建筑围护结构的室内装修,应采用气密性好且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2、洁净室(区)内装修应符合下列要求: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有颗粒物脱落,并应耐清洗和耐消毒。墙壁与地面交界处宜成弧形。踢脚不应突出墙面。当采用砌体隔墙时,墙面影采用高级抹灰标准。,洁净室的设计要求,室内装修:3、洁净室(区)的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地面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地面应整体性好、平整、不开裂、耐磨、耐撞击和防潮,并应不积聚静电且易于除尘清洗。地面垫层宜配筋,潮湿地区垫层应做防潮构造。,洁净室的设计

11、要求,室内装修:4、洁净厂房技术夹层的墙面和顶棚应平整、光滑。需在技术夹层内更换高效过滤器时,其墙面和顶棚宜采用涂料饰面。5、技术夹层采用轻质吊顶时,宜设置检修马道。6、建筑风道和回风地沟的内表面装修,应与整个送、回风系统相适应,并应易于除尘。7、洁净室(区)和人员净化用室设置外窗时,应采用气密性好的中空玻璃固定窗。,洁净室的设计要求,室内装修:8、医药洁净室(区)内的门窗、墙壁和顶棚的设计,符合下列要求:洁净室(区)内的门窗、墙壁和顶棚、地(楼)面的构造和施工缝隙,应采取密闭措施。门框不宜设置门槛。洁净区域的门、窗不宜采用木质材料。需采用时应经防腐处理,并应有严密的覆面层。无菌洁净室(区)的

12、门、窗不应采用木质材料。,洁净室的设计要求,室内装修:9、洁净室(区)的门的大小应满足一般设备安装、修理和更换的要求。门宜朝空气洁净度等级较高的房间开启,并应加设闭门器。无窗洁净室的门上宜设置观察窗。10、洁净室(区)的窗宜与内墙面齐平,不宜设置窗台。无菌洁净室的窗宜采用双层玻璃。11、洁净室(区)内墙面鱼顶棚采用涂料面层时,应采用耐腐蚀、耐清洗、表面光滑和不易生霉的材料。,洁净室的设计要求,室内装修:12、洁净室(区)内的色彩宜淡雅柔和。医药洁净室(区)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系数,顶棚和墙面宜为0.60.8,地面宜为0.150.35。13、洁净室(区)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

13、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洁净区域各参数的要求:,监测项目:1.洁净度级别(控制0.5m 和5.0m 两种粒径)2.细菌浓度(沉降菌和浮游菌)3.换气次数工作区截面风速4.静压差5.温湿度6.照度7.噪声,洁净室(区)的测试项目,生物洁净技术基本参数与影响,参数 影响 截面风速 主 换气次数 静压差 温湿度 要 照度 噪声 新风量 辅 气流组织 助 自净时间,产品质量、手术结果、研究数据等,人的舒适性,洁净度(含菌浓度),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设置原则,一、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中应当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生产技术,以保证医疗器械不受污染或能有效排除污染。(此原则一是倡导

14、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装和设施等,二是与环境控制一起形成控制污染的双重保障,以确保无菌医疗器械的质量),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设置原则,二、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内及需要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区内进行后续加工(如灌装封等)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其(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生产区域应不低于10,000级洁净度级别。,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设置原则,三、植入到人体组织、与血液、骨髓腔或非自然腔道直接或间接接入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其(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生产区域应不低于100

15、,000级洁净度级别。,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设置原则,四、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均应在不低于300,000级洁净室(区)内进行。,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设置原则,五、与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清洗即使用的初包装材料,其生产环境洁净度级别的设置宜遵循与产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使初包装材料的质量满足所包装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若初包装材料不与无菌医疗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触,应在不低于300,000洁净室(区)内生产。,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设置原则,六、对于有要求或采用无菌操作

16、技术加工的无菌医疗器械(包括医用材料),应在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设置原则,七、洁净工作服清洗、干燥和穿洁净工作服室、专用工位器具的末道清洗与消毒的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可低于生产区一个级别。无菌工作服的整理、灭菌后的贮存应在10,000级洁净室(区)内。,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的一般原则,一、鼓励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的一般原则,二、在万级洁净区内生产的器械和过程对于经穿刺术或手术完全植入和介入到血路或心脏内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这类器械中不清洗或无法进行清洗的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

17、包装及其封口等生产过程应在不低于10,000级洁净室(区)。1.植入到血路或心脏内的器械,如:血管支架、心脏瓣膜、人工血管、起搏电极、人工动静脉瘘管、血管移植物、体内药物释放导管和心室辅助装置等2.介入到血路内的器械,如:各种血管内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支架输送系统等;3.需要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区内进行的后续加工(如灌装封等)的器械,如血袋的生产。上述器械及其相关生产过程至少要安排在10,000级洁净室(区),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的一般原则,三、在十万级洁净区内生产的器械和过程植入到人体组织、与血液、骨腔或非自然腔道直接或间接接入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这类器械中不清洗或无

18、法进行清洗的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生产区域应不低于100,000级洁净度级别。1.植入到人体组织的器械,如起搏器、药物给入器械、神经肌肉传感器和刺激器、人工肌腱、如纺植入物、人工喉、骨膜下植入物和结扎夹等;2.主要与骨接触的器械,如:矫形钉、矫形板、人工关节、骨假体、人工骨、骨水泥和骨内器械等;3.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器械,如:血浆分离器、血液过滤器等4.与血路上某一点接触,作为管路向血管系统输入的器械,其特点是间接的通过药液或血液与人体血路接触,如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输血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器、延长器、转移器等。上述器械及其相关生产过程至少要设置在10,000级

19、洁净室(区),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的一般原则,四、在三十万级洁净区内生产的器械和工序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这类器械中不清洗或无法进行清洗的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生产区域应在不低于300,000级洁净室(区)进行。1.与损伤表面(伤口或其他损伤体表)接触器械,如:溃疡、烧伤、肉芽组织敷料或治疗器械、“创可贴”等;2.与粘膜或自然腔道接触器械,如:无菌导尿管、无菌气管插管、阴道内或消化道器械(胃管、乙状结肠镜、结肠镜、胃镜)、宫内避孕器等,其特点是不经穿刺或切开术进入体内的器械。上述器械及其相关生产过程至少要安排在300,000级洁

20、净室(区),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的一般原则,五、初包装的生产环境要求1.与无菌医疗器械接触且与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表面或接触人体的组织、血液或药液等的表面直接接触、不清洗即使用的初包装材料,其生产环境洁净度级别的设置建议遵循与产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使初包装材料的质量满足所包装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如血管内导管的初包装材料,是直接与产品使用表面或接触人体的组织、血液等的表面接触,建议在10,000级洁净室(区)内生产,如果不是在10,000级洁净室(区)内生产的初包装,应对其质量是否满足血管内导管的要求进行验证,并提供验证文件和证明。2.初包装材料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但不与无菌医

21、疗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触,应在不低于300,000级洁净室(区)内生产。对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等的初包装材料至少要在300,000级洁净室(区)生产。,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的一般原则,六、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区内生产的器械和工序当产品质量需要时,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要求时,或产品标准有要求时,或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加工无菌医疗器械(包括医用材料),要求在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如血管支架的压握、涂药,血袋生产中抗凝剂、保养液的灌装,液体产品的无菌制备和灌装,以及不能在其容器内进行最终灭菌的固体产品和无菌处理、传输和包装等,要

22、在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的一般原则,七、辅助区域的环境要求洁净工作服清洗、干燥和穿洁净工作服室、专用工位器具的末道清洗与消毒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可低于相应生产区一个级别,但最低应达到300,000级。无菌工作服的整理、灭菌后的贮存应在10,000级洁净室(区)内。,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的一般原则,对于本设置原则为能覆盖的产品或不是单一用途的无菌医疗器具,其生产环境洁净度级别的选用宜遵循宜高不宜低的原则,并经过验证,确能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如无菌手术衣和手术用卫生敷料,要根据手术部位、器械与人体接触的类型,并结合生产工艺条件等,确

23、定生产环境适宜的洁净度级别。,洁净室(区)的环境要求及其控制,无菌医疗器械大多是与血液或组织接触的特殊产品。对其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生产环境必须严格要求和控制,才能防止生产环境对无菌医疗器械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者的安全。所以,在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中,需要避免污染又难以进行最终清洁处理的生产过程和加工工序必须在洁净室(区)内进行,并达到规定的洁净度级别。,检测使用仪器,1.尘埃粒子计数器2.浮游菌采样器3.微压差计4.风量罩5.风速仪6.温湿度计7.照度计8.声级计,依据标准,1.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2011年1月1日施行)2.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

2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0年8月18日发布)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4.洁净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5.医药工业洁净区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216294-19966.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71-90(已废止),检(监)测的必要性,新建厂房:通过对整个洁净厂房和所有洁净室的全项检测,综合评定该厂房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日常生产:为使洁净室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洁净度要求,企业应按规定的频次进行监测,并根据自己的产品质量、净化系统的运行状况、企业周围的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监测频次。(建议动态监测,静态监测结果符合规定,动态监测超

25、标时要分析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监测频次要求,检测状态:,1.空态:洁净室已竣工,净化空调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室内无工艺设备和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2.静态: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室内无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3.动态:洁净室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的测试,无菌医疗器械对洁净度级别及细菌浓度的要求,FS 209与ISO 14644-1相当等级比较,检测要求,1、在静态条件下的洁净室(区)监测的悬浮粒子数、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必须符合规定。测试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16292、医药工业洁净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

26、3、医药工业洁净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的有关规定;2、静态监测必须全项合格,动态监测超标必须分析原因。3、洁净室(区)不连续使用时,每次使用前做全项检测,全项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通过验证来确定自净时间),洁净度,1.洁净室(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2.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3.置信上限(UCL):从正态分布抽样得到的实际均值按给定的置信度(此处为95%)计算得到的估计上限将大于此实际均值,则称计算得到的这一均值估计

27、上限为置信上限。,洁净度检测:,使用仪器:采样量为13L/min的可测0.510m尘埃粒子计数器 测点高度一般取0.8m,或操作台面、设备表面以上0.25m。操作面较高时可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点。5点或5点以下时可按对角线方式布置,但不应布置在送风口下方,在两个风口之间应布置测点,其他有涡流的地方或者工艺有要求的地方也可布置测点。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样口对着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样口宜向上。,洁净度检测,测试要求:1.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2.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3.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

28、0min后开始;,采样量,首先确定最小采样量:1.现行0.5m100级,每次5.66L(对于2.83L的仪器,每次2min);2.现行0.5m10,000100,000级,每次2.83L(对于2.83L的仪器,每次采样1min);3.对于300,000级的每次可低于2.83L,但不宜小于2L。,采样点,对于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采样点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一局部区域过于稀疏。,洁净度最低限度采样点数,采样点的确定,NL=A0.5 NL-最少采样点,洁净度的结果评定

29、,判断悬浮粒子洁净度应依据两个条件:1.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A级别界限 A(Ci.1+Ci.2+Ci.n)/N 式中Ci.1各次测定值;N每点测定次数,一般取最后稳定的三次。2.全部采样点的粒子浓度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上限,即UCL值级别界限,UCL值的计算,UCLMUCL系数SE平均值的均值:M=(A1A2+AL)/LSE是各测点平均含尘浓度的标准误差 SE=(A1-M)2+(A2-M)2+(AL-M)2/L(L-1)说明:当采样点数只有1个或多于9个时,不用95%置信上限的室平均统计值方法,而直接采用点平均浓度评价.,浮游菌

30、的检测,使用仪器、设备和培养基1.浮游菌采样器2.培养皿3.培养基4.恒温培养箱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浮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从而判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活微生物数,以此对洁净室进行评定。,浮游菌的检测,检测步骤:1.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2.仪器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仪器,使其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3.关闭仪器,放入培养皿,盖好盖子。4.置采样器于采样点后,开启仪器,根据采样量设定采样时间。培养:1.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在3035 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

31、h3.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最小采样量,浮游菌的检测,结果计算: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2.计算每个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平均浓度(个/m3)=菌落数/采样量结果评定:1.每个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中关于细菌浓度的界限。2.若某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两次测试结果必须合格。,沉降菌的检测,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采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在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培养方法及菌落计数同浮游菌的检测方法结果计算:平均菌落数M=(M

32、1+M2+.Mn)/n结果评定:洁净室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1.换气次数是通入室内的洁净空气量相当于房间体积的倍数,单位是次/h。换气次数=房间总送风量(m3/h)/房间体积(m3)2.换气次数是非单向流洁净室决定洁净度水平的最主要参数。,换气次数的概念,工作区截面风速,工作区截面风速是单向流洁净室保证洁净度级别的主要参数。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截面风速(m/s)单向流截面积(m2)3600,风量检测方法1:,使用仪器:风量罩、热线风速仪、压差计辅助风管法:适用于过滤器送风口(非单向流)辅助风管由合适的轻质材料制作,其截面刚好套住风口或风口外的扩散板,不宜太大,其长度等于风口

33、大边边长的两倍,但不宜长于1.5m,房间净高高于3米时可再延长。用辅助风管一侧罩住风口,在风管另一侧截面用风速仪测量5-6点,取平均风速。(现在可使用风量罩直接读取风量)风量=平均风速(m/s)风管截面积(m2)3600,风量检测方法2:,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其中垂直单向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距地面0.8m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洁净室取距送风面0.5m的垂直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m,测点数应不少于10个,均匀布置。(取离高效过滤器0.3m垂直于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宜大于0.6m,测点数不应少于5点)洁净厂房设计规

34、范GB50073-2001 仪器采用热球风速仪,换气次数及平均风速的要求:,静压差:,1.洁净室(区)相对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2.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洁净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3.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的静压差应大于5Pa。4.空气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区域,产尘量大的操作室应保持相对负压。(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房间(区域)之间或规定保持相对负压的相邻房间(区域)之间的静压差应符合规定,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并记录压差。空气洁净度等级相同的区域内,产尘量大的操作室应保持相对负压。),静压差的检测,意义:正的静压差是洁净室抵挡外来污染的一个重要参数,负的静压差是防止洁净室

35、内污染外溢的一个重要参数。使用仪器:微压差计注意事项:应将洁净区所有的门关闭,最好有人把守。测定顺序:应从平面上最里面级别最高的房间依次向外测定,凡是可相通的两间邻室都要测,一直测到可与室外相通的房间。应有一人在待测房间手持伸入该房间的胶管,使管口处于0.8m高度,管口端面垂直于地面,避开气流方向和涡流区。检查:如果静压太小,不易判断正负,可用线头之类放在门缝外观察。,温度及相对湿度,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8,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温度及相对湿度的检测,使用仪器:温湿度测量仪步骤:净化空调系统应连续运行24h以上,有恒温要求

36、的场合,根据对温湿度波动范围的要求,测定宜连续进行848h。无恒温要求的房间,只设定中心一个测点;有恒温要求的房间,测点设在恒温工作区内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以及敏感元件处。所有测点除工艺要求的,宜在同一高度,离地0.8m,距外墙内表面应大于0.5m,小于1m。,温度及相对湿度的检测,使用仪器:温湿度测量仪步骤:净化空调系统应连续运行24h以上,有恒温要求的场合,根据对温湿度波动范围的要求,测定宜连续进行848h。无恒温要求的房间,只设定中心一个测点;有恒温要求的房间,测点设在恒温工作区内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以及敏感元件处。所有

37、测点除工艺要求的,宜在同一高度,离地0.8m,距外墙内表面应大于0.5m,小于1m。,照度,洁净室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Lx,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照度的检测:,使用仪器:便携式照度计步骤:照度测定必须是在室温已趋稳定,(新安的日光灯必须已有100h,白炽灯已有10h的使用期;旧日光灯必须已点亮5min)后进行。测定应在天黑以后进行,完全无窗的房间也可在白天进行。测点平均离地面0.8m,按12m间距布置,测点距墙面1m,(15m2以下房间为0.5m)严禁只在灯下测定,噪声,洁净区噪声未作具体要求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规定

38、:对单向流及混合流的洁净室,噪声不大于65dB(A)。对乱流洁净室噪声不大于60dB(A)。,噪声的检测,使用仪器:便携式声级计步骤:需测净化空调系统全部运行工况和全部停机的背景工况,有要求时,再区分局部净化设备开与不开的工况。背景工况测定应在晚上进行。测量时房间的门应关上,禁止洁净区内人员干活或说话,保持安静;测点布置应按洁净室面积均分,每50m2设一点。测点位于其中心,距地面1.11.5m高度处或按工艺要求设定。仪器应平端离开身体调至A档。,自净时间,通过自净时间的测定,查明洁净室内部发生污染时恢复其原有洁净度的能力 仪器:烟发生器 尘埃粒子计数器 步骤:本项测定必须在洁净室停止运行相当长

39、时间,室内含尘浓度已接近大气尘浓度时进行。如果要求很快测定,或要求更高,则可当时发烟。如果以大气尘浓度为基础,则先测出洁净室内浓度,立即开机运行,定时读数直到浓度达到最低限度为止。这一段时间即为自净时间。,人员净化,在洁净厂房众多的污染源中,人是洁净室中最大的污染源。1人员净化用室应根据产品生产工艺和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设置。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医药洁净室(区)的人员净化用室宜分别设置。相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无菌洁净室(区)和非无菌洁净室(区),其人员净化用室应分别设置。2换鞋、存外衣、更洁净工作服是人员净化的基本程序。通过换鞋、脱外衣、洗手消毒、更换洁净工作服,以去除人体、外衣表面沾染、黏附和携

40、带的污染物。更衣后人员经气闸室进入医药洁净室(区)。气闸室是控制人员出入医药洁净室(区)时气流和压差的设施。3.厕所、浴室、休息室等生活用室应视车间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生产规模及工艺特征等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物料净化,物料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1、洁净室(区)的原辅物料、包装材料和其他物品出入口,应设置物料净化用室和设施,并在出入口设置供物料、物品灭菌用的灭菌室和灭菌设施。2、物料清洁室和灭菌室与洁净室(区)之间,应设置气闸室或传递柜。3、传递柜密闭性应好,并应易于清洁。两边的传递门应有防止被同时开启的措施。传递柜的尺寸和结构,应满足传递物品的大小和重量所需要求。传送至洁净室(区)的

41、传递柜应设置相应的净化设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出口,宜单独设置专用的传递设施,不宜与物料进口合用一个气闸或传递柜。,物料净化,物料出入洁净室(区)的气闸室空气洁净度等级与相连的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实验室的设置,质量控制实验室的布置和空气洁净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各类实验室应与生产区分开设置各类实验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阳性对照、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抗生素微生物检定等实验室,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检定室等应分开设置。无菌检查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室应为无菌实验室,其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应低于10000级,并应设置相应的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设施。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实验室和放射性同位素检

42、定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宜低于100000级有特殊要求的仪器应设置专门的仪器室。,洁净服的清洗,洁净工作服的洗涤、干燥和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空气洁净度100000级及以上的洁净室(区)的洁净工作服的洗涤、干燥和整理室,其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应低于300000级。空气洁净度300000级的洁净室(区)的洁净工作服可在清洁环境下洗涤和干燥。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和整理。无菌工作服的洗涤和干燥设备宜专用。洗涤干燥后的无菌工作服应在空气洁净度100级单向流下整理,并应及时灭菌。,洁净室(区)的维护管理,洁净室(区)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员应按制定的净化程序出入洁

43、净室(区),限制非本洁净室(区)人员的进入。2.物料、工器具、设备等进入洁净室(区)前必须净化,进入无菌洁净室(区)前还须消毒灭菌。物料、工器具、设备等净化和消毒灭菌后,应经传递窗或气闸室进入洁净室(区)。3.空气洁净度100级、10000级的净化调节系统宜连续运行。非连续运行的洁净室(区),在非生产班次时,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应有保持室内正压、防止室内结露的措施。4.当洁净室(区)采用高度真空吸尘器进行清扫时,必须定期检查吸尘器排气口的含尘浓度。,洁净室(区)的维护管理,目的:1、将室内产尘产菌控制在设计要求之下;2、使系统、设备运行正常,有效的实现设计上阻止尘菌进入的目的3、已产生的尘菌及时去

44、除,不致积累变成突发性洁净负荷,防止非常事件的发生,洁净室(区)的维护管理,洁净室(区)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洁净室(区)的维护管理,应包括对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生产设备、设施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记录。2、使用具有腐蚀、易燃、易爆等有毒有害物品的洁净室(区),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3、应建立洁净室(区)计划检修制度,对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实行定期检修、保养制度。检修、保养记录应存档。,下列情况应更换高效过滤器:,1)气流速度降低,即使更换初效、中效空气过滤器后,气流速度仍不能增大时。2)高效空气过滤器的阻力增大到初阻力的1.52倍时。3)高效空气过滤器出现无法修补的渗漏时。,

45、过滤器更换周期,空调设备维护,(1)风机 风机是检查的重点,主要看皮带有无打滑或掉带,可用手将主动轮与被动轮之间的皮带按下,按下量应是1.252.5cm,皮带过松,风量就下降,过紧则容易损坏轴承座。此外还应按时给轴承加油。(2)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应着重看片间有无堵塞,应趁堵塞还不太严重时,用高压水及时清除。(3)加湿器 加湿器下的水盘中会积存一些金属杂质及水垢,这些污物应定期清除,以保证加湿器的正常工作和避免污染。挡水板应常清擦,凝结水的排水点应检查并清扫。(4)电动机 电动机均要定期做绝缘检查。,联系方式,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洁净监测中心联系电话:23533990传 真:23533990 23516669电子邮箱:,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