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视的诞生与发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84903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视的诞生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广播电视视的诞生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广播电视视的诞生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广播电视视的诞生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广播电视视的诞生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视的诞生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视的诞生与发展.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第二节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第三节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第一节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的含义:广义的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播送声音、声像节目的大众传播方式,统称为广播(Broadcast)。包括声音广播、电视广播。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第一节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的分类按照传播信号 只传送声音,称为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Radio)传送声音和图像,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Television)按照传输方式 通过无线电微波传送,称为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 通过

2、电缆或导线传输,称为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 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输,称为卫星广播 通过因特网传送,称为网络广播,第一节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人们往往从以下不同角度看待广播电视这一事物:1.由于广播电视是依赖现代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和文字信息,而且拥有庞大的技术体系,人们把它作为通讯技术事业的一部分;2.由于广播电视在新闻传播方面发挥的无与伦比的作用,以及它在新闻传播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我们把它作为新闻事业的一部分;3.由于广播电视可以是一种最为普及、通俗、方便的教育途径,并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人们把它作为舆论宣传和教育事业的一部分4.由于广播电视以一种独特的也是最易为人们接受的艺术方

3、式向人们提供信息、审美欣赏和娱乐消遣,人们把它作为文化艺术事业的一部分;5.由于广播电视不仅成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且可以通过传播信息的方式促进社会物质生产,还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人们把它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第一节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与其它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视 是电子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线,它不需要发行渠道,在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内,只要观众打开接收机,就可接受到广播电视节目,建立起媒介与受众的直接联系。报刊书籍 作为纸质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印刷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纸张,并通过一定的发行渠道被受众所获得电影 作为视

4、听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感光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胶片,并通过发行和放映渠道传递给受众;,第一节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有着共同的渊源,都是在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现代电子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按媒介划分,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电影学等一样属于大众传播学的分支学科。但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虽然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分属不同领域。新闻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电影新闻等,但它无法包括广播电视学中的更多内容,如广播电视的其他节目类型,广播电视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等等。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有交叉又相互独立。二者并

5、不能相互包容,更不能相互取代。按传播内容划分,广播电视学可分为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文艺学、广播电视教育学等若干分支学科,逐渐产生自己完整独立的知识体系。而新闻学主要是以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的跨媒介的独立学科。,第一节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第一节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电子科学 相互渗透、哺育社会科学 传播技术、传播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国家或地区的发达与开放程度 影响观众的知识、感情、情趣、道德观念 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 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微妙而深刻的变化),第一节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层次: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第二层次: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和接受者第三层次

6、:研究广播电视台。第四层次:研究广播电视系统。第五层次:研究广播电视与外部环节的关系。,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电视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大众传媒。它们的出现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面貌,也使人类的新闻传播发生了新的飞跃:进入到印刷传播与电子传播并驾齐驱、相互促进的现代大众传播时代。,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诞生广播的出现是多个国家科技人员长期研究实验的结果,是众人接力完成的。其间大致经历了:(1)无线电波的发现。(2)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4)电台广播的诞生。,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诞生1、无线电波的发现。丹麦基尔大学的汉斯

7、.克里斯蒂.奥斯特证明电与磁能互相感应,孕育了电磁学的诞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变化的磁场在闭合导体里产生感应电流,并确定了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英国),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诞生1、无线电波的发现。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在电磁波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电波存在的设想。1873年麦克斯威出版了电磁论,建立了电磁学理论。因此,麦克斯威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就把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并以“赫兹”作为频率的单位。,麦克斯韦(英国)赫兹(德国),赫兹实验,

8、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诞生2、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意大利发明家卡格列谟马可尼(1859-1905)和俄国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捷藩诺维奇波波夫(1874-1937)真正使无线电通讯进入实际运用阶段。他们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信号的仪器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的发明,实现了人们远距离传播信息的愿望,但它只能传播电码符号。,波波夫(俄),马可尼(意),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诞生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雷金纳德奥布利费森登(1866-1932)。在1906年圣诞节前夕,他在美国马塞诸塞州布兰特岩城的无线电广播实

9、验室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有声广播。于是,1906年12月25日被定为无线电广播的诞生日。所以1906年,通过无线电报装置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标志着这种新传媒的问世。,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诞生4、电台广播的诞生。1916年11月,美国马可尼公司25岁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诺夫发明了无线电音乐盒,即收音机。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滋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KDKA的播音也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发展一、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初创阶段:1921年,法国邮电部建立了本国第

10、一座广播电台,通过巴黎埃菲尔铁塔(312米)进行定时广播。1922年,苏俄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法国国营电台、英国广播公司先后开始播音.1923年德国、1923年英国广播公司成立。1924年意大利、1925年日本也建立了电台,这年3月22日,第一家私营东京广播电台开始试验性广播。1926年,以该台为基础,合并了大阪和名古屋两家电台,成立了日本广播协会NHK。至20年代末,北美和欧洲各国大多有了自己的广播。1927年,荷兰为维护殖民统治,开始向海外殖民地广播,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发展二、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期,广播的大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世

11、界各国的广播电台数量猛增,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趋向多样,社会各领域的斗争、生产、生活得到全面反映。二次大战中,广播为战争服务,各国尤其重视对外广播。战后广播进入全盛阶段,成了现代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出现了评论节目,教育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等。其作用日益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1935年安蒂H阿姆斯唐发明调频广播,调频电台变随之出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许多国家采用了调频广播,这种广播的优点是音质好、不易受干扰、可以提高广播的收听效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广播的技术手段迅速发展。调频广播、调幅广播、立体声广播并存。,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发展二、20世纪30

12、年代50年代初期,广播的大发展阶段: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1933年通过无线电广播作了四次“炉边谈话”,成为美国政治史上重要事件和广播史上的里程碑。纽约时报报道说:“从来没有哪一位总统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叫人觉得这样的满怀信心”。著名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称罗斯福“炉边谈话”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呼风唤雨”的作用。,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发展三、20世纪50年代后期80年代,广播的调整与复兴期:50年代电视的出现制止了广播的黄金时代,经营广播成了赔本的生意。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50年代末、60年代初广播发展开始停滞、下降,广播进入调整时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电视传播的逐渐普及,广播

13、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许多国家(地区),广播的收听率明显下滑,严重威胁着广播电台的进一步发展。面对电视的冲击,广播开始努力发挥自身优势,随着汽车业的迅速崛起,广播媒体也迎来了复兴机遇。,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的发展四、20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开始了新的飞跃在应用调幅、调频两种技术以后,广播现在已进入数字化阶段。1995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率先进行全国性的数字音频广播,随后瑞典、丹麦、法国、德国、美国、荷兰、瑞士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办数字广播。我国与1996年12月6日在广东佛山进行了首次试播,DMB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服务。与此同时,传统的无线广播正在同电脑网络相结合,向

14、网上广播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近两千多个电台在网上建立了网站,凭借电脑网络传送各种节目,使传统的地面和卫星传送方式同网络传播结合起来。,IP网络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和广播的发明一样,它凝聚着众多科学家和从业者的心血与智慧。电视技术的准备。实验性的电视播映。正式的电视播送。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通讯卫星时代,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1)电视技术的准备。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利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1873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

15、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柯发明了机械性的无线电图像扫描盘,这一发明,形成了现代电视的雏形。,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1)电视技术的准备。1897年,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发明电波映像原理,研制出可以接受电子的收像真空管,率先解决了电波映像原理问题。1906年,澳大利亚电气工程师罗伯特里埃本设计出放大的电子管,这对无线电放大技术和电视的发展至关重要。1907年,俄国教授罗津格得到设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像的电视接收机特许权。1911年,他又研制成功利用电子射束管的电视实用模型,用它显示了简单的电视图像。,最早传输的图像,第二节 广播

16、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1)电视技术的准备。1913年,德国科学家斯温顿提出了电子图像生成原理的研究报告,阐释了电子扫描及其偏转控制原理。这一研究成果,至今仍是电视技术的基础理论。1923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兹华伊金发明了光电管,用电子束的自动扫描组合电视画面,可以取代由许多光电管组成的摄像屏和笨重的机械转盘,为电视摄像机的设计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光电管,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2)实验性的电视播映:电视发明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英国科学家贝尔德。1927年,他采用电视扫描盘,完成了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第一次在电视上清晰的显示了一个人的头像

17、。他的实验成果表明了电视的真正诞生。贝尔德因此被称为“电视之父”。贝尔德在前人尼普科发明的机械扫描版研究的基础之上,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使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表明了电视的真正诞生。,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电视的发明者 约翰洛奇贝尔德,贝尔德是个执拗的家伙。这位疯狂的苏格兰人曾经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加大电流电压到2000伏,自己却不小心碰到了连接线,差点触电身亡。,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3)、正式的电视播送: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开始试验广播。播出多幕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嘴里刁花的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6年英

18、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11月2日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台,并开始定期播出节目,每周播放13个小时。于是,1936年11月2日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3)、正式的电视播送:1938年苏联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相继建立电视台,第二年正式播送节目。1939年2月,美国开始彩色电视试验广播。1939年4月30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转播了纽约世界博览会盛况,首次用电视报道了罗斯福总统主持博览会开幕典礼的实况。罗斯福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总统。同年11月26日,德国

19、转播“德国意大利”两国足球比赛,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随后,其他各国也都相继进行电视节目的发射与接收的研究,并试播电视节目。,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1939年纽约世博会园区,电视机首次出现在这次世博会。,罗斯福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开幕式上讲话,电视进行了转播。,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演说的爱因斯坦。,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4)、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二战爆发,使得世界各国刚刚开始发展的电视广播事业限于停滞状态或者一度中断。(全世界仅有六家)。1941年5月28日,美国的CBS试播彩色电视节目。电视事业在战后又迅速发展起来

20、:美国是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图像(1954年试验成功并正式广播)。美国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在美国,1950年3月时,每100个家庭平均拥有9台电视机,而至1955年全国电视机的拥有量全国家庭的数量。在日本,1953年(电视开播年)全国只有866台电视机,1959年3月,全国有68.3的家庭拥有了电视机。,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4)、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1956年,磁带录像机问世,从此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80年代以后到90年代,高清晰电视和卫星电视开始发展。1981年,日本广播公司首次推出高清晰度电视,美国电视界为之吃惊。高清晰电

21、视由1125行扫描线组成,每秒钟扫描60幅画面,其清晰度和逼真度与电影相差无几。其缺陷是无法使用现行的电视机。目前我国采用的电视标准是:每帧图像扫描625行,隔行扫描,即形成625条像素行。,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5)、通讯卫星时代1945年5月,英国一位年轻工程师克拉可首先提出了卫星转播电视节目的设想。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2年美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发射了一颗通信卫星“电星一号”,它是世界上最早用来转播电视节目的通信卫星。1969年7月16日,载着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飞行约38万公里的距离,5天后飞抵月球轨道。“电星一号”对整个

22、登月过程进行转播,世界上49个国家,共计7.2亿人 口收看了这一节目。,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5)、通讯卫星时代通信卫星使广播的传播技术发生划时代的飞跃。它提高了广播传输的质量,开始了远程传输的通路,使广播特别是电视广播冲破单纯依靠微波中继传递的局限,飞向太空传遍世界。国际间的短波广播及卫星电视斗争十分激烈,各主要国家都在竞相增强自己的广播发射功率,设立转播站,发射或租买电视卫星,改进宣传策略和手法。,老格林第一次围绕地球轨道飞行是1962年2月。1994年,他看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预算之后,愿意以自己的老迈之躯作为研究航天飞行对衰老影响的试验品,航天局长接纳了他的想

23、法。77岁时,他又飞上了太空。,纪录媒介改变了电视的时空,因而改变了电视媒体的形态。彩色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提高了电视传播的的质量和效果。卫星和有线电视扩大了电视的传送范围和节目容量。数字电视将给电视传播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分类及其应用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广播电视技术原理,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分类及其应用什么是无线电波 水波,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水的一种运动形式。无线电波是电场和磁场的一种运动形式。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我们把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此起彼伏、由近及远、把这种如同波浪的物质叫做“电磁波”,波

24、长()=光速(c)/频率(f)c3*108 米,声音信号 振幅和传播距离,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分类及其应用无线电波的分类 无线电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分类及其应用无线电波的应用 无线电广播主要运用中波、中短波和超短波三个频段;无线电视广播主要使用微波频段。广播调幅与调频的区别:调频波段的声音质量和抗干扰性要优于调幅波段。因为调幅收音机无法克服由于各种电波干扰所产生的寄生调幅,使信号模糊、失真,产生杂音,破坏音质。而调频收音机设有限幅器,把寄生调幅造成的幅度变化削去,抗干扰强,音质逼真。,声音信号,调幅

25、,调频,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出来,传播到收音机、电视机接收天线。,图像和声音信号,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信号发射机房,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大楼上的接收天线,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出来,传播到收音机、电视机接收天线,主要有地波传播,天波传播,空间传播(直接传播)等主要方式。地波传播 天波传播 直接传播,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地波传播 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叫地面波或地波。这种电波容易被地球和地面障碍物所吸收。所以要想使电波传播得更远,必须采用

26、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无线电广播用的中波、中短波主要是靠地面传播的,它们的波长是较长的。,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天波传播 在地球大气层的上层(约六、七公里至二、三百公里的高空中),由于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或宇宙射线的激发,空气分子和原子发生了电离,形成了带电荷的离子,它们构成了所谓的“电离层”。它对无线电波特别是广播用的中波和短波,能像镜子对可见光一样进行反射。随季节、昼夜、地理环境、太阳黑子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高低和密度的变化,所以往往也影响到无线电波的传送和接受。,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直接传播(空间波传播)无线电波经地面上空的介质层,由

27、发射台直接传到接收机。电视广播、超短波调频广播一般采用直接传播。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建于1976年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多伦多国家电视塔(CN塔)高553.33米。广州新电视塔高610米,于2009年试运行,并承担亚运会转播任务。,多伦多国家电视塔,广州新电视塔,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卫星传播单靠加高度来增加传播距离是有限的。为了解决电视广播较小的覆盖范围和辽阔的收看地区之间的矛盾,近几年运用卫星加有线电缆传递已成为广播、电视节目传递的主要方式。我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卫星传播卫星电

28、视广播系统主要由上行站、卫星、接收站和遥测遥控跟踪站组成。,卫星广播电视系统方框图,电视制作要素:,广播电视技术原理电视摄像管电视摄像管是一种内部高度真空的玻璃器件,主要由光电靶、电子枪二大部分组成。在摄像管内外,还分别装有聚焦电极,偏转线圈和校正线圈。显像管电信号经过远距离传送,最后它必须转变成为光影像,才能被我们的眼睛观看到。电视技术中将电信号转换成为光影像的器件是显像管。,电视制作要素:,广播电视技术原理摄像和显像,摄像机光电导摄像管,电视机显像管,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广播电视技术原理 电视广播过程,电视广播过程图,电视制作要素:,广播电视技术原理象素与清晰度 以我国现行的电

29、视为例,一帧电视画面由625行电视扫描线组成,也就是共有625条象素行。因此,可以认为由垂直方向看,可以排成625个象素。电视画面的长宽之比是4:3,由此可以计算出每行有833个象素,同时也可以算出一帧完整的电视画面有52万个像素。这52万个像素决定了今天电视清晰度的极限。,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广播电视技术原理图像顺序传送系统,图像顺序传送系统示意图,广播电视技术原理帧频与闪烁在电视技术中,一幅由象素行组成的电视画面叫做一帧画面,每秒钟帧的改换次数称为帧频。英国电视的先驱贝尔德(BAIRD)曾在一九二六年为英国皇家展示过一个30行(组成一帧)。帧频为每秒钟5次的机械电视,引起了极大

30、的轰动。一九二七年四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伊弗斯(IVES)展出了一个50行,每秒18帧的电视装置。而当时的德国邮电局则在一九二九年制订了30行,帧频为12.5的电视技术规范作为它的第一个电视标准。,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无线电频率的使用与分配 在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分别称为广播波段和电视频道。彩色电视的制式: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三基色(红、绿、蓝)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NTSC、PAL、SECAM。以上

31、三种制式的产生,是20世纪60年代美、德、法三国在技术上激烈对抗的结果。我国电视使用PAL-D制;美国使用N制;法国使用S制;,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电视传播的制式 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NTSC制1953年起源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L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叫做NTSC制式,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也较好,基缺点是彩色不稳定。特点: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成本低,兼容性能好,缺点是彩色不稳定。,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电视传播的制式 电视

32、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PAL制PAL制是西德一些欧洲国家在NTSC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成功的,采用逐行倒相扫描的方式。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佳,收看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每帧由625行扫描线组成,场频为50赫兹。特点: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成本低,兼容性能好,缺点是彩色不稳定。,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电视传播的制式 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SECAM(塞康)制SECAM制是由法国人1956年首先提出,1966年定型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在该制式中色差信号R-Y和B-Y 是逐行顺序传送的,由于只传送一个信号,因

33、此避免了串色和失真。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效果较好,但又不如PAL制。其缺点是成本较高,兼容性能又差,。法国影响了一些讲法语的国家和一些法属殖民地国家,同时还说服了前苏联,因此一些东欧国家也加入了使用塞康制式的行列之中。特点:这种制式的电视机较N制的电视机效果好,成本较高,兼容性能差。,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电视传播的制式,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浪潮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传输、接收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流动。传输环节的数字化是指三种重要方式:地面无线、有线网、卫星直接接收的数字化。机顶盒就是可以把数字信号还原

34、成模拟信号的装置。由于我国目前广播电视在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环节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只有接收环节即用户的电视机还是模拟的。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配置机顶盒。,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浪潮 目前,虽然数字化浪潮已近,可是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发展缓慢,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家数字电视标准未能出台;2、市场需要疲软;3、大家对数字电视栏目的个性化要求比较高,已有的服务商目前还比较难以满足。,广播已从单声道发展为立体声、数字声;电视从黑白、彩色发展到数字高清;在信号传输模式方面,也已经由模拟复合逐渐向采用数字压缩、多路复用技术的数字电视方向发展,传输方式从地面无线、有线发展为利用宇宙空间的卫星直播;广播电视节目不仅在本国、本地区传播,而且可以传播到全世界。,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目前我国使用10颗卫星53个转发器传输242套电视节目、199套广播节目,卫星收转站200多万座;微波传输线路10.2万公里,微波站2749座;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6.6万座,发射机7万多部;有线电视网络约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1.4亿;,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特点、要求 1)系统数字化:2)播出自动化:3)传输网络化:4)发射固态化 5)覆盖多元化,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式和数字化浪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