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分析与启示1026.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194194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7.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分析与启示102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分析与启示102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分析与启示102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分析与启示102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分析与启示102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分析与启示102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分析与启示1026.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分析与启示电话电话:185832809528,一、事故简况及其影响二、事故原因分析三、事故应对措施分析四、思考与启示,2,内容提要,事故简况及其影响,2010年4月20日,BP租用越洋钻探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美国墨西哥湾中部密西西比峡谷超深水域252区块马贡多探井作业时,发生井喷爆炸着火事故,燃烧36个小时后沉没,共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4月24日,事故油井开始漏油,持续87天,约有41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污染波及到沿岸5个州。,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被称为“国家生态灾难”。,2,事故简况及其影响,作业区块2008年3月19日,BP获准租赁2

2、52区块,租期10年。合作方及权益:BP持有65%的权益,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和日本三井公司分别持有25%和10%的权益。作 业 者:BP公司钻 井 承包商:越洋钻探公司固井服务公司:哈里伯顿公司防喷器供应商:卡梅隆公司,美国墨西哥湾中部密西西比峡谷超深水域252 区块,3,墨西哥湾位于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毗邻美国、古巴和墨西哥三国,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墨西哥湾的浅大陆棚区蕴藏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1940年代以来,这些矿藏已经大量开发,占美国国内需求的很大一部分。墨西哥湾现共有42个钻井平台,海上作业人员3.5万左右。从2001年开始,墨西哥湾上共有69人在海上作业时死亡,1349人

3、受伤,共发生858起爆炸或火灾.,墨西哥湾,事故简况及其影响,美 国,美国,古巴,墨西哥,BP由前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BP总部在英国伦敦。公司目前的资产市值约为2000亿美元,拥有愈百万股东。BP近十一万员工遍布全世界,在百余个国家拥有生产和经营活动。,英国石油公司(BP),事故简况及其影响,6,越洋钻探公司,瑞士越洋钻探公司(Transocean)是世界上最大的近海钻探商,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领先的钻探管理服务。公司拥有136座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并已宣布了新近建造的10座特深水位钻探平台公司对近海钻市场技术层面高度重视,是世界

4、上舰队配备最先进和最全面的近海钻探商之一。拥有的深海钻井装置占全球总数的约30%。在墨西哥湾设有14座钻井平台。,事故简况及其影响,哈里伯顿公司 哈利伯顿能源服务集团(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在油气勘探、开发及开采的作业服务和提供设备方面位于世界领先地位。1921年即在固井作业方面独占鳌头;1949年进行的水力压裂作业开商业性增产措施作业之河;在定向钻井、完井作业、测井、油井测试、射孔和井控等方面也名列前茅。在60多个国家设立了约300多家服务中心,目前业务覆盖产层评价、钻井、完井、采油和油气井维护等。,7,事故简况及其影响,事故简况及其影响,MC252井离岸

5、66公里,设计井深6096米,2009年10月6日开钻。事故发生前,已钻至井深5596米处,作业水深1544米。完井过程中发生爆炸起火事故。,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情况第五代动力定位半潜式钻井平台尺寸:121米78米定员:130人(126人)造价:7亿美元最大作业水深:2438米额定钻深能力:9100米建成日期:2001年建造者:韩国现代重工隔水管外径:21平台重量:32588吨事故井作业日费:53.3万美元推进器:8个最大航速4节(7.41公里/小时),8,人员情况该平台可容纳130人。事故发生时,平台上共有126 人,其中越洋钻探公司的员工79 名,BP员工6 名,承包商人员41名水下防喷

6、器该井配套的水下防喷器为卡梅隆生产,最大工作压力15000psi(103Mpa)。下部配有一个双闸板、两个单闸板,两个环形。井的情况 井号:MC252号1-01 井别:探井 井型:直井设计井深:6096米实际井深:5596米作业区域水深:1544米,事故简况及其影响,事故简况及其影响,10,井身结构,事故原因分析,11,井身结构:914.4mm/36导管(隔水管)下至1622米,固井水泥返至海床面;711.2mm/28表层套管下至1912米,水泥返至海床面;558.8mm/22技术套管下至2421 米,水泥未返至上层 28 表层套管内;457.2mm/18技术套管下至2736米,水泥未返至上层

7、 22技术套管内;,12,406.4mm/16技术套管下至3533 米,水泥未返至上层18技术套管内;346.1mm/135/8技术套管下至4009米,水泥未返至上层16技术套管内;301.6mm/117/8技术套管下至4606米,水泥未返至上层135/8技术套管内;250.8mm/97/8技术套管下至5236米,水泥未返至上层117/8技术套管内;250.8mm/97/8+177.8mm/7复合生产 套管下至5596米,水泥未返至上层97/8 技术套管内。,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简况及其影响,13,2010年4月19日,下 97/8+7复合完井套管5596米固井后坐密封总成,侯凝16.5小时后,

8、正向试68.97Mpa(10000psi)合格,反向试压10.3Mpa(1400psi)合格。,事故经过,事故简况及其影响,14,4月20日,计划在井深2454米处打水泥塞,然后暂时弃井。将来再进行二次完井。在打水泥塞的施工方案上,是先打水泥塞,再替海水还是先替海水再打水泥塞,BP公司和越洋公司产生分歧,经过协商,最终同意BP公司的意见,先替海水,再打水泥塞。,事故简况及其影响,15,侯凝16.5小时后,下钻至2454米处,用海水顶替完井泥浆。21:49,在替浆过程中,发生井喷爆炸事故。事发前2小时的综合录井曲线分析(见附件)。,现场录井曲线,16,时间:2010年4月20日20:00 开始替

9、泥浆作业。20:08 在泵入3.6m3海水后,出口返出泥浆。20:25 返出流量明显大于泵入海水量,显现溢流征兆。20:52 现场发现异常,降低泵排量进行循环。此时,出口流量大于泵入排量,溢流明显。,现场录井曲线,17,20:58 继续降低泵入排量,出口流量继续增加。21:08 停泵观察。现场将返出泥浆倒向回收船。在此过程中,立压从7Mpa逐步上 升到10Mpa。出口流量约为0.45 3/min。21:14 重新开泵循环,立压继续上升,返出泥浆绕过出口流量计排至船外。,现场录井曲线,18,21:18 再次停泵。立压高达 9.8Mpa,而且有逐步上 升趋势。21:20 再次开泵循环。隔水管液 量

10、增加,出口流量为零,泥浆罐液量增量变化很小,说明发生井喷,井筒流体从井口喷出。21:29 第三次停泵。立压由 8.8Mpa升为17.5Mpa。此时,泵房人员多次 开回水泄压,立压呈 现上下波动。,现场录井曲线,19,21:42 立压突然急剧上 升,出口出现大量 流体,流量直线上 升。21:49 立压直线上升为 35.7Mpa,出口流量 继续直线上升,天 然气从井口喷出,发生爆炸着火。,11人在事故中死亡:队长(1人)司钻(3人)吊车司机(1人)井架工(1人)钻工(3人)泥浆服务商(2人)7人重伤,事故影响,墨西哥湾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尽管美国政府对外宣布大部分泄漏原油已经被清理,但是根据有关

11、机构分析,仍有大量漏油潜伏在海水中,对海洋生态的破坏难以估量。沿岸经济遭受较大损失。沿岸各州的渔业、船运业、旅游业受损严重,其影响可能持续多年,其他各类与海洋石油产业密切相关的经营业务受到冲击。,21,事故简况及其影响,事故影响,22,事故简况及其影响,BP公司损失惨重。公司股价、市值和信用评级大幅下滑,市值一度缩水过半,苦心经营多年的“绿色石油商”形象和公司品牌严重受损;除事故处理已支出100多亿美元外,还可能要面临预期超过30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公司不得不出售大量资产,CEO也被迫离职。,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安全环保问题将受到高度关注,各方面对加强安全环保工作的要求会更加严格。政府将强化对

12、海洋油气开发的监管,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资产重组,使海洋石油开发和产量增长受到抑制。近期来看,对市场的影响不甚明显。长期来看,必将影响到国际石油供应及油价。,23,事故简况及其影响,一、事故简况及其影响二、事故原因分析三、事故应对措施分析四、思考与启示,汇报提纲,24,事故原因分析,25,在事故报告中,BP只承认其工程师应承担部分责任,而将大部分责任推给了承包商,这引起了油井承包商和美国政界的抗议。越洋钻探和哈里伯顿坚持认为,作业方案及施工、现场应急措施等都是由BP监督确定的,承包商只是执行作业指令,事故应当主要归咎于BP的一系列错误决策。,由于可能涉及到责任的界定和承担,各方面立场、角度不相同,

13、分歧比较大,事故原因分析,(一)设计方案变更增加了安全风险完井套管串设计计划采用“7尾管悬挂固井+9 7/8套管回接固井”设计方案,可提供四道密封防护(井底固井密封、所下尾管的悬挂器部位密封、尾管悬挂处的固井密封、井口密封总成密封)。施工前将完井方案调整为9 7/8+7复合套管一次下到井底的管串结构,变更后的方案只能提供井底固井和井口密封总成两道密封。,26,事故中存在设计、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事故原因分析,27,事故中存在设计、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尽管有风险,4月15日,BP选择97/8+7的单一套管串的结构。BP墨西哥湾深水勘探的项目经理 Allison Crane称:

14、单一套管串“是以后完井作业可借鉴的最经济的和最完美的事例”,采用这样的方案可少花700-1000万美元,还可节约至少3天工期。,事故原因分析,28,1、环空水泥环未隔离储层油气,推荐的泡沫水泥浆设计复杂使用水泥量少防止地层污染未用抗失水添加剂固井前,室内水泥测试不齐全泡沫水泥浆可能不稳定,从而导致氮气析出,按技术设计和要求,将水泥浆沿下井管柱和套管泵入环空,用以封隔油气层。该井属于低地温梯度井,使用充氮气水泥浆体系存在产生超缓凝现象的潜在风险。,可能:,(二)施工过程多个环节存在漏洞,事故原因分析,29,2、在未确定油井完整性的情况下通过了反向试压,反向试压主要用来检验导向装置、套管和井口密封

15、总成的完整性。,流体排放量的变化(可能存在漏失)以及钻杆压力出现异常、压井管线无流量等都未引起重视,误认为反向试压合格。,可能:,事故原因分析,30,保持对井的监控,防止油气流入井中,这是基本的安全要求。,当用海水顶替隔水管中的泥浆时该井形成欠平衡状态,操作人员没有发现有油气流入的迹象,直到油气通过防喷器流入隔水管后才察觉,开始采取井控措施。,可能:,3、直到油气进入隔水管才被发现,事故原因分析,31,井内发生流体入侵时,快速响应至关重要,4、井控响应措施未能重新控制油井,当泥浆失控流到井台上时,操作人员试图关闭环形防喷器,但为时已晚。,事故原因分析,32,液气分离器只能用于清除泥浆内夹带的少

16、量气体。,液气分离器根本无法承受如此高流量、高压力的流体;大量油气被直接排到钻井平台上,迅速扩散。气体通过主甲板进气口进入动力间运转中引擎是一个潜在的火源,5、流体被引入液气分离器后导致气体被排放到平台上,事故原因分析,33,但是该平台引擎室的风机和阻尼档板未设置成自动触发模式探测到气体时需要用手动关闭。这样,气体进入引擎室,可能成为平台爆炸起火的源头。,可能:,6、可燃气体探测系统未能自动防止油气爆燃,该可燃气体探测系统负责探测烃气,一旦超过指定范围,将会报警并自动阻断。,事故原因分析,34,MUX电缆受损,EDS功能失效两个控制盒有缺陷,AMF不能激活受损的MUX电缆BSR自动剪切系统似乎

17、已经激活BSR但未封井发现BOP试验程序和维护管理系统中有潜在的缺陷,可能:,7、防喷器的应急模式未能封井,该平台配有应急模式下的紧急切断程序(EDS)、自动模式功能(AMF)和遥控水下机器人干预等三种防喷器操作模式。,事故原因分析,35,8、水泥候凝时间不足水泥候凝仅16.5小时候,用海水顶替井筒泥浆,压力失衡,油气突破尚未胶结水泥环上窜(也可能如BP所说引发单流阀损坏)。,事故原因分析,36,10、固井水泥返高无法到达上层技术套管内,为油气上窜提供了通道。,固井水泥浆实际注入量只有8.20m3,而下部裸眼段环空容积达9.36m3。,事故原因分析,37,11、固井过程存在违章作业没有按要求充

18、分循环泥浆,使井底含油气的钻井液上行至海底防喷器组上部,很可能导致溢流井喷。,4347m-,1313m-,注水泥结束时,原井底泥浆被上推至井深1313m,固井前循环41.5m3,原井底泥浆被上推至井深4347m,事故原因分析,38,12、仅下入6个套管扶正器,发生气侵的风险系数超过10,又加大了水泥环气窜的风险。,事故原因分析,39,事故中存在设计、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哈里伯顿公司在固井设计中分别对套管扶正器数量的三种方案作了数字模拟,并对可能的气侵问题提出了警告,但BP拒绝了哈里伯顿的建议。4月15日,BP通知哈里伯顿的客户代表杰西加利亚诺,BP 决定将在完井套管串上安装6个扶正器

19、,BP最终选用了风险最大的方案。一个BP的官员解释说:全部安装这些扶正器将花费10个小时,我讨厌这样。,事故原因分析,(三)装备管理和维护有缺陷井口密封总成安装完后,未按技术规程的要求在密封总成中安装锁止滑套,使密封系统留下缺陷。,40,事故中存在设计、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事故原因分析,41,事故中存在设计、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三)装备管理和维护有缺陷险情发生后,应急模式下的紧急切断程序(EDS)、自动模式功能(AMF)和遥控水下机器人干预等3套关井系统先后失灵失效。,可能有设备本身的问题,也可能与安装失误、检查维护不够有关。据报道,事故后,在对水下防喷器的两个控制模块进

20、行检查时,竟发现一个控制模块电池没电。,事故原因分析,(四)现场生产组织决策上出现一系列重大失误该井固井候凝后,固井胶结质量测井临时被取消,就盲目决定进行下步施工。对固井后的井控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现场采取了“先替海水,后打水泥塞”的错误程序。现场发生溢流迹象时,录井人员没有告知钻井施工人员或甲方监督。拖至近半小时后才被发现,又未能及时采取压井措施,贻误战机,导致险情的进一步恶化。当大量油气进入隔水管后,没有考虑超出液气分离器处理能力的应急措施,直接把流体引入分离器,造成大量油气在钻井平台上迅速扩散。管理及作业人员在思想上均处于高度松懈状态,对现场生产过程失去了有效监控。,42,事故中存在设计

21、、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事故原因分析,BP作为作业者,按照美国相关法律,要直接承担清污和赔偿的主要责任。其他两个合作伙伴,如果不能证明BP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则要按照联合作业协议的约定分摊损失。技术服务公司和装备供应商,也要根据其过错程度或法律规定分担责任。,事故的责任认定,目前尚未定论,将会是一个复杂、艰难、漫长的法律诉讼过程。,43,一、事故简况及其影响二、事故原因分析三、事故应对措施分析四、思考与启示,汇报提纲,44,事故应对措施分析,事故发生后,大量原油泄入海洋,尽快实施海底控油堵漏、收集清理漏油、防止油污扩散,并妥善处理公共关系等成为当务之急。,(一)海底控油堵漏措施 B

22、P先后尝试了防喷器系统重启、水下控油罩、顶部压井法等多种控油堵漏方法,直到7月15日才控制住漏油,最终于9月19日借助救援井封死了泄漏油井。安装控油罩控油失败安装吸油管回收部分原油应用顶部压井法失败采用切管盖帽法成功引流漏油实施静态压井法成功封住油井依靠救援井实现彻底封堵,45,事故应对措施分析,安装控油罩控油失败从5月4日开始,BP先是将一个重约125吨的倒漏斗型钢筋水泥罩下沉至漏油点,试图将其罩住,再用泵抽油。但是,由于大量天然气水合物晶体聚集在罩内形成堵塞,令控油罩无法发挥功用。,46,漏点二,漏点一,漏点三,大型吸油罩,小型吸油罩,事故应对措施分析,安装吸油管回收部分原油 5月14日,

23、BP尝试在海底漏油口安装类似虹吸管的装置进行吸油。在,47,约1600米深处,利用水下机器人成功将吸油装置下端连接到海底吸油管,上端连接到一艘油轮,每天可回收约3000桶漏油。,事故应对措施分析,48,应用顶部压井法失败5月26日,BP启用顶部压井法,从井眼顶部向破损油井注入重钻井液和水泥,试图封堵漏油井。该技术曾有效应用于陆地油井,这次首次应用于深水油井,未能取得成功。,事故应对措施分析,49,采用切管盖帽法成功引流漏油6月34日,BP利用水下机器人切除防喷器上端隔水管,并在漏油点上方成功安放一个漏斗状装置,将部分漏油引流到钻井船上。7月12日,又成功更换一个新的、可以完全封堵井口的控油罩。

24、7月15日,BP首次宣布不再有漏油流入海洋。,实施切管盖帽法不仅收集了大量漏油,而且为救援井争取了时间。,事故应对措施分析,50,实施静态压井法成功封住油井8月5日,BP采用静态压井法,连续8小时向油井顶部灌注超过2000桶的压井泥浆,成功实现井筒压力平衡,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基本封堵了井口。,同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应对BP原油泄漏的工作已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漫长的斗争终于接近尾声,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事故应对措施分析,51,依靠救援井实现彻底封堵,5月2日和5月16日,BP分别开钻两口救援井,定向控制接近事故井。9月16日在井底9 7/8套管鞋处实现救援井与事故井连通,17日通过

25、救援井向事故井灌注水泥。19日压力测试后,BP宣布漏油井被彻底封死。,事故应对措施分析,52,(二)海面及海岸清污措施,从漏油点海面到海岸线划分出多个区域,采取各有侧重的应对之策。,动用了:4.7万人7000多艘船使用了:围油栏400多万米分散剂700多万升等,事故应对措施分析,53,海面清污措施,主要采用了分散剂、可控燃烧和机械收油等方法。在各种技术中,BP认为最有效的是可控燃烧。具体:海底漏油处直接喷洒大量分散剂、消油剂。使用可控燃烧法处置水面漏油。采用撇油、水面扫油、机械收油等方法。将头发及动物毛皮装进长丝袜里进行吸油。,事故应对措施分析,54,海岸清污与防护,根据溢油漂流情况随时调整设

26、备在沿岸建立了72公里的沙护堤在海滩上使用稻草垛堆成稻草围墙沙滩清油机就地实现油沙分离,主要采用了围油栏法防止海面浮油侵入海岸线。具体:,事故应对措施分析,(三)应急管理与组织协调措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机构。迅速调集全球资源,聘请专家参与研究封堵海底漏油的方法,全面展开海底控油堵漏及海面、海岸清污。在可能受影响的地区设立补给站和办公室,负责提供围油栏等物资装备,召集和培训志愿者,与当地社区进行沟通等。24小时内成立了漏油事故调查组,独立开展调查工作。制定并公布漏油事故融资计划,用于应对事故处置和赔付支出。专门建立了理赔程序和受理机构。,55,事故应对措施分析,(四)危机管理与媒体应

27、对措施在官方网站设置漏油事故应对专栏,体现漏油应急处置工作的透明度。购买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中有关漏油的关键词。与媒体保持良好沟通,引导舆论向有利于公司的方面发展。承诺将竭尽所能减少漏油事故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尽快支付合理赔偿。做好支付此次事故当前和长期成本的准备,努力维护和提高股东的投资价值。积极寻求政府帮助,借助英美两国政府的沟通协调,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通过聘用最优秀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和修补公司形象与声誉。,56,事故原因分析,井喷爆炸起火后,115名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迅速撤离平台。公司快速制订出清晰的事故处理路线图,在较短时间内动员全球资源。开发运用多

28、项先进技术装备,包括采用了雷达卫星、水下机器人、声纳声控以及分散剂、新型焚烧、油沙分离等高端技术。率先开展事故调查,并在第一时间公布调查报告,主动与合作伙伴交流分享经验,引导舆论导向。及早开展环境恢复,启动理赔程序,努力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大公司形象。,纵观BP的事故应对之策及其成效,有许多亮点和独到之处,其表现出来的应急管理能力、职业素养及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令人惊叹。,57,汇报提纲,58,一、事故简况及其影响二、事故原因分析三、事故应对措施分析四、思考与启示,思考与启示,强强联手BP是海上油气开采的先行者,是全球掌握深水油气开发技术的少数几家公司之一,也是目前墨西哥湾最大的油气生产运营商

29、,事发前不久刚刚获得美国政府的年度海上石油开采安全生产奖。越洋钻探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钻井承包商哈里伯顿则是世界顶级的技术服务商卡梅隆属于国际一流的设备供应商,如此惨重的安全事故,其教训发人深省,对石油行业再次敲响了安全环保工作的警钟。,59,思考与启示,(一)公司业务的快速扩张容易引发安全环保事故,必须妥善处理好发展规模、速度与安全环保管理的关系。国际大石油公司多是靠着不断并购重组发展起来的。自1998年以来,BP先后兼并阿莫科、阿科、嘉实多、维巴等多家美国、欧洲公司,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到2008年,在全球500强排名中从21位跃居到第4位,在全球50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由第10位上升到第6位

30、,总收入增加了4倍,总资产增加了3倍。但是,由于购并各方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管理体系一时难以融合,其购并扩张之路不仅没能带来盈利水平的同步增长,反而造成公司在北美地区连续发生多起管道泄漏、炼油厂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60,思考与启示,61,BP购并扩张之路,思考与启示,在过去10年里,中石油的总资产和总收入的扩张速度也很快,尤其是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国内外市场越来越大,同时内部持续重组整合,给安全环保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反映出公司的安全环保工作与业务发展的规模、速度不相适应。其中,既有发展速度过快的原因,也有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62,我们必须坚持做到安全环保工作与各

31、项生产经营业务协同发展,所有新开业务、新上项目必须进行事前专项能力评估,深入分析管理和技术能力、人员和技术储备,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等能否满足本质安全生产需要。涉及购并的业务还要进行安全管理尽职调查,所有内部调整重组、变更管理关系的业务或单位,必须及时完善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在生产经营管理上准备不充分或能力不配套的情况下,宁可“慢一点”、“少一点”、“小一点”,绝不做超能力的事,绝不抱侥幸心理。,思考与启示,(二)实施低成本战略不能以削弱安全环保为代价,必须坚持把“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由于油价的不确定性,实施低成本发展始终是石油公司的一项长期性战略。近年来,BP大

32、规模削减成本,各方面的成本压力比较大。本次事故中,MC252井是一口日费井,因台风耽误43天工期,钻机租费至少增加2100万美元,加之该井已获得重大勘探发现,为了节约费用,加快进度,公司在多个生产环节采用了多项省钱、省时、赶工期的不科学方案。比如,选择了风险较大的单一套管串结构可节省约72小时、减少密封防护和套管扶正器数量可节省至少10小时、不进行钻井液彻底循环可节省约12小时,以及不做固井胶结质量测井可节省约12小时等,前后8个环节共节省了约170小时。却酿成了这次严重事故,结果得不偿失。,63,思考与启示,64,BP节省成本,赶工期,思考与启示,企业最大的浪费是事故,最大的节约是安全。实施

33、低成本战略不是简单、片面地降低成本,更不是每个环节低成本的简单之和,而是要在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的综合性、系统性降低成本。从中石油这几年发生的事故看,有不少与简化程序或逐本求利有关,有的把“优化”直接理解成“简化”,盲目地减流程、抢工期、降成本,干成了还可能受到表扬,甚至被总结成经验,促使一些单位产生了冒险投机心理。,我们必须从立项、设计、计划、预算等源头上抓起,坚持一次性投入到位,确保在各个环节上符合安全环保要求,不允许在生产建设中随意变更。,65,思考与启示,(三)安全环保事故大多源于内部管理漏洞,持续深入推进安全管理精细化是防范事故的根本保障。石油石化企业规模大、业务多,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

34、引发安全事故。像BP这种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公司,同样因为管理上的不精细、不到位酿成苦果。据美国国会调查,事故发生前,BP忽略了大量关键性的安全预防措施。比如忽视试压有“异常”的结果,对多名工程师提出的油井套管可能在高压下崩溃的报告没有引起重视,忽视服务公司对气侵问题提出的警告,对发现有故障的防喷器控制系统没能及时修复等。同时,一些例行检查、监管流于形式,过于依赖自动化仪器设备,对公司的处置能力也过于自信,尤其是对一个已经连续7年安全无事故的钻井平台来说,管理者、操作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麻痹大意思想。,66,思考与启示,我们必须把安全环保作为“天字号”工程来对待,作为战略性基础工作来抓。以H

35、SE体系建设为抓手,在精细管理上狠下功夫,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以提高执行能力为基本要求,建立满足岗位需求的能力矩阵,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干部员工的管理技能、操作技能;以HSE管理原则和反违章禁令为载体,应用先进的方法、工具,突出风险管理和作业许可制度落实,重点解决干部员工的日常行为安全和生产工艺安全。,67,应当说,中石油在加强安全环保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办法、制度和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业务管理界面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监管力量不配套、执行力不强、“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安全环保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明显不够。,思考与启示,(四)承包商监管是安全

36、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像对待内部单位一样强化集中统一管理。现代石油石化工业分工精细、专业化程度很高,客观上需要大量的专业承包商提供配套服务。在这次事故中,BP本身是开发商和作业者,越洋钻探是钻井承包商,哈里伯顿是固井作业服务商,水下井口防喷器由卡梅隆提供。尽管项目各方的合作关系比较成熟规范,但毕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管理风格、文化差异,加之BP的监督现场决策出现问题,结果造成连环失误、多道防护屏障失守,事后又相互推卸责任。,68,思考与启示,我们必须把对承包商的管理纳入企业整体管理,明确责权关系和界面,落实属地管理,形成统一要求和标准。要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设,杜绝不合格的承包关系和违法分

37、包、转包现象;要加强过程监督管理,突出把好承包商的“五关”管理(队伍资质关、HSE业绩关、人员素质关、监理监督关、现场管理关)。特别要重视提高建设单位人员的监管意识、专业水平、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69,中石油系统的承包商数量很多,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其中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情况比较复杂,对监管协调的要求更高。在这几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中,因对承包商监管不力造成的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思考与启示,(五)石油石化产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安全环保风险,必须切实重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尽管说“一切事故均可避免”,可从来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做好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故

38、的心理准备和应急预案十分必要。BP具有较强的应急管理能力,各种应急预案、技术物资储备比较充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一系列解决方案及技术措施,事故应对基本做到“都在当地进行”,总体上有条不紊。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对可能导致的漏油后果估计不足、对平台作业人员殉职后无人值守状况下的灭火预案准备不足、对深水控油堵漏的技术储备不足等,给事故应对和处置造成了一定的被动。,70,思考与启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要制定完善各种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突出加强工程抢险技术研究及能力建设,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要积极研发先进的应急技术与装备,尤其是各种堵漏清污技术,加大区域性的应急物资储备;要联合

39、中石化、中海油及国内外有关机构建立应急反应系统和相关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故。,71,不久前,埃克森、雪佛龙、壳牌、康菲及BP已明确要联合组建海上井控公司,携手应对深水油气开发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漏油事故。中石油在应急管理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海上,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差距很大,是安全环保工作的短板。,思考与启示,(六)石油石化企业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关系管理和危机应对工作。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石油石化企业作为公众公司,其一言一行备受社会关注。多年来,BP着力塑造绿色环保形象,事故发生后几乎所有的公众注意力都集中到BP身上。BP十分善于利用网络媒体,通过率先组织事故调查并公布报告引

40、导舆论导向,及时启动环境恢复和赔偿程序,积极争取公众理解,使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保持较好的透明度。当然,BP也有处理不当之处,比如网站照片“造假事件”弄巧成拙,高管言行不当、事故期间观看帆船比赛被曝光等,受到公众的批评和指责。,72,思考与启示,我们必须把事故发生后的公共关系作为事故处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及时发布事故处理动态,正面回应社会关注,争取主流媒体支持,引导舆论宣传导向;要统筹兼顾政府、媒体、公众以及受害方的利益,树立负责任大公司的良好形象;要加强危机管理研究,善于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必要时可设立专门机构,全面提升公司危机应对水平。,73,中石油是国内最大的公众公司之一,受

41、到社会高度关注是正常的,成为媒体焦点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很容易成为关注的目标。这些年来,我们在某些危机应对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往往是对政府被动的“等”,对媒体被动的“躲”,缺乏主动出击、有所作为的舆论引导。,思考与启示,(七)任何安全环保事故都应成为宝贵的资源,必须得到充分利用和借鉴。有的企业善于从过去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坚持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形成了长效的安全机制;有的企业则事过境迁,放松警惕,疏于防范,结果同样原因的事故总是重复发生。2005年BP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炼油厂曾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当2009年调查人员对该炼厂进行复查时,却发现依然存在700多处安全隐患。另外,30

42、多年来墨西哥湾海上与钻井平台相关的大小事故800多起,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应当很多,如果引起公司的足够重视和警惕,这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漏油和环境灾难可能会避免。,74,思考与启示,我们要把一些重大事故变成宝贵的学习资源,深入分析事故原因,系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和流程,堵塞管理漏洞和缺陷;要在更大范围内公布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结果,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刻绷紧安全环保这根弦。针对BP这次事故,将进一步组织专业公司和专业人员深度、系统地跟踪、分析、挖掘工程技术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提升技术、工艺、装备及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75,近年来,中石油十分重视对重大安全环保事故的调查分析和责任追究,但往往抱着“家丑不外扬”的思想,调查报告公开透明度不够、处理结果传达范围小,有时还忌讳旧事重提,对其他单位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人员的教育警示效果不明显,事故资源没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