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网络市场结构.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94541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经济学网络市场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网络经济学网络市场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网络经济学网络市场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网络经济学网络市场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网络经济学网络市场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经济学网络市场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经济学网络市场结构.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网络市场结构,6.1市场结构,市场的运行是由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推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现有和潜在的各个参与者在市场所处的地位以及对市场运行的影响程度决定了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一定产业的厂商间以及厂商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其中心内容是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市场结构,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完全竞争是经济学构想的一种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的存在依赖于以下几个主要假设前提:完全信息,即厂商和消费者都充分了解包括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产品相关信息;买方和卖方数量众多,并且能够无障碍的自由进

2、入或退出市场;产品具有同质性;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参与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完全垄断(monopoly),是一种与竞争市场相对立的极端形式的市场类型。完全垄断是指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即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家厂商所控制,没有直接的替代品与之竞争。(monopoly一词出自于希腊语,意思是“一个销售者”)。在均衡状态中垄断市场价格要高于完全竞争。在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在垄断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在长期均衡中,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垄断厂商没有以可能的最低成本进行生产,所生产的产量也小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应该达到的产量。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3、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在这种市场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具有垄断的因素。市场上存在为数众多的厂商,他们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发生产有差别的常品和服务。对消费者而言,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又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寡头垄断(oligopoly),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典型特征是厂商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以至于厂商的决策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产品可以是同质的(纯粹寡头),也可以是异质的(差别寡头)。寡头市场中的价格不完全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任何厂商在采取行动前,都必须认真研究对手,并考虑到对手可能做出的反应。企业既不是“价格接受者”也不是“价格的制定者”,而是

4、“价格的搜寻者”。相互依存是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寡头垄断的市场一般存在明显的进入障碍。,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资料来源:高鸿业.西方微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市场结构的计量指标,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绝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通常用在市场上处于前n位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总和来表示。n的取值取决于研究的需要,计算口径可以是销售份额、资产份额或产量份额等。计算公式:CRn=,CRn越大,集中度越高,对市场的操纵能力也就越强CRn越小,集中度越低,竞争程度越强,绝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相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规

5、模分布的指标。,何时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重合?当曲线偏离对角线越多,表明什么?基尼系数何时为0?又何时为1?,A,B,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factor),若市场内所有企业规模都相等,则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重合当曲线偏离对角线越多,表明市场中企业规模分布不均,离散程度较大。基尼系数的值在0到1的区间,若企业规模完全相等,则基尼系数等于0;若一家企业垄断整个市场,则基尼系数为1。,赫芬达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是反映市场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记为HHI。公式:HHI=(n为市场中厂商的总数。),产品差别化指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厂商生产的产品的差异性与替

6、代性各不相同。产品的替代性越强,表明厂商之间的竞争越充分;产品差别化越大,厂商对市场的垄断特征越显著。,产品差别化指标,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了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比率对另一种产品需求量变化比率的影响。,供给交叉弹性:反映了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比率对另一种产品供给量变化比率的影响。,产品的替代性、产品差别化程度与垄断、竞争之间的关系为何?,产品差别化指标,需求交叉弹性越大产品的差别化程度越小可替代性越强厂商之间的竞争程度越强反之,需求交叉弹性越小产品的差别化程度越大可替代性越弱单个厂商更有可能具有垄断市场的能力供给交叉弹性较大企业间的竞争比较充分(原因:各厂商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动,来相应

7、调整自己的产量),6.2 网络市场的结构特征,理论上,网络外部性和正反馈导致赢者通吃,会使网络经济的市场结构趋于垄断化。而实际上由于消费者偏好的异质和生产者的差异化产品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单一的垄断。现实中,在政府公共政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绝对意义上的“一支独秀”的纯粹垄断仍然较少。,网络市场的结构特征,网络经济的市场结构类型主要是寡头垄断结构和垄断竞争结构。一般在技术创新频率较高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越是集中在少数企业甚至是个别企业身上,就越容易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少数企业或个别企业就越容易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反之,技术创新越呈发散型,处于垄断地位上的企业更换频率越快,更加表现为垄断竞

8、争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呈现出寡头垄断形态,在具有较强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分布不均的情况。主导厂商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其他中小厂商,拥有庞大的用户网络,他们所生产的产品有更多的互补产品选择空间,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而市场份额微不足道的厂商拥有的用户网络小,互补品的品种有限,可供选择的范围小,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也较小。,例:2004年中国部分网络产业市场集中度一览表,资料来源: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相关行业报告数据整理,例:中国网络产业市场,来源:中国网络经济市场份额报告,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2006年前十大厂商的收入占据了互联网产业总收入的45.5%。,例:

9、中国即时通信产业,资料来源:2004-2006年中国即时通讯简版报告,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例:中国即时通信产业,即时通信产业具有网络产业的典型特征:直接和间接网络外部性。即时通信软件非常接近纯网络产品,不同的即时通信软件之间的技术差异不明显,平台之间的不兼容性意味着较高的切换成本。前3家的市场集中度高达90%以上。中国即时通信的市场份额显示出高度不均的现象,确实呈现出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例:中国搜索引擎产业,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简版报告,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例:中国搜索引擎产业,2003-2007年间,搜索引擎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07年,百

10、度,Google中国和Yahoo中国三家市场份额之和超过95%,成为三大垄断寡头。但市场份额比n1/n2,n2/n3并不很高。搜索引擎市场用户获得的效用与搜索引擎的用户网络规模的相关关系不强,即网络外部性不强。搜索引擎的技术先进性和搜索结果的精准性对用户选择影响大,切换成本也不高。搜索引擎通过推出个性化搜索主业和附加服务等来加强用户忠诚度。,市场结构呈现出寡头垄断形态,网络经济的市场结构更多地呈现出绝对集中度高、参与厂商数量少、在位厂商受到各自战略性行为影响的寡头垄断特征。网络经济下的在位厂商看似拥有稳固地位,但并不必然拥有很强的操纵市场、操纵价格的市场势力。网络经济下的在位厂商不仅需要与市场

11、上的竞争对手展开全方位的激烈竞争,还需要时时面对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和挑战。,市场结构呈现出寡头垄断形态,网络经济下的寡头结构是通过激烈竞争形成的均衡。网络经济时代,竞争主要集中于技术竞争。技术创新一旦停滞,市场地位就可能被取代,这促使寡头企业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保持寡头地位。,网络经济中垄断形式多元化,网络市场中大厂商往往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垄断的形式也趋于多元化。一个垄断厂商既可能是一个独立垄断者(independent monopoly),也可能是一个联合垄断者(joint monopoly)。,网络经济中垄断形式多元化,独立垄断者指厂商在某一个产品市场上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和市

12、场势力。联合垄断者指一个厂商在主产品和若干个互补产品市场上都占据主导地位,主产品和互补产品的结合可以形成一个产品系统。,联合垄断与相关多元化的差别,涉及的产品不同。相关多元化涉及的是关联度较高的相关产业,而联合垄断的产品一定是互补产品,并能共同形成一个系统。经济动因存在差异。相关多元化一般是为了实现范围经济,即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而联合垄断则是通过间接网络外部性的作用,实现消费者和支付意愿的增加,从而达到扩大用户群、巩固垄断地位的目的。,6.3 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网络市场和传统市场在垄断的行为特征和作用影响上是不同的。,传统经济垄断形成的原因

13、,资源的独占性。指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排除了市场中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而形成垄断。专利权垄断。指独家厂商凭借专利权获得在一定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而排除其他厂商生产相同产品的权利。,传统经济垄断形成的原因,政府的特许。政府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如邮电,供水,供电等,政策促成了垄断厂商的形成。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规模效益,而这种效应需要巨大的资本设备投资才能充分体现,具有这种投资能力的厂商很少,当只有一两家具备这种能力最先扩充生产规模时就形成自然垄断。,网络经济垄断形成的原因,技术垄断,网络产业垄断局面,产品标准,边际

14、收益递增,供应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自我增长,锁定效应,技术推动作用,供给,需求,技术垄断和技术推动作用,网络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垄断是以技术垄断形态为主导的垄断,厂商要在网络经济中获得垄断地位,必须在技术上具有优势。强技术特征的产品市场上,某些技术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拥有,需求方对垄断厂商的技术推动抵抗力弱并处于被动,需求方只能不断接受新技术,形成市场上的技术垄断。,产品标准和锁定效应,当市场上同一种产品或技术存在几个标准的竞争,若某个厂商的标准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时,其产品就在市场上确定了垄断地位。消费者对产品、技术的选择可能导致高切换成本而被锁定,对消费者的锁定可能使厂商在市场上

15、具有很大控制权,从而取得垄断地位。,边际收益递增和需求自我增长,网络产品的主要投入要素常常是可再生和共享的知识要素,而且知识要素的投入会渗透到资本、劳动等要素的投入和运用中使这些要素的效率提高,从而表现出边际收益递增。网络外部性使得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的增长速度越快。成本随着技术改进和规模扩张而降低,消费者会更加认同而使用户规模自发性地扩张,最终使网络产业的市场结构不断向垄断方向转变。,供应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随着网络产品的销售增长,投资被分摊而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在市场上获得更多份额,实现供应方规模经济,而使竞争者逐渐失去市场,加强垄断优势。需求方规模经济使消费者获得效益或效用增加

16、,从而促进需求进一步增长,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垄断形成。,在网络经济下,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没有限产提价的意愿,也不具备限产提价的能力。垄断厂商常常会为了获取市场份额采取渗透定价的策略。垄断表现为技术和标准的垄断,标准成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厂商要使自己的技术或产品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一方面要有技术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借助技术创新,能够快速占领市场,锁定消费者。,网络经济下垄断的新模式,网络经济下垄断的新模式,网络的正外部性、需求方规模经济、正反馈作用机制等,外因,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并迅速占领市场,内因,企业获取垄断地位,网络经济下,厂商拥有的垄断地位是暂时的,为什么?,网络经济下厂商依

17、靠的是知识资源而非物资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呈现出更高级的形式,从而降低了原有知识的价值,这就决定了厂商拥有这些资源的暂时性,从而决定其垄断地位的暂时性。,网络经济下垄断的新模式,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的判断,如何判定垄断?,(P-MC)/p,取值为01,数值越大表明垄断程度越高。它反映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边际成本MC的偏离程度,(e/V,e指经济利润,V指投资总额。它反映厂商每单位投资所获得的经济利润,勒纳指数,贝恩指数,传统经济中,以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衡量单个厂商垄断势力大小,网络经济中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吗?为什么?,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的判断,对于垄断效率的分析一般涉及两个层面:垄断结构

18、和垄断行为。网络经济中判断垄断程度的关键:反竞争的市场行为。这是因为边际成本趋于零的产业,其供给能力无限大,市场结构容易是垄断的。所以对垄断的判断只能看是否有反竞争的市场行为:如滥用市场力量排挤竞争对手、设置进入障碍等。,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的判断,垄断结构是垄断行为的必要条件,垄断结构下的大企业实施垄断行为的可能性较大。确认一个企业是否存在垄断行为一般可以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市场支配地位:即企业在相关市场上拥有决定产品产量、价格和销售等方面的能力;取得维持和扩展市场支配权力的行为;对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损害,即是否对消费者的选择和利益造成危害。,例:微软垄断案,美 国1990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

19、微软与IBM在个人电脑软件市场可能产生的冲突进行调查,后由美国司法部接管。(1993年,美国司法部接手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1994年7月,微软与司法部达成协议,微软承诺向电脑制造商发售Windows时,使用许可证上不附加其他条件。)1997年10月,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将浏览器软件与视窗操作系统软件非法捆绑销售。1998年10月,微软垄断案开始审理。2000年6月,美地方法院作出对微软拆分的判决。2001年6月,上诉法庭推翻地方法官对浏览器案件的裁决,微软躲过被拆分的命运,但其违反反垄断法罪名成立。2001年11月,微软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妥协。2002年美国联邦法院批准了和解协议,微

20、软面对至少为期5年的惩罚性措施。,资料来源:微软垄断案大事回顾(1990年2007年),http:/,2007年11月02日 06:42:08 来源:人民日报,例:微软垄断案,根据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一家公司如果占有某种产品60%的市场份额,就被认为具有垄断力量。而当时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占有全球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约90%,1995年的IE也占据网络浏览器64%的市场份额。微软的迅速膨胀和有意无意的压制竞争对手的行为,美国政府反托拉斯当局早就给与了关注。,例:微软垄断案,1997年12月,杰克逊法官裁定禁止微软将IE与Windows捆绑在一起销售。1998年5月12日美国上诉院驳回了杰克

21、逊的裁决。5月18日司法部和20个州联合向美国地方法院控告微软利用其垄断力量阻碍竞争,违反反托拉斯法。杰克逊于2000年6月7日裁决将微软分割为两家独立的公司,一家经营Windows操作系统,一家经营Office、IE和其他应用软件。,网络效应与微软的市场地位,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软件,与计算机硬件之间具有互补关系,构成了虚拟网络。而Windows作为系统软件,与微软公司自己或其他软件开发商开发的应用软件之间也具有类似的互补关系,构成了另一类虚拟网络。正是这种虚拟网络的网络效应,对微软的市场地位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微软的操作系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后,消费者对Windows的需

22、求就会形成正的网络效应,即某一产品的吸引力会随着使用该产品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使用Windows的人数越多,则Windows对人们的吸引力越大。,网络效应与微软的市场地位,软件开发业带有很明显的规模经济特性。对应用软件开发商来说,为了扩大销售量,他们通常考虑为拥有多数用户的操作系统编写应用软件。Windows庞大的用户安装量促使应用软件开发商首先为Windows编写应用软件,这样就有大量的应用软件可供Windows用户选择,从而又进一步扩大了对Windows的需求,增强了微软的优势地位,并使软件开发商产生为Windows编写应用软件的持久动力。,网络效应与微软的市场地位,从消费者角度来讲,PC操

23、作系统的主要价值在于其能够操作应用软件。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只对已存在的高质量应用软件的PC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新类型应用软件或应用软件新版本的操作系统感兴趣。这样,为Windows编写的应用软件的数量比其他操作系统多的现实就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网络效应与微软的市场地位,由于上述对Windows的需求所形成的网络效应,想与应用软件数多达70000多种的Windows竞争的其他Intel兼容PC操作系统的厂商,就会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境地:如果没有足够的应用软件开发商为某一新的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软件,则该操作系统就不可能吸引足够的用户;而如果该操作系统没能吸引足够数量的用户,则不会有足够数量的应

24、用软件开发商愿意为该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软件。由于每个应用软件开发商都等待其他应用软件开发商能够承担先采取行动的风险,该操作系统就很难吸引足够数量的应用软件,也就很难形成正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与微软的市场地位,如果仅以产品市场份额来衡量的话,那么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在Intel兼容PC操作系统市场中确实是处于垄断地位的,而计算机产品所具有的相当强的网络效应对这种垄断地位的形成和巩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微软每年要投入数以亿计的美元用于Windows应用软件的编写,以巩固网络效应从而巩固其垄断地位。如果微软停止这种投入,就可能使竞争对手构筑自己的网络效应机制。,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一个

25、厂商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以及产品价格高出自由竞争价格的程度是衡量其产品市场垄断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学术界,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微软的价格是比自由竞争价格高得多的垄断价格,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不以为然。,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在现实经济运行中,许多经济学家观测到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一般低于传统理论所确定的最优垄断价格(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价格)。对于网络产品,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就微软产品而言,Windows的价格为4050美元(出售给计算机制造商的价格),与操作系统的历史价格及其他操作系统的现行价格相比,是比较低的。对于现实中观察到的垄断企业产品价格低于传统理论所认为的垄断价格的现象,有一种重要的解

26、释是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低价来阻碍进入。,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软件属于耐用品,今天购买了耐用品的消费者,明天就不会去购买同一商品。可见耐用品垄断者在不同时期提供的商品是互为替代品,而不是互补品。为此,垄断者往往会采取跨时价格歧视行为,随时间调整产品的价格。他首先用高价向最急于购买其商品的消费者出售,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满足剩余的需求,他就会降低价格。但是消费者会预期到价格的下降,因此,他们今天愿意接受的价格,就会受他们对明天价格预期的影响。消费者会因预期价格的下降而抑制今天的购买。垄断者随时间调整价格的灵活性实际上会使垄断者遭受利润损失。,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科斯猜想(Coase,1972):

27、当耐用品垄断者的价格调整变得越来越频繁,价格调整的间隙趋向于零时,垄断者的利润会收敛为零,交易几乎在产品价格接近边际成本处瞬时发生,这时一个生产无限耐用品的垄断者就会损失他的全部垄断力量。科斯猜想的形式有些极端,但是它从一个角度说明了耐用品垄断者定价行为会遇到的抑制因素。为了从用户网络中赢得收入,像微软这样的软件供应商就必须大幅度地改进产品的性能,以吸引人的价格提供新版本软件。这就是为什么软件产品周期只有12至18个月时间的原因。,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根据KatzandShaPiro(1985)建立了的有关网络竞争的静态的局部均衡寡头垄断模型,消费者衡量网络产品的价格,不但考虑对产品的基本支付

28、意愿,而且还十分重视网络规模带来的效用。因此,在衡量网络产品价格的合理性时,从消费者利益出发充分考虑消费者对该产品形成的网络效应的判断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评价Windows价格的合理性时,不但要考虑消费者对Windows的基本支付意愿,而且还应充分考虑网络效应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根据KatzandShaPiro(1994)关于虚拟网络的厂商行为如何影响消费者预期的问题的内容,由于网络效应,目前操作系统的销售量可以作为将来应用软件价格的一种信号。,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如果应用软件的生产因传统的规模经济或熟能生巧的分工效应而使边际成本下降的话,那么操作系统的用户网越大,应用软件

29、的销量就越大,应用软件的边际成本就越低,从而其价格也就越低。同样,操作系统用户网越大,软件的种类就越多,质量也越高。由于这种效应,该垄断者就有动力降低操作系统的价格以扩大用户网络。,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如果操作系统的销售是跨时期逐步进行的话,操作系统生产的规模经济特性也可以向消费者发送信号。通过今天大量地销售操作系统,垄断者可以使人相信将来的操作系统成本和价格将降低,最终会使整个网络更为流行,其中的应用软件也将更便宜。由于上述通常存在的情形,操作系统的价格就会产生一种信号效应,操作系统的需求弹性会因此而增长。这里,间接网络效应使消费者对广泛流行的网络产品给予了较高的价值判断。,微软产品的价格问

30、题,根据KatzandShapiro(1994)的论述,当市场中有许多厂商提供不同的应用软件时,上述这种间接网络效应可能最显而易见。这种情形与微软公司和应用软件开发商之间的情形几乎是一样的。根据有关垄断竞争的理论,当市场中不同的应用软件由许多厂商提供而进入壁垒较低时,对应用软件的总需求越大,软件的品种就会越多,价格会越便宜。,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杰克逊法官的最终判决将把微软分为两家独立的公司,一家经营操作系统,一家经营应用软件和网络业务。这样的处罚会使上述间接网络效应带来的好处消失,两家彼此独立的公司都很可能会抬高各自产品的价格,而它们在各自领域仍然能保持巨大的垄断优势。结果,受到损害的将是消

31、费者。,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软件产业高度动态的发展特点而使微软感受到的潜在威胁,是它不敢把Windows价格定得过高的重要原因。,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进入威胁抑制了微软的定价。传统理论认为,在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下,只有有限的企业能够生存,这些企业会获取超正常利润而不会受到新企业进入的威胁。但Baumol,PanzarandWillig(1982)对这种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市场中只有一家或有限几家企业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竞争,潜在的竞争(进入威胁)会有利于规范市场企业的行为。事实上,对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微软来说,情况更是如此。IBM的OS/2Warp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都对微软的操作

32、系统构成了进入威胁,抑制了它的定价。,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新平台的威胁抑制了微软的定价。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微软对可能出现的对Windows平台构成威胁的新平台异常敏感,这种敏感度也使微软不敢抬高其操作系统的价格。对微软来说,可能出现的新平台对Windows构成的威胁甚至比操作系统市场的进入威胁还要严重。由于Internet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基于服务器的计算装置、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开发等等,很有可能成为削弱Windows操作系统垄断地位的新平台,这种威胁更是成了抑制微软产品价格的现实因素。,微软与创新,微软面临的进入威胁和潜在新平台的威胁,一方面对它的定价有抑制作用,而另一方面成了它不断

33、对产品进行创新的动力。微软在研究与开发(R&D)方面投入了巨资,这种投资由1992年的约35亿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20亿美元。1998年微软计划把年收入的约16用于R&D方面的投资。相比之下,Intel、Oracle及太阳微系统公司等约为8,IBM则约为6。,微软与创新,为了维护其优势地位,微软不断向市场推出操作系统的新版本。当新版本推出时,它就提高向PC制造商收取旧版本的价格,以此促使PC制造商在新的PC系统上预装微软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例如,在推出Windows98前夕,微软就把向PC制造商收取的Windows95的价格提高到了与Windows98同样的水平。从科斯猜想可知,软件产品的耐

34、用性会使其垄断者在一定条件下损失某种垄断力量。为此,垄断者维持或夺回其某些垄断力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不断引入产品的新款式使已被购买的耐用品过时。这也是为什么微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向市场推出新版本软件的另一重要原因。,微软与创新,民意测验显示,139的美国人认为微软案与己无关,196的美国人支持政府调查微软,而高达66.5的美国人则反对冗长的微软垄断案,认为政府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另有调查显示,半数的美国人认为微软公司在此次反垄断案中不应受到惩罚。如此众多的美国民众对微软抱同情态度,应该说与他们享受到微软不断创新的产品的“消费者感觉”不无关系。,IE与Windows的捆绑销售问题,微软垄断案的控

35、方认为操作系统与浏览器是独立的两种产品,因此把微软的操作系统与浏览器不可分开的销售行为指控为“捆绑销售”。微软则辩解说,包含测览器的操作系统是操作系统内容在网络时代必然扩充的结果,IE已成为Windows的一部分,包含IE的Windows是包含Internet技术的操作系统,任何把IE从Windows中去掉的行为都会破坏Windows的整体性和功能。但杰克逊法官裁定,网络浏览器与操作系统是独立的两种产品,微软的行为是“捆绑销售”。,IE与Windows的捆绑销售问题,由于用户对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的需求往往是分开的,对供应商而言分开供应是有效率的。一些操作系统的厂商向消费者供货时,给予选择不带浏览

36、器的操作系统的自由。另一些厂商虽然把浏览器与操作系统捆绑销售,但允许PC制造商、增值分销商及消费者不安装,或在浏览器已预装的情况下,允许把它卸下。微软公司是惟一家不允许有这种灵活性的操作系统厂商。它把IE浏览器与其操作系统紧密捆绑,并且先是从合同内容上后来是从技术上限制PC制造商和最终用户把IE从Windows上卸去。然而,在某些销售渠道,微软也供应与Windows分开的IE浏览器,包括零售、Internet上的免费下载等。为了与Navigator竞争市场份额,也为了满足有些公司用户的某种需要,微软公司也生产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单独的IE版本。,IE与Windows的捆绑销售问题,从整体上看

37、,微软把IE与Windows捆绑销售而不额外收取IE费用的行为虽然打破了Navigator独占洲览器市场的可能,提高了网络浏览软件的更新速度,但这种行为限制了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自由,至少给部分消费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更为严重的是,微软利用其在PC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力量,来谋取对网络浏览器市场的垄断,从而把垄断的威力从PC操作系统市场延伸到Internet领域。这样的一种因果关系和延伸趋势是令人担忧的,它不利于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也不利于消费者的长期利益。,结论,1由于间接网络效应的原因,杰克逊法官把微软拆分为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两家独立公司的判决弊大于利。2诸如分割Windows业务这样严厉

38、的处罚过分极端,不足取。3对于微软的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予以限制,包括禁止捆绑销售行为及采取杰克逊法官判决中的其他限制措施,如禁止微软与其他公司签订将阻碍竞争对手产品开发的排他性协议,微软无权决定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上应该保留哪些图标等。,例:微软垄断案,欧 盟1998年12月,美国太阳微电子公司向欧盟委员会投诉微软公司,开启了欧盟对微软公司反垄断调查。2004年3月,欧盟委员会认定微软公司滥用了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要求其做相应改变,并开出4.97亿欧元的巨额罚单。2005年6月,微软公司正式推出不带自身媒体播放器的视窗操作系统。2006年7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微软公司

39、再次处以总额2.8亿欧元的罚款。2007年3月,欧盟委员会威胁对微软公司再次处以每天300万欧元的罚款。2007年9月,欧洲初审法院对微软公司要求推翻欧盟委员会反垄断处罚决定的上诉作出判决。2007年10月,微软同意完全履行处罚决定,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较量告一段落。,例:微软垄断案,韩 国2001年4月,韩国Daum通信公司控告微软及其韩国子公司涉嫌在即时通信软件业务上有不公平的商业行为。2005年11月,两家公司达成协议,微软向Daum支付1000万美元现金和解反垄断起诉。2004年11月,微软在媒体播放领域的竞争对手RealNetworks公司在韩国指控微软在其视窗操作系统中捆绑MSN即时

40、通信软件的行为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TC)随即扩大调查范围。2005年,KFTC判定处以微软3543万美元的罚款,并在操作系统中取消对MSN即时通信软件的捆绑。微软当即对此提出上诉。2006年5月,KFTC驳回上诉,微软则向韩国高等法院提出上诉。2007年10月,微软撤回上诉,最终接受3543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并在视窗系列操作系统中解除对MSN即时通信软件的捆绑。微软在韩国的反垄断案落下帷幕。,例:微软垄断案,日 本 2004年7月,微软受到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指控,称微软与日本个人电脑销售商的部分许可协议违反了日本反垄断法,微软涉嫌迫使个人电脑销售商接受一些强制性条款,

41、要求它们保证不将微软诉上法庭。微软不服以上指控,据说,最终解决这项争议估计需要几年时间。,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自古典经济学以来的一个传统命题,也是现代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们始终争论不休的话题。自亚当斯密以来的古典经济学家直至现代经济学家,绝大多数都自觉不自觉地赞美竞争,同时明显的或隐含的贬低垄断。,传统经济,完全竞争:最有效率市场结构,垄断:效率损失、福利恶化,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网络经济下垄断和竞争之间关系的特征: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与传统的“垄断消除竞争论”相背。网络经济下的垄断是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马歇尔冲突”的竞争性垄断。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突破了

42、“垄断抑制技术进步”的瓶颈。,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垄断消除竞争?,价格、产量竞争,传统企业,传统企业,技术成果和创新速度的竞争,网络经济下企业,网络经济下企业,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网络经济中的马歇尔冲突,网络经济带来了竞争性垄断!垄断与竞争不再是鱼和熊掌!,跷跷板的两头,怎好取舍?,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网络经济下,垄断抑制技术进步?垄断不仅没有抑制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反而使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技术创新的频率加快。网络经济时代的突出特征就是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替代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否则,企业很容易被潜在的或现实的竞争对手迎头赶上。,例子,微软,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技术成为决定厂商市场地位的主要手段 创新竞争主要集中在对技术标准和技术范式的控制方面大企业在掌握技术标准和建立技术范式上占有较大优势垄断企业不能长期垄断市场,在新的动态竞争环境中,大企业的高市场份额往往是不稳定的,技术标准的改变和技术范式的转换,必然导致企业市场地位发生变化。这使在位厂商常常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并使其市场垄断行为大为收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