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及其课程的研究与发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34297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9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及其课程的研究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高职及其课程的研究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高职及其课程的研究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高职及其课程的研究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高职及其课程的研究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及其课程的研究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及其课程的研究与发展.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职目标定位及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育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WWH模式研究,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 职业 教育,为什么要办高等职教?社会 企业 国民,如何办高等职业教育?政府 企业 学校,What,Why,How,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技师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高职发展的动因,社会转制的需求;经济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的需求;职教发展的需求;个人拓

2、展的需求;大众心理的需求;,初等职教做什么怎么做,中等职教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高等职教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做的更好!,高职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层级式人才结构理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三维属性,操作型静态人才(工人),(1)工程师的助手(2)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之间的联系人(3)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和技术管理型人才(4)担负现代化高新科技设备的调试、操作及修理工作(5)高层次和高素质的高端服务管理型人才,高等职教的培养目标,德国高职的培训目标,(1)工程师的助手(2)工程师和工人之间的纽带(3)一个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4)一个能提出切合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的计划者(5)是能解决实际加工问题的内行(6)具

3、体施工小组的台柱(7)安全生产、质量合格的保证者(8)一部门或一个工段的负责人(9)小型企业的技术骨干,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一、高等职业教育哲学观 定义、特质、内涵、哲理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体现。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观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结合点的内涵、文化观的体现形式。三、高等职业教育历史观 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均有不同的高职模式,研究高职的历史,全面了解高职的发展史,并测定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政府主导、行业主导和市场主导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五、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学 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意义研究。六、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学 高等职业教

4、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研究。,七、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院校特质性的管理研究,管理和经营的双重性。八、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界定、定义、性质、特征、层次、分类、功能、作用等研究。九、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论 高职专业设置的定义、动因、理念、模式、原则、类型、内涵、形式、过程和方法等研究。,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论 理念、体系、模式、开发、结构、形式、实施等研究。十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论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研究。十二、高等职业教育评估论 符合高职特征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高 职 课 程?,为实现预期专业目标的课业与进

5、程的总和。广义指所有教学科目的总和,即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和培训内容及其安排的总和;狭义指单一的课程、它包括教学内容(培训项目)的选择、安排及其进程、时限,也包括大纲和教材。,课程是达到教育目标理想彼岸的桥梁,其是把宏观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等与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高职课程一般可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实训、实习、实验)等类型。,高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专业为主导 以能力为本位 以标准为基础 以任务为引领 以服务为宗旨,以实践为主体 以人文为支撑 以模式为手段 以过程为导向 以创新为动力,高职课程的若干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 高职课程与人文

6、教育的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高职课程与企业现状的融合高职课程与项目任务的融合 高职课程与学科体系的融合,高等职教课程的特色,中高职课程的差异,课程模式上的差异能力本位、技能本位?课程设置上的差异管理、创业课程等?课程结构上的差异三段或二段?课程组织上的差异系统化的和够用为度?课程内容上的差异深与浅?人文素质上的差异高端人才和一般人才?技能等级上的差异中级、高级?外语水平上的差异简单识文、一般口语?,高职课程体系则是综合素质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以“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论”审视职业教育及其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高职课程既要符合行业的职业

7、标准和职业规范;同时又必须遵循相应的教育规律和达到国家的教育目的。因此,其课程的内涵既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人格完善和体质增强,从这一意义上讲,高职课程体系与其他教育类的课程体系一样,也同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综合素质的就业导向,结合素质就业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动因,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性职业性+教育性。职教学生的素质现状要求我们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化企业需要综合素质较好的员工。就业形势的严峻,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往往容易获得就业岗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日趋增强。,系统的知识是便于记忆的知识渐进的教

8、程是利于持续的发展,综合素质就业导向高职课程的特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就业导向的功能化课程体系开发重点是标准和内容,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渐进性研究基础课程和项目课程的有机结合完善人文教育的课程建设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探索顶岗实习课程化和校内化,高职课程的功能研究,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主体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基础 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支撑 促进学生的体质增强保障,理论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为培养目标服务,为基础课程服务,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服务。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为实践课程服务。专业理论课程:为专业目标服务,为实践课程服务。,实践课程体系,认识实习 参观考察、角色转换 融入职校校内实训

9、 模拟仿真、训练技能 融入职业顶岗实习 真实环境、理实结合 融入社会教学实验 真观演示、验证理论 知识深化,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它能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文教育的内涵,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高尚、高贵、高雅、高能。,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并非截然对立,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中,人文教育是基础和底蕴,专业教育则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不能代替人文教育,它不能成为职业教育的唯一承担者。,市场导向、需求驱动的专业设置是当今合理的专业

10、开发策略,其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础工作。,市场导向、需求驱动的专业设置,专业开发的供给驱动模式,专业开发的需求驱动模式,任务引领、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任务引领、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职教课程规范的开发方法。其为就业导向提供了行业定向的课程内涵。,系统的技能与知识便于学生掌握渐进的课程与教程利于持续发展,职教课程开发(案例),例:岗位维修机工 项目项目1.汽车修理 项目2.汽车保养 项目3.性能检测 项目1任务1.发动机维修 职业能力课程教材 任务2.汽车底盘维修 职业能力课程教材 任务3.离合器维修 职业能力课程教材,职教课程开发,社会公德、伦理道德、政治思想、人文精神、修养涵养、感恩孝道、交往能

11、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行为形象、环保意识、劳动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开发。+这样的课程开发,相对而言能产生一个较为完善和有效的课程体系。,市场分析,对市场组成要素的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及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职业人才需求以及专业目录和内涵的变化趋势。设置并开发相应的专业。案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分析,对相应开发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招生对象等的定位和层次的分析。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汽车维修、汽车整车与零配件销售、汽车美容装潢等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维修机工、电工、钣金工、涂装工、美容装潢工和整车与零配件销售员

12、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岗位分析,对相应开发专业的职业指向即该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具体工作岗位)。职业岗位:汽车维修机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钣金、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涂装、汽车商务、汽车模特,任务分析,对相应工作岗位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的分析。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即态度、技能和知识。案例:汽车维修机工工作任务分析 汽车保养、汽车修理(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离合器维修等)、汽车性能检测等。,过程分析,对完成相应工作岗位上具体工作任务的一系列工作过程的分析。分析在完成这一条例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职业能力,即态度、技能和知识。案例:发动机维修工作过程

13、分析 了解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检测故障类型分析故障原因实施故障排除检验维修结果总结维修过程,人文分析,根据党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发展观的原则,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分析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社会公德、人生价值、人本发展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对我们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融合到职教的培养目标中去。,规格分析,对达到“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预期的培养目标,所界定的人才规格分析。对上述任务分析和过程分析中所必需的“态度、技能和知识”的归纳与综合,并融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等,形成相应的人才规格。人才规格:态度:技能:知识:证书:,课程分析,根据“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实施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分析。确

14、定相应的课程性质和名称,并选择(或编写)相应的教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校内实训课:顶岗实习课:,开发方式,建立相应的“专业课程开发委员会”校企联动实施课程开发,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是职业院校有效的教学过程,其对就业导向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形式与内涵)(双师与双教),综合能力、多元均衡的考核标准是职教客观的考核评价。其将为职教的课程标准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力主导、多元均衡的考核评价,高职课程的四个协调,职教课程与社会企业需求的协调 职教课程与就业生涯发展的协调 职教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协调 职教课程与生产岗位规范的协调,高职课程方案

15、的必须明确,高职课程的实施目标,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九大要素,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

16、,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17、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及实验、实训、实习的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六、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有学校提

18、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七、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八、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

19、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引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九、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各地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数控技术(机床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职数控技术(机床数控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

20、全面发展的,能使用和维修数控机床的机电结合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二、人才培养要求(一)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有数控机床操作的能力 2具有数控机床编程的能力 3具有数控机床调整的能力 4具有数控机床维修的能力 5具有选择、使用和维护其它有关数控设备的能力,(二)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1掌握数控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数控机床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数控编程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数控机床维修的知识和技术 5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和知识(三)资格证书 1上海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一级考试证书 2CAD初级能力考试证书 3数控机床操作工证书 4英语三级证书 5机电一体化准高级证书,(四

21、)专业职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床、纺织机械、冶金矿山机械、轻工机械、建筑机械、汽车、电机等机电制造行业中担任现代化车间(工段)的数控机床使用与维修的工作。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三年,弹性幅度最短不低于二年,最长不多于五年。四、毕业 本专业学生必须按指导性培养计划的要求修读完成各类课程规定的最低学分,并完成相应的课外安排内容,总学分达到150.5+10学分,方可毕业。,五、专业主干课程 1现代工程制图 128学时 现代工程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绘制工程图形能力和阅读工程图形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掌

22、握机件的投影图表达方法,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制工程图样,掌握工程图样的计算机绘制能力,掌握阅读工程图样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步骤,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72学时 本课程讲授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对基本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掌握常用电机、电器、电工仪表和电子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和功用,并能熟练运用。,3工程力学 88学时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机械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和相当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简单机构或结构中选取隔离体、准确地画出受力图,对构件进行静力计算并求出约束反力,了解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规律,正确应

23、用截面法确定内力,并能绘制简单的内力图,掌握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概念,了解常用材料在常温、静载荷下的基本力学性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受力杆件的强度、刚度问题;了解动静法并能分析简单的动力学问题。4机械设计基础 88学时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设计性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机械方面获得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并得到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从事本专业的设备操作、设备改造、一般性的机械设计等方面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5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4、72学时本课程讲授微型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熟悉并掌握微机指令系统和简单汇编程序编制方法。了解扩展存储器、输入输出电路以及AD和DA电路等接口电路的使用方法。学生具有分析、调试汇编程序和简单微机系统的能力。6机械制造工程学 56学时本课程讲授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熟悉金属切削刀具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编制零件加工工艺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能合理选择刀具、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熟悉夹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提供较合理的定位、夹紧方案,并能进行加工质量和误差的初步分析。7可编程序控制器 72学时本课程讲授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组成与结构,掌握PLC工作原理和基本指令,熟悉用梯形图和功能图编制PLC程序的

25、方法。了解功能指令,具有调试PLC程序的能力。,8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56学时本课程讲授数控机床常用传感器,了解测试系统的组成及选用原则。熟悉机械动态测试与故障分析工作中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典型参数的测试方法。了解测试信号的时域频域的描述、分析和处理方法,了解测试装置与被测对象的静动态特性及其评价方法。9数控机床 56学时本课程讲授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掌握典型的机械传动结构和控制数控机床运动的插补原理及刀具补偿运算。熟悉数控机床机械调整的常用方法。10典型数控系统 56学时本课程讲授国内常见的几种数控系统的功能和特性,熟悉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操作使用方法。学生至少应

26、掌握一种数控系统的连接和操作使用方法。,11数控机床伺服系统 56学时本课程讲授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形式和基本组成,掌握步进开环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控制方法;初步掌握直流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电气参数及使用方法。12数控机床故障分析与维修 56学时本课程讲授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熟悉引起故障的多种原因。掌握数控机床故障分析所需使用的常用设备仪器和常用手段及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熟悉典型数控系统参数调整方法。初步掌握判断已损坏电路的能力。六、主要实践环节机加工技能实训、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实训、数控系统实训、数控机床故障分析与维修实训、毕业实践与制作。,七、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分配比例,

27、八、教学安排一览表 数控技术(机床数控技术),九、实践环节安排表,十、先修后续课程说明,十一、创新实践学分要求依据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将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学生在毕业前,应至少取得10学分的创新实践学分。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祥见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专业代码:580103执笔:钱锐 审核:黄慧春 批准:朱懿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系,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学 制:三年 学制代码:3专业代码:580402适用年级:2007级制定单位:汽车教研室 教研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教学总安

28、排(周),实践专用周安排(周),理论教学安排表(含实验课程、课程实验和非专用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注:“*”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专门化)专业教学计划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专门化)专业教学计划表,颜鸿蜀供稿,工商企业管理(商贸经营管理)专业 教学计划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商贸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安排一览表,实践环节安排表,先修后续课程说明,依据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将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学生在毕业前,应至少取得10学分的创新实践学分。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祥见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专业代码:620501执笔:蔡峥 审核:魏文静 批准:朱懿心,创新实践学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