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数学文字问题之解题与.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37210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数学文字问题之解题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不同数学文字问题之解题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不同数学文字问题之解题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不同数学文字问题之解题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不同数学文字问题之解题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数学文字问题之解题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数学文字问题之解题与.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不同數學文字問題之解題與 合作解題研究,指導教授:蔡今中 博士研究生:葉家綺,緒論,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問題相關名詞界定,研究動機,傳統的數學教學:學習者機械式地演練數學計算,缺乏獨立推理的能力。建構主義:學生建構原有概念與新概念的關係,創造自己的理解,非被動的接受。,建構學習觀點對數學問題解決研究的可能影響,一、重視先備知識 先備知識是概念發展的橋樑。學生以先備知識來理解學校裡的正式概念,以學校的正式概念來增加、修正先備知識的內容與架構,兩者是交互作用的歷程(Howe,1996;引自Mintzes,Wandersee&Novak,1998)二、重視合作協商的過程 研究指出合作學習有許多優點:1

2、.在合作學習溝通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隨時互相檢視自己的概念,透過互相辨證達到一致的想法。,2.小組討論較能有效率地處理工作,並且較 能引發創造力。3.研究發現合作學生能提昇學生的學習成就、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4.同儕間由於發展相近,互相解釋概念有時效果優於教師直接解釋。5.合作學習過程,學生分享或協商概念會幫 助他們發展人際溝通技巧。,三、重視真實情境下的學習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欲得到知識,便應融入情境的脈絡(context)中。,研究問題,現在國中小學常以文字問題作為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方式;而文字問題的解決涉及語文理解、數學概念與計算能力等。因此,此研究在探討不同語文理解及數學計算

3、能力的學習者,面對不同敍述方式的文字問題時的解題情形、錯誤類型及解題歷程,並導入合作解題,探討合作解題之成效。,美國國家科學學會 數學能力的五個組成成分,概念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運算和關係的理解。程序流暢:學生實行程序的彈性、正確性、效能和適當性。策略能力:學生公式化、表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的推理:學生對數學變項具有邏輯思考、反省、解釋和判斷的能力。多成效傾向:學生具有將數學視為可察覺、有用的、值得學習的。問題解決能為這五個向度,提供適當的情境脈絡。,問題定義 Mayer(1992),1、已知(Givens):問題起始階段包含的條件、對象等訊息。2、目標(Goals):問題想要或最後要達

4、成的階 段。解題就是將問題從起始階段轉移至目 標階段的歷程。3、障礙(Obstacles):由問題的起始階段至目 標階段,解題者無法立即知道問題的答案。也就是說解題者目前沒有明確與直接的方 法,可將問題從起始階段轉移至目標階段。,文字問題,傳統文字問題 傳統文字題是學生可在數學課本、習作及坊間參考書籍看得到的題目,其內容的定義完整、已刪去無用訊息、且有固定答案,屬於例行性問題。故事文字問題 其內容儘可能符合真實生活情境與學生過去生活經驗,同時包含著有用與無用訊息,且不會出現在課本、參考書中,不是學生熟悉的題目,因此屬於非例行性問題。,解題歷程,第一階段為理解題意:包括使用閱讀的方 式,對問題的

5、要求形成表徴,界定已知的條件 及所要達到的目標。第二個階段為尋求模式:即活化長期記憶 庫的知識,辨識問題的種類、尋求是否有符合 該問題或與該問題相類似之基模知識。第三階段為擬定解法:結合先備知識與合 理的推測,找出獲取解答的可能方法。,第四階段為執行方法:即執行第三階段的方法。這 個階段之前,個體可能會先在心智上評估、測試此方 法,方法若成功,則在實際上實行;若不成功則回到前 面任何一個階段,直到重新擬定可能的解決方法。第五階段為判斷:針對執行方法後的結果,加以判 斷是否解決此問題,是否有遺漏一些限制,若完全成 功,則儲存此經驗,並結束此歷程;若不完全成功,則 可能回到前面一至三個階段,重新開

6、始,也可能放棄解 決此問題。,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分組研究探討的問題研究的評分方法(影響解題的因素、錯誤類型),研究對象,新竹市一公立國中 預試對象為三個二年級學學生共為98人,其中 男生48 人、女生為50人。預試結果用於兩種 文字問題的修正,以及考驗評分者信度。正式施測對象為六個二年級班級的學生,共有 203 人,其中男生為103 人,女生為100 人。將他們在語文測驗與數學算術計算測驗上的原始得分,轉換為T 分數,以利下一步的分組取樣。,研究分組,國中智力測驗之分測驗:語文測驗及數學算術測驗數學計算及語文理解皆未發生困難學生語文理解困難學生數學計算困難學生數學計算及語文理解同時發生困難

7、學生,四組學生分類,在四組中,各組中隨機選取20 人,合計80人,作為個別及合作之觀察對象,觀察其個別解題 過程、記錄其過程中的錯誤類型,且在每題每 次施測後,給予填寫解題歷程自評表。對其餘分散在6 個班級中的123 位(20380123)學 生,則施以傳統文字問題與故事文字問題,合 計14 個測驗問題。這80位學生隨機選取42 位學生,由研究者判斷其當次的解題 歷程所達到 的階段,以作為解題歷程自評之信度考驗。,研究探討問題,各組學生(計算能力、語文理解能力)在傳統文字問題的得分及故事問題得分,是否具有相關。(包含預測力如何、錯誤類型、解題歷程)抽樣配對,觀察各組合作解題的效果包含:兩種文字

8、問題得分差異、解題歷程。,評分方法,得分 學生的解題表現 0 完全空白;或是所寫的一點都不正確或不相關(例如列 出不相關的數學算式)1 一開始就用較差的策略,顯出其對問題有初步了 解,但無法繼續做下去。(例如僅列出數學算式、或 畫出圖形)。2 雖是較差的策略,但顯出其對問題有一些了解;或 是雖然使用適當的策略,但不能繼續做下去。(例如 列出算式,也嘗試接下去計算,但無法做完),3 用適當策略,但忽略問題的某已知條件或思考的過 程不情楚,導致答案錯誤。(例如已做完計算,但 忽略一些運算規則或條件,而使答案錯誤)4 有適當策略,也考慮問題中的相 關條件,但有計 算上的錯誤,導致答案錯誤。5 有適當

9、策略,且考慮所有條件,過程中沒有錯誤,且答案完全正確。,影響解文字問題的個人因素,學習者在有關數學方面的先備知識、及語文理解能力。學習者的信念部份,例如是否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後設認知能力部份,例如是否具有自我監控能力、及檢核最後答案。,文字問題本身的因素,文字陳述:例如題目敘述的長短、字彙的難易、是否具體描述、是否伴隨輔助圖等。難易程度 例如變數的多寡、須使用的運算法則及步驟的多寡等。解題者的熟悉程度 例如是否為解題者所常見。,錯誤類型,操作上的錯誤:計算錯誤、概念錯誤、非關答案的操作。不適當的解題習慣:認為所有的數字都 要運算、沒有數字的句子是沒有用的句子、直覺性的反應等不恰當的解題習慣或

10、信念。,研究架構圖,第(一)部分,探討背景變項在依變項上的差異情形。第(二)部分,探討背景變項與兩個依變項之間的相關情形(如虛線部分)。第(三)部分,探討自變項在依變項上的差異情形。第(四)部分則探討背景變項分別對二個依變項的預測力。,研究設計圖,合作解題分組,施測完畢之後,在此80 位學生中,隨機刪 去第一組5 人、第二組10 人、第三組10 人、第四組15 人,使得第一組剩15 人、第 二、三組剩10 人、第四組剩5 人,共剩下40 人,形成四種配對組合,共20 小組。以兩人 一組方式,合作解決兩人中有做錯的文字問 題。,研究工具,語文測驗數學算術計算測驗(鑑別度分析、難度分析)傳統文字問

11、題故事文字問題(文字內容架構、專家內容效度)解題歷程自評表(文字內容架構、專家內容效度),測驗、學生自評與觀察,測驗的部份,包括語文測驗、數學算術 計算測驗、傳統文字問題、故事文字 問題等四種,前兩者屬於常模參照測驗,後 兩者為研究者自編測驗。抽樣學生自評其解題歷程,並探討其錯誤類型。觀察學生合作解題,並評鑑成果。,正式施測流程圖,資料處理與分析,資料處理方式一、語文測驗分數、數學算術計算分數:將每位 學生的語文測驗分數及數學算術計算分數轉 換為T 分數,以瞭解學生在團體中的相對地 位。二、文字題評分模式:為求評分結果的一致性 與穩定性,因此在預試後,需考驗評分者 信度,以確定不同的評分者對於

12、相同的作 答內容能給予一致性的評分。,三、解題歷程評鑑方式:本研究欲探究學生之解 題歷程,其評鑑方式以自評為主,學生每做 完一個問題,即發給一自評表,勾選符合自 已的解題歷程情況。四、錯誤類型分類方式:由前述之80 位學生,抽 樣42 位,除觀察其解題歷程,並合併觀察其 解題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類型,而其餘的38 位 學生,則由其紙本中所呈現的內容,判斷其 錯誤類型。,資料分析方式一、量化統計分析,包括:1、基本統計(Frequency distribution)以次數、百分 比、平均數、標準差、分數範圍等基本統計,來描述學生 在各測驗的情況,包括錯誤類型等,作為進一步資料分析 的基礎。2、相依t

13、 考驗(t-test)(1)分析各組學生在兩種文字題得分的差異。(2)分析各組學生在兩種文字題上,個人解題與合作解 題得分之差異。,3、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1)分析不同背景能力學生在兩種文字問題上的得分是否具有差異。(2)分析不同組合方式的學生,合作解兩種文字問題的得分是否具有差異。4、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以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來檢 驗學生之語文理解能力、數學算術能力、以及在兩種文字問題上的得 分之相關情形。5、多元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14、利用逐步分析法檢視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數學算術能力對兩種文字 問題的得分之影響。,6、卡方考驗(Chi-square test)(1)以適合度、同質性考驗各組學生、所有學生在兩種文字 問題的解題歷程階段的分佈是否有所差異。(2)以獨立性考驗各組學生之解題歷程階段與得分 是否互相獨立。(3)以改變的顯著性考驗各組學生在兩種文字題上,個人解 題與合作解題之解題歷程階段改變的顯著性。二、質化的描述:1、描述受觀察的學生與合作解題的學生,其在兩種文字問題上的解題 歷程。2、描述抽樣觀察的學生之錯誤類型內容。,階段 題號一、理解題意 1、2、3二、尋求模式 4、5三、擬定辦法 6四、執行方法 7、8五、

15、判斷 9、10,研究結果與討論,各組學生在兩種文字問題的表現各組學生的解題歷程各組學生的錯誤類型合作解題的成效學生解題模式,一、各組學生在兩種文字問題的表現,各組學生在各測驗之事後比較摘要 一、數學算術計算測驗 1 2 3 4二、語文測驗 1,3 2,4三、傳統文字問題 1 2 3 4四、故事文字問題 1 2,3 4兩種文字題中,第三組學生的得分都較第四組學生來得高第二組與第三組學生在故事文字問題的表現上無顯著差異,二、各組學生的解題歷程,傳統文字題1.在第一、二組學生大多能達到執行計劃、檢核 結果的高階段(4 和5)。2.第三組學生約有60%可達到高階段,但約有30%是落在低階段(02)。3

16、.第四組學生則只約有35%達到高階段,其餘 62.5%是落在低階段的。,故事文字題1.第一組學生仍有高達91%達到高階段。2.第二、三組學生大部份是停滯在02 的低階 段,只有大約26%達到高階段。3.第四組學生的情況更嚴重,有超過50%沒有任何 解題歷程。,三、各組學生的錯誤類型,1.第二、四組非常需要接受閱讀理解的再訓練。2.第三、四組學生列出與正確式子相似的算式的情況較為嚴重,顯示其策略知識不足,無法將題目中的有用資訊加以表徵和組織成完整的方程式。3.第三、四組學生需要加強程序性知識,亦即自動化技 能(automatic skills)的加速技巧,故建議教師增加 他們限時完成工作的經驗。

17、傳統上的教學則是以反覆練 習作為精熟技能的不二方法。,肆、合作解題的成效,1.第一組在得分或是解題歷程階段的提升上並無顯著差 異。2.傳統題的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3.第一類的組合模式是由能力較強的一方帶領能力較弱的 一方建構解題歷程,頗為符合鷹架支持的隱喻,類似於專家-生手形態。4.第二類的組合模式是由能力較為互補的兩方所形成,因 此產生的口語互動、意見交換較多。類似同儕在相同 平面(equivalent planes)的合作關係。,伍、學生解題模式,解題模型示意圖,第一組學生利用不斷地重讀(re-read)以過濾重要的訊息,並將這些訊息結構而成有用的算式,進入解題核心。第二組學生無法掌控有用

18、的訊息,可能做出錯的推論以快速跳離探索帶,或是一直處於探索帶,失去耐心與信心,最後放棄解題。第三組學生解題時處於探索帶階段較長,常利用重讀以理解問題。縱然已理解題意,但不一定能列出關鍵的算式以進入解題核心。即使已進入解題核心,因為對特殊的數學運算不熟悉,所以也不一定能得到最後答案。第四組學生在探索帶的階段最長,對於訊息的處理沒有結構,找不到或視而不見解題關鍵。在故事題中,幾乎就停留在探索帶中,找不到出口。,結論,一、在數學教育上的應用 1.易於區分困難來源 2.合適的教學建議:閱讀理解策略、清晰的教學過程、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二、建議 1.在樣本的選擇地區、年級、數學問題的範疇、故事題述敘風格、評分者的人數等,可以在未 來的研究加以擴展,增加結果的可推論性。,2.未來的研究可以使用更專業的學習困難鑑定量表,甚至研究樣本可以延伸為特教班學生。3.未來研究方向或許可以探討影響學生解決故事文字題的其它因素,兼以學生在解此類型問題中的後設認知能力之運作情形。4.有興趣的研究者們可以試著為各組學生設計一些建構取向的教學 活動,並探究這些教學活動的影響與成果。5.未來研究可以考慮以多媒體電腦呈現問題情境,或許能使學生更 能融入情境,產生沉浸式學習(immersion learning)(邱貴 發,1996),願意更努力的投入解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