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管经济学第十三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6905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管经济学第十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宏观管经济学第十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宏观管经济学第十三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宏观管经济学第十三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宏观管经济学第十三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管经济学第十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管经济学第十三章.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两部门经济:居民户和企业价格不变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PDI均相等,二、均衡产出的概念含义:与总需求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三、投资等于储蓄,支出AE=C+I收入y=C+S,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用来表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公式:C=F(DI),也有一些消费不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这种消费支出称为自主消费。因此可得一般形式的消费函数C=C0+MPC DI储蓄函数用来表示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公式:S=F

2、(DI)收入中减去消费便是储蓄,因此可得一般形式的储蓄函数:S=C0+MPS DI=S0+MPS DI,图1,S,图2,C0,2、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1)平均消费倾向(APC)是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总消费支出: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支出MPC=c/y=(2)平均储蓄倾向(APS)是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储蓄量:APS=s/y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MPS=s/y=1-因 c+s=y;c+s=y 所以 APC+APS=1同理 MPC+MPS=1,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y增加C

3、也增加,MPC总是大于零的一个正数;而C的增量越来越小于y的增量,故 0 MPC 1,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关系,APC、MPC、APS、MPS曲线,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均衡条件:y=AE,即s=i,可列方程:y=c+i c=+y;即:y=+y+i解得:y=(+i)/(1-)收入达到均衡未必充分就业。,模型中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不存在政府和世界市场,因此NT、GP及X均为零;再假定不存在企业留利和折旧,则该经济社会中:DI=NI-NT=NI;C=C0+MPCNI,表: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调整过程,MPC=C/y=4/5,I=10

4、0,单位:10亿美元,1.3000 3400-400 600 40002.4000 4200-200 600 48003.5000 5000 0 600 56004.6000 5800 200 600 6400 5.7000 6600 400 600 72006.8000 7400 600 600 80007.9000 8200 800 600 88008.10000 9000 1000 600 9600,时期 总收入 消费 储蓄 投资 总支出(y)(C)(S)(I)(AE),若AEy表示ADAS,存货减少,一般价格水平P上升,利润增加,导致总产量Q增加,引起NI和GDP的增加,直至处于均衡状

5、态。若AEy表示ADAS,存货增加,一般价格水平P下降,利润减少,导致总产量Q减少,引起NI和GDP的减少,直至处于均衡状态。,c=1000+0.8yi=600y=(1000+600)/(1-0.8)=8000,E点左边表示总需求、总支出大于总供给、总收入;E点右边正相反。,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储蓄函数:s=-+(1-)y投资等于储蓄:i=s=y-c可得:y=(+i)/(1-)c=1000+0.8ys=-1000+(1-0.8)y=-1000+0.2yi=600可得:y=8000,第五节 乘数论,乘数的含义:乘数也称为倍数,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因素的变化常常导致另一个经济因素数倍的增长或减

6、少,这通称为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投资的变化导致收入的数倍增加或减少。收入乘数:收入的变化导致消费的数倍增加或减少。,假定投资增加100亿,边际消费倾向为0.8,乘数与MPC同方向变化,与MPS反方向变化。总需求的任何变化,如消费、政府支出、税收、净出口的变动,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变动。乘数的变动是双向的,即增加是成倍增加,减少也是成倍减少。,c+i,45线,)45,c+i,Y,i,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公式:c+i+g=c+s+t上式两边消去c得:i+g=s+t税收的两种情况:定量税与比例所得税定量税: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比例所得税: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税收量。税收是收入的函数:

7、t=t(y)。,单位:10亿美元,单位:10亿美元,一般来说,政府收取比例税能够更多的增加政府收入,同时也更多的减少纳税人的收入;定量税常常较少增加政府收入,较少减少纳税人的收入;比例税随着纳税人的收入增加而纳税额也会增加,定量税由于是固定的,因而不会随着纳税人的收入增加而纳税额增加。当然上述结论不是绝对的,还取决于比例税的高低和定量税的多少。,单位:10亿美元,单位:10亿美元,s+t,i+g=300,s+t(y),s+t(y)的斜率(0.4)大于s+t的斜率(0.25),前者表示每增加收入1元,其中0.4用于储蓄和税收,后者表示每增加1元收入,其中0.25作为储蓄,而税收不变。,-100,

8、-160,税率提高会使s+t(y)曲线斜率增大,假如税率由0.2增加到0.25,则:,s+t(y)=-160+04y,i+g=300,s+t(y)=-160+0.4375y,i+g=s+t(y)100+200=-160+0.4375yy=1051,-160,1051,1150,如果定量税变动,只会使s+t曲线上下平移。假如定量税由80增加到120,消费函数不变,则:,s+t=-100+0.25y,i+g=300,s+t=-70+0.25y,i+g=s+t100+200=-70+0.25yy=1480,-100,1480,1600,-70,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公式:,一、政府购买乘数,含义公式及

9、推导,二、税收乘数,含义公式及推导,税收乘数指税收变动所引起的收入变动的倍数。实际上,包括比例税和定量税,在此均按照定量税来进行推导。,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含义公式及推导,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由政府转移支付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的倍数,上述三个乘数的关系,上述有关政府的三个乘数,kg、Kt、Ktr,其中,Kg与Ktr与GDP同方向变动,或与总支出、总需求同方向变动,Kt与GDP反方向变动;Kt与Ktr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即对GDP的作用相反。KgKt,政府购买增加一单位,就使得总支出增加一单位,而政府减税一单位,使得可支配收入增加一单位,但这一单位收入的增加并不全用于消费支出,其中一部分用于储

10、蓄,因而减税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买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大。同理,KgKtr。在财政政策中,政府购买的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说明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四、平衡预算乘数,含义: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上述有关政府的三个乘数,kg、Kt、Ktr,政府可以利用这些乘数效应的不同,实现既增加政府购买,又增加税收,实行平衡预算。例如,设为0.8,现在政府购买增加200亿,则GDP会增加1000亿,同时政府增加个人所得税200亿,则GDP会减少800亿,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财政收支相抵或平衡,但使得GDP增加了200亿。此外也可以利用上述乘数做到使得政府的支出和政府的税收相同。,四、平衡预算乘数=1,设政府支出与政府税收相等,即g=t,则:,五、四种乘数的进一步说明,上述乘数都是或者假设税收不变,或者假设税收为定量税,而现实中,税收更多的是比例税。一般来说,比例税与定量税相比,会较多的减少人们的收入,较多的增加政府的收入,因此,在比例税下,上述各种乘数会有所降低。,五、四种乘数的进一步说明,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对四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公式求微分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