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7166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9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2-乙-杜华平.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 液 一 般 检 查,六、白细胞 WBCWhite blood cell,WBC(x109/L)成 人 410 新 生 儿 1520 6 月2 岁 1112,(一)白细胞计数WBC(white blood cells count),白 细 胞 分 类比,细胞类型 百分数 绝对值(109/L)中 性 粒 细 胞 N 5070 27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E 0.55 0.050.5 嗜 碱 性 粒 细 胞 B 01 00.1 淋 巴 细 胞L 2040 0.84 单 核 细 胞 M 38 0.120.8,白细胞的分类及功能,(二)白 细 胞 及 粒细胞数量异常,白 细 胞 增 多 症 WBC

2、10 x 109/L 白 细 胞 减 少 症 WBC4.0 x 109/L 中 性 粒 细 胞 减 少 症 ANC1.5 x 109/L 中 性 粒 细 胞 缺 乏 症 ANC0.5 x 109/L,1.中 性 粒 细 胞 增 多,生 理 性 增 多:饱 餐、情 绪 激 动、剧 烈 运 动、高 温、严 寒、月 经 期、妊 娠病 理 性 增 多:反 应 性 增 多 异 常 增 生 性,中 性 粒 细 胞 反 应 性 增 多,1.急性感染 2.严重 组 织 损 伤 或 坏 死 3.急 性 溶 血 4.急 性 大出血 5.急 性 中 毒 6.恶 性 肿 瘤(非 造 血 系 统 恶 性 肿 瘤),中

3、性 粒 细 胞 异 常 增 生 性 增 多,粒 细 胞 性 白 血 病 急 性 髓 细 胞 白 血 病 慢 性 粒 细 胞 白 血 病 骨 髓 增 殖 性 疾 病 真 性 红 细 胞 增 多 症 原 发 性 血 小 板 增 多 症 骨 髓 纤 维 化,2.中 性 粒 细 胞 减 少,感 染 性 疾 病:病 毒 性 流 感、麻 疹 细 菌 性 伤 寒、副 伤 寒、结核 原虫疟疾、黑热病 血 液 系 统 疾 病:再 障、巨幼贫、PNH、MDS 理 化 损 伤:电 离 辐 射、化 学 药 品 免 疫 性 疾 病:SLE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功 能 亢 进:脾亢,3.中性粒细胞核象改变,1)核左移概念:

4、外周血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杆状核,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5称为核左移。临床意义: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其次见于急 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等,2)核 右 移 核 分 叶 过 多概念:外周血中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在5叶 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是称为核右移。意义:1.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 2.用抗代谢药物后 3.感染的恢复期(一过性)4.疾病的进展期出现核右移(提示:预后不良),4.中 性 粒 细 胞 形 态 异 常,1)中 毒 性 的 变 化:细 胞 大 小 不 均:中 毒 性 颗 粒:空 泡 形 成:核 变 性:固 缩、溶 解、碎 裂球形包涵体(Dohle body)意义:见于严

5、重感染性疾病,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大面积烧伤等,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胞体大,直径大1625um,核分叶过多,常超过5叶以上,甚至达10叶,核染色质疏松。意义: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或抗代谢药治疗后,多巨分叶核中性颗粒细胞,3)棒状小体(Auer body),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为棒状小体。意义: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即可拟诊为急性 白血病。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急淋无此小体,急粒和急单则可见到,棒状小体(Auer小体),4)其它,与遗传有关的形态变化 PelgerHuet 畸形ChediakHigashi畸形,(三)嗜酸性粒细胞,1.嗜酸

6、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急性传染病(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0.5%5%,(四)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01 绝对值00.1109/L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恶性肿瘤,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五)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L),占外周血白细胞的2040 绝对值0.84 x 109/L分大淋巴细胞(1015um)小淋巴细胞(610um),1.淋巴细胞增多 儿童期、婴儿期

7、生理性增多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 如风疹,麻疹、腮腺炎、传单、病毒性肝炎 及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结核等)肿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再障,粒缺等,2.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ALG、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异形淋巴细胞,概念:在外周血中可见到一种形态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不超过2。异形淋巴细胞增多:1)感染性疾病:传单,流行性出血热等,可达10以上。2)药物过敏 3)其它:免疫性疾病,异形淋巴细胞分类 型(泡沫型)型(不规则型)型(幼稚型),(六)单核细胞(

8、38),单核细胞增加 1.感染:如SBE,疟疾,黑热病等 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及电离辐射等。,(七)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类白血病反应,类型中性粒细胞型:见于各种感染、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急性溶血或出血、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等,尤以急性化脓菌感染为最常见。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为

9、主,伴核左移。,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2.嗜酸粒细胞型 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等3.淋巴细胞型 见于病毒性感染4.单核细胞型 见于粟粒性结核、SBE、细菌性痢疾等,七、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贫血的分类1.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2.形态学分类3.骨髓增生程度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一、红细胞生成减少(一)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二)红系祖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异常:纯红再障,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内分泌性疾病所致贫血(三)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蛋白病(四)DNA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铁幼粒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先天性和获得性嘌呤

10、代谢异常(五)红细胞造血调节异常:低氧亲和性血红蛋白病(六)不能分类或多种机制:慢性病性贫血,骨髓浸润所致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二、红细胞破坏过多(一)、红细胞内在异常 1.膜异常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酶异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3.珠蛋白生成异常 海洋性贫血 4.获得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二)、红细胞外在异常 1.机械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 2.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物理和化学因素 苯或大面积烧伤 4.感染和生物因素 疟疾 蛇毒 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三、红细胞丢失: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形态学分类,骨髓增生

11、程度分类,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低增生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代谢,铁吸收发生在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后,被消化形成可用的铁,被转铁蛋白摄取后再利用。97的日需铁量(约25mg)是再利用铁,另外1mg铁从肠道吸收。铁由转铁蛋白运输至原红细胞与特异性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进入红系前体细胞,与原卟啉形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合成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缺铁时SF降低,铁负荷过度时升高。但在肝脏损伤或某些肿瘤时,铁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物,水平也可升高。所以减少总是表明缺铁,但可产生假性升高。【参考值】男 15200

12、 ug/L,女 12150 ug/L【临床意义】:减少:体内储存铁减少:缺铁贫 铁蛋白合成减少:维生素缺乏增加:体内储存铁增加:血色病 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或感染,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 MCH 减低,红细胞大小不均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上升3.血清铁蛋白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4.骨髓检查:增生性贫血,红系增生明显,幼红细胞30,以中晚幼红为主,胞体小,胞质少,边缘不整齐,核染色质致密 铁染色:外铁(),内铁()5.其他:查找缺铁病因,如消化道出血大便OB,缺铁性贫血血象:,缺铁性贫血骨髓象,1 铁粒幼红细胞(1-5个铁颗粒)2 环形铁

13、粒幼红细胞(10个以上,绕核2/3以上),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呈大细胞高色素,MCV MCH 增大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常呈全血细胞减少2.血清叶酸,维生素B12 减低,3.骨髓检查:增生性贫血,红系增生明显,幼红细胞40,出现巨幼红细胞,以早中幼阶段为主;出现巨红细胞(10%),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Howell-Jolly小体粒系出现巨晚幼和巨杆状核粒细胞,巨幼细胞贫血血象,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实验室检查,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0.5%,绝对数151

14、09/L骨髓象骨髓增生多为重度减低。可见较多脂肪滴粒、红两系均严重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80%或更多。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急性再障骨髓象,骨髓造血岛成空网状,仅见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大量网状纤维,未见造血细胞,贫血诊断程序,判断有无贫血和贫血程度 主要依靠检查外周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比容(HCT)按增生程度分类:查网织红细胞从形态学分类,明确贫血类型主要借助MCV,MCH,MCHC,RDW外周血涂片是否伴有其它血细胞减少必要的生化检查骨髓检查查找病因,学习重点,1.掌握白细胞(主要是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参考范围和增加、减少的临床意义2.Auer 小体 3.异形淋巴细胞,思考题,感染可引起白细胞哪些常见的改变?,have a good da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