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进新策略基于学生与学习视角.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45542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改进新策略基于学生与学习视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课堂改进新策略基于学生与学习视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课堂改进新策略基于学生与学习视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课堂改进新策略基于学生与学习视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课堂改进新策略基于学生与学习视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改进新策略基于学生与学习视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改进新策略基于学生与学习视角.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堂改进新策略:基于学生与学习视角,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瑾瑜,一、追寻学校变革的三个本原性问题,学生为什么要上学?教师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学校为谁而存在?,为学生而存在的学校:三大特征,人性人情人文,二、遵循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命题,学生角色:从受教育者到学习者教师作用:为学习而教!校长职责:办教育而不是管学校,“学生”和“学习”才真正是教学的关键词,学生学习的天性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发生和发展的依据与因素;因此,探讨教学问题,一定要从“学习”二字出发,也可以认为:教学的本质是维持、唤醒、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学生有了真正的学习,才会有教学意义的发生。,教学的信念:彰现人类学习本性

2、、提升 学习服务品质;教学的根本特性:教因学而在、教基于学、教为了学;从“我教你”到“跟我学”再到“我们一起学”,2001年,英国学者依恩麦吉尔总结出了有关学生学习的5个核心特征:学习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整合了认知、动机和情感三个方面的联动过程;学习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寻找发展捷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合作和交往的过程。,关于学习过程的研究,1、知识是联系的。学习是一个把新的信息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个人意义的过程。2、学习是与特定的情形密切相联系的。只有学生得到教师“搭建脚手架”的支持,学习的迁移才会发生。3、当知道学习目标、看到示范、知道怎样比较自己

3、的表现时,学习会更有效。4、人的学习方式和智力是极为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学习方式适合所有人。,5.成功的学习包括使用众多策略。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时候使用知识、怎样修正知识、怎样管理自己的学习。6.动机、努力和自尊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核心因素。7.学习常常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团队合作学习是非常有价值的。,什么时候学生学得最好?,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4、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关于“课改”的一项调研:,21 世纪教育研究院与中国教育在线合作的2011 年教师评价新课改的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新课改“合作、自主、探究”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74%的教师认同新课改的理念。6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新课改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得到积极的开展;8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32%的教师认为有“很大”和“较大”的改变。在主要教学方式的采用上,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为52%,以小组讨论为主的为26%,以讲授式为主的仅为22%,启发式教学的比例明显提升,学生的

5、主体作用受到重视和体现。,但是,教师们对新课改的实际成效的评价却没有那么高,只有约1/4 的教师对课改的成效表示满意,表示“很满意”的仅为3.3%。对于不同学段,教师们认为小学的新课改开展最好,其次是初中,高中的成效较差。在对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改变上,有25%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比过去更难”了;有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之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有高达73%的老师认同“新课改后学科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学难度加大”的意见。“评价和考试没有变”、“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培训跟不上”被认为是新课改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化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策略:,从“改课”到“课改”,需要学校成为改革

6、的主体,强化学校变革的内在动力。转变逻辑路线:改革课程改变课堂改善学习(聚焦课堂的实质是聚焦学生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学习促教学”成为课改的核心原则。,从“三维目标”实现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与新要求,课程与教学改革一个明晰的坚定的取向,是课程与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位”,“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这就提醒我们,评判课程与教学的品质应该首先看课程是否关注学生,是否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素养。课程与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拥有特定的素养。,值得思考的一系列问题:,何谓“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或“卓越教师”?课堂上是否有真正的学习发生?教师能否清晰地确认每天的教学

7、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什么是有效的学习和有质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人生究竟是什么关系?,学习是改变命运还是成就命运?“学习差”是学生的错还是教育(教师)的错?我们凭什么当老师?在一个学习化生存的时代,教师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知识和资格吗?(知识基础的颠覆:做一个百度不知道的老师!)教师应该坚守的教育底线究竟是什么?,三、进一步理解“学生”与“教学”,在英语文献中,“学生”(student)一词出现的频度较小,大多表述是“儿童”(child)或“学习者”(learner)。,台湾学者程震东对“学生”别解:学习生活常识 学习生存技能 学习生命意义在港台,习惯用“学与教”表达“教学”,如果将“教学

8、”拆分为“教”和“学”,教学生学教学生愿学教学生能学教学生会学教学生终生学,四、基于课例式教研改进课堂教学,理解“听-说-评”中的“课”的含义“课”即案例“课”即话题“课”即教学“课”即起点,课堂的日常事件,经选择的故事化问题,新意义发现,问题的解决,故事重构,尝试,5,1,2,3,4,行动,回顾行动,意识到主要问题所在,创造别种行动方案,课堂教学中的五步反思与行动模式,五、基于班组型教研改进课堂教学,教研:从学科到学生与学习从学科组教研、教研组教研到班组型教研的策略性转变班组型教研的主题(实践案例),考得好与学得好(有意思的课堂与有意义的教学)学习:慢与快的辩证法(快学习与慢学习)知识类型与

9、教学设计: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能否用学知识的方法学技能?,课堂教学的应然结构: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效果结果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让学生宜学、想学、能学、会学、易学)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三适教学:适性、适量、适时)课的类型与教学学科特性与教学“九年一贯”的课程与整体衔接的教学,最近的一次班组性教研:备课与教学,备课是教学设计;备课是教学创作;备课是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备课是知识的内化、活化与转化;备课是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与关注;备课是对教学目标、过程与结果的预设;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六、基于学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策略,重申:学生是资源而不只是对象 学生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给教师的建议:永远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学生。永远对学生心存感恩。永远向学生学习。,三个实践案例:,培训学生改变教师(案例)学生参与评课(案例)听课坐讲台前(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