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58743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0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概述,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高潮,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成绩斐然,至少有四个“第一”:第一部文论专著-典论论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和第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的文心雕龙。诸如“缘情说”、“虚静说”、“物感说”等诗学范畴、美学范畴在这个时期发展成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均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在中国诗学史、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一、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文化背景,玄学的兴盛。就文学理论与文化关系而言,魏晋南北朝

2、文论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老庄道学的复兴,魏晋玄学以及儒道释三教合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才性之本,言意之辨、以及心物、形神之论,动静、虚实之说,既是玄学清谈的命题。玄学思想,以及玄佛合流、儒道兼综的文化走向,成为魏晋南北朝文论发展和繁荣的思想文化动因。,玄学的内涵 A、对老子、庄子、周易的注解之学。魏晋时期称之为清言、微言、名理、老庄等。玄学产生于正始,以王弼为代表,因而称之为正始之音。B、以道释儒,以道家思想为本儒家思想为末。,王弼阐述了“以无为本”、“以无为有”、“扬本抑末”玄学本体论思想,提出了“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方法论思想。像摩术似的,庄子突然占据了那个时代的身心,他们的生活、思想、

3、文艺整个文明的核心是庄子。他们说三天不读老、庄,则舌本间强。尤其是庄子,竟是清谈家的灵感的泉源。从些以后,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玄学形成的原因 A、经学衰落、名教危机与玄学的形成。经学压抑人性,束缚个性思想创造力。经学使人们的思维方式走向繁琐。经学衰落,礼治问题的重新思考和名教危机出现。人伦方面,对两汉“孝”的观念产生了怀疑。孔融:“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视其本意,实为情欲而发。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孔融传),“叔嫂服”的问题论争。社会上政治上名教危机的的典型表现,是外戚、宦官专权,导致君臣失序,大一统思想政权的崩溃。经学的衰落、

4、名教的危机的同时,思想走向多元化。一切都要重新考察,重估一切价值问题。这样,儒学独尊地位已经动摇,人们又正在寻找新的思想依归玄学。B、魏晋士风的演变与玄学的形成。汉魏之际,也是士人心态、士人的政治的态度、士 人的生活理想缓缓变化的时期,这种变化和当时的思想学术的变化 一样,把整个社会思潮引向玄学。,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美学散步),东汉士人心态的表现是抗争意识的增强和向心力的转移。这一变化是社会危机感开始的。外戚、宦官专权,最终使得社会由大一统的政权走向

5、崩溃。士人面对政局的腐败和朝野腐朽势力,却因此起着强烈的抗争意识和救世愿望,一次次的上疏抗争,但终无济于事。如“处士横议”就是有力的表现。“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后汉书党锢传序)对时局失望后,士人们就要进行新的选择。把注意力引向社会的现实问题,从经学阐释章句之学中走出来,这样,学术思想上玄学代替经学是很自然的选择。,士风变化还反映在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上。正统思想失去约束力,生活追求更为丰富,更为重情性、重个性。士人开始重新认识“人”的价值,纷纷感到时光易逝,人生短促。如: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秦嘉赠妇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

6、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古诗十九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神龟虽寿,犹在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在忧生的同时,就是贵生,因而士人向慕仙境长生,重养生之术。“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古诗十九首)肯定人的生命价值,随之而来的就是肯定人生的各种欲望。首先是享乐的欲望。趁短暂的人生及时行乐,是当是士人的共同心态。魏晋士人的行乐的主要方式:宴饮、游乐。士 人的这种行为开始走向任情放纵,他们不拘小节,通脱简易,真实的展示自己的个性,无所顾忌地表现自己的感情。从本质上说,

7、及时行乐,却反映了以经学束缚解除以后人性觉醒的一个要求,也就为玄学的形成准备了思想契机。所以说,忧生贵生,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就是玄学思想家要考虑的问题,人生哲学,人生价值问题,是玄学思想家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C、清谈的发展与玄学的形成。魏晋士人表现玄学思想有几种方式:注经、写作玄学理论文章、生活中谈玄。魏晋时期生活中谈玄就是清议、清谈。魏晋谈玄是清谈,主要是人物评议、人物品评。早期清议主是朝廷选 用人才,如曹丕时的“九品中正制”,“九品论人”。以传神的比喻评论人物的风门姿仪容。如: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世说新语赏誉),人物品评注重才情

8、、才性。注重人物的才性、才情、仪容,是士个性觉醒的一种表现。当时士人个性觉醒表现在很多方面,人物品评也表现出来。个人觉醒的理论归宿就是玄学。总之,魏晋士人从道家哲学本体论出发,结合时代、政治的大环境,把老庄哲学精神境界人间化了,主观的形而上的哲学境界,变成一种客观实有生生活境界,把它从“道”的境界,转变成“诗”的境界。如正始间的诗人阮籍与嵇康等。,二、魏晋玄学对传统文论的影响,言意论 言意是一个广泛的文化哲学命题。在魏晋南北朝之前的言意论,大体上是可分为儒家经学中心主义的“立言”,道家自然主义的“无言”,以及易传对儒道两家言意观的折衷。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篇从不同的角度来辨析“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

9、系。“象生于意,意以象著”、“得象忘言,得意忘象”。言和象均为得意之工具。“得意忘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解读精典的方法。,玄贵虚无,虚者无象,无者无名。超言绝象,道之体也。因此本体论所谓体用之辨亦即方法上所称言意之别故玄学家之贵无者,莫不用得意忘言之义以成其说。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形神论 形神论与人物品评的关系。魏晋玄学对魏晋文论形神观的影响更是与人物品评紧密联系。如世学新语中的人物品评。形神论对南朝绘画理论的影响。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似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世说新语巧艺),才性论 受魏晋玄学才性之

10、辨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才性重文才、重才情,而且讨论才性关系时,有意无意地淡化“性”的政教理论内涵而强调其个性心理的气质。“才力居中,肇自血气”,“吐纳英华,莫非情性。”(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曹丕的“文气说”,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成就,作家论 魏晋南北朝文论的“作家论”,继承了两汉文论的理论传统,以“才性”为中心品评作家,其主要特征有四:A、作家才性论的道德意识淡化,审美意味增强。B、意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C、强调作家才性的差异性。如“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文心雕龙体性),D、关于作家才性的天赋与习染。“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正,并情性所烁,陶染所凝。”(刘勰文心雕龙

11、体性),创作论 概括地说,魏晋南北朝的创作论,一是不乏经典,如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二是论用范围广泛,包括创作发生、创作过程、创作中主客体的关系、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文学分类和文学的审美特征等各个方面;三是对创作中的一些主要理论问题有深入的探讨,比如情感、想象、灵感、心生关系等等。下面从以下几个面来论述魏晋南北朝的创作理论。,A、缘情说。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有三大特征: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右摇动。“阴阳参舒,春秋代序,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强调“摇荡性情”之物,不仅是指“春风春鸟,秋月秋蝉”之类

12、的自然物象,同时也指“塞客衣单,孀闺泪尽”社会现象。强调悲哀之情在创作发生中的重要意义,悲哀之情不仅在为作家创作动机,而且进一步形成作品的美学价值。也就是刘勰在才性篇所说的“蚌病成珠”。,B、心物交融说 魏晋南北朝文论家在论述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时,已把先秦时的哲学命题发展成艺术的审美认识。注重“心”在感“物”时的主导作用,又看到“物”对“心”的制约、反作用。形成了独具物色的心物交融说。一方面,作家将一己之情主动赠与自然外物,使物“与而徘徊”,使“物以情 观”、“辞以情发”;另一方面,被作家所观照之物,又来回答情的馈赠,“情往以赠,兴来如答”,使心“随物宛转”,使“情以物迁”,“神如物游”。通

13、过这个心物之间赠答和交融,最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C、动静相济说魏晋南北朝的创作论,具有一种“动静相济说”的内涵。如陆机的“兴会”(创作灵感)说,刘勰的“虚静说”,宗炳的“澄怀味象”。D、言意说“言意之辨盖起于识鉴。”言不能传意是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痛苦。如何解决“言不逮意”的问题,鉴赏论 魏晋南北朝的鉴赏论,同作家论、创作论一样,也与当时魏晋玄学的人物品评相关。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鉴赏论”专篇-文心雕龙知音篇,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钟嵘的诗品,而且有许多文论家的理论著作中和论文中,都有着丰富的文艺鉴赏思想。总体来说,这些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鉴赏才能。创作需要

14、才能,鉴赏需要才能。“将阅文情,先标六观”(文心雕龙知音)要有丰富的“阅历”。所谓:“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凡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对作品的“六观”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B、鉴赏者的性情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家一方面以肯定的方式对欣赏者的才能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又以否定的方式论述了关于鉴赏性情的问题。信伪迷真文人相轻,崇己抑人。“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贵远贱近,贵古贱今。“贵远贱近,常人之用情也。”(葛洪抱朴子 广譬)味诗法与意象法。这两种方法是魏晋南北朝文论家常用的文学鉴赏方法。比如钟嵘的诗品从整体上看采用了“溯流别”,“第高下”的方法。,文体论

15、中国古代文论的文体论,产生、形成于魏晋,而成熟于南北朝。A、曹丕提出的“四科八体”。B、陆机提出了诗、赋等十种文体应具有的风格特征。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C、刘勰文心雕龙自明诗至书记整整二十篇文体分类研究。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其中,理论的觉醒和长足发展,也是“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文论作品,如文心雕龙、诗品等,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丰碑,为世界所注目。,本讲小节,思考题:1、试述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文论的?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延伸阅读书目:1、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广州出版社2

16、001年出版。2、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中华书局1983年版。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5、罗宗强:玄学与士人心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卢盛江: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二节、典论论文:文学自觉时代的宣言,曹丕生平思想与论文的写作背景论文学的价值与功能论作家气质、个性与文章风格之关系文体论与文学批评论,一、曹丕生平与论文写作背景,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三国时创立魏国,史称魏文帝。有魏文帝文集,文学理论文章有论文和与吴质书。论文是典论中的一

17、篇论文学的文章,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篇评论文学以及作家的专论。,论文的中心是在论述作家才性与文体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与汉魏之际政治学术思想的变迁直接联系的。汉末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授予官职,注重孝廉、评议、察举,故品评人物的清议之风极为盛行。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关系讲,论文即是文学创作的总结,又是文学创作经历建安繁荣之后,要求理论指导的必然。论文继承诗言志的传统并加以突破,解决了文学与经学之间的矛盾,强调文学的独立性,突出文学的抒情性特征。当时玄学思想的繁荣,把文学从经学的附庸中解放出来,于是一个文学历史转折时期到来了文学自觉时代到来了。,二、论文学的价价值与功能,把文章看成“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

18、家的大业。文章是“不朽之盛事”,并把它与人之生死、荣乐加以比较,说明文章的功能是无穷的。把文章同立功、立德并列起来,这是最大的创见。,重视学术著作是汉代以来士人的传统风气,而曹丕把纯文学的诗、赋地位提得如此之高,不能不说是建安文学创作上的新气象,亦是文学的“自觉”,也是文学观念的“自觉”。由于曹丕等能自觉地认识到文学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因而文学人的地位提高了,文学与文人的地位的提高,这是“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前提条件。,用近代的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或近代所说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三、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之关系,曹丕的“文以气为主

19、”之“气”是指作家气质;“气之清浊有体”之“气”,是指作家的才性。由于作家气质、才性不同,因而构成文章或音乐的特点也各异。“清浊有体”,即是后世所论文学作品中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风格特点。提出作家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有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汶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

20、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与吴质书,四、文体论与文学批评论,曹丕论文体,提出“文本同而末异”的论题。“本同”指文章性质相同,“末异”指文章风格特点的不同。文体分为“四科八体”,包括有韵之文的铭、诔、诗、赋,无韵之文的奏、议、书、论两大类,总强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和风格。文学批评上,曹丕把品人与评文结合起来,对当时文坛上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给予建安七子中肯评价。,从“文人相轻”立论,指出文学批评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如贵远贱近,向声背实,闇于自见,谓己为贤。指出文坛上不良的倾向的同时,又从正面立论,对建安七子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七子在文学创作上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典论论文文约而

21、意丰,理论意义重大,开启了魏晋南北朝理论批评的先河。,本讲小结,思考题:1、结合具体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谈谈“文学自觉时代”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谈谈“文以气为主”的理论内涵。延伸阅读书目: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美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三节、陆机文赋,陆机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作,它沿着论文的方向,着重探讨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对后世文学理论创作启发很大,清代文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可见文赋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地位。,本节主要谈论几个问题:陆

22、机生平思想及文赋创作背景撰写文赋的目的论创作前的准备论文学创作中的构思及其想象、灵感论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弊病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文体与风格,一、陆机生平思想及文赋创作背景,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文学理论家。其祖父陆逊为吴国丞相,父抗为吴国大司马。出生江东望族,小有大志,企望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晋书陆机传说他“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因转入司马氏内斗,惨遭杀戮,享年四十三岁。,从陆机的诗文来看,他在政治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他出身将门,欲继承祖业,能有所作为。其诗云:“仰前蹤之绵邈,岂

23、孤人之能胄。匪世禄之敢怀,布兹堂之不构。”“任穷达逝止,亦进仕而退耕”。另外出有道家思想的一面,幽人赋中慕“超尘”而游“物外”,列仙赋中赞美人则“因自然以为基,仰造化而闻道”等。文赋论文学社会功能时则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论述文学创作则以老庄思想为准则。文赋作于何时,历来争论很多,有云二十岁所作,有的说四十所作,最可信的说法应该是他与弟弟积居乡里苦读十年里所作。,二、撰写文赋的目的,陆机文赋的写作目的在于总结文章写作经验,探讨其创作规律。陆出有感于文人才士之作“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之弊,着力论述文士写作之“用心”,亦即用心写好文章,以达“曲尽其妙”之旨。陆机抓住了文学创作中物、意、文三者之间的关系

24、。“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利害之所由”。这是其创作文赋的目的。,三、论创作前的准备,陆机认为文学创作之前,应具备三方面的充分准备,这样方能进入创作过程。观察万物知识储备高尚廉洁的志向,四、论文学创作构思中的想象及灵感,陆机总结前人创作经验,认为构思是文学创作的中心,称为得其“用心”,即作家创作中的艺术构思。构思之初,创作主体要虚静其心,使构思时的想像,达到自由翱翔的境界。其谓“精鹜八极,心游成仞。”构思成熟时,则“情瞳眬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作者主观激情由不明而明,客观之物随之越来越清晰。,构思想象达到最高阶段则是,“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达到任意翱翔的地步。最高境界则谓

25、“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所谓“灵感”,即“感兴”或“应感”。陆机云:“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陆机认为创作灵感与“天机”有关,“方天机之骏利,去何纷而不理。”在“六情根滞”时,如果应要写作,那必然是徒劳的。陆机强调灵感的出现主观作用,他忽略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习俗对作家灵感产生的作用。,五、文学创作中的应注意的问题及弊病,陆机强调文学创作中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文章剪裁论文意与文辞的关系,要求辞意双美;二是要求通过警句来突出中心;三是力避雷同,以求创新;四是精美辞句,以免平庸。,创作过程中应防止以下五种弊病:一是防止篇幅过小,缺乏音韵之美,“清唱

26、而靡应”,以至不能成文之弊;二是防止美丑混合,“虽应而不和”,以至文不谐调;三是防止重词遗理,“虽和而不悲”,以至流于空泛之弊;四是防止迎合时俗,“虽悲而不雅”,以至格调不高;五是防止清淡疏缓,“虽雅而不艳”,缺乏文学趣味。从另一方面看出陆机的审美理想是提倡应、和、悲、雅、艳,充分反应魏晋士人的审美情趣。,六、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强调以内容为主,以形式为辅,做到和谐。“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论述文辞关系,“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论述言辞、文采时,特别强调“贵妍”,以文辞艳丽为贵,必须注意遣词变化,“放言遣词良多遂变”。,七、论文体与风格,陆机从自然万物、现实生活的变化立论,来论述文体与风格的多样性。“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在曹丕的基础上,把文学分为十体,并说明其风格特点。又对各种文体创作提出要求。“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本节小结,思考题 1、陆机文赋中如何论述文体风格的?2、陆机的创作心理有哪些内容?延伸阅读书目 1、张少康: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2、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华书局2005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