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中医优势病种 中风 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98676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中医优势病种 中风 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6T-中医优势病种 中风 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6T-中医优势病种 中风 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6T-中医优势病种 中风 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6T-中医优势病种 中风 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6T-中医优势病种 中风 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T-中医优势病种 中风 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编制说明.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优势病种中风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22年12月19日,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2年度第六批拟立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批准中医优势病种中风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地方标准的制定。(二)起草单位起草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三)主要起草人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洪恩四男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起草、撰写张衍辉男副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起草、撰写韦佳燕女高级工程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起草、撰写汪秋雨男正高级工程

2、师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起草、撰写叶文国男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起草、撰写张丹女工程师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资料收集、调研分析江石平男助理研究员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资料收集、调研分析、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中医将脑梗死病归属于中风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患者在气血、阴阳失衡的基础上外加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劳欲过度等诱因,引起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而发病。作为四大疑难病“风、腐、股、膈”之首,本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的特点,而且患者数量大幅度上升,同时患者群体也逐渐年轻化。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为中风各阶段的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

3、预防中风有重大作用。中医历来重视对中风病的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点,并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点。对于疾病应做到未病先防、扶正御邪、见微知著、及早诊治、病后调理、以防复发。目前对中风病预防的研究多关注阻断先兆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中医药在本病的研究上,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等其他中医特色治疗手段,疗效均较为确切。但中医预防中风病的手段及治疗方案多样,还未建立规范统一标准。中医预防中风病中医诊疗技术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多年积累创新的科研成果,在降低中风发病率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政策文件,要求“加强中医优势专科

4、建设。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2021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优势病种(中风)成功入选江西省中医优势病种防治中心建设项目,对进一步优化特色诊疗方式方法,完善中风病中医临床诊疗路径,形成优势病种(中风)中医特色预防、诊疗、康复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目前中风的治疗方案均存在不足,故从源头预防中风病的产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围绕优势病种(中风)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急需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和标准规范,以切实推动我省中风病中医防治能力的提升和技术推广运用。三、主要起草过程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先进性,以达到充分发挥标准对预防

5、中风的指导作用,本标准的制定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就本标准的制定编制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贯彻执行,标准编制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如下:(一)收集、整理、学习与本标准相关的文件资料。2022年2月开始开展标准选题、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等工作,草案编写组主要参考了GB/T16751(全部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体质学、中风防治与护理、中风医案专辑、体质干预对中风易患者体质的影响、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病预防中的研究、从中医体质学谈中风病的预防等国内相关的期刊、书籍和标准。标准起草小组查阅了大量的国内文献资料,对中医预防中风的临床操作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辨体防治的基本构架。(一)开展实地调研

6、。2022年6月编制小组深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康复中心、中风防治中心等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中风高危险人群临床筛查方法、中风高危险人群辨体防治方法、中医适应技术预防操作方法等。(三)积极推动标准立项。2022年10月标准起草小组将标准立项所需的立项建议书及标准草稿等材料提交并上报至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同年11月,标准起草小组参加江西省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组织的标准立项评审会,就标准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创新性等作了详细汇报,较好地回答了与会专家提出的有关问题,该标准于2022年12月19日顺利予以立项。(四)有序推进标准的编制进度。在充分掌握文件资料、调研以及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标

7、准起草小组搭建了标准文本的框架,并结合标准起草小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合理分工标准编制任务,同时明确了工作进度及时限要求,为了保证标准文本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起草小组先后多次在小组内部召开讨论会,对编制文本的质量进行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先后形成了标准草稿、工作组讨论稿。同时组织相关主管单位、医疗机构等多次召开标准专家研讨会,邀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热敏灸医院、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等单位专家研讨标准文本,收集反馈了大量意见,掌握了针对不同体质预防中风的基本方法以及临床操作要求,最终形成了地方标准中医优势病种中风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及其编

8、制说明。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编制原则本标准编制在遵循“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先进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依据体质分类,系统总结中风辨体防治方法及临床操作;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力求各部分内容科学合理,符合当前中风中医预防临床工作的方向与需求,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二)编制依据本标准依据中风防治中心建设要求及实际情况,结合临床操作实践经验和研究编制本标准。(三)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标准与其它相关标准没有矛盾之处。五、

9、主要条款的说明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中风的术语和定义,提供了中风预防原则与目标、预防对象、预防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导,并给出了相关信息。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章节给出了标准的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本章节界定了“中风”的定义,主要是依据GBT1675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编写。4 .预防原则和目标。本章提供了中风预防原则与目标,主要是依据中风防治中心建设目标及要求编写。5 .预防对象。本章节对中风高危人群进行了说明,给出了中风高危人群的具体筛查方法。本章主要是依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编写,强调针对有中风(脑卒中)家族史,或存在潜在中风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

10、高尿酸血症、吸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是重点预防对象。6 .预防方法。本章节介绍辨体防治的具体内容和其他中医适宜技术预防方法。本章节辨体防治是依据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治未病重视调整人体的体质偏颇,以期阴阳平衡,气血冲和而不病。而中医古文献和临床经验总结,体质偏颇与中风发生率密切相关,如“气虚肾亏”者常易发生中风先兆,是中风体质易感性病机,同时火邪、痰湿、瘀血皆可至中风。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3月26日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将体质分为9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临床对120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进行体质分类,气虚质41例(

11、34.2%)、痰湿质31例(25.8%)、阴虚质25例(20.8%)、血瘀质9例(7.5%)、阳虚质7例(5.8%)、气郁质4例(3.3%)、平和质2例(L7%)、湿热质1例(0.8%),其中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共占80.8%,是中风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所以我们根据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同时对临证指南医案等古籍分析和对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整理出饮食调节、合理运动、精神调摄、环境起居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生率。第6.2章节中是依据不同中医适宜技术可有效防止中风的发生,在中风未病、欲病、发病的不同阶段,针对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痰湿阻络等中风病各种诱因,对中风先兆患者进行红外热断层扫描

12、体检,能发现患者督脉区及相关经脉和特定穴有特征性的早期功能状态改变,及时介入辨敏施灸和辨证施针等热敏灸个性化措施,能有效逆转这种病理改变;采用中西医等有效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减轻病情;将针灸、康复、中药等手段联合使用,可以预防中风并发症,降低致残发生率,防止复发。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七、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本标准一经发布,在省市场监管局和省医院团队的协调推进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中风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的宣贯和集中培训,增强标准实施的自觉性;通过标准的实施、监督、评价和改进,使标准得到有效实施。八、其他应说明的事项本标准的编制,标准起草小组付出了较大努力,恳请相关专家学者对本标准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不足之处提出批评指正。中医优势病种中风第1部分:中医预防技术指南标准起草小组二。二三年八月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