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01043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平 阳 医 院 院 感 科 陈 英 娟,2013年3月,本次学习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内容,艾滋病概述艾滋病病毒病原学艾滋病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艾滋病病毒检验、疫苗研制与治疗艾滋病病毒预防控制与消毒灭活,一、艾滋病概述,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医学史上最受关注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世界上最早有关艾滋病的报道是在1981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患病和死亡率调查周报上发布。1986年,艾滋病病毒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人免疫缺陷病毒,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人,1985年6月,一美籍阿根廷人,有同性恋史,随旅游团来华旅游,因持续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到北

2、京协和医院急诊,抢救无效,当日死亡。后证实为艾滋病患者。,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后,艾滋病迅速从(1)传入期、(2)播散期、(3)增长期或称广泛流行期发展到如今进入(4)快速增长期或称大规模扩散期。,到21世纪初期,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被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列入艾滋病感染第2浪潮国家。,1985年,1989年,1995年,1998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全国艾滋病疫情报告数与估计数,艾滋病以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病情多变、无特殊治疗和预防方法而引起全世界各界广泛关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2004年7月1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十五届

3、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强调:人类安全正面临两个威胁,一个是恐怖主义,一个是艾滋病。,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将其主要资产拿出来成立盖茨基金会,随后,股神巴菲特也将其资产捐给盖茨基金会。目前这个全球最大的基金会,主要资助方向是应对艾滋病,比尔盖茨2007年访问北京朝阳疾控中心,并与同性恋人群交流防治艾滋病有关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03年11月10日在清华大学作演讲时说:“如果中国有1500万到3000万人得了艾滋病,就会使你们的经济成果毁于一旦”。,艾滋病如此可怕,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病毒的分子结构及相关知识,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采取科学的预防和

4、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障医疗安全。,二、艾滋病病毒病原学,1、HIV病毒的形态和结构2、HIV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3、HIV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理,1、HIV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亚科,已发现的有HIV-1和HIV-2两个血清型,为RNA病毒,整个病毒颗粒是一个20面体,表面有72个突起。,病毒颗粒系双层结构,由高密度筒状核心和脂蛋白外壳组成。直径100120nm。,病毒的核心呈圆柱状,内含2个分子的单股正链RNA、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等。,外壳的每一个突起都由两种包膜糖蛋白组成。它们是:gp120和gp41。它们有帮助HI

5、V进入宿主细胞的作用。gp120与易感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决定病毒的亲嗜性,gp120易发生变异,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gp41为跨膜蛋白,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2、HIV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病毒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中间含有gag、pol和env3个结构基因以及tat、rev和nef等6个调节基因。两端有长末端重复(LTR),包含启动子、增强子以及其他与转录调控因子结合序列。,结构基因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酶;调节基因控制着HIV的基因表达,在致病中起重要作用。,3、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理:,HIV的包膜糖蛋白gp120首先与易感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

6、合,然后再与辅助受体结合,包膜糖蛋白产生分子构象改变,暴露gp41融合肽,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病毒核衣壳进入细胞内脱壳,释放出基因组RNA进行复制。,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以病毒RNA为模板经过一系列过程最终合成双链DNA。在整合酶的作用下,病毒双链DNA基因组整合入细胞染色体中,成为前病毒。此时病毒处于潜伏状态。,前病毒基因组两端的LTR序列有启动和增强病毒基因转录的作用。前病毒被某种因素所激活(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可能起激活作用)而转录为mRNA,在细胞内不断复制,在细胞膜上装配成新病毒并以芽生形式释放血中。,大量HIV复制可导致CD4+T淋巴细胞大量

7、破裂、溶解。病毒颗粒每日复制量可达几亿个。T细胞数量的进行性减少和功能的丧失,导致免疫功能缺陷。,部分单核-巨噬细胞也可受HIV感染,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不但能成为HIV的储存场所,并在病毒扩散中起重要作用,能携带HIV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IV的逆转录酶无校正功能、错配性很高,导致HIV基因频繁变异。其中,env结构基因最易发生突变,导致其编码的包膜糖蛋白gp120抗原变异,有利于HIV病毒逃避免疫清除,也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三、艾滋病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临床表现,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以后者意义较大。HIV感

8、染者抗体出现阳性前已具有传染性,国外报道有在此期间做器官移植的供体致使接受移植的病人感染了HIV。患有本病的母亲是婴幼儿的AIDS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哪里?目前国内有三种观点,1、有的专家认为(现代消毒学杨华明):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人体其他组织、精液、阴道及子宫分泌物、脑脊液、唾液、泪液甚至尿液内都存在有HIV,所以HIV感染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排出病毒,使得病毒容易扩散传播他人,导致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与复杂性;,2、还有的专家认为(临床医院感染学徐秀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其他体液如唾液、尿液或眼泪中偶尔能分离到病毒,从理论上 具传染性,

9、但没有证据证明能够传播本病。3、但也有学者认为(网上许多的ppt资料):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病人的唾液、尿液中没有病毒。,2、传播途径:在HIV存在的众多介质中,起重要传播作用的是血液、精液和阴道及子宫颈分泌物,它们含病毒量大,传播性强。,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性接触传播。(2)输血及血液制品传播:凡是直接或间接将含病毒的血液注入到人体内使之发生感染者均为血液传播。,目前,虽然加强了对献血者的筛检,输血传播艾滋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漏检,输血造成的传播仍不可疏忽大意。由于血液制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病毒灭活工艺的问题,如果对血源把关不严,会造成球

10、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血浆等血液制品还有存活病毒,所以输注血液制品同样存在传播的危险性。,(3)注射毒品传播:主要是通过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而获得感染。(4)器官移植传播:几乎各种器官均可以携带HIV,HIV携带者的供体可以使受体发生感染,骨髓移植、肾移植等都可以传播HIV所以必须对供体进行严格筛选。,(5)母婴传播:母婴传播HIV主要在三个环节上:,A、子宫内传播:通过母亲血液循环传给胎儿,已经有学者从流产的胎儿体内分离到HIV;B、分娩过程传播:通过母亲子宫和阴道内含HIV分泌物或血液侵犯新生儿皮肤黏膜造成感染;C、哺乳期感染:HIV感染者的乳汁内含有HIV病毒,长期吸食奶水,HIV可通

11、过婴儿口腔黏膜侵入体内获得感染。,母 婴 传 播,(6)职业暴露传播:医院内含HIV病毒的血液、分泌物、污染物、医疗锐器等可对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的皮肤和粘膜造成暴露性感染危险,职业暴露危险程度取决于暴露剂量、污染物含病毒量、宿主的抵抗能力等因素。,(7)日常接触传播:据国外对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家庭和寄宿学校调查证实,这些家庭成员及其生活在感染者周围的人员未查出HIV抗体阳性者,即使与感染者共用卧具、厕所、浴室、餐具等,亦未发现感染者。研究资料表明:一般日常生活接触、社会活动接触、工作关系接触一般不会传播HIV。但共用剃刀和牙具可以传播HIV病毒。,(8)吸血昆虫传播:昆虫细胞不能复制

12、繁殖HIV病毒,临床或流行病学均未发现吸血昆虫传播HIV的证据。,(9)其他途径传播:有关空气传播HIV的问题,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空气能否传播HIV。但必须注意医疗操作活动中携带HIV的血性气溶胶。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经空气传播感染艾滋病的证据。,3、艾滋病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较长,其潜伏期长短与人体免疫功能、感染的病毒量及病毒的血清型有关。一旦发病后多于18个月内死亡。目前CDC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HIV感染的临床可分为3大类。,(一)A类:,(1)、急性HIV感染:感染后患者经一段时间潜伏即出现发热、咽痛、疲乏、关节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经314日后自行消失。在此期间,可检出病

13、毒及核心抗原P24,血清抗体可呈阴性。,(2)、无症状HIV感染:所有HIV感染者都经过历时数月至数年的无症状期。但血清可检出HIV的抗体。(包膜和核心抗体)3、PGL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以外,全身其他部位2处或2处以上的淋巴结肿大,其特点是肿大直径在1cm以上,质柔韧、无压痛,无粘连。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亦有消散后有反复肿大者。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二)B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的AIDS相关综合症,继发常见细菌、病毒感染及淋巴瘤等。(1)、AIDS相关综合症:是AIDS亚临床表现,如长期不规则发热、明显消瘦,长于1个月反复腹泻、盗汗,多处淋巴结肿大,可有肝脾肿大。,

14、(2)、继发感染:包括反复发作的细菌性肺炎或脑膜炎、结核病、白假丝酵母菌病、病毒感染,可有颈部淋巴瘤等。,(三)、C类:病人已有严重免疫缺损,出现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和继发肿瘤及神经系统症状。常见表现有:(1)肺孢子菌肺炎(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真菌感染;(4)病毒感染;(5)卡波济肉瘤、淋巴瘤、原发性脑淋巴瘤、侵袭性的子宫颈癌等;(6)神经系统感染等。,发病晚期,晚期:多伴有各种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及多脏器损害,也可有消耗综合征和痴呆,四、艾滋病病毒检验、疫苗研 与治疗,1、关于HIV的检验有:筛查和复检、确证试验、HIV-1抗原检测、HIV核酸检测等。HIV筛查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

15、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对于初筛呈阳性反应的样品,应使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厂家的试剂,或另外两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复检试验。,确证试验在国家或省级验收合格的标准实验室内进行,一般常用免疫印迹试验、条带免疫试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等。,HIV-1抗原检测的意义在于对感染窗口期、抗体不确定、或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鉴别诊断;HIV核酸检测的意义在于早期诊断、疑难样本的辅助诊断、遗传变异监测、耐药性监测、病程监控及预测等。,2、HIV疫苗研制情况:,研制安全、有效的HIV疫苗是控制AIDS全球流行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HIV疫苗的研究。已有数10个HIV疫苗

16、正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上市。,HIV疫苗研制较为困难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a、HIV的高变异性、亚型间的差异性;b、融合细胞的形成和潜伏感染的方式阻断了抗体的作用;c、HIV感染和破坏免疫细胞妨碍了 免疫应答的诱发。,用多种HIV疫苗联合免疫,诱导中和抗体保护未感染HIV的健康人群;用治疗性疫苗增强免疫应答,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HIV感染者,将是人类最终征服AIDS的希望所在。,3、抗HIV的药物和治疗:,由于HIV病毒基因已经整合到淋巴细胞的DNA中,所以清除病毒是目前不可能实现的治疗目标。只能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转录,持续使血中病毒载量处于很低,至检不出的水平。,目前抗HIV

17、的药物可分为3大类:,A、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该类药物能选择性与HIV逆转录酶结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转录。代表药物:齐多夫定等。B、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该类药物能作用于HIV逆转录酶的某个位点,为强力抗病毒药物,但也易产生耐药病毒株,故临床很少单独使用。代表药物:奈韦拉平等。C、蛋白酶抑制剂:该类药物能通过阻断HIV所必需的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再感染新的细胞。代表药物:茚地那韦等。,目前AIDS抗病毒的治疗均主张联合用药,除能增强抑制HIV的复制作用外,还可延缓或阻断病毒因变异而产生的耐药性。目前已有该类药物的合剂即双汰芝等。,五、艾滋病病毒预防控制与消毒灭活1、一般控

18、制措施2、对职业暴露性感染的预防措施3、对职业暴露感染的控制措施4、消毒与病毒灭活,HIV病毒可以在2022液体环境下可存活15天;在37可存活1015天;在-70-20可以存活长达23个月。在冷冻血制品中,须经68加热72小时才能保证灭活病毒。,1、一般控制措施:,(1)、严格医学监测:检测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基础,其目的是人群普查掌握人群感染动态。医院目标检测和专项监测则主要是献血员筛检、性病门诊监测等。(2)、控制血源性传播:这是控制HIV医源性感染关键环节之一,把好输血关、严格采血、穿刺注射、防止医疗损伤等都至关重要。,(3)对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对于被确定为HIV感染者,从人道主义

19、出发应不受歧视,不实行医疗隔离。从医学观点出发,应对感染者提供医学咨询,定期进行医学随访,保护健康人群。(4)对AIDS患者的医学管理:对艾滋病患者必须进行医学管理,进行隔离治疗,限制带有传染性的接触活动;对患者各种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物 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5)阻断母婴传播:加强对育龄妇女的HIV传播知识教育,HIV抗体检查。发现HIV阳性的妇女应进行管理,劝阻其妊娠,HIV阳性的孕妇应劝其终止妊娠;妊娠妇女应及时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分娩时进行分段消毒,禁止母乳喂养,对其新生儿进行医学随访。,2、对职业暴露性感染的预防措施:,(1)控制好锐器:锐器刺伤是血液传播性疾病最常

20、见的职业感染原因。要求操作中随时将针头等锐器放入利器盒内,然后做消毒处理。严禁将污染的锐器随手放在工作台等处。,(2)做好手的隔离:医务人员在接触具有感染性污物时应戴好医用隔离手套,手套可以防止感染性污物接触皮肤,预防病原体进入伤口,如果有皮肤损伤者应暂时停止接触危险性物品直到伤口痊愈。(3)手的清洁和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或操作感染性污物后都应仔细地洗手,必要时进行消毒。一般用肥皂流水洗手即可,有明显污染时可采用 消毒液泡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4)严格管理好污染血液:临床科室和化验室及病理检验和解剖室对具有感染性残剩血液、组织及其他废弃标本都必须做严格管理和妥善处理,操作人员做好隔

21、离准备如穿隔离服、戴手套、口罩、眼镜等,准备好有效的消毒器械和药品,准备好带有不同标记的污物袋和污物桶。,3、对职业暴露感染的控制措施,(1)锐器损伤后紧急处理:如果不慎被带血锐器损伤,一般情况下可立即将伤口用清水冲洗,挤出残血,用碘伏擦拭消毒,然后包扎伤口。小伤口不用包扎。粘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冲洗。,(2)立即服药预防:若明确暴露于带有HIV 病毒的血液则应尽早服用抗HIV药物预防(3)建立暴露后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发生血液暴露后要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4)加强暴露之后的医学随访:分别在接触 HIV病毒后4周、8周、12周、6个月 监测 HIV抗体。,4、病毒消毒与灭活:,(1)物理灭活法:热

22、力对HIV灭活作用比较强,对于艾滋患者血液和分泌物污染的医疗器械有条件可就地用压力蒸汽消毒方法处理,少量器械可用100煮沸20分钟,都可以灭活HIV,然后再清洗处理,清洗用水也可以安全排放。,(2)化学灭活法:,a、醇类消毒剂用于灭活HIV的效果至今仍存争议。75%乙醇作用1min可以灭活游离病毒,但作用510min仍不能完全灭活10%血清中的HIV,所以,乙醇不适合消毒血污染物品。,b、甲醛和戊二醛对HIV的灭活作用可以肯 定,用于一般内镜做预防性消毒灭菌。,C、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对HIV都具有较强的灭活效果。对污染有血迹及其他污物的地面或物品表面不适合热力消毒,可用5005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d、碘伏,碘伏对HIV具有较好的灭活作用,2500mg/L有效碘的碘伏溶液可在30秒内灭活HIV,但250mg/L碘伏溶液作用10分不能完全灭活20%血清中的HIV。阴道内镜用5000mg/L浓度的碘伏浸泡30min以上再进行清洗。,e、苯扎溴铵和氯己定对HIV灭活效果较差,500mg/L浓度的苯扎溴铵溶液作用10分,不能完全灭活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内HIV病毒。f、40g/L氯己定乙醇溶液可以灭活培养物内HIV病毒。,12月01日_世界艾滋病日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让我们共同努力,热爱生活拥抱幸福,让我们一起欣赏美好景色,祝大家工作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